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舍弃心灵的阴霾,人生天空阳光普照

在沙漠里也能找到星星

许多问题都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糟,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积极地去应对,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玛莉的英国妇女随她的军官丈夫驻防在北非的埃及,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地里,军营的条件是很差的。

他们居住的木屋总是闷热难当,连阴凉一点的地方气温也在30℃以上,狂风裹挟着沙土总是呼呼地吹个不停。军营里没有几个家属,周围住的又全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居民,生活毫无色彩,日子实在难熬。

丈夫经常要出去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这让一个人在家的玛莉总是感到非常寂寞。她给远在祖国的父亲写信倾诉,多少流露出要回家的意思。父亲的回信玛莉很快就收到了,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有两名罪犯从监狱里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高墙和铁窗,一个看到的是月亮和星星。”

玛莉拿着父亲的信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觉得父亲说得很对。“好吧!”她振作起精神,“我这就找星星和月亮去。”于是她走到屋外,和邻近的土著黑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烹饪当地的食品,用泥土做成陶器。开始交往时是有些艰难的,但他们很快就热情地接受了她,玛莉也开始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渐渐地迷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不久之后,玛莉还开始研究起了曾经让自己无比厌烦的沙漠。很快,沙漠在她眼中成了神奇迷人的地方。她经常请土著朋友们引路到沙漠的深处探险,听当地人讲沙漠的特点,还让远在伦敦的亲友帮她寄来了当时能找到的关于沙漠的所有著作,并都认真地阅读。而且她还将她对沙漠取得的点滴知识都写进了自己的日记,她的生活因此变得充实,甚至有些忙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在沙漠地区不断发现石油,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和兴趣都大增,玛莉因为她的知识成为英国知名的沙漠专家。

几十年后,当有人向玛莉问起事业成功的经验时,她说到了月亮和星星的故事。她说:“是父亲教给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我事业的源泉,它使我终身受用。”

不错,玛莉女士找到了自己的“星星”,她不仅不再长吁短叹了,而且获得很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害怕寂寞和苦恼,只要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在沙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满怀激情就会让人振奋

有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却总想不到一个好的讲题,很着急。他6岁的儿子不时地来打扰他。为了安抚他的儿子,不让他来捣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成原来的样子,我就给你一美元。”

儿子出去后,牧师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谁知没过几分钟,儿子又来敲门,并说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张撕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会这样快?”他吃惊地望着儿子,不解地问。

“是这样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爱抚地摸着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

还有一则故事:天上有只鸟在飞。一位拿着锄头的农夫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

另一位依窗怀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这只鸟,她感叹说:“它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满怀激情,我们就会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失意悲观,我们就会有一种痛苦或失落的感叹。

当自己人生理想不能实现,或者见解、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时,自然会感到迷惘、失意。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绪,会使人对境况产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联想、类比。

人们很容易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或满足或失意或进取等等,产生“命中注定”或“无法更改”的思维定式。逐渐失去踏出限制我们的框架的勇气,然后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和野心一个个抛弃掉。实际上,没有追逐梦想、实现野心的激情,人生将会缺乏激情。

用积极的暗示改变自己

拿破仑·希尔博士在《心理创富法》一书里面认为自我暗示是一种树立正确财富观念的好办法,并且首次提出6个自我暗示的“黄金”步骤。

第一步,你要在心里,确定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积极作用的,你必须确定你所要求财富的具体数额。

第二步,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

第三步,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第四步,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耽于“空想”。

第五步,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记成白纸黑字。

第六步,不妨每天2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

以上的几个自我暗示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重要,所以希尔博士在书中反复叮咛:“对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心灵锻炼的人来说,以上6个步骤是‘行不通’的……请你先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致富勇气的平庸之辈,而是一些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杰出的人物。”

希尔博士的自我暗示步骤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我暗示的重要性与激励作用。因为,人们的意识会形成一种“心理导向效应”,即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过语言、声音的传播媒介树立形象的渴望。

所以,我们在心里为自己描绘的形象,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暗示往往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成长。

提高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用激励暗示自己。心理学上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因,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而为期望目标做出努力的心理过程。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1/5左右,而当他受到激励暗示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4/5。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产生了价值感和期望,导致了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将取决于目标的实践可行性程度。

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

竞争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幸福生活的手段,如果竞争令人精神上不幸福,甚至痛苦,如果竞争成为生活的终极目标,那么人类一定会被这一自身创造出来的增加财富的手段所毁灭。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下几点内容。

