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舍得舍得,能舍能得

舍得的禅机

舍得、舍得,聪明人懂得“舍”,笨人只想“得”。要想“得”,先需“舍”;没有“舍”,何来“得”。舍不得“舍”,得不到“得”。

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弭了自我与外物的区分,因而在当下间便可妙用无穷;如明灯,驱散内心的蒙昧;像甘霖,滋润干涸的心田;似妙音,抚慰躁动的思绪;是醍醐,开启无穷的智慧。它不离方寸之间,却又可横超三界;可以摧伏魔军,却又如坐看蓝天白云一般自在和逍遥。

舍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懂得舍弃的人往往会有大收获。

古时候,有个粗壮而个性鲁莽的侠士和一位温文儒雅的读书人打赌。读书人说,只要这位侠士能一个人在一间暗房里待上5年,他愿意把自己所有家产全都赠送给他。侠士爽块地答应了。

第一年因为寂寞难耐,孤独异常,侠士不断地吼叫、摔东西,脾气坏得吓人,但是他仍坚持着不愿放弃。第二年,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侠士向这位读书人借了一些书,从此他便以阅读消磨时间。没想到侠士从此沉醉于经书的研读,自己感觉经书的博大精深。到了第五年,他开始静坐,思考人生的哲理。到了第五年的最后一晚,已经大彻大悟的侠士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万贯家产,只留了一张条在屋子里,上面写着“进去出来”,随后不辞而别,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个“我”,这是最大的障碍,谁要是敢舍,舍掉自我,那么他就真的能大得。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的道理。因为在你“松手”舍弃自我的一瞬间,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举动之后,你就会悟到生命的本质,从而获得心灵大自由、精神大解放、生活大乐趣。

人生的得与失

“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也是放弃,“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也是拥有“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人生中有所得必会有所失,失中也会有得,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其中自有奥妙与智慧待我们去发现,去领悟。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老鼠成灾,主人就找了一只猫回来捕鼠。这只猫很会捕鼠,但是也咬鸡。一段时间后,主人家的老鼠没有了,同时鸡也差点儿被咬死了。于是,儿子对父亲说:“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一只专爱咬鸡的猫在家呢?”父亲告诉儿子说:“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道理,老鼠不但偷吃我们的粮食,而且咬坏我们的衣服,如此横行下去,我们就会挨饿受冻;没有了鸡,我们只是暂时吃不上鸡罢了,但是比较一下,这和挨饿受冻又差着一大截,我们为什么要赶走猫呢?”

要想过上不挨饿受冻的日子,就必须养猫舍鸡,付出代价才能有回报,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可是,世人常常只想取之,不想予之,只想得,不想舍,贪得无厌,最后的结果是失去更多。舍是得的前提,敢大舍的人才能大得。

“得”有鱼和熊掌之分,有利与义之别。追求“鱼”还是“熊掌”、“利”还是“义”,决定“舍”的性质是舍得其所、舍得崇高,还是舍得不值或舍得让人不齿。比如,某些人为了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惜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有的甚至不惜以个人前途、人身自由甚至身家性命为筹码。这样的“舍”哪怕代价很大、这样的“得”哪怕与“舍”不成正比,也只能让人觉得不值;而一些仁人志士为了正义的事业,舍小家,顾大家,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他们舍的是个人利益,得到的却是人民的拥戴与怀念,这种“舍”与“得”自然是崇高与伟大的。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组织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便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委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种结果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其实在许多时候,赠与也是一种经营之道。有舍有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就像对待生活,过去的,我们总是无限回忆、无限追思,却不知前面的风景更加美好。向前看,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2000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贪欲自私的弱点,告诫世人千万要注意,不要争名逐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应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物极必反,过分的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过多的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盛极而衰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所以,在名与利、得与失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声、利益才可以长久。

有太多的舍不得,就会很痛苦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如果大厦里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你只能把整栋房子拆掉。你舍不得拆掉,因为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就会发现,我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下已经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

