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纸上谈兵

让我们来看看石虎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

时钟拨回到公元338年。

棘城一战阴沟翻船,败在了实力远不及自己的前燕手里,心高气傲的石虎当然不会甘心。

回国后不久,他就下令在青州(今山东青州)一带修建战船,准备渡海进攻前燕。

然而就在此时,从南线传来消息,说东晋在长江北岸的邾城(今湖北黄冈)派驻了重兵,准备以此为基地北伐。

石虎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正没地方出气呢。现在欠揍的东晋主动把头凑过来,那当然没有不打的道理。

他立即命老将夔安督石鉴(石虎第三子)、石闵、李农等五将率军5万南侵。

后赵军队虽然刚刚败于前燕,但用来对付东晋却是相当于用千兆宽带来浏览网页——完全是绰绰有余。

石闵首开纪录,在沔阴(今湖北随县)大败晋军,斩晋将蔡怀;

夔安、李农等人也不甘示弱,连下沔南(今湖北襄阳)、义阳(今河南信阳)等地,接着又乘胜攻陷邾城,晋军几乎全军覆没。

之后,后赵军在汉水东岸大肆抢掠一番后,挟持了当地居民7000多户返回国内。

纵观整个过程,这简直不能叫打仗,比打游戏还轻松,进出对方国境比进出菜场还方便!

但石虎对此并不满足,他的目标很大,他要的是:南灭东晋,东平前燕,西伐凉州,统一整个中国!

为此,他下令全国总动员,境内各地按照每户5个男丁的征3人、3个男丁征两人的比例大量征兵,同时由于缺马,他还收缴了民间所有马匹,规定有私藏不报者腰斩,一下子从百姓手里抢走了4万多匹马。

除此以外,石虎还征用了17万民工建造战船,史载这些人中多达三分之一被溺死或被虎狼吞噬!

不过,尽管准备工作搞得如此声势浩大,如此兴师动众,如此劳民伤财,但最终却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摆了个造型而已,并未真正付诸行动。

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史书的记载,原因是这样的:

这年正月,石虎在全国范围内集结了百余万军队,准备征讨三方。

出兵之前,他在太武殿宴请群臣,却发现在大殿南面聚集了大量白雁。

石虎命卫士们把这些烦人的白雁射死。

可是,不知道是因为这些卫士都是动物保护主义者还是这些白雁都会凌波微步,反正几百名卫士射了几个时辰,却一只也没有射中。

石虎感到非常扫兴。

太史令赵揽乘机私下进谏说:陛下,白雁集殿廷,是不祥之兆,不宜对外用兵。

听了他的话,石虎便停止了谋划多时的征讨计划,只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而已。

然而,历史不是童话,后人不是傻瓜。

我觉得,即使这一记载确有其事,事情也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当时的后赵在石虎的残暴统治下,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由于石虎不仅大量征兵,同时还不断大兴土木,往往动辄征发数以十万计的民工,如此一来,民间自然极度缺乏劳动力,无数土地没人耕种,再加上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后赵境内经常发生严重饥荒,百姓大多愁困不堪。

仓廪实而知礼节,腹中饿而思造反,饥民们被逼无奈,只得纷纷揭竿而起,各地的叛乱此起彼伏,时有发生。

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石虎自然多了很多顾忌,因此不敢轻易对外大规模用兵——否则的话,很可能像300年后隋炀帝三征高丽一样导致天下大乱。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信不信由你。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终其一生,石虎并未对东晋和前燕发起全面的军事行动,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东晋地广人多,实力犹存,又被很多人视为正朔所在,尽管小打可以怡情,但大打却可能伤身;而前燕在慕容皝的领导下正处在上升期,咄咄逼人,非常难以对付。

不过,就像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往往不愿闲着,总想着要干点事一样,石虎作为一个有强烈野心的人,也不愿闲着,总想着和别国干一仗。

那么,该打谁呢?

