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一份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是否会有一些不甘心?或许很多人会想,我在原本的公司已经一年了,再有不久就会升迁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真的适合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吗?或者说你热爱你目前的工作吗?
对于年轻人而言,多换换工作其实是一件好事,在初入道的时候多换工作,寻找自已的目标,给自已定好位,但一旦定好位就要沉下心来专一地研究这份工作才是长远之道。
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张新涵是“人才派遣”里面的成员。张新涵说她刚刚大学毕业,不知道从事什么行业好,万一选错了就得后悔终身。
恰巧在这时黑龙江的哈尔滨市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人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派遣”,目前,已有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自愿“入库”,打破了“铁饭碗”的传统观念,“人才租赁”开创了毕业生就业新理念。
自从发现有“人才派遣”这个单位后,张新涵终于不再迷茫了。她可以趁着年轻有干劲,多换几份工作,以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从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然后找到合适的目标再干就得心应手了。于是她自愿与市人才市场签订了派遣协议,现在已被某金融机构“租用”,“只签了两年约,两年后我还想换别的工作试试,年轻人就要勇于尝试。”张新涵说。
年轻人不应该待在“温室”里不思进取,多换几份工作积攒点社会经验以及谋生技巧,对自身也是一种锻炼。当然,频繁地“跳槽”也是不可取的,那样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在跳槽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长期去干。
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前途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安田佳生提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确定人生目标是选择工作的先决条件。先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想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你充满热情和抱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相拥有充满挑战的人生,却选择去了一家像养老院一样清闲的事业单位工作。那你每天的工作都将成为你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拉锯战,其结果也只能是两种:一是你妥协了,热情渐渐被消磨,志气一点点被减弱,慢慢地,你也变得死气沉沉了。二是你最终还是无法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经过复杂且长期的心理斗争,最终还是选择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或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残酷的是,到时候你是否还能适应一直快节奏且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是未知数了。当然,并不是说事业单位不好,关键是是否适合你,那种生活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
贝尔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老师问起他的近况,他满肚子委屈地说:“我对现在做的工作一点都不感兴趣,与我学的专业也不相符,整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老师吃惊地问:“你的工资如此低,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贝尔无可奈何地说。
“其实并没有人束缚你,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思想抑制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位置,为什么不去再多学习其他的知识,找机会跳出去呢?”老师劝告贝尔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最根本的一点是对自己所擅长的一方面有所了解,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就是天赋的问题。比如有的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有的人则感情丰富;还有的人沉默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再加上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特长,也就是自己的兴趣。
有的人擅长科研技术方面,适合科研工作;有人擅长统筹工作,适合行政管理;有人擅长社交,则适合公关、营销等工作。如果非得让科研技术人员搞行政管理工作,虽然他在技术上过硬,但不一定能管理得好。比如当年的鲁迅,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里看到日本倭寇残忍地杀害中国的民众,而周围的国人竟然都无动于衷时,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鲁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