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包拯其人及其作品简介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今安徽省合肥市)。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29岁中进士,39岁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在仁宗朝三十多年中,出任过天长县、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府、开封府等地的知州、知事,出使过契丹,任过工部、刑部、兵部、礼部之职。在财政部门,曾任过判官、副使、转运使,一直做到三司使;在监察部门,任过御史、知谏院、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最后在仁宗嘉祐六年(1061),做到枢密副使,成为中央政府的宰辅;次年,他在这个职位上去世,享年64岁。

包拯生活于北宋仁宗朝,距离宋太祖开国已有七八十年,宋太祖的某些政策如“重文轻武”的不良后果在当时已经出现,外有辽、西夏的边境扰民而带来的军事危机,内有冗官、冗兵、冗费而导致的财政危机,以及因阶级矛盾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危机等。包拯面临这些危机,主张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的改革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之名。后世将其奉若神明,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甚至在民间传说里,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是刚正不阿的象征。曾巩所写的《孝肃包公传》载:“其为人不苟合。未尝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虽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名。仕至通显,奉己简约如布衣时。”他成为民间替天行道、公正廉洁的精神化身,各地均建有包公祠供后人瞻仰供奉。在当代反腐倡廉的形势下,包拯出仕过的地方往往都会建立包公文化园,成为廉政建设和廉政教育的基地。因此,研究包拯的廉政思想也是当代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包拯去世后,其门人张田,从其嗣子处见得其生平奏议谏章,取其大者按内容性质分类编排,凡30门,170余篇,分成10卷,成《孝肃包公奏议》一书传于后世。后有宋、明、清刻本传世,有钦定四库全书《包孝肃奏议集》10卷。1963年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包拯集》,1989年有黄山书社出版的《包拯集编年校补》,现在比较通行的版本是由安徽古籍丛书编审委员会审订、杨国宜校注、黄山书社1999年出版的《包拯集校注》。 XtDjSTyryTaCV9fe/yBhCkLRUClBNHq0nF0V1YQtrm7Ia8A3l2ds7/swX7m3z+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