当时中国境内5国并立,除了后赵、东晋、前燕以外,还有占据巴蜀的成汉和西北的前凉。其中成汉和后赵结盟,前燕、前凉则奉东晋为宗主国。

成汉是盟国,石虎当然不能对他动手,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前凉。

但前凉也并非软柿子。

此时的前凉主张骏是前凉奠基人张轨的孙子。

自从公元324年继任凉州牧以来,他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则采取了灵活而务实的外交政策。

为了生存,他先后对前赵和后赵称臣,但同时却多次遣使冒险穿过敌占区出使建康,表示效忠东晋。

然而尽管奉东晋为正朔,他却一直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

这一点很耐人寻味。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明朝灭亡后宣布拥戴清朝,但私底下却依然沿用明朝的年号,那么这个人是不是真心忠于清朝,显然是该打个问号的。

正如鞋子穿着是否真的舒服,只有本人才知道一样,张骏内心是否真的忠于东晋,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我们只晓得,他的这种策略实施得颇为成功,前凉在张骏统治的20多年时间里,一直十分安定,国势日渐增强。

公元335年,鉴于之前一直臣属于中原王朝的西域诸国对自己有些不敬,张骏派大将杨宣率部穿越茫茫戈壁,进军西域。

在前凉军的威慑下,鄯善(今新疆若羌)王和焉耆(今新疆焉耆)王先后望风归降,龟兹(今新疆库车)王倚城顽抗,被杨宣攻克。

于是西域大震,诸国纷纷遣使到姑臧进贡。

之后张骏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营、西域都护营、玉门大护军营,驻兵屯田戍守。以杨宣为西胡校尉,总领三营将士,统管西域各国。

值得一提的是,张骏还是把郡县制推行到西域的第一人。

由于当时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的屯田将士很多,附近又有大批从关内涌来的难民,张骏便在此地按照汉人的制度设立了高昌郡,郡置郡守,县设县令,乡有啬夫,里有里正。

这是西域推行郡县制的开端,它表明西域的政治管理体制与中原地区开始趋于一致。

公元345年,张骏正式自立为假凉王(代理凉王),同时把境内分为凉州(治所今甘肃武威)、河州(治所今甘肃临夏)、沙州(治所今甘肃敦煌)3州,其中沙州包括敦煌等3郡和西域都护3营,直接管辖西域。

这一时期的前凉达到了极盛,史载其领土“南至河湟(今青海),东至秦陇(今陕西甘肃交界),西迄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北暨屠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包括今甘肃、新疆大部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一部,是当之无愧的西北霸主。

面对如此强势的张骏,性情强悍但从不蛮干的石虎当然不会草率行动。

他像猎手一样密切关注着前凉这个猎物的动向,耐心地等待着出击的机会。

公元346年5月,机会终于出现了——张骏因病去世,年仅20岁的世子张重华继位。

眼见挡在前进道路上的拦路石一下子灰飞烟灭,天堑变通途,石虎不由得欣喜若狂,他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即派大将麻秋等人率军攻打前凉。

起初后赵军的进展颇为顺利,连战连捷,很快就攻下武街(今甘肃临洮)、金城(今甘肃兰州)等地,兵锋直指前凉国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前凉主张重华大惊,连忙把国内几乎全部军队都交给了老将裴恒,让他前去抵挡。

老成持重的裴恒屯兵于广武(今甘肃永登),与后赵军相持。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裴恒和麻秋仿佛在玩“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两人都秉承“不许说话不许动”的原则,停留在原地,毫无行动。

张重华心急如焚。

毕竟前凉的国力不如后赵,这样再拖下去,万一后赵继续增兵,自己可怎么办?

司马张耽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向他进谏说: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当初燕国任用乐毅,几乎克平了整个齐国,等到任用骑劫,七十城之地全部丧失。如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但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赵括之进,非旧勋也……啊,不好意思,刚才说错了,更正一下,不是赵括,是吕蒙……

张重华打断了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要我任用新人。时间紧迫,别绕弯子了,快说吧,这人到底是谁?

