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还原“心智系统”的意识影像

“完整的人”有三层人体,三层意识,还有两种无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这三层意识与两种不同的无意识相组合,就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心智系统”。

那么,什么是“心智系统”呢?

如果,我们把人体看作是一艘潜艇,“心智系统”就是人体这艘潜艇的操控团队。在心智系统中,不管是哪层意识,意识都是各自心智系统的“船长”,负责发号施令。而无意识是团队成员,负责人体的具体运行——行为与思考。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意识是“船长”,无意识是“轮机长”;从“思考”的角度来看,意识依然是“船长”,而无意识是“参谋长”。

意识与无意识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得到印证。比如:每天早上醒了,我们意识只要发出一个“起床”的意念,我们的人体就会自动完成起床的所有动作,不用意识去思考、指挥人体“如何起床”的动作。

那么,这些“起床的动作”是怎么完成的呢?都是由无意识负责控制完成的。

再比如,我们平时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意识只是发出一个问题的意念,真正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的,并不是意识,也是无意识。

所以,真正懂得思考的高手,思考的时候,意识反而很安静。就好比一个领导给下属发出了工作指令以后,充分信任下属,不去打扰下属,给下属创造一个独立完成工作的环境,这样思考出来的效果,往往是很好的。

而不懂得当领导的人,给下属下达指令以后,不停地向下属催要结果,用焦虑的情绪去影响下属。不少人把自己的意识不停催要结果,用情绪影响“下属”的过程,以为也是思考。这,其实不是思考。真正思考的过程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是无意识完成的。

我们对“心智系统”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以后,再来认识一下两套“心智系统”之间的差别。

“完整的人”有三层意识,而这三层意识并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意识动了念头的时候,这三层意识都是一起动的,不存在某一层意识动了念头,而其他层的意识反对这个念头的情况,三层意识在念头上是高度同步的。

比如,有的人看到美食,第一层意识就动了“想吃”的念头。起这念头的时候,第二、三层意识同样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这个人的第一层意识马上又想到,最近一直在减肥、控制体重,于是,第一层意识又动了“不能吃”的念头。同样,起这个念头的时候,第二、三层意识同样也是这么认为。

一个人的意识虽然有三层,但是,当其中某一层意识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其他两层意识都顺应这层意识的意念,三层意识在发生念头的时候,高度同步,正因为这样,从感觉的角度来看,一般人都以为自己只有一个意识。

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都以第一、二层意识为主导,只能感受到第一、二层意识的意念活动,感受不到第三层意识。只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以后,这个人才能感受到第三层意识的意念,并以第三层意识为主导。

在以第一、二层意识为主导的时候,第一、二层意识与前意识相结合,组成了第一套心智系统。基本上所有人在娘胎里有了意识反应以后,就一直在用第一套心智系统,而且一生也只会用第一套心智系统。

中国人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老话,“三岁看到八十、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这两句话说的都是第一套心智系统的特性。

第一、二层意识都是类似人工智能的非“人”智能,所以,由这两层意识为主的第一套心智系统,也很像是电脑在运行。在前意识中,记忆了大量的经验、偏见、知识,就和电脑数据库一样。

一旦第一、二层意识发出指令的时候,前意识就按照记忆的经验、偏见、知识,去控制行为的发生以及给出思考答案,并伴随着情绪的体验。与已有记忆相吻合,就表现出正面的情绪,而与已有记忆不吻合,就表现出负面的情绪。

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第三层意识(真正的“人”)很像是个“昏君”,属于“你们做什么,我都准了”那样的“昏君”,除了无限的附和,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做,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只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以后,第一、二层意识的作用被弱化了,第三层意识才能意识到自己,并在心智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层意识与潜意识相结合,就组成了第二套心智系统。不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一般人都不会自主使用第二套心智系统。

不少有天赋的人,在特定的天赋范围内,也会不自觉地进入第二套心智系统中。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大艺术家、大科学家都属于这类情况。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才华,但是,年纪一大就不行了。

原因就是这些天才不懂得自主转换“心智系统”,等到功成名就以后,第一、二层意识的执念强大了,就很难再进第二套心智系统了,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创造力、洞察力,创造力、洞察力是第二套心智系统才有的产物。

那么,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会给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带来什么呢?

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过不少这样的记载与实践体验,比如,庄子的《庖丁解牛》中的“臣以神往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苏洵《心术》中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些都是文字方面的表述。

而属于实践体验的也有不少,比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韩愈的《答李翊书》中的“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以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些都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以后的真实体验与效果。

第二套心智系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是很神奇的,近乎不可思议,所以,追求第二套心智系统的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但是,在学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所带来的良性反馈,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比如,情绪反应变得温和了,遇到事情变得冷静了,思考问题时有洞察力了,学习能力提升了,睡眠质量提升了,内心变得平和了,这些良性反馈在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

假如,我们把“心智系统转换”看作是一次登山,那么,这一路的风景是非常不错的。 VtrtZlz1TDFx5yDHD0nZiRD6M2l5fP4kDAPcmOvv6rhWdWqNS8sEiFWFnmuGGk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