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好

1951年国庆节的晚上,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指挥志愿军迎击美军“秋季攻势”的间隙,给毛泽东发去了一封电报,建议国内应考虑七项战备工作,其中就提到了实行军衔制。他也考虑到,因为“长期无官阶制度”,一时评定军衔可能比较困难,为此建议可以采取过渡办法,先“规定职务识别”。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彭德怀对军衔这种区别身份的标识是很厌烦的。作为从井冈山走出来的老军人,他经历过那种官兵完全一致,分个鸡蛋还要士兵们共同商量的历史过程,因而总担心设立军衔之后,会影响上下级之间政治平等的关系,妨碍军人和老百姓的交流。

在同干部闲谈时,彭德怀曾多次说:“我这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我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

即使后来实施了军衔制,真的被授予了元帅的彭德怀对此仍不适应,平时能不穿元帅服就尽量不穿,只有碰到举行一些外事活动和重要典礼,才不得不按照军队条令规定穿上去,而每遇到这种情况,他也总是表现得很不开心。20世纪50年代,在与外宾谈话时他还说:“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将来会没有的。”

站在一个普通军人的立场,彭德怀的顾虑与当年新四军的王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可他并不是一个普通军人,也不是一般干部,他要站在调度三军的高度,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在抗战期间,他就会和朱德等人共同酝酿实施军衔制,他知道“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大局和方向,必须搞。

收到彭德怀的电报后,毛泽东非常重视。因为此时不但在异国作战的志愿军亟须设立军衔,就是国内在军队管理上也开始有了引入军衔制的必要。

彭德怀和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干部或者年龄大了,或者文化水平不够,实际干不了什么事,但是又未复员或转为文职干部。如果设立军衔,就可以既照顾老干部的资历、功绩,保证其待遇,同时激励新人,给他们以发展的机会。

邓小平打比方说:“一个很老的不能做什么工作的团长,是个上校阶级,他可以拿上校薪水,不做事,他也会没有意见,这样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好。”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毛泽东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并让军委与总干一道负责军衔制的推进。

为了给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总干全面部署了干部评级工作,也就是彭德怀所说的“规定职务识别”。当年评级工作基本结束,由此正式建立了全军干部的等级制度,干部评级也成为授予军衔的基本依据。

1952年11月12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军队要在1954年1月准备实行征兵制度、薪金制度、军衔制度(后来增加了颁发勋章奖章制度,合称四大制度)。

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解放军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常备军,如果不是抗美援朝,包括军衔制在内的这些制度早就该实行了,因此第二天,当彭德怀在军委例会上传达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时,大家听后都很兴奋。

准备实行的制度不是一个,是三个(实际是四个),同时每一个的工作量又都非常大,涉及问题很多。彭德怀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军队最迫切需要的还不是军衔制,而是与其相配套的薪金制。

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刚刚解放时,解放军在城市里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即便军官也是如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穷!

在实行薪金制之前,军队实行的一直是供给制,一个营长的伙食加上津贴,还不及一个汽车司机的工资。这在农村尚无所谓,进入城市就不一样了,时间一长,导致军官逛商店都只敢问价而不敢买,售货员见了都不太爱搭理。那些年轻的军官本来长得高大帅气,然而一些时髦女生在街上遇到他们,居然常常掩鼻就跑。

因为囊中羞涩且伙食标准不高,官兵平时吃的东西里面很难看到有肉、鱼、蛋类。试想一下,部队作战训练的体能消耗那么大,具备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比例又这么少,他们的身体健康乃至作战训练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军军官还面临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大部分基层军官都早已过了结婚年龄,但几乎个个都是“穷和尚”,很难找到媳妇:找农村的,组织既不批准,以个人的经济条件也养不起;找城里的,城里人根本就瞧不起他们这些“令人讨厌的穷兵”。

彭德怀素以爱兵著称,对基层情况非常清楚。他发现如再不实行薪金制,基层军官的生活就难以维持,“现在团、营、连干部很困难,非解决不可”。为此,他决定先解决薪金问题,再搞军衔评定。

军衔制与薪金制是有联系的,在此期间,罗荣桓及其总干率先投入了军衔制的方案策划之中。 kyqPaB0CwEkx56bs8Kbws1hihaEBoA/b5vVZbN3FYyNzhwdGicfYG3XnbwFCjr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