饶是已经他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张耽推荐的人还是让他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主簿谢艾!

谢艾这个人之前名不见经传,以往担任的又只是文职(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根本没有任何打仗的经验。

让这样一个玩笔杆子的去掌握枪杆子,无异于让卖茶叶蛋的去做导弹,让修电视机的去开航天飞机,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但张重华此时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病急乱投医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谢艾身上了。

他能做的,不过是在心里祈祷:但愿谢艾是韩信再世,而不是赵括重生。

之后他召见了谢艾。

谢艾的口气很大,说只要给他7000兵马,他就能打败麻秋。

可是就连这样的要求,张重华也无法满足,只给他打了个七折——由于此前前凉的主力都已经派出去了,张重华现在砸锅卖铁才勉强给谢艾拼凑了5000人。

谢艾率军抵达前线的夜晚,两只枭(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一直在军营中叫个不停。

当时一般认为枭是种恶鸟,不吉。

古人大多迷信,士兵们都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一时间颇有些人心惶惶。

但谢艾对此却另有一番解释,他用斩钉截铁的口气对大家说:六博(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时得枭者胜,枭鸣,乃克敌之兆也。

他信心十足的话语,如暖阳化雪一样化解了士兵们的疑虑,军中的士气也重新高涨起来。

随后,谢艾立即率军向后赵军发起猛攻。

此时后赵军与裴恒等人相持已久,双方像重量相等的两个砝码悬在天平的两端,让战场处在了微妙的平衡状态。

谢艾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双方的均势,胜利的天平迅速向前凉这边倾斜。

这一战,谢艾大获全胜,斩首5000多级。

后赵军仓皇退走,危机就此解除。

谢艾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立下大功,张重华自然要对他加官晋爵,便加封他为福禄伯。

不料这却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妒忌,纷纷诋毁他。

谢艾这个人,要说打仗,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朝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但要说到争权夺利,他却是个如假包换的庸才,不是朝中任何人的对手。

很快,谢艾就被排挤出了朝廷的权力核心,出任酒泉太守,去边远地区发光发热了。

没想到第二年,后赵军又卷土重来——石虎给麻秋增兵数万,让他将功赎罪,再次率部进攻前凉。

这回后赵军的气势更盛,前凉大震,望风归附的多达两万人。

大臣们都吓破了胆,没人敢出战。

没办法,张重华只好再次派出了谢艾——谢艾的命运就像个夜壶,平时只能在角落里沾灰尘,需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

好在谢艾对此并不计较,他又一次临危受命,领兵3万迎战麻秋。

两军在黄河边相遇。

谢艾坐着敞篷小车,戴着白色小帽,鸣鼓而行,看上去不像是来打仗的,倒像是郊游的。

麻秋见了不由得大怒:谢艾一个年轻书生,竟敢如此轻视我!

他的怒气是有底气的,这次他手上有一支撒手锏——3000名黑槊龙骧军。

这支部队是后赵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战力一敌八的猛男,不仅全都是铁甲骑兵而且都装备有当时的尖端武器——骑兵专用马槊。

随着麻秋一声令下,3000名黑槊龙骧军顿时如潮水般扑向前凉军,黑槊如云、驰骋如风,来势汹汹。

谢艾周围的人都慌了,纷纷劝他改乘战马,以便于行动。

谢艾这人外表虽然柔弱,但却有颗天生的强大心脏,越是危急时刻,他越是镇定自若。他不仅没有上马,还下车坐到了胡床(古时的一种轻便坐具)上,指挥若定,谈笑风生,仿佛不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而是在艳光倩影的欢场。

看见谢艾这样奇怪的表现,后赵军反而起了疑心——这家伙不是有病,就是有诈!

他们开始踌躇起来,不敢向前。

正在这时,他们猛然发现自己身后杀声震天——原来,谢艾派部将抄小路绕到了后赵军的背后,发动了突袭!

