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肇庆民歌概述

范晓君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肇庆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截至2017年9月,肇庆全市总面积148.91万公顷,总人口429.82万,以汉族为主,并有壮族、回族、瑶族等28个少数民族。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高要(今肇庆)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原住居民事务。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至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皇帝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明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市、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1月,肇庆地区改为省辖肇庆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现辖端州、鼎湖、高要三区,四会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

肇庆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专家考证,封开是岭南文化发祥地。出土文物证实,战国时期,肇庆的乐舞已很盛行。《南越志》载,唐宋时,当地的乐舞、俳优、戏剧及民间傩舞、百戏已十分普遍。

肇庆的传统音乐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民间器乐。主要乐种有锣鼓八音(八音班)、锣鼓柜等。

第二类,民间歌舞音乐。主要舞种有:①广场道具舞类,如狮舞、龙舞、龙鱼舞、寿星龟鹿鹤舞、三星公龟鹿鹤舞、麒麟白马舞、五马巡城舞、蚌舞、凤鸡舞、白鹤舞、蝴蝶舞、春牛舞等;②采茶舞类,如采茶舞、莲船舞等。

第三类,民间曲艺音乐。主要曲种有粤曲、龙舟、木鱼、白榄、粤讴、卖鸡调等。

第四类,民歌。主要歌种有哭嫁歌、采茶歌、白鹤歌、麒麟调、吟诗调、蔓地棚调、客家山歌、南歌等。

第五类,地方戏曲音乐。主要剧种有彩调、贵儿戏、采茶戏、皮影戏等。

“粤俗好歌”,唱什么歌?较早有明确记载的文献可见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其概括了粤歌的特点,并认为最典型和最完美的歌是采茶歌:“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其歌也,辞不必全雅,平仄不必全叶,以俚言土音衬贴之。唱一句或延半刻,曼节长声,自回自复,不肯一往而尽。辞必极其艳,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此其为善之大端也……如此类不可枚举,皆以比兴为工,辞纤艳而情深,颇有风人之遗,而采茶歌尤善。”

既然如此,我们大可以传统审美的眼光来欣赏一下屈大均时代的采茶歌:“有曰:‘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有曰:‘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央绣出采茶人。’有曰:‘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中使牛忙。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秧又黄’。”虽然其中采茶歌只有三段,却明白无误地表明这是当时流行于广东的《十二月采茶》。屈大均评价说:“大抵粤音柔而直,颇近吴越,出于唇舌间,不清以浊,当为羽音,歌则清婉溜亮,纡徐有情,听者亦多感动。而风俗好歌,儿女子天机所触,虽未尝目接诗书,亦解白口唱和,自然合韵。” 对照怀集县等地如今仍在流行的《十二月采茶歌》中对应的月份,其相似之处一目了然。

谱例[1]

正月采茶贺新年

(十二月采茶之二)

另两段歌词是:“二月采茶茶爆芽,茶根脚下采西茶。大姐茶多妹茶少,不论多少早回家。三月采茶茶叶新,妹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央绣出采茶人。”

比较以上《十二月采茶》的前四个月采茶歌所唱的歌词,除少数字句略有不同以外,大多数歌词保持了一致。如此看来,四百多年前屈大均时代所唱的采茶歌,如今仍然在怀集流行。同时,笔者假设,既然歌词变化甚少,那么,曲调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貌。因无任何曲谱记录,笔者对此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这种古老的采茶歌在南粤民间一直传唱着。

毫无疑问,肇庆人依然保留着古之“好歌”遗风。《怀集民歌资料本》序言写道:“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壮、瑶三族人民,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广泛性的相互交往较少,因此,生活在县内各区域的居民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语言属系也比较复杂,甚至相邻两个乡镇的语言都不相通,因而,他们唱的歌也各不相同……隔山有一歌,隔水另有一歌,一歌一歌,连亘着葱茏叠翠的怀集山乡。下帅调、中洲调、冷坑调、宁洞调……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歌调。”

