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春望

(唐)杜甫

国破 (1)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感时 (3) 花溅 (4) 泪,恨别 (5) 鸟惊心。

烽火 (6) 连三月,家书 (7) (8) 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 (9) 欲不胜 (10) (11)

作品简介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的春天。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被叛军占领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感伤情怀,同时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和平,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愿望。

帮你理解

(1) 国破:国都长安被攻破。

(2) 深:茂盛。

(3) 感时:感伤。

(4) 溅:滴,落下。

(5) 恨别:悲伤、仇恨离别。

(6) 烽火:古代边疆报警时点燃的烟火。也指战争、战火。

(7) 家书:给家人写的信。

(8) 抵:值,抵得上。

(9) 浑:简直。

(10) 胜:能承受。

(11) 簪:一种束发的用品。古代成年男子束发时用簪。

白话意译

经历战乱,整个唐帝国变得支离破碎,但是大好的河山还依旧在。转眼又是春天来到,往年花团锦簇的长安城,而今到处杂草丛生,掩映在乱草深处的残垣断壁更显得破败不堪。时局混乱不堪,心念苍生之苦,美丽的花儿看在眼里也好像是在伤心落泪。满心的离别之苦,就连悦耳的鸟鸣声,这时候听来也觉得是声声揪心。接连不断的战火,使得通信阻断。如果能在这暮春时节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平安家书,比黄金万两都要珍贵。常怀满心的悲苦,满头的白发变得越来越稀疏。想要插一根发簪在头上都成了一种奢望。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透着忧心与悲凉的五言律诗。但凡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抒发愁苦哀思的诗作,多以写秋之萧瑟和冬之残酷者居多。但是作者却以《春望》为题,以春天的美丽和生机盎然来写悲情。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展现诗人内心的悲苦。有道是春景当前犹觉悲,则更显悲情之甚。

这首诗不论是在景物的描写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遵循着由面到点、越来越具体的逻辑。写景先是从大处落笔,以“山河”总写,然后用“草木深”写一城(长安)的春景。整个长安城春天的景色,诗人用杂草丛生来概括地写。首先所透出的情感也是如此,以“国破”二字为因展示感于时事、心忧天下的胸怀。

到了颔联的两句,这种忧天下、怜苍生的大情怀就变成一种具体的感受,“感时”和“恨别”。眼前的景物也由满城荒芜的杂草变成了具体的花朵和飞鸟。这两句值得注意的是比拟手法的运用。感于时事花也流泪,经受离别之苦鸟也悲鸣。其实是花鸟无心人有情,不过是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借着花和鸟说出来而已。这种借由花流泪、鸟悲鸣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比直接说自己的悲伤效果要好很多。

至于颈联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是以自己的切身之悲来写天下苍生的大众之悲,写来更是具体一些。因为诗人当时是被困在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内,跟远方的亲人完全隔绝了音讯。他最忧心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身在远方的亲人现在是否安好,所以用“家书抵万金”来表达自己迫切想知道亲人消息的心情。看似在表达诗人自己的心情,实则天下苍生都一样,在烽火不断的战乱年代,不知有多少人在为亲人的安危忧心如焚呢。

尾联作者跳出对景物的描写,从外在的视角描写自己的形象。这个因为过度的感伤和忧心而使得白发日益稀疏的老人形象,既是诗人对自己形貌的概括,也是黎民百姓在战乱之中的一个缩影。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是把内心的情感通过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效果更佳。 u2BTW/yB1UwttWOfY9BcC/SeFT1UdvtkSbeOD69dNueIzaEoWiDRDFVKpDMK44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