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王浚败亡的消息传到平阳,汉主刘聪极为兴奋,他立即加封石勒为都督陕东诸军事、东单于、骠骑大将军等职。

而同样的消息在晋阳的刘琨看来,就大不一样了。

他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无疑将越发艰难了。

事实上,自从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以来,就几乎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这几年中,匈奴人多次来犯,刘琨苦心孤诣,竭尽全力,才勉强为晋朝保住了晋阳这么一块孤悬敌后的根据地。

跟王浚一样,深知自己实力不足的他也想到了引入外援。

他以自己的儿子为人质,与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猗卢交好,与其结为兄弟,还表奏晋廷封拓跋猗卢为代公。

正是在拓跋鲜卑的全力支持下,刘琨才得以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

有一次,晋阳城被匈奴人团团围住,几乎陷入绝境。

当天晚上,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仰天长啸,声音凄厉,城外的匈奴人都受到了感染,忍不住喟然长叹。

深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古代塞北游牧民族的吹奏乐器,类似笛),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城外的匈奴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忍不住潸然泪下。

黎明时分,当城头上的胡笳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城外的匈奴人竟然彻底失去了斗志,解围而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曲胡笳救孤城”。

刘琨过人的才艺由此可见一斑。

他志向高远,风度翩翩,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既雄豪又儒雅,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样样都有一手,尤其是音乐造诣在当时更是首屈一指。

不过,多才多艺的人大多比较感性,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刘琨也是如此。

当时晋阳有个叫徐润的人,此人精通音律,在这方面和刘琨颇为相投,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音乐。

刘琨将其引为知己,也许是爱屋及乌吧,他对徐润极为重用,让他担任晋阳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晋阳令。

可是,让一个音乐家去搞政治,就和让金鱼去爬树、用水仙花去炒菜差不多——完全是用非所长。

事实上,徐润这个人人品极差,仗着刘琨的宠信胡作非为,为所欲为,极其不得人心。

刘琨部下大将令狐盛性情耿直,很是看不惯徐润的行为,多次和其发生冲突,两人几乎水火不容。

徐润对令狐盛怀恨在心,遂捏造罪名,怂恿刘琨杀了令狐盛。

刘琨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对儿子的所作所为非常担心:你不能驾驭豪杰,反而宠信小人,这样下去,祸必及我!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被他母亲说中了。

公元312年7月,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为了替父亲报仇,投降了匈奴汉国,并且把并州的虚实一五一十全都告诉了刘聪。

他说,刘琨如今正在外面率军平叛,晋阳守军不多。

刘聪闻言喜出望外,立即命其子刘粲和中山王刘曜率军乘虚攻打晋阳,令狐泥则自告奋勇担任向导。

得知这个消息,刘琨急忙回军,但已经来不及了,晋阳很快就落入了汉军的手中,他的父母都被匈奴人杀害。

失去了根据地的刘琨只好率残部退到了常山(今河北正定),同时向自己的把兄弟拓跋猗卢求救。

拓跋猗卢以其子拓跋六修为前锋,自己率军20万为后继,浩浩荡荡杀奔晋阳。

汉军大将刘曜率军在汾河东岸迎击拓跋六修。

这一战,鲜卑人再次体现了他们恐怖的战斗力。

匈奴人遇到他们总是略逊一筹。

是役汉军大败,主帅刘曜也身受重伤,坠下马来,幸亏其部下拼死相救,才勉强捡了一条命。

汉军士气大损,失去了继续与鲜卑人对抗的勇气。

当天夜里,刘粲、刘曜等人就匆忙率军西撤,大批晋阳百姓也被他们驱赶着同行。

这是他们的一贯做法,就像之前他们在长安做的那样——即使把城还给你,也只给你一座空城!

但带着百姓走得能有多快?

不久他们就被拓跋猗卢的鲜卑骑兵追上,又是一场大战,又是一场大败,汉军再次受到重创,死伤惨重。

刘琨请拓跋猗卢继续进军,一鼓作气,直捣平阳。

但拓跋猗卢却拒绝了:我来得太晚了,致使你的父母被害,我很惭愧。如今你的失地已经收复,我的部下也已经很疲劳了,需要休整,我看刘聪不是那么容易被消灭的,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吧。

随后,拓跋猗卢留下部将段繁等人协助刘琨戍守晋阳,自己则率军返回漠北。

此时晋阳已成了一片废墟,刘琨只好徙居阳曲(今山西阳曲),在那里招集散兵和流民。

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刘聪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对付西边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刘琨才获得了少许喘息之机,得以生存下来。

虽然屡经磨难,但顽强的刘琨依然不改志向。

对他来说,他的面前从来都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无论如何,他都一定要平定汉国、收复国土!

