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股市是被操纵的赌局

金融圈是一座城,这座城里聚集天下财富,诱惑不尽,一朝得势便会富甲一方。城外的人看多了布衣进去、官爷出来的例子,总是想方设法地往城里挤;城里的人看多了八抬大轿进来、五花大绑出去的例子,总是在诱惑与风险中衡量着是否要逃出去。

金融市场的一个寓言

有一个商人来到一个山村,村子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里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100元。于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合算多了。很快商人买了2000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已很少了。这时商人又出价200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又纷纷去抓,商人又买了,但这时的猴子已经很难抓到了。商人又出价300元一只买猴子,但猴子几乎抓不到了。这时商人出价到500元一只,但山上已没有猴子,3000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元一只卖给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500元一只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村民疯了一般,砸锅卖铁凑够钱,把3000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而商人也再没有回来。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但仍坚信商人会回来花500元一只的价格买他们的猴子。终于有人等不及了,因为猴子还要吃香蕉,这需要费用啊,他们就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处是猴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股市!

这就是传说中的信托!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市场!

这就是传说中的比特币!

最后,这将是传说中的楼市!

金融圈是什么?

金融圈是一座城,这座城里聚集天下财富、诱惑不尽,一朝得势便会富甲一方。城外的人看多了布衣进去、官爷出来的例子,总是想方设法地往城里挤;城里的人看多了八抬大轿进来、五花大绑出去的例子,总是在诱惑与风险中衡量着是否要逃出去。

股市,说穿了就是一个合法的赌场,既然是赌场,就说明不管是庄家还是散户,心里都有个赌鬼,只不过身份不同。

我在华尔街一线待了十六七年,深感好些金融市场太黑暗,有很多猫腻儿。散户在股市中的胜算太低了,能有10%就不错了。

不分红就是鼓励投机

一些A股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分红,被市场称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据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这类上市公司数量高达273家,其中有90家未分红的时间超过了10年,1992年上市的金杯汽车、中毅达更是23年来“一毛不拔”。

当然,由于分红导致企业价值降低,会出现股票价格相应降低。因此也有人会问:分红降低了股价,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分红能说明企业真实的盈利、现金流等状况,丰厚的分红很显然会成为企业前景预期的风向标,事实证明恰恰在分红的当天股价都会被推高。

要知道,企业只是把净收入的一部分用来分红,其净收入的增长应该远远高于分红。因此,企业每年在分红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在不断增加,这自然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不断上升。而投资者更可以将获得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更多的股票来实现复利效果,投资的增值速度是很可观的。

在股市中,投资是指你买入股票并希望得到定期的股息分红,并不在意股价短期的涨与跌,其收益来自投资标的所创造的财富。而投机是指你买入股票后,希望通过低买高卖(或做空)来赚取差价,其收益来自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

在一个健康的股市中,股票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分红,而非把股价砍下一截的假分红。只要分红略高于银行利息,就能稳定股价。如果参与市场的多为投资者,上市公司又都能按P/E值(市盈率)的比例来分红,便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带来真正的回报,也会吸引退休金和养老基金入场,使股市进入良性循环,减少甚至不出现股价泡沫,以此确保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拉高出货”的骗局

互联网问世以前,股民之间的交流渠道相当有限,基本上就是口头交流。地点要么是在证券营业大厅,要么是在自己家周围的小巷弄口。虽然电视台每天也会播放股市行情与评论,但很难产生互动。

网络时代彻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屏障。地域不再成为局限,每个人的真实身份也都可以被隐藏。以股票为主题的讨论区自然更是热火朝天。掌握大量上市公司内幕消息的“线人”、行情研判能力出类拔萃的“牛人”、久经沙场经验超群的“达人”,纷纷从这里横空出世。您完全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您非常相信他们的判断。许多股票,特别是小盘股,一经他们的推荐就会连续拉出涨停,让人不服不行。

为什么许多股票一经推荐就会暴涨呢?您可别以为散布消息的人是“股神”,他不过是在玩“拉高出货”的骗局。“拉高出货”,美国行话叫Pump and dump,其实并非什么新鲜玩意儿,但谁是第一个用互联网实施拉高出货骗局的人?您可能想象不到,始作俑者竟然是美国一个14岁的少年。

“自学成才”的天才少年

乔纳森·莱伯德(Jonathan Lebed)出生于新泽西州的锡达格罗夫(Cedar Grove),一个纽约郊外的小镇。他的父亲是Amtrak铁路公司经理,母亲是一家药厂的秘书。