1.快乐的第一法宝是宽恕的心

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

正如《真正的快乐》的作者塞利格曼所说,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

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兴。快乐的人以家人、朋友为中心,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迪恩纳还认为,如果经常与更加富有的邻居做比较,这将会是不高兴的开始。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

2.快乐的第二法宝是顺其自然

人类不善于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当我们追求快乐时,它无影无踪,而我们忽视它时,它却不期而至。其实,快乐是因为我们做了快乐的事情,当我们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了,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我们就会快乐。

许多人重视快乐的感受,却不重视去做快乐的事情,不去行为,只去思考和感受是不会快乐的。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通常当人们去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达到忘我的程度时,生活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忧愁。心理学家彻斯把这一现象称为“顺其自然”。彻斯认为,在生命的流程中,人们也许正在处理棘手的事件,也许正在做脑部手术、玩乐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而其中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我们不必加快脚步到达终点,顺其自然就可以。

3.快乐的第三法宝是感激生活

感激的心情与生活满足也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扩大一个成年人的快乐。感激自己健康地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激过去他人赠与我们的一切。

解放你我的积极心理学

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1.快乐人生的证明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凉水的实验是这样的:普通人向冰水里伸手,只能忍受60~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快乐的人更喜欢与别人交朋友,而不是独处。他们愿意主动接触生人,愿意为他人捐钱,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关心周围的人,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富有与幸福呈低相关,研究表明,富有人只比普通人稍微幸福一点。而亲人的离去,配偶的死亡,对人的幸福感影响长达7~8年。

2.你知道乐观的奇妙吗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悲观的,但他们倾向于认为别人比自己乐观。乐观的人寿命更长。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在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了,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夺去了生命。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研究表明,具有乐观性格的人在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中,往往是销售业绩冠军。乐观的小学生将来很少得抑郁症,走向社会后,在工作成绩和社会地位方面均超过悲观的人。乐观可以通过教育而形成,一个悲观的人通过心理训练可以转化成为乐观的人。

3.播下“积极”的种子

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数月后的一天,与5岁的女儿在园子里播种。他的女儿叫尼奇,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对于孩子并不算太亲密,他平时很忙,有许多任务要完成,所以对于种地他也只想快一点干完。尼奇却手舞足蹈,将种子抛向天空。

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当然”。他回答说。“爸爸,你还记得我5岁生日吗?我从3~5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5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赛利格曼产生了一种闪电般的震动。他认识到,是尼奇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抱怨。

这一天改变了赛利格曼的生活。他过去的50年都在阴暗的气氛中生活,有许多不满的情绪,而从那天开始,他决定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地位。

继而,赛利格曼将这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定义为积极心理学。

4.积极正是一种爱

积极一词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是相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愧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他们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构建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方面。

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神奇的足球教练米卢有句话是:心态决定一切。

事实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因为心态的起伏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出人意料。心态左右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环境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又决定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每天坐在加油站外面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

这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慢慢地共度光阴。他俩坐在那里看着人们经过,一位身材很高看来像个游客的男人到处打听,想要找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走过来说:“这是个怎样的城镇?”

老人慢慢转过身来回答:“你来自怎样的城镇?”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别人的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大约1个小时,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这里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孙女坐的地方。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子下来问哪里有洗手间,老人指了指一扇门。孩子的父亲也下了车,问老人说:“住在这个城镇不错吧?”坐在椅子上的人回答:“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孩子和父亲看着他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我真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转过来看着他,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然后那家人回到车上,说了谢谢,挥手再见,驱车离开。

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祖父:“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祖父慈祥地看着孙女美丽的眼睛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失败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成功。

一个人越不把失败当做一回事,失败就越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越能成功;一个人如果越害怕失败,失败就越会缠住他,他就越难摆脱失败。美国2位哈佛毕业的总统的竞选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罗斯福不怕失败,他成功了;尼克松害怕失败,而他收获的恰恰就是失败。

罗斯福每天坐着轮椅,昂着头,挺着胸,信心百倍地去上班。他在首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那个“无所畏惧”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他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他凭着永远不承认失败、永远不甘放弃的精神,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尼克松在1972年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于他在第一任期间,政绩突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令自己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这次选举中他虽然获胜,但不久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同时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败都将使你更靠近成功。

智慧小背囊

成功者具有积极的心态。保持积极心态,我们就有了信念的基点,力量的源泉,照亮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它可以让生活化弊为利,让苦变甜,让恨生爱,让单调变得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期待,是一种心境的欢愉和收获。 f1o1TiARNtCFHp7WWVooaVUvfeuzUlvcMgyITVK4i0VA4pY/G4DnyqNeFBDv9t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