只要还有呼吸,他就绝不会放弃这个目标!

公元313年6月,刘琨再次邀请拓跋猗卢与他一起攻打汉国,但由于刘聪早有准备,早已派刘粲等人扼守险要之处,无懈可击,无空子可钻,最后刘琨等人只能无可奈何,无功而返。

之后仅过了半年多,石勒就攻灭了王浚,实力越发强大。

毫无疑问,石勒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苦守并州多年的刘琨。

刘琨深知自己的处境,在给晋愍帝司马邺(当时长安还没陷落)的上表中,他悲愤地说道:东北八州,勒灭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勒据襄国,与臣隔山,朝发夕至,城坞骇惧,虽怀忠愤,力不从愿耳!——晋朝东北地区8个州,石勒灭掉了7个,先帝所授的8个州刺史,如今仅剩我一个。石勒占据襄国,与我只隔了一座太行山,早上出兵晚上就能到达,每个城堡都很害怕,我虽满怀忠心和仇恨,但却力不从心啊!

他明白,自己要想在刘聪和石勒两强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只有依靠拓跋鲜卑,便表奏晋愍帝封拓跋猗卢为代王。

正是凭借拓跋猗卢的鼎力相助,他才在并州又坚持了两年的时间。

然而,靠墙,墙可能会塌;靠山,山可能会倒;靠别人,别人也总有逝去的那一天。

公元316年初,拓跋鲜卑发生内乱,拓跋猗卢被其子拓跋六修所杀,之后拓跋六修的堂兄拓跋普根又灭掉了拓跋六修自立,没过几个月拓跋普根也死了,其子拓跋始生被拥立……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拓跋部首领的变换比季节的变换还快。

一时间,漠北乱成了一团。

但刘琨却因祸得福,他的儿子刘遵之前一直在拓跋部当质子,在那里颇有威望,拓跋部大将箕澹、卫雄与他关系不错,为了避乱,两人便带着3万部众与刘遵一起南下并州,投奔了刘琨。

这样一支能征惯战的鲜卑生力军的意外加入,让刘琨如中了彩票大奖一样热血沸腾。

不过,据说中大奖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多穷光蛋一旦中了大奖,往往会患上“三高”——高估自己的财力、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控制力,大肆挥霍,到处投资,最后甚至导致破产。

很不幸,刘琨也没能摆脱这样的命运。

之前一直被动挨打,刘琨憋气都快要憋出内伤来了,现在他实力大增,信心大增,肾上腺素大增,不免有些飘飘然,产生了与刘聪、石勒一较短长、一决高下的念头。

正好此时石勒率军攻打乐平(今山西昔阳),太守韩据向刘琨求救。

正在兴头上的刘琨当即答应,命箕澹等人率军前去讨伐石勒,救援乐平。

箕澹劝谏他说:我部下的这些人久在异域,未习明公恩信,恐怕现在难以使用。我觉得还是应该先闭关守险,积蓄实力,等他们受到您的感化后,再用他们不迟。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平心而论,这个建议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生活告诉我们,道理往往赢不了情绪。

此时的刘琨早已情绪高涨,头脑发热。

如果说箕澹的话是一盆冷水,那么刘琨热昏到爆表的脑袋就是一块烧红的铁板——冷水浇上去马上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他把这样的忠告完全当成了空气。

刘琨命令全军出动,让箕澹率军两万为先锋,自己则驻军于广牧(今山西寿阳),以为声援。

见箕澹军来势汹汹,石勒的部下也有人胆怯了,多年前的“恐鲜症”又犯了,有人对石勒说:箕澹士马精强,锐不可当,咱们应暂且避其锋芒,深沟高垒,不要与之交战。

石勒勃然大怒:箕澹军远来疲惫,号令不齐,何强之有!敌军转眼将至,此时怎可退避?若箕澹乘我退兵的时候乘势进逼,岂不是自取灭亡!

他立即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进言者处死,同时传令三军:后出者斩!——有出击不及时的,斩!