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放下功名利禄,放下恩怨情仇,放下一切要放下的东西。

有一幅漫画,一只瘦狐狸从篱笆上的小洞钻进了葡萄园。它大吃了3天,吃光了葡萄园里的葡萄,身体也变得臃肿不堪,已经无法从来时的小洞钻出去。聪明的狐狸饿了3天,才从小洞逃出。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土地贪得无厌的帕霍姆,最终在用脚丈量土地的贪婪中吐血而死。他的仆人发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6英尺那么一小块”。

懂得生命和世事的无常,便会舍得;能够舍得,才不会被物欲所驱使,才能够看得清生命的本质,抛得开功名利禄,找到生命快乐的源泉。

放下,是美好生活的必需。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放下对功名利禄的刻意追求,才能给生命留一片绿荫,给心灵种一棵忘忧草。

冤冤相报何时了。当一个人的心被仇恨充盈,那么,快乐已离他远去。且不说,仇恨会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挡住了人生的成功之路;即便是大仇得报,也必定是两败俱伤,身心疲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抓起泥巴扔向对方时,首先弄脏的却是自己的手。

只有放下琐事的烦扰,才能常常保持心灵的快乐。不必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更不必把别人无心伤到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人生所谓的得与失,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失意的坏心情,却可以使人丧失对整个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因心情引起的得与失,比起物质上的得与失,更加致命。

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他得到的多,而在于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广的拥有。

舍得是春风、放下是秋雨。有了春风秋雨的浇灌,我们的心灵就能长出参天大树,就能够不被外在的一切所迷惑、迷乱、迷失,就能坚守生命中最宝贵的尊严、操守、信仰,就能够拥有宁静、闲适而又幸福的人生。

什么都舍得,就会得到一切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懂得放弃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历史上永州人都特别善于游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几个永州人正乘坐一条小船。结果刚到江中心,船就漏水了。船上的人只好跳到水里往岸上游。其中最会游泳的一个人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但还是没有平常游得快。他的同伴很疑惑,于是问他为什么今天这么吃力?那个人回答说:“我腰里缠着太多的钱,现在重得不行,所以今天特别吃力。”于是同伴劝他快把钱扔掉,但是这个人说什么也不肯。

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更加没有力气了。那些已经到了岸上的同伴又大声劝说他扔掉钱,他摇了摇头,最后沉入水中淹死了。

为了达到目标,就必须扔掉很多累赘。这些累赘很多时候会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扔掉。舍不得自然得不到。

人要舍掉生活的惰性。生活中一旦形成惰性,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有激情。即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一遇到困难就想退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之中。这就是如果想毁掉一个人就只需要让他安逸起来的原因。

人还应该舍掉目标以外的东西。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只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才能够确保取得最大的成功。每一个人定然有很多目标,但最后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将这个目标实现。但许多人常常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总想着为了逃避风险,便多确定几个目标,这样即使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另外一个目标也有可能实现。殊不知这种想法是最致命的,树立多个目标自然分散精力,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很容易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倒下。

人在面临多个目标时往往不会全力以赴,而是以为这个不行,下个可以补充,以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实现目标呢?

最后,人应该舍掉的是以成功者自居的心态。也就是说人要有一种归零心态。不管以前多么成功,既然选择了从事新的事业,那么,以前的成功都要一概抹掉,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再来。很久以前成功的经验并不符合今天的实际,但人们往往容易抱残守缺,容易相信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切,于是不相信理性的判断,不相信别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地按照原来的办法来做,其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人在得失心重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得到了又怎么样?失去了又怎么样?如果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心态自然会平和起来。

智慧小背囊

在舍与得之间,不少人更喜欢得:得到尊敬,得到利益,得到荣誉,得到地位……谁不希望事业更成功、生活更富足呢?问题是,有的人紧紧盯着得到什么以及如何得到上,而忽略了与“得”唇齿相依的“舍”。他们应该明白的是,只有肯舍敢舍,有一种“大舍”的气度,才能得到更多。

人生中的一大障碍是个“怕”字,而很多人最怕的是未得到的得不到,已得到的会失去,说到底就是“舍不得”。可是,生活是一部无处不在的辩证法,你越怕得不到的往往真的难以得到,越怕失去的常常容易失去。这一得一失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琢磨。 yqk4v0TN4HA+38NCXO5Fvcf9n5BMExjBn6dSEzqT5ekiglEorb+SjTOtMRfCKW0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