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有一个长着一头黑色鬈发、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名气远远超过任何政治家、银行家,被称为瑞士“第一公民”,正是她让许多人对这个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美丽国度心生向往。她就像丹麦的美人鱼、意大利的匹诺曹、法国的小王子一样,是瑞士的代言人。她就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笔下的主人公海蒂。
《海蒂》诞生于1881年,这个小姑娘如今已经一百三十多岁了。可是在读者的心目中,她永远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海蒂出身凄凉,幼年时父母双亡,与外婆和姨妈相依为命。外婆离世后,姨妈将五岁的她寄养在山上的爷爷家。高山上的生活美好而自由,挺拔的杉树、清新的空气、纯朴的亲友给年幼的海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岁时,姨妈将海蒂送到了法兰克福的一个富人家庭,给这家的小主人—坐在轮椅上的克拉拉做伴。然而,克拉拉及其家人的照拂并不能冲淡海蒂对家乡的思念,乏味刻板的城市生活让她积郁成疾。回到大山后,学会了认字的海蒂为失明的彼得奶奶朗诵赞美诗,使她的内心重见光明。孤僻古怪的爷爷也被海蒂感化,他走进阔别多年的教堂,赢得了村民的喜爱。最后,久居城市的克拉拉来到山上休养,她不仅与海蒂的亲人们成为朋友,还在迷人的大自然中获得新生。
一百多年来,《海蒂》先后二十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使这个瑞士小女孩在全球都有极高的知名度。1937年,好莱坞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了同名音乐电影;1974年,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宫崎骏将其制作成电视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93年,迪士尼拍摄了同名迷你剧;2015年,德国和瑞士联合将其改编成电影《海蒂和爷爷》,获得第66届德国电影奖“杰出儿童或青少年电影”奖……海蒂的故事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不管他们的年纪有多大,国籍和文化背景如何,都会被海蒂的故事感动。
《海蒂》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与主人公海蒂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海蒂是个孤儿,可她乐观爱笑,天真活泼,不幸的童年生活没有让她怨天尤人,反而给予了她最原始的善良和无私。海蒂和爷爷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看见更加拮据的彼得一家,她便尽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面对法兰克福松软可口的面包,海蒂顾不上礼仪,只想将它们带给年老体弱的彼得奶奶;面对克拉拉家人的馈赠,睡着干草床的海蒂唯一的心愿是让奶奶换上自己在法兰克福的柔软床铺;就连匆匆离开大山、被姨妈哄骗去法兰克福时,她牵挂的依旧是尽快回家,将礼物送给奶奶。海蒂所展现出的人性真善美极富感染力,最能打动人心。
另一方面,《海蒂》中描写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和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满足了在枯燥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安宁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海蒂厌恶城市生活的繁文缛节,痛恨文明社会的种种束缚,富裕的生活并不能给她带来快乐,唯有家乡亲人的陪伴才能让她真正感到幸福。奔跑在阿尔卑斯山的草地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耳边是呼啸的风声,眼前是盛开的野花,手里是新鲜的羊奶,身旁是亲朋好友,这样的画面多么让人羡慕,又让多少人想起了纯洁而快乐的儿童时代!无论何时何地,这种质朴的情感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杨欣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