1997年,乔纳森年仅11岁。他非常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棒球与职业摔跤,甚至为他最喜爱的摔跤明星建立了一个网站。随着年龄的增长,乔纳森开始对另一个神秘的东西燃起了兴趣,那就是“股票”——一种可以像二手货那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东西。当时美国恰逢科技股狂热期,身边的每个大人都在谈论股票。只要打开电视,就一定能看见股评家们喋喋不休地讨论“谁手里的股票可以更快实现翻番”。

父亲有不少股票,它们的名字乔纳森全都知道。每天放学一回家,乔纳森就会打开电视,观察那几只股票的走势。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给父亲打电话。

12岁生日那年,父亲送给乔纳森8000美元作为生日礼物,这是父母从他出生那天起就为他攒下的钱。乔纳森请求父亲用这些钱帮忙买几只股票。在一番精挑细选之后,他挑中了“美国在线”这家互联网公司。虽然父亲并不看好,但事实证明,乔纳森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两周里,“美国在线”狂涨不已。乔纳森见好就收,大赚一笔。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他继续频繁买卖,起初父亲给的8000美元,竟让这个十来岁的孩子来回折腾成了28000美元!

可别以为他是瞎猫逮着死耗子。在投资方面,这个12岁少年知道的绝不比普通股民少。乔纳森从电视和互联网汲取了大量有关证券投资的知识。他明白怎样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怎样根据各种信息变化做出买卖决定。他选股会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该公司股价被低估;第二,公司所在行业非常热门;第三,这家公司本身还未引起投资者兴趣。

为了判断股价是否被低估,乔纳森会查看上市公司财报,看其收入是在上升还是下降。至于另外两方面的信息,从聊天室里的讨论中,乔纳森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在网络聊天室,素未谋面的投资者也能就某只股票展开热烈探讨,人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观点供他人参考。乔纳森看似每天在网上闲庭信步,实则从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正是这些浓缩的知识、前人的经验让他的个人财富从8000美元在短时间内就增长到了28000美元。这是条不错的路子,不是吗?可是这个聪明的孩子并不满足,慢慢地,他开始酝酿一个来钱更快的计划。

乔纳森注意到,一些股票之所以快速上涨,是因为它们获得了在线推广。这就好比你打了广告,产品销路就自然能打开。互联网这一方兴未艾的工具,可能还没多少人领教过它在推广股票方面的潜在威力。乔纳森也发现,聊天室里的确有少数人在推广他们自己的股票,等股价涨上去之后再卖出牟利。这相当诱人!乔纳森决定自己也试一把。

这个勤奋的孩子,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工作”,赶在上学之前在各大股票BBS公告板上散布200多条消息,推广自己购买的股票。乔纳森运用了许多华丽而夸张的说辞,例如在推广Firetector股票的时候,他说:“这是一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下周该股价格就会出现‘井喷’。”在BBS上读到这些消息,又懒得自己动脑筋思考的股民,不由分说就买了乔纳森推荐的股票。由于该股市值很小,股价当日即被推高。乔纳森见状马上出货,仅一天时间就斩获74000美元。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乔纳森用这套“拉高出货”的把戏赚了80万美元!

后来,乔纳森在聊天室遇到了一个叫艾尔·莫纳斯的人。此人和乔纳森持股的两家上市公司都有关系。艾尔是Firamada在得克萨斯州的临时雇员,同时也被佛罗里达州一个卖雪茄烟的公司雇用,其主要工作就是在互联网上推销股票。艾尔说什么,乔纳森就学什么,甚至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推广这两只股票。1999年秋,网络股泡沫破灭,两家公司均损失惨重。人们这时才发现,艾尔和乔纳森一直在说谎。

事情终于败露。一些被愚弄的股民向美国证监会控告艾尔。证监会在调查艾尔时无意发现了“乔纳森”这个名字,起初他们以为乔纳森也是为这两家公司服务的。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公司雇员不得用任何虚假消息进行产品推广,所以说假话的艾尔自然在劫难逃,可是乔纳森不过是鹦鹉学舌,他和那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关联,这条法律显然并不适用。

没办法,证监会只能试图以股价操纵罪来起诉乔纳森。然而即便这样也很难给他定罪,因为乔纳森只是在不断重复艾尔说过的话,但没有证据表明乔纳森知道这些话究竟是真是假。万般无奈的证监会最后只好和乔纳森达成和解:乔纳森退还在这两只股票上的28万美元非法所得。这件事就此了结。“拉高出货”一共给乔纳森带来了80万美元的横财,扣除退还的28万美元,剩下的50多万美元依然在他囊中。