不过,他也知道,对付这些剽悍的鲜卑军,要像钓大鱼一样——绝对不能硬来,只能用巧劲。

石勒命大将孔苌率轻骑兵迎战箕澹军,同时在山上的险要之处设下了两支伏兵。

战不多时,孔苌就假装不支,向后败逃。

箕澹不知有诈,紧追不舍,追到山谷处时,石勒的伏兵从两边山上突然杀出,箭如飞蝗,杀声震天。

在石勒军的四面夹击之下,箕澹几乎全军覆没,只剩千余人突围而出。

消息传来,并州大地一片震恐,刘琨的部下军心离散,其长史李弘献出晋阳城,投降了石勒。

这样一来,刘琨无家可归,无路可走,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几乎陷入了绝境。

幸好这时占据蓟城(今北京)的段匹磾向他发出了邀请。

段匹磾是段部鲜卑首领段疾陆眷的弟弟,当初石勒灭掉王浚返回襄国的时候,任命当地人刘翰为幽州刺史,驻守蓟城,但刘翰对石勒并无好感,石勒一走,他就投靠了段匹磾。

蓟城自此为段匹磾所有。

接到段匹磾的信后,刘琨立即率残部出发,到蓟城投奔了段匹磾。

段匹磾对刘琨颇为敬重,不仅与他结为兄弟,还推举他为大都督。

两人歃血为盟,约定要共襄义举,复兴晋室。

公元317年初,段匹磾和刘琨率军进屯固安(今河北易县),随后段匹磾又写檄书给其兄长段部鲜卑首领段疾陆眷以及叔父段涉复辰、堂弟段末柸等人,请他们带兵前来汇合,共讨石勒。

但段末柸却和他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在段部鲜卑内部,如果说段匹磾算是“亲晋派”的话,段末柸就是彻底的“亲石派”。他之前曾经认石勒为干爹,后来石勒对他也非常不错,经常派人给他送各种厚礼——从美食到美酒,从金钱到美女,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现在他觉得回报石勒的机会来了。

他对段疾陆眷、段涉复辰说:您二位作为段匹磾的父辈和兄长,听一个小辈的,那不是耻辱吗?何况,打石勒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就算成功了,还不是他段匹一个人的功劳!

段疾陆眷等人觉得有理,便没有出兵。

这样一来,段匹磾孤掌难鸣,也只能撤军。

第二年,段疾陆眷病死,段末柸杀死段涉复辰,占据了辽西,自称单于。

段匹磾率军回去奔丧,却被段末柸认为是来争位的,率军阻截。

两军因此大战了一场,段匹磾大败,损失惨重,退回了蓟城。

刘琨的世子刘群在段匹磾军中,此战中被段末柸俘获。

段末柸逼他给刘琨写信,许其幽州刺史一职,让他与自己一起对付段匹磾。

没想到这封信却被段匹磾的部下所获,献给了段匹磾。

不过,段匹磾对刘琨还是很信任的,他没有隐瞒,把信直接交给了刘琨。

刘琨看信后脸色大变,急忙表态:我绝对不会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

段匹磾当然也就见坡下驴,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刘琨,让他放心。

本来这事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估计接下来刘琨就可以安全回家了。

然而,道路总要拐弯,人生总有意外。

段匹磾的弟弟段叔军对哥哥说:我们本是“胡人”,当初这些晋人之所以听我们的,是因为我们的实力比他们强。而如今我们骨肉相残,危机重重,正是他们图谋我们的好时机,刘琨这个人的威信实在太高,万一有人拥戴他起兵与我们作对,我们就彻底完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段匹磾被说动了,便把刘琨软禁了起来。

这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刘琨的部属们群情激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有的据城自守,不再听命于段匹磾;有的甚至密谋偷袭段匹磾,救出刘琨。

没想到他们的举动反而害了刘琨。

见刘琨如此得人心,段匹磾害怕了,在左右的怂恿下,他决定置刘琨于死地。

公元318年5月,刘琨被段匹磾下令缢死,享年48岁。

其实刘琨对自己的命运似乎早有预感,在那段最后的日子里,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诗作《重赠卢谌》(卢谌是他的老部下,时任幽州别驾):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是啊,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谁能想到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如今竟然成了可以缠绕在手指上的软丝?

这是怎样的一种凄凉?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愤?

千载之下,依然让人为之泪下。

也许刘琨也有着很多缺点,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我觉得,他依然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刘琨坚守并州10年,像一枚钉子一样插在匈奴汉国的心脏,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永不放弃的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痛,不是不能输,而是输了痛了却更加坚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

就像刘琨那样。

刘琨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偶像。

据说几十年后的东晋大司马桓温就极为崇拜刘琨,他在北伐时见到了一个老妇,一问,才知道是刘琨当年的婢女。

这个老妇一见桓温就说:桓公您很像刘司空(晋愍帝司马邺曾封刘琨为司空)。

桓温大喜,又特意出去精心打扮了半天,接着回来再问老妇:你觉得到底哪里像啊?

老妇回答:脸很像,就是瘦了点;眼很像,就是小了点;胡须很像,就是红了点;身材很像,就是矮了点;声音很像,就是娘了点……

桓温听完,像被扎了孔的气球——一下子就泄气了,马上回到卧室,瘫倒在床上,一连好几天闷闷不乐。

刘琨的风采和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rVg3jfwvP6HVdHTk1Ahw7QxIbaD4NHImavznxu684gKGT5SvApByLaSTFU1Wld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