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歌剧)《刘三姐》,在当时家喻户晓。其中有众多对歌的情节,有青年男女(刘三姐的女队与阿牛哥的男队)对歌,也有穷人和富人(刘三姐的穷人队和莫老爷的富人队)对歌。该剧故事的地点是广西,而怀集不仅与广西比邻,且在历史上曾隶属广西,故而,怀集对歌的习俗与《刘三姐》中对歌的习俗同出一辙。《怀集民歌资料本》序言写道:“桥头(宁洞)、诗洞、永固等乡镇,被喻为怀集之歌乡。古往今来,唱歌不受尊卑贫贱的限制,富人唱歌,穷人也唱歌;男人唱歌,女人也唱歌;爹娘唱歌,儿女也唱歌。那里有唱不完的歌,也有说不尽的唱歌轶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桥头镇的歌节,男女老少,云集到燕岩,引歌、问歌、答歌,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尽兴方休。县北之下帅乃汉、壮、瑶三族人民集居的民族乡,民歌别具一格,节序礼俗俱载以歌,每年春节前后,从腊月二十开始对歌、赛歌,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达到高潮。”

民间传说刘三姐的故事,在肇庆同样存在,只不过,在肇庆有称其为刘三姐的,也有称其为刘三妹的。怀集县桥头镇燕岩的山洞中,有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妹化身的岩石。怀集县下帅有民歌唱道:“唱歌冇使金钱买,歌是刘三妹造成,鞋是有因物有样,前人造出后人唱,冇是我今新造成。”“唱歌叠叠水涟涟,歌是刘三妹先唱,(妹呀妹),前人唱出后人睇,冇是弟今新造成。”(唱述者:马相基;整理者:周如坤)“生妹伶俐真聪明,又熟唱歌又好声,南歌(当地人对山歌的称呼)唱出对是对,足像歌仙刘三妹,妹歌四海第一名。”(唱述者:莫以桐;搜集者:周如坤、邹松藩、陈任署

肇庆各地的民歌非常丰富,各县(市、区)及各乡镇都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搜集整理。如《下帅民间歌谣选》收录了民歌歌词127首,遗憾的是只有歌词,没有记谱。

一、肇庆民歌分类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这一分类方式肇庆民歌同样适用。本书考虑到肇庆民歌的功能、习惯称谓、本地人的传统观念等,按六类选编。

(一)山歌

在肇庆,山歌也称作樵歌,是在山野(户外)演唱的歌曲。因各地的方言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肇庆各地山歌的旋律音调和歌唱的内容各不相同,其名称也冠以本地地名。在怀集山歌中有永固山歌、冷坑山歌、洽水山歌、中洲山歌、诗洞山歌等,如《阿哥配妹妹心开》《情娘生得好面容》《一支山歌飘过岭》《请娘行路未咁追》《乜字大过一丘田》等。在封开山歌中有开建山歌、罗董山歌、都平山歌、莲都山歌、白鹤调、二友调、新客歌等,如《望得花开果成双》《正月桃花月色新》《蜜梨开花枝对枝》《思情歌》《桃花开满枝》等。还有广宁山歌,如《山边竹叶青悠悠》《铁打葫芦难开口》等。此外还有德庆山歌,如《那朵花开千里香》《夜雨落》等。

(二)信仰仪式歌

肇庆各地普遍信仰的是道教和佛教,但很多地方并不严格区分二教。人们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足,在许愿、还愿中实现自己的心愿。生意人祈求生意兴隆;外出谋生的人祈求工作顺利;居家的人祈求自己和亲友生活平安,身体康健;久婚无子的人祈求观音送子。肇庆人重视人生礼俗,出生、婚嫁、寿庆、丧葬等日子皆请道士(当地人称南无佬,无贬义)诵经。打醮是肇庆各地普遍盛行的大型民间信仰活动,其仪式之隆重,胜过其他节令。各地打醮分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十年一次不等,时间间隔越长越隆重。打一次醮少则3天,多则7天。在怀集,打醮活动盛于其他地方,并有一套特有的打醮仪式歌曲,如《中洲造船调》(南无调)、《老君言》(南无调)、《中洲献酒歌》(南无调)、《六郎哥》(南无调)、《送神调》(南无调)等。在封开,打醮也有自己的一系列仪式歌,如《传道旗官调》、《花叶长青》(还楼调)、《猜何物》(钱歌)、《分糍歌》(南无调)、《祝福人旺又添丁》(南无花楼歌)、《驾鹤乘龙到屋厅》(南无花楼歌)等。广宁、四会等地民间打醮、婚娶或添丁时,会请南无佬跳运童舞,该舞蹈有“单运童舞”和“双运童舞”两种。运童调是为运童舞伴唱的歌调。

