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与植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哪里,身边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植物,尤其是花儿,虽然我认识的不多,只是觉得很美而已。我生活的足迹,从家乡到北京,从北京到杭州,再从杭州到嘉兴,随处都有花花草草,令人心旷神怡。

与植物结缘,大概是源自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村前屋后,都是茂密的树林。外婆家附近生长更多的是槐树,上面有一些刺,所以轻易不敢爬上去。不过每年春天槐花盛开的美景,真的让人怀念不已,空气中飘散着槐花的甜香味儿,白色纯洁的小花瓣随风飘下来,落在温润的黑土地上,点缀成一处美景。外婆家的屋子建在很高的地方,像是山坡一般,往屋后看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了。外公经常带着我到屋后放羊,有一条小路通向田野里。小时候,那条路实在很长很长,远得望不见尽头似的,因而每次跟着外婆去远处的地里,都会感到很累。

记得外婆家门前有几棵枣树,其中一棵很奇特,分开三个树杈,而且像是永远长不高似的。我学会爬树,大概是这棵小枣树的功劳。夏天的时候爬上去,枝叶茂密,躲在里面别提多凉快了。旁边有两个很粗壮的枣树,每年夏秋时分,枣子成熟的时候,许多人来外婆家门口捡枣子吃,舅舅有时候爬上去打枣子。我看着圆溜溜的青白皮的枣子,上面还有深红色的斑点,许许多多落下来,落到下面的大袋子上,总会感到很开心。据说因为要修路的原因,那两棵枣树被砍掉了,但最后还是没有看到修路的迹象,让人心痛不已。旁边的那个小枣树还在那里,还是原来的样子,多年未变,只是再也没人上去玩耍了,多年前的那个小男孩如今也已不知身在何处。

自从外公外婆搬到舅舅家以后,土房子便逐渐荒废了。一年又一年,风吹雨打,如今只剩下几面墙立在那里,上面长满了野草,门口也因为无人打理而荒草丛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童年里好玩的东西并不是那么丰富,更多的是田野里的花花草草,我见到一种,就会问起它的名字,而外婆就像是一个植物学家一样,似乎田间地头的花草她都十分熟悉。

面条菜、野葵花、荠菜、蒲公英、牛筋草……那时候,见到一种草,便大概知道它的名字,而今过去了许多年,我只能记得几种花草的名字,也因这些年里,许多以前常见到的草已经看不到了。童年时候,每天从田野边的小路去上学,春夏时分,花草生长起来,大地渐渐铺上了一层绿,遇上淡红色的野花点缀,更添几分美丽。周末的时候,我们十几个小孩子一起到田野里玩耍,用柳条编成漂亮的帽子,或是摘草丛里的小花,如果幸运,会遇到蝴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靠近,往往能捉得到。当然了,我们更喜欢狗尾巴草,尤其喜欢搞恶作剧,趁别人睡着的时候,用一棵狗尾巴草挠痒痒,这招百试不厌。

即使在放学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忘记跑到油菜花地里捉蜜蜂,听说蜜蜂身上有蜂蜜可以吃,但是我们捉了很多蜜蜂,都不知道蜂蜜到底在哪里,这件事直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那些花花草草,有一些是可以食用的,比如面条菜,顾名思义,形状是长长的,嚼起来有点劲道,一般都是放在面条里面吃。还有马齿苋,年纪大的人会把马齿苋腌制起来,放上麻油,真的很怀念那种味道。

长大以后,到了别处,接触到更多的是精致的花儿,植物园里有很多我说不出名字的花,后来才知道是月季、玫瑰、百合、郁金香等。它们自有一种独特的美,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朴实无华,充满清香。那时候面对的只是一种单纯的审美和感觉。后来,到了南方的江浙地区,温润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百花竞相盛开的情景,尤其是杭州,春夏之交就像一座花城,游人驻足,流连往返于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之间。

即使在海盐这里,也会有意外的惊喜。春天的时候,山坡上,路两旁都是绿色的三叶草,它的花朵很像一朵白莲花。大桥旁边,种满了五颜六色的紫花野菊,风一吹过,无数朵红色、紫色、白色、黄色的菊花随风摇曳,像海浪一般,令人赏心悦目。秋季的时候,山坡上悄悄冒出许多彼岸花,长而弯的火红色花条向四边散开,象征着旺盛的生命。

