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4
职场第一课·
职场谈判
交涉中要警惕对方给你设下的锚定效应,避免一直做出让步和妥协。
各种交涉中,我们有时候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不停地做出让步,这是为什么?是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强大吗?
在交涉中一直做出让步,不是因为你的专业知识不够,更有可能是你“掉进”了对方的心理圈套,陷入了锚定效应且在不经意间被动地做出了临时性的非理性决定。
我们在交涉中会产生一种心态:如果对方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可能会条件反射般地回绝,而面对我们的回绝,对方可能会顺势将要求降低,这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扳回一城,于是就答应了对方的“较低要求”。如果来个“赛后检讨”,我们会发现对方的“较低要求”其实也是应该回绝的。 对方当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交涉中运用了锚定效应。
小米正利用社交软件和一位客户进行交涉,客户提出了这次的蔬菜进货价整体下降8%的要求。小米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降价幅度太大了,难以接受。然后客户就提出:“那么,降价3%吧,如何?”小米心想:降价3%,比降价8%好太多了!正打算答应客户之际,小米的脑中突然想起了锚定效应理论,陷入思考:“降价是我自己的预期吗?当然不是,这是客户的要求。可是我为什么险些答应了降价呢?”小米之前的反应,正是锚定效应在作祟。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当我们获得某些信息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因为第一反应而被限制在这些信息中,并不由自主地跟着这个思路走,从而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非理性决定的一种现象。
在上例中,因为对方首先提出了较大的降价幅度的要求,让小米的思路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降价”这个框架之中,同时大幅度的降价要求让小米心理上受到出乎意料的冲击。接着,客户将降价幅度大幅下调,让小米觉得客户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自己也应该折中妥协。但其实, 降价本身就不是小米这次交涉的目标,她如果一个劲儿地根据当时的第一反应来做判断,必然会使交涉成效偏离自己的目标。
所以说,任何时候进行交涉,我们都要警惕锚定效应,不要急于根据自己的第一反应做出即时回应。
针对客户的降价要求,应该如何得体又不失礼貌地回绝呢?这时小米可以尝试转换话题,提出自己想要讨论的问题,远离客户抛出的“锚”。于是,小米转换了话题,转而问客户上一次蔬菜供应的事宜。果不其然,客户就放弃了降价的话题,对新问题做出了回应。
及时转移话题的精髓在于,将话题重点从对方抛出的“锚”上,转移到自己想要谈及的话题之上,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是可以摆脱锚定效应,不让自己陷入对方设定的框架中;二是可以婉转地回绝对方提出的要求,避免处于被动位置。
● 锚定效应可谓无处不在,所以在交涉中我们要养成警惕锚定效应的习惯,凡事不要根据第一反应做决定,要多思考再回答。当遇到锚定效应时,要及时转移话题。同时可以做好事后总结,以提醒自己以后要对此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