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 (1) 清酒 (2) 斗十千 (3) ,
玉盘珍羞 (4) 直 (5) 万钱。
停杯投箸 (6) 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 (7) 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8)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 (9) ,今安在 (10) ?
长风破浪 (11) 会 (12) 有时,
直 (13) 挂云帆 (14) 济 (15) 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诗当中的杂曲歌名,大部分都是作者感叹世事的艰难和抒发离别的悲伤。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曾以此为题写过三首诗,这是三首当中的第一首。诗仙李白才名满天下,名动朝野,不仅深得天下文人雅士拥戴,当朝的权贵也都是青眼有加,就连唐玄宗也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才华过人的李太白一直有意于仕途,但是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一个有实权的官职。天宝元年(742),由贺知章引荐,仰慕李太白才华的唐玄宗召李太白进宫,亲封为翰林待诏。一时荣宠天下无二,但是唐玄宗并没有准备对他委以治世重任,不过是一时性起以诗文娱乐。李太白对自己御用文人的身份甚感不屑,但是又没有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郁郁不得志,只好寄情于酒,自称“酒中之仙”,借酒消愁。这首写于天宝三年(744)的《行路难》便是诗人这一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
(1)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皿。
(2) 清酒:美酒。
(3) 斗十千:形容酒美价高。
(4)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
(5) 直:通“值”,价值。
(6) 投箸(zhù):丢下筷子。箸,筷子。
(7) 太行:太行山。
(8)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典故——姜太公吕尚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个典故的寓意是:人生的遇合是靠机缘的。
(9) 多歧路:岔道多。
(10)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处?
(11) 长风破浪:乘长风,破巨浪。
(12) 会:当。
(13) 直:当即。
(14) 云帆:高高的船帆。
(15) 济:渡。
华美的酒杯里满满地盛着清澈昂贵的美酒,碧玉盘中装着的美味佳肴更是价值不菲。但是面对满桌的美食佳酿,手中的酒杯端起来又放下,最后索性把筷子丢在一边。酒食再好我也是食不甘味。把腰间的宝剑拔出来,四下望去更觉心中茫然若失。禁不住想起自己坎坷的命运,有心要乘船渡河而去,但是天寒地冻,河面冰封。有心要攀登高高的太行山,怎奈漫天的飞雪封住了我前行的道路。无奈之下,效仿周朝的圣人姜太公在水边垂钓,希望能遇上慧眼识能的明君。我开始让自己在酒后长眠,希望能够像伊尹一样因为梦见乘船绕行日月而得到重用。但是人世间的路难走呀,千难万险,真的是好难走!面前弯弯曲曲的全都是岔路,通往梦想的坦途我却不知道在哪里。纵然世事艰难,但是我心中的理想不会就此磨灭,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挂起梦想的云帆,冲破一切阻碍,实现心中的夙愿。
这首诗的主题,从《行路难》这个题名便可看出。但是诗人一下笔,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豪华奢侈的宴饮场景。华美的酒樽装满一斗十千钱的名酒,满桌的玉盘里盛着的美食,吃上一口都值万钱。这种极度奢华的宴饮并不是写实,而是诗人的一个夸张的手法,让读者看到作者强大的想象力。奢华的程度让人惊讶不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就让读者由惊讶变成了疑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下子就勾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这么多的美酒佳肴,这么精美奢华的餐具,为什么还要“停杯投箸”呢?如果说吃不下,还不算是多么大的事情的话,那么对于李太白这种自称“酒中仙人”的好酒之人来说,能够让他在“斗十千”的美酒面前“停杯”,这该是多么浓烈的一种愁绪呀!读完这两句之后,读者心中的好奇已经膨胀到马上要爆发的边缘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不得不说了。前面两句的夸张想象,后面两句的行动描写,巧妙地利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让读者迅速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中间的四句算是对上面四句设置的疑问的解答,但是用的却还是诗人一贯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隐晦地表达诗人悲愁的原因:有心渡河,黄河原本就凶险无比,更何况现在还被冰封了;有心爬太行,原本就艰险的道路,这时候还被大雪给覆盖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已经不需要再费笔墨了。单单就是这两个奇诡的想象,就让人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愤懑。怎么办?接下来诗人连用两个典故:学学古人在水边钓鱼吧,万一能遇上周文王这样的圣主呢;喝醉了就睡吧,说不定会因为做了跟伊尹一样的梦而被人赏识呢。这些看似好不理智的举动,更加增添了悲剧色彩。这跟诗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举动是一样的,看似狂放不羁,实则是无奈和抗争。
绝望、愤懑、无奈,还想要抗争。这才有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样疯狂的呼喊和质问。太难了,人世间的路太难走了。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接连两句完全相同的感叹,再加上两个感叹号,情感波动之激烈,让人感同身受。但是接下来的质问,却透露了诗人内心不灭的希望。正因为信念的坚定和不灭的希望,才会想要抗争,才会去质问,去探索。所以才会有最后两句的超脱豪放,尽管世事维艰,但是诗人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时来运转,“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全诗感情激昂,有激愤,有茫然,有困惑,也有自己信念的坚持。各种情感交织,起伏跌宕。诗中用了夸张、用典及比兴,笔法恰到好处。这首诗属于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中间偶有三言。全篇读后,会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