下班后我会骑着自行车在周围的村子、田野里闲逛,去找寻没有见过的花花草草。见到了很多种从未见过的花草,实在是很让人欣喜的事情。有的花草说不出名字来,我便问周围的人,他们会告诉我这些花草的名字。绯云、节节花、夜开花、定风草等,许许多多,还有一些别人也说不出名字的花,毕竟我们每个人所知道的都有限,还有许多需要去学习的东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走遍了周围相邻的四个村子,遇到了好几种很漂亮的花草,也因而结识了几个可爱的小孩子,常常带着他们一起去拍照,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他们。我自己,似乎对于花草植物有种特别的感情。我觉得花草与人的生命是相通的,也经历着生与死。

在我的眼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都是让人尊敬的生命,春夏秋冬,随着季节不断地生长、绽放、枯萎,周而复始。我们的生命也经历着不同的季节,由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有点悲伤的是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不会再有循环,这虽然有些伤感,但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毕竟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可以做出许多选择,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一双眼睛可以看到世界的美丽。

所以应当趁着大好年华,多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那些花花草草惹人怜爱。现在,我不会轻易去摘一朵花、一棵草,哪怕是送给喜欢的人。因为它们也是大千世界里的生命体,值得我们敬畏。对美的感觉在于欣赏的境界,而不是占有,一眼掠过的美,这就够了。满世界的花花草草都是我的植物园,存在于我的生命之中。 y71jLxPaXgW7vPyoeO0sqcu5xI1g1ZLYPhdEH0RFhxQZBF/2fdb7fMC0d1mjw9Dh



昨日的屋

现在回想起故乡的样子,大概是一处处看起来有些相似的房子,散落在高大的白杨树之间。童年的时候,故乡还没有楼房,甚至单层的红砖房子也不是很多。记忆里更多的是土房子,我曾经见过修筑土房子的情形。

土房子也有土房子的好处,冬暖夏凉,不过我只是听人们说是这样子,自己却没有什么印象了,毕竟在土房子里住的时候不多。但在外婆家,住的都是土房子,只是那个时候年纪尚小,已不大记得是怎样的情形了。北方的农村,大都是这样,随便到周围的村子里看看,房子都极为相似,就像南方的乡村,即使走了很远,看到的房子也还是差不多,两三层,瓷砖贴得都很相似,像是复制的一样。在北方,造这样的房子,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土砖了,制作土砖不是那么复杂的,只需要土、麦子壳(和稻谷的壳差不多)和水,放在一起和泥,我经常看到大人们直接用脚在里面踏来踏去。我在想,在泥里的感觉应该是很奇怪的吧,黏黏的,一脚踩进去,被牢牢地缠住,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拔出脚来。我没有去试过,只在一旁好奇地看。

泥和得比较均匀,硬度也合适了,就开始在模子里浇筑了,做成长方体,厚度大约20厘米,长度大约80厘米,有的更长一些,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主要是看手里的模子规格。一块块摸起来还有点软软的土砖被立起来,放在空地上,接受阳光的照射,凝固起来,就变成偏白色的很结实的土砖了。感觉有些沉,小时候要抱起一块土砖,还是很费力的。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很大,有堂屋、偏屋、前屋,中间有个小院子,不是很开阔,大都放着一些农具之类的东西。靠着前屋的那个房子里,朝南的墙面上摆着许多书,由东到西,全摆满了。外公说那是三外公以前上学时候留下的书,以及后来几个舅舅读书时留下的书,都在里面,我记得还找到过妈妈读小学时留下的数学书,后来每次去外婆家,外公都给我好些书带回家。前屋主要用作厨房,西边烧菜,东边留出过道,旁边放着案桌,做好的饭菜直接就端到桌子上,我还记得许多个日子里,外公、外婆和我坐在桌前吃饭的情景。后来外公外婆搬到二舅家,还是土房子,大概是风吹雨淋的缘故,土房子的寿命十分有限,住不了几年就要修葺一番。在后来的许多年里,他们一直住在二舅家的老房子里,直到外公去世。