这件事与其说给了这名少年一个教训,倒不如说给了他一个激励。游戏还会继续。乔纳森发誓要把“拉高出货”进行到底。

2.0版的“拉高出货”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时隔11年,当这位天才少年的传奇故事已渐渐淡出人们记忆之时,乔纳森又一次玩起了旧把戏。他的人生简直就像是为“拉高出货”这个游戏而设计的。所不同的是,当年的小孩子现在已长大成人。虽是故技重施,但在炉火纯青的伪装下,骗术已达到了让投资者“被骗还帮忙数钱”的地步。那些因不了解乔纳森发家史而亏钱的投资者,在真相大白之前还一直把乔纳森当成“救美英雄”(拯救美国的英雄)。

2008年,乔纳森建立了一个名为“国家通胀协会”(National Inflation Association, NIA)的网站,其宗旨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当时美国刚刚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学家对这场危机的成因莫衷一是,越来越多的公众的心里也燃起了对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兴趣。乔纳森很可能受到某些自由市场派学者,如彼得·希夫、罗杰斯、麦嘉华等人思想的影响,认为美联储疯狂印刷钞票的行为将会在未来带来灾难,美国人会逐渐失去自由,而国家将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传播这一理念,和其他人一起制作了十几部质量相当不错的纪录片,号召公众放弃美元,购买黄金、白银及相关股票。NIA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其网站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获得了几十万注册量。乔纳森每周都向注册者发布新闻简报(Newsletter),评析经济与政治热点话题;NIA发布的每一部纪录片都会在一周内获得数百万点击量。

然而NIA的盈利模式始终是一个谜。他们的网站非常干净,没有嵌入任何广告与弹出窗口。他们发布的新闻简报与纪录片完全免费。据一工作人员透露,纪录片的制作成本其实非常高昂,每部都要好几万美元。实在没有理由相信NIA能支撑到今天,难道这真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纸总是包不住火。2008年5月20日,NIA的“盈利模式”终于被揭露。乔纳森连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出卖”他的竟是自己多年来的经济偶像——彼得·希夫。希夫在自己主持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指责乔纳森又在玩“拉高出货”的鬼把戏,并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要上当。

原来,乔纳森经常在发给用户的新闻简报里荐股。当然,这些股票都是与贵金属或资源相关的,与NIA一直倡导的反通胀理念相符。乔纳森有所不知,希夫本人其实也是他简报的订阅者,那时NIA正在全力推荐一只叫作“Mega贵金属”的加拿大公司股票。简报上是这样写的:

Mega贵金属所拥有的海湾矿山,其黄金推测储量高达121.2万盎司!但Mega贵金属的总市值却只有2749万美元。该公司还坐拥1000万美元现金。按目前的市值衡量他们的黄金拥有量,这些黄金的持有成本每盎司仅有14.43美元!而黄金的市场价是每盎司1483美元!NIA认为,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投资机遇,它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最优秀的黄金股。

普通投资者读到这里,一定会对这只股票产生兴趣。但NIA的这段描述其实暗藏“玄机”。原来,加拿大在衡量黄金开采公司价值的时候,一般将资源量依可信度高低分为三类:确定资源(proven resources)、推定资源(indicated resources)和推测资源(inferred resources)。只有“确定资源”才是被证实的储量;而推测资源只不过是臆测,是可信度最差的一种。很多开采公司都号称具有庞大的“推测资源”,但最后真正能开采出来的却寥寥无几。NIA在简报中使用了“推测储量”这个词,却没有告诉投资者“推测”与“确定”“推定”含义的区别,并把“推测储量”算作Mega贵金属所拥有的全部黄金数量——121万盎司,以此说明其股价被“低估”。若不是希夫及时出面说明,那些不熟悉加拿大开采术语的美国人很可能被误导。

截至目前,该事件尚未水落石出。但鉴于乔纳森的“前科”,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在免费荐股。虽然乔纳森声称自己和NIA所有成员均未持有这只股票,但他并没有否认自己曾收受过第三方的“荐股费”。成年的乔纳森不过是升级了“拉高出货”的玩法。14岁那年,他拉高、出货、散布谣言一人全包;而现在的他懂得了“分工协作”,本人并不持股。拉高者、出货者、信息传播者各司其职,其间的利益输送,在层层包装下并不那么容易显露出来。 2rxgT/xQIhfiK+5YikupTTY2aWR312MjNgOr8xpgBAVJ+zdcvLXVOddM2/ZLtW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