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开头著名的卷首语。

为了证明“合久必分”,罗贯中从统一的东汉末年,写到了公元220年三国分裂。

为了证明“分久必合”,他又从三国分裂,写到了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灭掉东吴,再次完成统一大业为止。

此语向来被认为十分精辟——用它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简直就如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浮力的规律一样贴切。

不过,和阿基米德原理相比,这句话似乎也存在一个小小的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久”字难以定量。到底多长的时间才能称为“久”?

如果罗贯中接着《三国演义》继续往下写的话,他的答案一定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因为,作为三国终结者的西晋帝国的统一仅仅维持了24年——还不够一个人从幼儿园读到博士!

在开国皇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王朝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崛起。

自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开始,在长达135年的时间里,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先后建立的国家和几个汉人建立的政权一起,被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的说法缘于北魏史学家崔鸿写的一本纪传体史书《十六国春秋》,书里记录了前赵、成汉、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凉、后燕、后秦、西秦、南凉、西凉、北凉、北燕、南燕、胡夏等16个国家的历史。

但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而已。

事实上,除了上述的十六国以外,这一时期还存在代国、冉魏、西燕、翟魏、谯蜀等多个政权,远不止十六国。

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时代,它夹在三国和隋唐两个著名的历史时期之间,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一笔带过。

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十六国,就没有北朝,就没有后来强盛的隋唐。

这是一个炼狱般的时代,混乱值爆表,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这也是一个梦幻般的时代,精彩度冲天,风云迭起,英雄辈出。

有中土豪杰,有胡人干才。

有铁血战神,有名士风流。

有草根逆袭,有贵族复国。

千载留名却充满争议的,这是冉闵。

出身奴隶却成为皇帝的,这是石勒。

宽容大度却屡遭背叛的,这是苻坚。

扪虱而谈却谋比诸葛的,这是王猛。

深沉厚道却战无不胜的,这是慕容恪。

叛逃敌国却复兴祖国的,这是慕容垂。

坎坷半生却应时而起的,这是刘渊。

砥柱中流却回天乏力的,这是刘琨。

意气慷慨却难挽危局的,这是祖逖。

寄人篱下却反客为主的,这是赫连勃勃。

杀人凶手却求被害者保佑的,这是姚苌。

暴桀雄武却终结十六国的,这是拓跋焘。

遗腹子复国的,这是拓跋珪。

气吞万里如虎的,这是刘裕……

要了解这些熠熠发光的人物,要了解这段混乱却精彩的历史,就必须先从一个叫刘渊的匈奴人说起。 2hPP5ZuaJxRhkK176GlIW9Y99hwQTu7blyBJF0qPi7+KtHuXniJKnnTPU3dnXL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