(三)年宵灯歌

肇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元宵节的花灯丰富多彩,有鱼龙灯、拟兽灯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场道具舞,如五马巡城舞、雄鸡舞、鹿鹤龟舞等。如流行在怀集的《盛世丰年祝喜多》(扮古人),流行在封开的麒麟曲《幸福生活乐无穷》《我们情义好姻由》等。

(四)采茶(戏)歌、贵儿戏歌

采茶,清同治年间已传入本地区,流布于怀集县各乡村及封开县封川、大洲、泗科等地。《肇庆曲艺志》记载:“据怀集县冷坑镇刘三洞64岁(1962年采录时的年龄)的老艺人郭庆璇说:‘采茶是在一百多年前,从湖南来的石工传授的。当时湖南有很多人来怀集采石头,在空闲或有什么集会时,他们都演唱这种曲调。久而久之,当地的石工也跟他们学唱,并流传下来。’郭庆璇15岁学采茶,演采茶,会唱32种曲调,能演37个节目。” 最终,在采茶歌舞表演的基础上,形成了采茶戏。“采茶是歌、舞、剧三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以歌为主,以舞为副,剧的成分不多。角色一般是一丑一旦,或一丑二旦。表演是边唱边舞,配以锣、鼓、小钹等三四种打击乐器伴奏,间用唢呐,三五男女帮唱。”

肇庆(怀集、封开)传统采茶曲(节)目在60个以上。表演多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日至二十日)作为一种走村串户拜年的形式进行,一行约20人。如流行在怀集的采茶歌《送花鞋》、《情歌》、《今朝见郎心开花》、《红罗帐上望郎来》、《请三哥到》、《青山迭坐望郎来》、《一文铜钱四个字》(十二月采茶之一)、《正月采茶贺新年》(十二月采茶之二)、《父母为我定下来》、《伴郎到天光》等。

贵儿戏是仅流传在怀集县桥头镇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形成时间较晚,约在清同治年间萌芽,其后发展缓慢,且活动较少,也无专业剧团。该剧种在当地政府与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下,才得以保留下来,收录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省卷》。1990年编印的《贵儿戏志》所列的剧目较多,但如今能演出的极少。其唱腔音乐较单一,《贵儿戏志》记述:“贵儿戏曲调目前基本上只有一种。其情绪、节奏由演员自由掌握,依照唱词内容,抒情的即流畅、轻快,愤怒的即高亢、短促,悲切的即低沉、缓慢。全为徒歌,无管弦伴奏,只有打击乐。” 贵儿戏为弥补唱腔音乐的单调,后来吸收了部分采茶歌曲目,以丰富贵儿戏的唱腔。如《采花蝴蝶爱成双》《七月里来秋风起》《送郎送到大门楼》等。因在怀集当地搜集整理的贵儿戏音乐资料中,贵儿戏唱腔音乐多与采茶戏唱腔音乐相同,因而,本集以采茶戏音乐选录。

(五)哭嫁歌

肇庆习俗,女子出嫁前夕,要哭唱歌曲,称哭嫁歌,亦称坐歌堂、新娘歌、啼哭歌。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女子出嫁前开唱。在高要,新娘出嫁所唱之歌称坐歌堂,新娘以歌唱的形式将自己在娘家生活的酸甜苦辣全部倾诉出来。一般是连唱三晚,第一晚唱祖辈,第二晚唱父母辈,第三晚唱同辈。歌词内容有赞扬、有批评、有建议等。如流行在怀集的《骂媒婆》,流行在封开的《哥像牡丹嫂像凤》(新娘歌)、《别低年同伴》(出嫁歌)等。

(六)其他

肇庆民歌还有其他类别,但在本书中因曲目数量偏少,暂不单列。广宁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有用广宁民歌填上新歌词进行革命宣传的做法。如流行在广宁的革命民歌《农民大联合》《爱国歌》《春风吹来》等。

