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发生矛盾争论的时候,夹在中间的滋味是比较尴尬的。作为争论的局外人,我们应当善于打圆场,让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但是在打圆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偏不倚,让双方都认为你没有偏向;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还不如不说。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好,善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当座中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
陈树屏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为了缓和宴会气氛,更不得罪两位上司,他说:
“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说得对。”
陈树屏巧妙地将江宽分解为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在各自情况下都显得正确。他们两人听了下属这么高明的圆场话,也不好意思再争下去了。
有时候,争执双方的观点明显不一致,这时就不能“和稀泥”。如果你能把双方的分歧点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这必定是一个上乘的办法。
春节放假前,某单位举行文艺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分成两组,根据所选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比。表演结束后,没等主持人发话,坐在下面的人就已经分成两派了,管理人员说管理人员的好,员工说员工的好,各不相让。
眼看活动要陷入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夺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管理人员组的节目富有创意,激情四溢,应该得创作奖;员工组的节目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获得并列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心里明白,文艺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加强上级和员工的交流,如果为了名次而闹翻,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主持人没有参与评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双方的特色并分别予以肯定。最后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问题自然解决了。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和事佬”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做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作为“和事佬”又如何“打圆场”呢?如果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义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佬”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乱批一气不利于解决问题,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