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墨菲定律
——越是担忧失败越容易失败

从前有一位神枪手,名叫威廉。他练就了一身的好枪法,每一枪都能射中靶心,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对他高超的技术表示敬佩。

国王从手下口中听说过这位神枪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威廉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国王想把威廉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枪法。

国王命人把威廉找来,带他到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对威廉说:“今天请你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枪法。为了使表演不至于沉闷乏味,我来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靶子的话,我就赏赐给你一千个金币;如果射不中,那就要罚你五百个金币。现在请开始吧。”

威廉听了国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靶子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威廉从旁边准备好的箱子里取出一把枪,摆好姿势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枪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威廉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拿枪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子弹射出去。后来威廉终于下定决心扣动了扳机,子弹“嗖”地飞过,“啪”地一下打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威廉的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上膛发枪,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子弹打中的地方也偏得更加离谱。连发了好几枪,都没有射中靶心。

威廉只好向国王告辞,悻悻地离开王宫。国王在失望的同时又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枪手威廉平时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威廉平日打靶,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枪手啊!”

在解释威廉的行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墨菲定律吧。20世纪40年代,美国空军有一个叫爱德华·墨菲的上尉,他有一个经常会遇到倒霉事的同事,于是墨菲开玩笑说:“如果一件事有被搞砸的可能性,那让他去做就一定会被搞砸。”墨菲定律认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个定理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我们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我们的衣服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开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我们现在想拿出车钥匙,那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拿出来的往往是房间里的钥匙。墨菲定律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可能造成极大程度的破坏。

为什么我们越担心失败就越容易失败呢?心理研究发现,人越是担心失败,内心就越会暗示自己:“我一定不能失败。”但是大脑中的磁场反而越会充分调动周围的资源,将那些与失败相关的、充满负面思维的事物吸引至眼前,而这些线索则会再次强化自己可能会失败的假设。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有时候,在整项工作中有些事是成功的,但是人往往选择性地忘记这些成功的事,反而牢牢地记住自己失败的事。这种选择性记忆模式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的成功纯属侥幸,失败却是很经常和容易发生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人的大脑的思考范围有限,当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担心失败”这件事上时,就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来促进成功。所以,失败的概率就更大了。

和一般人相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在失败之后重蹈覆辙。这是因为完美主义者给自己定的标准往往高不可攀,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遭遇失败。而他们自己又过于看重事情的结果。由于过于担心出错,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不确定感,从而重复无意义的动作,反复检查。不仅如此,他们认为任何一次表现都是自己能力和形象的全部体现,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来回避或掩盖错误。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很难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1QrZkagxEcHtR3QLDPcHlimGPopVZ6NLlqvDNzbxtGzZhLu3inmYm5NgZVWY/U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