怀集、封开流行谣歌、诗调,如《摇篮曲》(怀集)、《白鸡仔》(封开开建童谣),封开的诗调《十八双送》(封开吟诗调)、《朗(浪)荡人》(封开吟诗调)等。肇庆位于西江流域的中下游,域内江河众多,主要有西江、北江、绥江等。传统上流传于西江及各支流上的船工号子较多,如流行在怀集的三首绥江号子《船夫曲》《撑船调》《撑硬篙》,流行在封开的贺江船工号子《抛柴歌》等。

肇庆四会、广宁、高要等地均有客家人杂居,他们保留了自己喜爱的歌。如流行在广宁的《穷人翻身当好家》《送夫参军》,流行在高要的《山歌要数十月多》《哥当队长妹欢畅》等。

历史上,肇庆流行皮影戏,尤其封开流行较广泛。其唱腔用广西的彩调及当地的各种民间歌调。如《五更叹》(花枝调)、《哥妹共结苦同年》(花枝调)、《景阳岗上好风光》(莲歌)、《猪八戒自叹》(米粮调)等。

二、肇庆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调式

1.调式类属

肇庆民歌的调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一型调式,一种为复合型调式。

(1)单一型调式。

单一型调式即全曲只有一个主音并以它为中心音建立的调式(类型)。主要是单一型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较少见。调式主要是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角调式较少见。

五声调式如怀集下帅民歌《乜字大过一丘田》、怀集甘洒民歌《拾菜娘》、封开莲都民歌《猜何物(二)》等。

六声调式如怀集下帅民歌《情娘生得好身材》(加变宫)、怀集中洲民歌《中洲山歌》(加变宫)、怀集中洲民歌《送神调》(加变徵)等。

有一种现象较独特,即一首民歌中仅用三个音(三音歌)、四个音(四音歌)的情况较常见。三音歌如怀集冷坑民歌《情娘生得好面容》(“la、do、re”)、怀集诗洞民歌《十赞情娘》(“la、do、re”)等。四音歌如怀集凤岗民歌《请娘行路未咁追》(“mi、sol、la、do”)、怀集下帅民歌《下帅山歌》(“sol、la、do、mi”)、怀集冷坑民歌《冷坑山歌(一)》(“sol、la、do、re”)、封开开建民歌《望得花开果成双》(“do、re、mi、sol、la”)等。

(2)复合型调式。

复合型调式即全曲除一个调式主音(往往是结束音)并构成全曲的主要调式以外,还有一个具有一定调式中心音意义的音,由于它一般较短暂(多为一句的长度),多数情况下,该调式并未完全建立,然而,它却是全曲调式主音的重要支持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以结束音判断全曲为某种调式的话并不准确。如《伴郎到天光》,该调式是一个变化重复的乐段加一个结束句。上句落音“do”,下句落音“la”。变化重复一次(下句末2小节4拍,压缩成1小节3拍),各句的落音不变。结束句落音“sol”,在徵音上终止。上句具有宫调式的特征,下句明显是羽调式,而结束句却转到了徵调式。因而全曲便不是单一调式,而是构成了复合调式。

对该类调式本书以复合调式相称,如“宫徵调式”“宫羽调式”。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前一调式并未真正建立,故也可看作是“宫音支持的徵调式”“宫音支持的羽调式”。该类调式也主要是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较少见。

复合型五声调式有多种:第一种,宫徵调式;第二种,宫羽调式;第三种,宫羽徵调式;第四种,商徵调式;第五种,徵宫调式;第六种,徵羽商调式;第七种,羽角调式。在本书中,每首的数量都不多。

复合型六声调式有:第一种,宫徵调式;第二种,商羽调式;第三种,徵商调式。

复合型七声调式较少见。

2.调式特征

虽然上文列举的调式有两类数种,但以徵、羽调式居多,且代表了肇庆民歌音乐调式的特征。故本书以徵、羽两种调式(包括单一型调式和复合型调式)为例进行分析。

(1)调式主干音及旋法。

调式主干音即构成该种调式的骨干音(下文主干音将以上行或下行音列形式排列)。一般来说旋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旋律形态,如上行、下行、级进、跳进、缠绕进行、弧线形(上弧、下弧)等;二是旋律发展手法,如重复、模进、对比、展开等。因本书所分析的曲目样本少有专业的旋律发展手法,故以下的旋法分析主要针对旋律形态进行。