后赵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

谢艾乘机指挥前凉军顺势猛攻,大败麻秋,歼敌一万多人。

之后,石虎又两次派兵攻打前凉重镇枹罕(今甘肃临夏),但都被谢艾击退,损失惨重。

这下,石虎彻底死心了。

他长叹道: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我当年曾以偏师平定九州,如今却举九州之力都拿不下枹罕,看来对方有人才,不可图谋啊。

更让石虎心里不爽的是,就在他兵败凉州的同一年,南方的东晋却大有斩获,灭掉了割据巴蜀的成汉。

建下这一奇功的是时年36岁的东晋荆州刺史桓温。

桓温出身于官宦世家,据说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其父桓彝是东晋初年的名士,著名的“江左八达”(不知道的请百度)之一,后来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内史。

公元328年,东晋大将苏峻发动叛乱,桓彝坚守城池,与叛军死战,不幸因部下江播的出卖而城陷被害。

桓彝死的时候,桓温年仅15岁,他枕戈泣血,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不过由于江播防备严密,他一直没找到机会。

3年后,江播去世,桓温伪装成前来吊丧的宾客,混入灵堂,当场手刃江播的3个儿子,将本来一个人的丧事变成了一家4口的集体丧事,算是为江家省了不少丧葬费。

由于那时没有“依法治国”的概念,而是提倡“以孝治天下”,因此制造这起灭门惨案的凶手桓温不仅没受到任何惩处,反而成了孝子的典型,备受称赞,声名大噪,甚至还获评当年“感动东晋”10大人物之首。

加上他长得姿貌魁伟,雄毅绝伦,颜值甚高,一时间,桓温成了整个东晋国内无数少女心中的偶像,成了当时的国民老公,被尊称为“温神”——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女孩们的尖叫声:温神,温神,温神……

最终晋明帝的长女南康长公主凭借皇家优势,挫败众多名媛靓女,抱得美男归,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桓温。

在成为驸马后,桓温的仕途自然是一路畅通,历任琅琊太守、徐州刺史等要职。

公元345年,他又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荆州(治所今湖北江陵)刺史。

不过,尽管可以靠脸吃饭,但桓温却偏偏要凭实力。

他的志向很大,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荆州是东晋西部要地,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桓温如同雄鹰出笼,蛟龙入海,开始大显身手。

占据巴蜀已经40多年的成汉成了他的第一个目标。

公元346年11月,桓温上表要求讨伐成汉,随后不等朝廷批准就率军出发了。

蜀地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桓温手下不过是一州的兵马,东晋朝中对他的此次行动大多不看好,只有桓温的好友刘惔对前景充满信心。

他的理由很简单,桓温这个人善于观察,精于计算,慎于选择,敢于行动,在赌博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绝不贸然出手。

事实也的确如此,桓温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此时的成汉国主李势荒淫无道,不得人心,而且他自恃险远,不修战备,实在是不难对付。

果然,桓温的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成汉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李势只得硬着头皮集结全部兵力,在成都城外与桓温决战。

晋军初战不利,谨慎的桓温想要暂时退兵,避敌锋芒,来日再战。

没想到传令兵却误击了进军的鼓号,参军袁乔趁势拔剑督战,晋军军心大振,奋力死战,大破成汉军,随后乘胜攻入成都。

见大势已去,李势只得自缚请降。

成汉就此灭亡。

此时距桓温出兵还不到4个月的时间!

这是东晋建立30年来前所未有的成就!

之前的东晋总是丧师失地,这次却是开疆拓地;之前的东晋总是人见人欺,这次终于扬眉吐气!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桓温。

平凡的戒指因为有了钻石而璀璨,暗淡的夜空因为有了月亮而夺目,孱弱的东晋因为桓温的横空出世而重新雄起! APbKD2Hr7vQG+cTSPb2ylSvg80VAQD7CoiHVIaagyZq6MUwz2KQpH6O8U2ZI3d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