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池斩首安邺 |
![]() |
咸丰十一年(1861),法国将侵华军主力投向越南,翌年迫使越南签订《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友好条约》(第一次西贡条约),逐步取得对越南南部的统治权。进入19世纪70年代,法国又将殖民势力向越南北部扩张,一度攻占东京(今河内),目的是打通一条便捷的通道,将其势力扩张至中国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内陆地区。
同治十一年(1872)10月,法国军火商堵布益以亡命之徒组成“远征队”,配备炮舰,入侵东京湾(北部湾)。
同治十二年(1873),法国西贡总督杜白蕾指派海军上尉安邺为司令官,于11月5日抵达河内。安邺带着欧洲冒险家26名、雇佣军125名,分乘内河炮舰2艘、汽船4艘、小火轮1艘,一路冲进红河三角洲的东京湾,燃起战火,胁迫越南王交出河内城。河内巡抚阮知方之子上城督战,被法军花炮击毙。法军入城后捉获阮知方,阮拒不投降,绝食而亡。阮氏父子死后,安邺攻陷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加速向北圻推进。阴通法军的黄崇英也阴谋起乱。外侵内乱,对越南安危构成重大威胁。在此危急之际,越南阮氏王朝急派北圻统督黄佐炎前往保胜,请求刘永福黑旗军支援,共同抗法。在越南政府的力邀下,刘永福立即调遣吴凤典、凌德选、班晚等干将并黑旗军千余人日夜兼程,越山西,过丹凤,入怀德,翻宣光大岭,抄小路,走捷径,疾驰千里到达河内城西门外扎营。而被派与黑旗军协同作战的越南军则驻扎在黑旗军后,并无派一兵一卒到阵地前沿。刘永福不计得失,仍与越南北圻督统黄佐炎商讨,制订先围后攻的作战计划,收复河内。
11月21日,法军司令官安邺亲率“远征军”出城挑战。刘永福率黑旗军在城外西郊罗池迎战。当日,两军交战未至几个回合,刘永福便调转马头佯退诱敌,安邺策马率军尾追而上,中了黑旗军的埋伏。伏兵从两翼杀出,刘永福立即调头冲向敌阵,各营紧跟在后,长枪、短枪、大刀、长矛齐发,攻势相当猛烈。被拖入伏击圈的法军猝不及防,安邺在慌乱中跌倒在地,黑旗军虎将吴凤典快步冲上前,斩下了安邺的头颅。主帅被斩,帅旗折落,法军连忙撤回河内城。当他们逃跑至西门外聚集等待入城时,身后穷追不舍的黑旗军蜂拥而至,纷纷举刀痛斩法兵。城内法军胆破心寒,守在城里不敢出战。刘永福派重兵围困城池,截断法军粮食补给,并立即赶制云梯强行攻城,以迫使法军退出河内。
这一仗,黑旗军大获全胜,歼灭法军数百人,缴获大批军械,取得助越抗法的首战大捷。越南王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赐印赏冠服,命其负责越南北圻宣光、兴化、山西三省防务,控扼法军企图入侵中国的通道——红河上游。
罗池大捷
罗池之役,是法国在远东的第一场败仗。当法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时,引起了法国社会的震动。为了挽救败局,法国向越南提议停战和谈,并以扣押越南谈判代表的方式来胁迫黑旗军解除对河内的围困。然而,刘永福坚决要与法军决一雌雄,组织黑旗军先锋队翻城暗袭,使得法军坐卧不安,犹如一团乱麻。正当刘永福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越南军却强行收去攻城云梯,逼迫黑旗军拔队回山西,撤到怀德、丹凤一带驻防。
同治十三年(1874),法军强迫越南政府订立《法越和平同盟条约》(第二次西贡条约),攫取了控制越南外交和红河通航等特权,使越南实际上成为法国的保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