二舅家的房子旁边,有个很小的房子,我说很小,是因为长大以后,每次进去都会碰到头。小房子太小了,往往都是撞了头才意识到,不经意间自己已经长大了。记得小时候经常跑到这个小房子里,看着外公和外婆做饭,尤其是外婆炒菜的时候,闻着菜的香味儿,很惬意。外公好像没有做过菜,记忆中都是在灶台边烧火。许多年过去了,我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已故去数年,土房子还在,那个小房子经历了多年风雨后,房顶已经有坍塌的迹象,孑然地立在那里,而主人早已不在。房子旁边的花草,一年四季地经历着繁盛与枯萎,可是再也无人驻足了。堂屋还有许多东西,是外婆外公生前用过的农具之类,还有那些陈旧的箱子,用了几十年的。

记忆中的土房子是东西向的,而邻居的房子都是南北向的,土房子门口很开阔,下午经常有许多人来这里聊天,小孩子们也喜欢在门口玩耍。夏天的时候,蜻蜓成群飞舞,我们几个孩子会拿起大扫帚捕蜻蜓,捕到后放在自己的蚊帐里,让它们帮我们捉蚊子。第二天,总会有蜻蜓死去。现在想起来,是有点残忍的,蜻蜓也是生命,虽然我们没有恶意地撕扯它们脆弱的身体,折断它们轻盈的翅膀。

我的家以前也住土房子,不过我没有住多久,能记起的,是橙红色的砖房子。家里养了一头牛,晚上爸爸就把牛牵到后面的土房子里,他也睡在那里,看着牛儿。后来,土房子就拆掉了,不记得那时候我帮了家里什么忙。

后来的许多年里,村里逐渐盖上了砖房子,最早的几户人家,用的是青灰色的砖头,青瓦白墙,看起来挺漂亮的。多年以后,我第一次到南方,经过南京附近,第一次看到青绿色的群山中隐约藏着青瓦白墙的房子,在濛濛的小雨中,显得雅致、洁净。江南烟雨中的青瓦白墙,那一刻我这么想。

不过还是会有年纪比较大的人住在以前的土房子里,前几年我回村的时候似乎见到过。现在家家都住上了楼房,比较普遍的是两层的楼,单层的红砖房子已经所剩无几。儿时的那些风景渐渐离我远去,只停留在模糊的记忆中。童年所生长的环境、所居住的房子、所熟识的人逐渐消失了,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长大,但童年的美妙,让人一生魂牵梦萦。 y71jLxPaXgW7vPyoeO0sqcu5xI1g1ZLYPhdEH0RFhxQZBF/2fdb7fMC0d1mjw9Dh



澡堂趣事

我们家在北方,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便是冬天很冷,但是下雪、结冰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我们往往因为贪玩都忘记了有多么冷,有时候还会热得流汗。

北方的农村,那个时候还比较落后,没有专门的浴室,自然也就没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夏季当然可以每天都冲澡,在院子里,端上一盆水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是烧开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借助太阳的恩赐,上午的时候打上一盆凉水,放在院子里,等到下午,经过烈日的晒烤,已经是热水了。这样就不用妈妈辛苦烧开水了,每次烧锅的时候我们都会弄得满身是汗,很不舒服。夏天我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去河里游泳,洗澡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夏天的时候洗澡,就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享受。

到了冬天,洗澡的频率由每天一次渐渐改为每周一次,甚至两周一次。我妈妈爱干净,所以经常让我们洗澡。在家里的时候,一般会用一种叫作澡罩的东西,那是一种塑料薄膜,圆圆的,正好盖住洗澡盆,这样里面就会保持温度。我们家经常用澡罩洗澡,尤其是冬天阳光好的时候,午后最暖和的时候,妈妈在走廊底下烧上开水,给我们洗澡。每次妈妈都会很忙,烧很多的热水,因为我们兄弟三个都要洗澡。当然我们都会争着先洗,因为热气随着时间会慢慢消失的,变成水汽,从澡罩上面慢慢往下流,一道一道的,真是好看。