A.徵调式

徵调式包括单一型的徵调式和复合型的宫徵调式、商徵调式等。如《青山迭坐望郎来》:

谱例[2]

青山迭坐望郎来

(采茶里来了)

(黎素芳唱,谭龙沛、 记谱)

上例为3句结构:A+B+C。A句主干音:“sol-do-re”,旋法以上行级进为主,旋律呈上升趋势,落音“do”;B句主干音:“do-la-sol”,旋法仍以级进为主,旋律呈弧线形,高音点为“mi”,落音“sol”;C句主干音:“re-la-sol”,旋法以下行级进为主,旋律呈下降趋势,落音“sol”。

又如《红罗帐上望郎来》:

谱例[3]

红罗帐上望郎来

(采茶公之一)

(黎素芳唱,谭龙沛、 记谱)

上例是3句结构:A+B+C。A句为两小句(a+b),A句主干音:“re-do-lasol”,a、b两小句的旋法均以下行级进为主,落音均为“sol”;B句为两小句(c+b1),主干音:“sol-la-do-re”,B句的旋法仍以级进为主,旋律呈弧线形,高音点为“mi”,落音“sol”;C句仅2小节,为补充性质的乐句,旋法为以“sol”为中心的缠绕进行。

由此可见,徵调式的主干音上行多为“sol-do-re”,而下行多为“do-la-sol”。上下行的主干音略有不同,角音相对来说运用较少。

B.羽调式

羽调式如《十二月采茶》(见谱例[1])。

该例为重复上下句结构:A+B。A句主干音:“la-do-mi”,旋法是以“do”为中心的缠绕进行,落音为“do”;B句主干音:“mi-do-la”,旋法以级进为主,呈下行趋势,落音为“la”。

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谱例[4]

梁山伯与祝英台

(古采茶)

(谭秀英唱,邓增魁记词, 、蔡国洪记谱)

上例是四句结构:A+B+A 1 +B 1 。A句、B句、A 1 三句的主干音:“la-do-remi”,旋法级进、跳进交替进行;B 1 句的后半句旋律加入变宫,主干音为“mi-sol-la”,落音为“la”。

通过考察样本得知,上行的主干音多为“la-do-mi”,而下行则为“mi-do-la”,上下行主干音较一致。徵音相对少用。

(2)终止式。

A.徵调式

第一种:上行终止。如《大开门》:

谱例[5]

大 开 门

旋律进行:“mi-sol”。

其他谱例如《青山迭坐望郎来》。

第二种:下行终止。如《送花鞋》:

谱例[6]

送 花 鞋

(送郎调之二)

旋律进行:“re-do-la-sol”。其他谱例如《莫使三春误过青》《今朝见郎心开花》《何曾舍得祝英台》《送郎送到大门楼》《哈哈笑》。

第三种:缠绕进行终止。如《叹五更》:

谱例[7]

叹 五 更

(叹更调之二)

旋律进行:“fa-sol-la-sol”。其他谱例如《今早出门发财市》《春牛歌》《父母为我定下来》《送别》《红罗帐上望郎来》等。

由此可见,上行终止多为“mi-sol”的简短进行,下行终止则为“re-do-la-sol”的进行,缠绕进行终止主要是“fa-sol-la-sol”围绕“sol”的上下进行,该类终止偏音清角必用,这应是该类终止的一个旋法特点。

B.羽调式

羽调式终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上行终止。如谱例[4]《梁山伯与祝英台》。

旋律进行:“mi-sol-la”。

第二种:下行终止。如《晚婚好处多》:

谱例[8]

