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于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于下窍,阳气出于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李杲说]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还有升、降、沉、浮之比较,厚、薄、阴、阳之不同。一种药物中,既有气又有味。或气同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气像天,温热者为天之阳,寒凉者为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即是顺应上天。味像地,辛、甘、淡者为地之阳,酸、苦、咸者为地之阴;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与之呼应。气味薄者,轻、清,并形成物象,因为它源于天而亲上。气味厚者,重、浊,并形成实物,因为它源于地而亲下。

《六节脏象论》中说,天给人以五气,地给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使得五色清晰明朗,音、声能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气,和谐生气,津液形成,神乃自生。又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8HnK/IZmKDQnGvnfbgIfgUCX0IA9WKUfrVz1APVvH2DUfj432Oa2I5Lu2e4xy4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