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包公还是中国历史上孝道的典范

包公以孝、肃著称,他对孔子《孝经》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不仅牢记在心,而且付诸实践。他为人子做到孝顺父母,考中进士后,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不欲行,包公即解官归养。数年后,父母归山,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期满,受乡亲劝勉,才去当官。这对包氏族人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后人继承光大,形成了包氏特有的“孝肃家风”,至今包氏族人仍把它作为一条铁的家法,人人遵守,以保持“孝肃家风”为荣。

包公长媳崔氏,19岁和包公长子包繶结婚。次年包繶病故,遗有一子名文辅,五岁又夭折。包公不忍崔氏终身守寡,托人劝崔氏“还宗”回娘家另结良缘。崔氏知道后,便“蓬垢涕泣出堂下”,面对包公发誓说:“翁天下名公也,妇得此贱获,执浣涤幸矣,况敢污家声乎!生为包妇,死为包鬼,誓无它也。”她以死自誓,尽志孝养。治平元年(1064),婆婆病重卧床。崔氏陪床护理,亲自煎药喂食。婆婆去世后,包氏家庭由崔氏主持,她以嫂娘名义视包公次子包绶为亲子,精心抚养,择师教授,物色配偶,扶持赴任。经过多方努力,又将族子包永年过继到包繶名下,尽心抚育成人,为包公长子承传了血脉。崔氏对包公夫妇事孝,对包公子孙包绶、包永年尽心抚育培养,为包氏家族的生息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宋朝廷特赐崔氏升为永嘉郡君、“乃表门闾”,并在其家门口建筑一座“节妇台”供后人崇敬永瞻。

包绶原名綖。包公去世时他才五岁,由嫂嫂崔氏抚育成人。他重礼仪,守孝道。11岁丧母,他“居丧尽孝,毕葬成礼,乡闾为之叹伏”。他对抚育他成人的长嫂崔氏十分敬重,“以母事之”,崔氏去世时,他千里奔丧,以母亲之礼仪办理丧事。这就是包氏的“长嫂如母”的由来。 VCy/3vlIhg/2T4quWyQJTNm0NAEyfuQ0W59RthsRzAFnnnUo9H/O9U9Xlyxpol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