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白雪歌送武判官 (1) 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 (2) 折,

胡天 (3) 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

散入珠帘湿罗幕 (5)

狐裘不暖锦衾薄 (6)

将军角弓 (7) 不得控,

都护 (8) 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9)

愁云惨淡 (10) 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11)

胡琴琵琶与羌笛 (12)

纷纷暮雪下辕门 (13)

风掣红旗冻不翻 (14)

轮台 (15) 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 (16) 天山路。

山回路转 (17) 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品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品,创作于作者第二次出塞时。岑参(715—770),唐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祖籍南阳。天宝年间进士。先后两次参军到边塞。第一次在天宝八年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第二次在封常清处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也正是由于这两次参军的经历,使得岑参对边塞生活非常熟悉,才创作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成为唐代边塞诗人当中的佼佼者。岑参的诗,雄健豪迈,充满异域风情。因为他后期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刺史,所以后世又称他为岑嘉州。

帮你理解

(1) 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2) 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秋天晒干后呈白色。

(3)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通称。

(4)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比喻雪花落在树枝上,像无数朵梨花开了一样。

(5) 散入珠帘湿罗幕:珠帘,用珠子穿成或用珍珠做装饰的帘子。罗幕,用丝绸做成的帐幕。这句说外面的雪花飞进门帘,沾湿了帐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 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狐皮做的袍子。锦衾,锦缎做成的被子。意思是穿着厚厚的狐皮做成的袍子不觉得保暖,夜晚睡觉盖着锦缎做成的棉被,还是觉得棉被太薄,形容天气太冷了。

(7)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8) 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

(9)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指到处都是。这句表达的意思是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0) 惨淡:昏暗无光。阴暗不明朗。

(11) 中军置酒饮归客:意思是主将的军帐里摆下宴席,是为了给归京的人(武判官)饯行。

(12) 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羌笛等都是当时少数民族的乐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弹奏这些乐器用来助兴。

(13) 辕门:军营的门。这里指帅帐的外门。

(14) 风掣红旗冻不翻:外面的气温太冷了,冰雪把红旗都冻上了,风都吹不动了。

(15) 轮台:指当时驻军所在地。在乌鲁木齐市南郊乌拉泊水库旁还有一个唐代轮台城,这正是岑参诗作中所指之处。

(16)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7) 山回路转:山势回转连环,道路盘旋曲折。

白话意译

八月的塞外呼啸的狂风吹断了满地的白草,刚过仲秋就飘起了漫天的大雪。就像是春风一夜间突如其来,那压在枝头的厚厚的雪就像是怒放的梨花。飞舞的雪花落进帘幕把帐幕弄湿了一大片。名贵的皮衣穿在身上也没有暖意,锦被再厚也会觉得薄。将军的宝雕弓在寒冷的空气中硬得拉不动。都护的铠甲也变得寒气袭人,披挂不得。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冰雪好像有百丈之厚,天空中万里的阴云也好像是被冻住了一样。主帅在营帐内,各种边塞的乐器一起演奏,那是在为即将要返回京城的朋友摆酒送行。天色已晚,辕门外的大雪依旧没有停歇,红色的军旗也被冻住不再飘扬。在轮台的东门送你返回京城,前路满是厚厚的白雪。你在曲折的山路上渐行渐远,再也看不到你远去的身影,空空的雪地上只留下了马蹄踩过的痕迹。

经典赏析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当中的佼佼者,而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又是岑参作品当中的代表篇章,艺术造诣之高由此可见。这首诗歌给人的感觉是豪放大气,苍凉而悲怆,把边塞诗特有的艺术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所写的内容上来看,整首诗可以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写景,写边塞八月飞雪的壮丽奇观和驻守边塞的将士生活的艰苦。第二部分的主题是送别,目送友人远去,顿生怅然之感。第一部分的写景为后面送别的情绪做了铺垫和渲染,后面送别的场景又给前面的雪景增添了几分离愁。景为情渲染,情为景点睛。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前四句写“景之奇”,这个景致的奇是对中原地区而言。“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即”就充分体现了边塞地区和中原气候的区别。刚到八月就已经大雪纷飞了,这样的景致在由中原而来的人的眼里自然就是“奇景”。但是,这里的奇还不只如此。作者对于雪景的比喻也显得清奇无比,出人意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现在已是千古名句。这句诗中以盛开的梨花来比喻雪花,如果不是心中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人,在面对苦寒之地的雪时,是断然想不出这样绝妙的比喻的。而“千树万树”又在浪漫中增添了几分辽阔,非常符合边塞地区的特征。

后四句写“雪之寒”。前四句当中写雪,写的是外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充满豪迈之情和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到了这四句,随着雪花“散入珠帘”开始,就变成了内景。而内景的特征就是一个字“冷”。具体是怎样的冷?“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每一句都透着刺骨的寒意。这样奇寒的环境当中,将士们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同时也反衬了戍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更是把这种有些悲壮的豪情推到了极致,尤其是“百丈”和“万里”之语,虽然是愁云但是却透着豪迈。这其实是上承写景、下接送别的过渡之句。后面的部分写的就是送别的场面。一般来讲送别都是充满哀伤和忧愁的,但是边塞军人的送别却别有一番滋味,场景是热闹的,情怀是悲怆的。虽有失落,却不失豪迈。这种热闹首先体现在宴饮的场面上——“中军置酒饮归客”,这句中“中军置酒”自然有一份豪情在。其次体现在声音上——“胡琴琵琶与羌笛”,塞外的乐器齐鸣,热闹也有,豪迈也有。这种豪情还体现在颜色的鲜明对比上——“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的是雪,红的是旗,象征着冷的是天气,热的却是内心的豪情。

后面的四句写的是送别时的情形,目送着友人渐行渐远,心中免不了有些伤感和失落。但是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份伤感就不显得有多么哀伤了,反倒是有一种悲怆之美。雪景的壮丽、军人的豪迈,以及送别时的悲壮,这三者融合在一起,自然就造就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GulId6yogGwLr7Xjdp4xh38TS3X3dfM9HjbWyp17lrnJMQNa1z4AbSrOU2dX6G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