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流行文艺与大众传媒的演变

在21世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大众传媒作为当代流行文艺传播最为得力的工具,对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发挥了独特作用。为实现文艺产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流行文艺的生产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在作品生产的过程中,前期调研、产品策划、经费筹措、组织生产、产品宣传等各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整个流行文化作品的生产系统。” 而新型媒体的出现无疑为流行文艺的生产、制造推波助澜。

工业技术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因而取得了生产力的优势。不仅如此,工业技术还改变了文艺作品的形式与面貌,为文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信息时代的文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机械复制的缺点。市面上流行的文学作品或者流行歌曲,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工业制作才得以大量生产的。日益先进的工业技术为流行文艺的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每当流行文艺作品形成普遍的市场需求之时,厂商就会迅速投入宣传和生产,直到占领市场,以此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风潮。当今时代是工业技术占领主角位置的时代,没有工业技术水平作为资本,文艺作品很难存活。

可以说,传播方式的变更,传播速度的提升极大地扩大了流行文艺的影响范围。文艺的生产等运作过程常常不得不满足流行文艺的商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大众传媒与流行文艺价值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总的说来,当代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与大众传媒变迁、大众传媒的性质特点、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各类载体特性等密切相关。

一、大众传媒发展与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

“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媒介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形式,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将导致文化新的衡量尺度的产生。大众传媒是在传统传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传播媒介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出现时期,它开启了人类之间实现相互交流的时代。1833年9月3日,美国人本杰明·H.戴伊创办的《纽约太阳报》问世,这份报纸历史性地揭开了大众传媒传播时代的序幕。今天,大众传媒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它的飞速发展与流行文艺传播速度和效果相互影响。

根据传播学理论的划分,媒介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网络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以及文字传播阶段虽然对特定时代流行文艺起到推动作用,可是由于媒介的普及范围不广泛,利用率不高以及媒介承载技术不成熟等局限性,信息的传播范围自然过于狭隘,信息的沟通传输缓慢,接收者获得的信息也较少。

印刷业的诞生历史性地拉开了大众传媒的序幕,印刷技术的逐步改良标志着人类在文化信息传播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土。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3亿元,较2015年增长9%;增加1 939.9亿元。数字出版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报纸、期刊和书籍等传播媒介促进了知识信息的大批量生产和复制,这意味着信息能够更大范围地在社会生活中传播。印刷传播时代是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开始,流行文艺虽然只是被传播信息的某种类型,但这恰恰为其价值形成奠定了传播条件。

如果说,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文字信息得以大量生产和复制,那么在电子传播阶段,速度和质量则是这一时期传播的显著特征。1837年电报机的发明,以及后来的电话机、留声机、无线电、摄影机、电影、电台、电视的陆续诞生,使得电子传播媒介技术不断提高,打破了印刷时代信息传播的单一化,信息传播在空间距离和传输速度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流行文艺的“流行”离不开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和即时性。

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社会迈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诞生是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根基,在跨越空间和时间距离上逐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真正地踏入了大众传播成熟的阶段。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信息资料传播的共享性,资料传播的丰富性以及信息传递对象的广泛性。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迅速,在全球网络速度领先的国家和地区中,前三名位于亚洲,分别是韩国(15.7 Mbps)、日本(10.9 Mbps)与香港(9.3 Mbps)。中国大陆位居全球第93名,平均网络速度仅有1.5Mbps,大大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6Mbps。 尽管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然极大地加速了中国信息传播的速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在数字化时代里,互联网已经将各阶层之间厚重的文化边界冲击殆尽——曾经,阶层文化作为一种身份象征,是那样神圣而庄严、深厚而稳定,并且极具排他性。但如今,这种阶层间的文化壁垒正在逐渐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等新媒介的普及使得当下文艺的变革更为纵深和彻底,大众在这个多媒体开放的时代获得了空前的开放化、自由化、个体化的文艺表述契机。

二、大众传媒性质特点与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

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与大众传媒的性质特点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大众传媒的各种属性间接导致了流行文艺价值取向的改变,现代传媒自身的社会属性、舆论属性以及经济属性与流行文艺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社会属性上看,大众传媒为流行文艺与当下社会的对接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途径。大众传媒促进了流行文艺的产业化。由于产业的介入和参与,原来的文化失去了它纯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得以成为社会大众的鉴赏对象和消费对象,从而超越了文化的狭隘范围,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力量相互关联的场所。它有利于文化本身从传统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也使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发生了改变。流行文艺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其重要价值就是为社会文化大繁荣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精神满足。在社交舞台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的服务对象、传播内容及其传播目的都相应地为流行文艺提供了平台支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大提高了流行文艺的共享性和社会性,是人们当下接收流行文艺信息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成员进行文化的相互交流、信息传递和沟通起到突出的作用。