最怕的时候,便是洗完澡出来的那一刻,我不会想到美人出浴之类的那种美妙,富有艺术感,我唯一记得的除了冷,还是冷,甚至冷得要哭出来了。所以赶快穿上衣服,慢慢地,开始暖和起来。关于寒冷的记忆,很多时候是洗完澡以后所感受到的。

后来,我们便开始到街上的澡堂洗澡,也就是公共澡堂了。那时候澡堂也是刚刚兴起不久,去那里洗澡的人特别多,有老人、中年人,还有孩子,几乎每次都是拥挤不堪。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澡堂和我们学校合作,发给我们每个人几张澡票,可以免费去洗澡,就是红色的很薄的纸,印着五角、一元之类的。所以每周我们都会去澡堂洗澡,终于不用在家里受那份罪了,那个时候真的是这样想,因为在澡堂里基本不会怎么受冻。

我记得那个时候,一般到了周末,我和哥哥、弟弟还有爸爸会一起去澡堂洗个澡,尤其是下雪天里,踩着雪地,一只脚一只脚地往前走,会听到“簌簌”的声音,很喜欢那种感觉。澡堂离我家不是很远,不过那时候还小,走过去好像总是感觉很远。路上有时候很滑,不小心就会摔一跤,不过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摔到地上也不会感到疼。

澡堂里人特别多,有时候连储存柜都会被用完,我们只好把衣服放在旁边的台子上,幸好那个时候身上也没有钱包什么的,不需要担心丢东西。里面人头攒动,像赶集似的热闹,老人、大人和小孩,你说我嚷的,都不知道在和谁说话,看不见人,只好大声喊叫。有的人怕孩子找不到,就大声喊着孩子的名字,片刻间这边就有一个孩子的回应声。

我们脱下衣服以后,身上光溜溜的,就跟着爸爸进去洗澡了,里面都是水蒸气,一片雾茫茫的,能见度基本为零,我们就一点一点往前走,害怕撞着别人。澡堂里有两个水池,一个是热的,一个是温的,大人们都喜欢热的水池,泡着很舒服,我们有的时候会看到他们身上都烫得红红的,也不知道他们疼不疼,好像很舒服的样子。可是我们都是小孩子,皮肤很嫩,害怕热水,所以都想去温水的水池,可是大人们一般都不允许去,很多时候都是硬拉着我们下水,在里面总是会听到孩子的哭叫声。我们也会去,但不是一下子就进去的,而是一点一点往里面走,首先用手去测一下到底有多烫,然后两只小脚从脚尖开始一点一点往水里去。等到脚在水里慢慢适应温度以后,再开始小心翼翼地将腿一点点放进去,生怕被烫到。

在澡堂里,一般都会有窒息的感觉,毕竟里面很闷,不过我还好,不至于晕倒,不过要完全适应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最舒服的便是洗完澡出来以后,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那种感觉简直像从鬼门关侥幸逃出来似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在澡堂洗澡,我们最怕的就是爸爸给我们搓灰了,就是用一种有皱纹的手套,用力在身上搓来搓去,这个时候身上会有很多像毛毛虫的灰泥掉下来,那个时候都是这样想的,来洗澡肯定就是要把身上的灰洗掉的。不过我们很害怕,因为这样会很痛,有时候我们都会大喊“疼,疼,轻一点,轻一点”。爸爸都不管,只顾用力地搓啊,搓啊,好像不用力,身上的灰就不会掉似的。洗完以后出来,感觉不像在外面的时候那么冷了,而且走在路上还觉得身上很舒服,好像有一种活力,让我们精神倍增,再也不是冷得缩手缩脚的样子了。

长大以后,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要是在家里,还是会去澡堂洗澡,只是大多数时候已经都是一个人去了,偶尔能和弟弟一起去,一个人给自己搓灰,不过也懒得搓灰了,就是轻轻地过一遍,然后就上来了。澡堂里还是很闷,有点头晕。到了那里,我已经是个大人,看到小孩子洗澡的情形,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在澡堂的时光里,看到了自己长大的情形,也终有一天会变成老头儿,在里面慢慢地脱着衣服,在热水里泡上很久。 y71jLxPaXgW7vPyoeO0sqcu5xI1g1ZLYPhdEH0RFhxQZBF/2fdb7fMC0d1mjw9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