晚婚好处多

旋律进行:“re-do-la”。由此可见,上行终止多为“mi-sol-la”,而下行终止则为“re-do-la”,仅两种。

(二)曲体结构

刘正维在《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书中提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曲式的基础结构是腔式,大体上等同于欧洲音乐的乐句(乐汇)。刘正维在该专著里说,中国民间音乐“一定要以唱词为载体,以词曲同步运动的某种音乐结构为基本单位研究其结构形式,才能弄清楚曲艺音乐与戏曲唱腔的基础结构。这个基础结构就叫作腔句,腔句的结构形式叫作腔式” 。虽然刘先生主要是就曲艺音乐与戏曲唱腔而论的,但笔者认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采茶歌音乐结构的分析。因为,该书分析的众多曲目样本本身就是采茶戏(尽管带有较多的歌舞音乐的性质)音乐。

1.歌词结构

因本书所录民歌中,歌词以七字句为多,故本书着重分析七字句结构的歌词。

七字句歌词句逗划分,主要分为头、腰、尾三个句逗二二三结构,如:

“正月/逢春/来看花,后园/竹仔/齐爆芽,一来/叫得/阳春早,二来/叫开/牡丹花。”

“送郎/送到/大门阶,郎送/包头/妹送鞋,郎送/包头/要银买,妹送/花鞋/手上来。”

词句与音乐节律同步与错位,是词曲对应的两种形式。词句与音乐节律同步是指句逗的强弱节奏与音乐的强弱节奏吻合,即节律同步。否则,即错位。如《哈哈笑》:

谱例[9]

哈 哈 笑

(采茶公之二)

上例即为词句与音乐节律同步。肇庆采茶歌的词曲对应多数如此。肇庆采茶歌的衬词、衬句运用较普遍。如《七月里来秋风起》:

谱例[10]

七月里来秋风起

(十二月古人)

上例基本上每句歌词之后增加一句衬词“哎嘿哟”。

另外,句中加衬词也较普遍。如《采花蝴蝶爱成双》:

谱例[11]

采花蝴蝶爱成双

(采茶妹)

上例是头逗之后和尾逗中间加衬词。

2.腔式结构

(1)基本腔式。

刘正维在他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提出腔式类别可分为4类:单腔式、双腔式、三腔式、多腔式。肇庆采茶歌的腔式类别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基本上都是单腔式。单腔式即以相同节律规律一贯到底的腔式。

谱例[9]《哈哈笑》即单腔式。

(2)腔式变化。

虽然肇庆采茶歌的腔式较单一,其变化仍然较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A.重复

重复有原样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在这两种重复形式里,又可任意重复乐段的某一乐句。而在一句中的重复形式里,又可任意重复头逗、腰逗和尾逗。如《伴郎到天光》:

谱例[12]

伴郎到天光

(采茶五更调)

该例为四句结构:a4+b4+补充2+a 1 4+b 1 3+结束3,主体结构为四句,第三、第四句为变化重复第一、第二句。

其他重复的谱例如:《送花鞋》《情歌》《请三哥到》(句头重复),《青山迭坐望郎来》《采茶录》《阿哥爱妹妹爱哥》《父母为我定下来》《棉丰收并谷丰收》《丰产人心乐》《叹五更》(句尾重复),《高高的山上》(头、腰、尾重复)等。

B.浓缩、扩充

将句逗缩短一拍或一小节,使其短于原句逗的长度即浓缩;将句逗增加一拍或一小节,使其长于原句逗的长度即扩充。如《送花鞋》:

谱例[13]

送 花 鞋

(送郎调之二)

上例“妹送花鞋”即浓缩重复一次。

又如谱例[7]《叹五更》(叹更调之二)中的“二八佳人灯下坐呀”即由4拍浓缩为3拍。

其他谱例如《阿哥爱妹妹爱哥》(句尾浓缩)等。

扩充:如前例[11]《采花蝴蝶爱成双》,因句尾扩充形成了不对称的上下句结构,上句5小节,下句6小节。

其他谱例如:《春牛歌》(句尾扩充1小节)。

C.拖腔

因音乐表现的需要,在任意句逗之后,增加若干小节的无词或衬词唱腔即拖腔。如《请三哥到》:

谱例[14]

请三哥到

上例使用锣鼓象声词作为其拖腔。其他谱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采茶歌》等。

D.垛句

各句逗后插入实词的扩充句即垛句。如《叹五更》(叹更调之一):

谱例[15]

叹 五 更

(叹更调之一)