从舆论属性上看,大众传媒为流行文艺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反馈机制。流行文艺在当代作为时尚文化的潮流,往往是社会舆论的中心,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将对社会价值导向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强,文化生活是他们的新坐标。对于各种文化浪潮背后大讨论的关注和参与,往往会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韩寒与方舟子因代笔事件争论不休引发了大众对文学原创性的深刻思考并对文学权威产生了质疑。人们在网络上对文化事件的关注、讨论和反思,也会促使流行文艺产生新的价值。大众传媒除了传播信息,还具有制造舆论的能力,其舆论属性更多地表现为统治阶级对传媒的直接领导与控制管理,统治阶级利用传媒制作舆论,从而宣传其核心政治观念,使传媒服从于自身的思想利益。不过,当今的大众传媒已经日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大众传媒使舆论的气氛更加活跃,舆论的形式和舆论的焦点更加反映和贴近人们的思想生活。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流行文艺的产生更多地带有当代人的活跃思想,从而间接缩短了流行文艺的生产周期,流行文艺的价值也更具开放性。

从经济属性上看,大众传媒促进了流行文艺的消费。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载体,大众媒体作为承载精神文明的物质符号,要推动流行文艺的发展,其物质形式必须在不断的革新中配合其发展,因此,大众传媒自身的经济属性就显得与流行文艺息息相关。大众虽然有在五花八门的市场当中选择自己相对喜爱的文艺作品的自由,但前提是只能在工业文明提供的文艺作品的有限范围内进行选择。当一种流行文艺铺天盖地地涌向市场的时候,它占据了市场当中最为有利的因素:信息。一种文艺作品充斥在大众耳朵里的时候,它基本上已经走向了胜利。这是流行崇拜的现象。流行文艺在当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多是通过消费文化商品这一路径实现的。而大众媒体作为物质载体,可以促进文艺作品在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交换。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各类音像制品、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类书籍消费等,无一不在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以电影为例,很多电影在市场中大获全胜并不完全是因为其剧本优秀、演员表演境界纯熟,而是它的视觉效果。基于商业价值和市场效益,电影制作会把电影幻化为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立体感受性的文艺形式。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消费往往会变为视觉消费。可以说,不断提高的大众传播媒介技术,是文艺作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获得更多的社会消费动力,甚至反过来促进大众传媒运营利润的增长。因此,大众传媒的经济属性会带来流行文艺生产的商业化,也会间接提升人们对流行文艺的消费需要。

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给文艺的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支持,但机械复制特征也导致了当今一些流行文艺作品平庸、缺少创新的特点。为了更快、更高效地通过流行文艺聚集财富,流行文艺生产呈现出产业化的模式。新媒体一方面使文艺的传播更加迅速,另一方面消解了文艺的独特性,大量可供复制的流行文艺作品充斥着文艺消费市场。阿道尔诺在对文化工业的批评中,一再地强调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多样性,反对因商业和技术力量的干预而导致艺术的单一化和标准化。 这种观点固然和他的文化悲观主义精神相关,也确实反映出流行文艺与商业的复杂关系。没有工业技术资本的支撑,文艺作品很难走向大众,但一味地依赖技术支持也往往容易导致市面上的文艺作品流于空虚和低级。流行文艺作品跟随时尚的风潮红极一时又迅速衰落,一次次地被万众瞩目之后又被遗忘。不断以视觉或技术取胜的感官文艺培育出来的大众没有形成对于艺术本质性思考的习惯,他们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看似不断更新的文艺潮流,其本质是相同元素的不同组合,于是流行文艺的不断兴盛和衰落,也就成为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时代之下特有的文艺景观。

三、大众传媒的功能与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

大众传媒具备了向受众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教育、传授知识、引导受众、形成舆论、提供娱乐、丰富生活、协调社会、弘扬道德、启迪心智、传承文化等功能,这些功能往往又是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的催化剂。

流行文艺作为精神文明的特殊产物,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能迅速在接收群体当中传播普及。大众传媒的信息符号可以借助科技的优势迅速在社会当中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一个焦点的出现往往瞬间就能在互联网或各大新闻报刊中引起一连串的大讨论,甚至被大量复制保存,使流行文艺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

很多时候,流行文艺以其张扬个性、颠覆传统、解放自由等观念挑战传统文化,但也容易因此被视为快餐文化而被踢出高雅文化的圈子。但是大众传媒的存在使流行文艺保持了强劲的社会文化地位。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与沟通信息,它有更深层的功能,它传授知识、启迪心智与传承文化的功能很多时候是被忽视的。流行文艺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化,始终是社会文化的一面先锋旗帜,具有敢于开拓进取、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特征,这与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使命不谋而合。流行文艺能够成为文化经典,往往离不开它在大众中普及、被认识再到被认可的过程,这也是流行文艺的价值被合法化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一种新文化的诞生总少不了一个传播者,大众传媒就是独当一面的扛旗手。

