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 (3) 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4) ,风正 (5) 一帆悬。
海日 (6) 生残夜 (7) ,江春 (8) 入旧年。
乡书 (9) 何处达?归雁 (10) 洛阳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生卒年份和名号都没有具体的记载。王湾于中唐时期出生于洛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进士及第。曾经频繁来往于吴、楚之间。生于北方的他对江南的秀美景色很是喜爱,作品多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题。但是王湾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现存一共也只有10首。此首五律便是这些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对后世文坛有着很深的影响。
(1) 次:停宿,停泊。
(2)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江。
(3) 客路:旅途。指长江水路。
(4)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水面宽阔。
(5) 风正:顺风。
(6) 海日:海面上升起的旭日。
(7) 残夜:夜将尽时。
(8) 江春:江上的景物已经有了春意。
(9) 乡书:家信。
(10) 归雁:北归的大雁。
旅途中要走的路伸展至青青的北固山之外,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上,我坐船向前行进。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宽阔无边,顺风中一张白帆高高地悬挂。夜将尽,红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天空渐亮。新年虽然还没有到,可江面上已有了春的气息,春天提前进入旧年。思乡心切的我,早已写好书信,可是如何才能把信寄回家?望着天空中,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我请大雁把我的信捎到洛阳。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江南的山水是那么秀美,而船行大江又是那么壮美。但是这种种的美感都有一个情感的底色,那就是作者一落笔就埋下的情感基线“客路”。青山也好,大江也好,海日也好,纵然是千般美好,这里也不是我的家乡。(我)只是一个旅人,景物越美就越能激起人的思乡之感。但是“客路”二字只是作者埋下的情感上的伏笔,并不是那么明显。如果不读到最后两句,很多人在这番江南的美景前体会到的是一番舒适之感。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景物的情感底色是思乡,但是从情感色彩来说却没有多少悲意,反而透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是积极向上的。这主要得益于中间的四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充满着力量和希望。潮水上涨,江面变得更加宽阔。那奔涌不止的江水,正是让江面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壮美的内在力量。而“风正”一词同样是力量的来源,风蕴含着无限的力量,而且不是逆风,不是斜风,风很正。这样风吹起来,悬着的风帆里面鼓荡着的不正是一股蕴含无限希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看似仍然是在写景,但是这几个景物之间暗藏着新旧更替之意。一轮红日从残夜笼罩的江面上缓缓升起,美不美?很美。但更是充满了希望。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朝霞的照耀下一切都有可能。而新年还没过,江南就已经是一片春光明媚了。一个是昼夜的交替,一个是季节的轮换,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新生的事物透着无限的生机,在旧事物还没退场时就已经挤进来了。这当中的“生”和“入”,既形象逼真,又充满着动感和力量,用得巧妙至极。虽然这四句显得那么生机盎然,到处充满着希望,但是同样没有摆脱一开始作者定下的情感基调,“江春入旧年”就是这条情感暗线的进一步升温。马上要过年了,过年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而自己却还在江南未归,怎能不生起许多思乡的愁绪呢?情绪的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最后的两句有了水到渠成之感。全诗的最后,作者的乡愁也不再隐晦地表达了,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想念家乡了,我要写信表达我的思念,同时也给他们分享这里的美景。但是写好的家书又怎么才能送到他们手里呢?抬头看见飞往家乡方向的大雁,它能把我的信带回家乡就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看着眼前秀丽、壮美的江南美景,突然就生出这么浓烈的思乡之情呢?就是因为这个情感暗线的不断发展、不断升温。从一开始的“客路”再到后来的“旧年”,都要过年了,自己还在异乡漂泊,怎么能不想家呢?但是因为中间洋溢着积极向上力量的渲染,最后的这份乡愁虽然浓烈,但却不觉得悲凉。虽然漂泊在外,但是心中充满了希望,自然就不会觉得悲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