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历史是一位智者:包公廉政思想的历史底蕴

包公一生所追求的忠孝、民本、公正、廉洁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思想内容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包公的廉政思想,是自宋代以来人们对包公的品格、行为准则以及为官之道等进行的提炼和总结,并经过历代有识之士践行于社会,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价值,是人们对包公为人、为政的道德、廉洁、公正等观念的理性表达。习近平同志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古今中外,研究包公廉政思想的论著卷帙浩繁,在今天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总结归纳包公廉政思想的具体内涵,以古鉴今,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一)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昭示包公的爱民情怀

包公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民本主义指导思想始终体现在其廉洁从政的英雄事迹和热爱国家、百姓的情怀当中。包公在端州主政三年,勤政为民、改良农耕、发展经济、造福一方,其事迹在端州乃至全国各地广受赞扬。他认为:“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正是在这种民本思想的指导下,包公在自己的任职岗位上,体恤民情,心系百姓,提出了“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三者不失,然后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的谏议,“大缓吾民以安天下”。对于庆历年间桂阳监(今湖南桂阳县)瑶民反叛一事,包公奏称:“若乃横敛不已,人怀危虑,或因岁之饥馑,或以吏之残酷,相应而起,涂炭海内,此乃心腹之患。况已萌之兆,可不深虑乎?”

(二)廉洁自律、清心直道,昭示包公的自律品格

包公的清廉不仅体现在他的思想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的廉洁思想。在任职端州时,包公在墙壁上挥毫泼墨留下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题端州郡斋壁》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表达了他为官做人的核心就是廉洁自律、清心直道。“政为民纲,清本士节,立于寡过,先乎自洁”和“抱公绝私,是为率直”这两句箴言,是对首联的进一步深化和阐释,分别表达了包公清廉自律和奉公忘私的思想。包公自奉廉洁,清操自守,而且对自己的子孙和家人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他在遗训中要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家族墓群的发掘,也证明了包公这一遗训的精神是被传承了下来。包公夫妇墓中,没有贵重的遗物,其子包绶“平生清苦自守,廉白是务,遗外声利,罕有伦比”。其孙包永年,虽累任主簿、县尉、知县等职,死时没有积蓄,丧葬费是其弟出的。这些都体现了包公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自律品格。

(三)尊重纲纪、铁面无私,昭示包公的秉公执法

尊重法纪纲常,法无例外,不管谁犯法违纪,都要执行纲纪,这是包公贯彻其廉政思想的难能可贵之处。包公认为治理国家离不开法,法令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他在一封奏章中说:“臣闻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他把立法执法看作整顿吏治、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只要认真坚持抓到底,必有好的成效。对不清廉的官吏,不管“苍蝇”“老虎”,一概不手软。据史料记载,包公性格刚毅,不肯与人苟合,从不伪装自己去讨好别人,平生不作私书,不接受干请,哪怕是故人亲朋,也全都拒绝。他曾在庐州府任过知府,其堂舅倚仗外甥是现任知府,胡作非为,横行乡里。受害人向包公告状,包公及时把舅舅传来,升堂审讯,询明情况,命衙役依法打其堂舅七十大板。消息传开,百姓奔走相告,称赞包公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自是亲旧皆屏息”,自此亲族中再也没有人敢为非作歹了。 h12x9DlIlsOEXrnvyWtXeIzUVCW3IG216xiLYanfXV1lPgRnM0dSSlIs6SOlcF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