流行文艺往往因为其张扬的个性而备受舆论的压力,但这些舆论的来源还是归根于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应。各种大众媒体的载体形式利用不同的渠道在人群中输送和传递流行文艺的价值观。每当新的流行文艺诞生,传统文艺的地位就会受到撼动,各类知识分子中保守的人与主张解放自由的人就会为此形成激烈的文艺价值大讨论,学术的味道庄严而厚重。由此,大众媒体也就为流行文艺在社会的立足开辟了一扇门,媒介舆论也就成了创造流行文艺价值的先锋。

大众传媒娱乐生活、陶冶情操的功能,在当代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成员接受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逐渐减少。《人民日报》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均图书消费量多年变化不大,生活压力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迫使有能力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而流行文艺弥补了这样的一种遗憾,它以流行文化的美感去感化社会中的人。大众传媒在互联网上提供娱乐生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间接催生了更多的自由与时尚。更多的社会群体趋向于利用先进的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流行文艺消费,而流行文艺生产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四、大众传媒的各类载体特性与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

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主要是通过各类大众传媒的载体传播来实现的。不同的特性形成不同的传播效果,因此,大众传媒主要载体的传播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今的大众传媒主要的载体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它们对流行文艺价值的形成影响深远。

首先是报纸,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众面广、数量庞大、信息装载量大、时效性强,同时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公众影响力大。流行文艺要在社会成员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少不了报纸这个重要的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当下的流行文艺在报纸呈现的形式日益丰富,除了专门有对文化事件的回顾与评述,还有专栏、随笔,并连载当下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广州日报》的“每日闲情”“每日连载”专栏等。我国的报纸种类繁多,印刷和排版都越趋精美,报纸的获得也越来越方便,使大众每天都有接触当前主流文化的机会与可能,而流行文艺面向大众,反映大众生活呼声的价值也就慢慢形成。

杂志作为大众媒体,它的流行趋向更加明显,时下的杂志种类日渐繁多,重点是杂志的专门性强,例如针对美食、时尚、潮流、人文地理、时政等,国际大事和生活琐事也都能在杂志中找到专门而细致的信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层次的追求,逐渐在杂志的内容中反映出来。当下的人文社科类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萌芽》《文艺评论》《意林》等都深受读者的欢迎,各种流行文艺观念在这里逐渐衍生、传递、交流与碰撞。杂志这类媒体的一大特点是其印刷比报纸精美,图文并茂,多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生产周期长,可以为读者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流行文艺在杂志中更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念,散发时尚气息。流行文艺利用人文类杂志作为其衍生价值的土壤,聚集支持者,形成文艺传播阵地,及时输送精神养分。

至于书籍,古往今来都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流行文艺要在当下众多文学类型中脱颖而出,还得靠大众传媒中书籍的传播。流行文艺区别于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它有一种重新整合当下文化格局的力量,极力争取必要的文化话语权,要使这样的价值得以形成,就必须借助书籍特有的专业性、权威性、专门性,借助书籍保持价值高的特性以及书籍传播价值内涵的深刻性来实现。我们不难发现,各大书店以及书籍销售网站中会出现畅销书排行榜,还会根据各类读者需要推荐相关类型的书目。同时,一些著名网站的文化主页也会向读者推出最新、最引人注目的文艺资讯。可以说,以往我们是主动追求书籍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的满足,现在流行文艺也更主动地向受众展现其价值内涵,主动与读者接触。

作为传播媒介,电视和电影更加注重人的审美感觉,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它利用声音、图像、符号,对人的视觉、听觉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这也是流行文艺偏爱表现的形式。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更贴合时下多元化的文化生活要求,与流行文艺体现多元时代生命力的文化价值的目的相一致。电影也是当下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重点领域,流行文艺在此领域的表现手法更是别出心裁,许多夸张的、大胆的、流行的元素都集中在电影上。随着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对视觉和听觉审美的享受也会逐渐提升,流行文艺则能提供适应这种艺术要求的表达形式,这也是它被时代接纳,被人们在一定时间内认可的价值所在。

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现代流行文艺的主要载体,新媒体泛指卫星电视、网络广播、数字电视、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和网络革命的媒体产物,新媒体的出现是大众媒体一场新的革命。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流行文艺自由开放的价值内涵相吻合,是更适应它生长的土壤。流行文艺新的价值内涵诞生必须依赖这些被人们接触最广泛的互动平台,这个互动平台比起任何媒介都更加富有弹性。

传统传播从发送、传输到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如今的发送、传输、接受与反馈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一点是流行文艺的价值能收到更多的反馈,而反馈往往就是流行文艺价值形成的导向,从反馈中才能得出大众对文艺生活的精神渴望和时代价值取向;从反馈中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流行文艺的价值形成离不开大众传媒对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而大众传媒也相应地在流行文艺的繁衍中开辟出适合其发展的路径。 DURWdMJw1d2HJnJIO4YAbqecbp8b0dMECuKaQD2TXTUnbv/3wrht3mv5qYSuGq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