上例中的“听得奴家动哥心呀,听得奴家动哥心,动你个心呀,动你个心”即是垛句。

E.衬腔

各句逗后插入虚词的扩充句即衬句(词),演唱衬句(词)的唱腔可称为衬腔。如《今早出门发财市》:

谱例[16]

今早出门发财市

(补缸调)

上例句末的“哎嘿哟,哎嘿哟”即衬句。

带衬句(词)的其他谱如:《七月里来秋风起》《送花鞋》《情歌》《请三哥到》《正月里来贺新年》《何曾舍得祝英台》《送郎送到大门楼》等。

3.句式结构

采茶歌基本上为单乐段结构(个别除外),从一句体到五句体都有。

(1)一句体。

一句构成的乐段较少见,如《何曾舍得祝英台》:

谱例[17]

何曾舍得祝英台

(米粮调)

上例仅6小节,歌词虽为两句+衬词,但音乐可视为一句(加衬腔)。

(2)二句体。

由二句构成的乐段较多,多为上、下句结构。其中,乐句长度上,有对称的(上下句小节相等),也有非对称的(上下句小节不相等)。

如前例[16]《今早出门发财市》,即为对称性的二句体结构。

(3)三句体。

部分曲目由三句构成,形成三句结构的乐段。如《春牛舞》:

谱例[18]

春 牛 舞

(采茶)

其他谱例如前例《笑哈哈》《叹五更》(叹更调之二)等。

(4)四句体。

四句体是最多的句式结构形式,分为重复性的和非重复性的两种结构形式。部分非重复的四句结构也有“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的特点。如前例[4]《梁山伯与祝英台》,该例为重复性的四句结构,三、四句是一、二句的变化重复。

(5)五句体。

样本中的五句体,多为重复性(变化重复第四句)的五句体结构。如谱例[3]《红罗帐上望郎来》,即为五句体结构。

其他谱例如《父母为我定下来》《阿哥爱妹妹爱哥》均为变化重复第四句而构成五句结构。

另外,二段结构的有《高高的山上》:

谱例[19]

高高的山上

(采茶)

上例为四句歌词,因重复的缘故,构成了二段结构:a4+b3+c3+a 1 4+b 1 4+插句2+c 1 4。第一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4小节,后两句各3小节。一、二句歌词重复。第二乐段基本结构仍然是三个乐句,各句均为4小节。在三、四句之间插入一句2小节的搭腔。

其他结构少见。

4.结构特点

(1)歌词结构规整,歌词与音乐节律同步。七字句为基本结构,为了使结构在稳中有变,常在句中或句尾加上衬词或衬句。

(2)腔式单一,多为单腔式。虽然如此,腔式变化较丰富。一方面表现为不以腔式的多样性为特点,因此,必然在腔式上寻求变化,以满足表现的需要。这既是自然选择,也是必然结果。

(3)句式结构自由、多样。由于在创腔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形成了句式结构上的丰富多彩。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句式结构对称与非对称并存。对称结构有二句体、四句体,非对称结构有一句体、三句体、五句体。对称结构有上下句结构、对比结构、起承转合结构;非对称结构多为自由展开式结构。如《莫使三春误过青》为对称的四句结构:a4+b4+c4+d4,变化重复1次,每句又是对称的四小节;而《叹五更》为三句结构:a4+b3+c4,乐句数不对称,乐句长度也不对称。

第二,重复性结构与展开性结构并存。乐段的任何乐句均可重复,也可不重复。在四句体中,可构成规整的重复性乐段结构和非规整的重复性乐段结构,如《正月采茶贺新年》,四句结构:a3+b3+a 1 3+b 1 3,为规整的重复性乐段结构;《伴郎到天光》,四句结构:a4+b4+补充2+a 1 4+b 1 3+结束3,为非规整的重复性乐段结构。展开性结构主要在三句体和五句体中存在。如《春牛歌》,三句结构:a2+b2+c3;又如《叹五更》(叹更调之一),五句结构:a4+b5+a 1 4+c2跺6+d3。《春牛歌》和《叹五更》(叹更调之一)均无重复,音乐材料的展开性明显。 NQq2FP7a+iVIPjKOD/n6o5NqMr6PV6ek8yj2pH4jEiX4lwLicToHhnJJV6YAOv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