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3章

舍弃言行污垢,圆满功德修得圆满正果

心生恶念的时候,世界就变丑了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信之人,要有善心、孝心、良心,不要有害人之心、小人之心。但是,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怀着一颗恶心,来看待世界。

有2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被允许每天下午坐在床上1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到下午,那个人在特定时段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里的风景:那里有一个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人们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玩乐嬉戏。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他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正在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美丽的景致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感觉一定得换!有一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很困难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问护士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答应了他,帮他换了位子,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向窗外望去,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的确,当恶念占领了我们的心头时,我们只会步入生命的死胡同,永远得不到阳光与雨露的滋润。

从前,有2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他们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发誓不到圣山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了2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圣者看到这2位教徒如此虔诚,千里迢迢前往圣山朝圣十分感动,他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圣山还有10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2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2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了,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没有想到他的朋友竟然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他的好朋友,也立刻两个眼睛都瞎掉了!

原本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人的狭隘、贪念和嫉妒,左右了自己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结局!

如果我们多一点分享的心态,就会看到更精彩的风景。许多人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狭隘,和自己邪恶的心态具有很大的关联。

打击别人不能抬高自己

在聪明的领导眼中,每一个人员都很重要,不管他们的职位多么低下,他们只是职位不同而已,就重要性而言则不分上下。

若想使自己对别人产生有利的影响,使他们热心地全力支持你,或想使他们与你合作,你应该使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打击甚至摧毁他们的信心。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企图以责骂和压迫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不是以称赞去引导别人。我们经常看到公司经理严厉斥责打字员,商店领班厉声呵斥着员工,老师责骂学生,说他们是愚蠢的,而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就骂孩子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打字员犯了严重错误时公司经理会非常吃惊,领导不理解为什么员工流动率这么高,老师不明白学生的成绩为什么总是那么差,而当父母发现孩子逃学或是惹出大麻烦时,他们则是震惊异常。

在任何一家有完善制度的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所受的对待也是一样的。

只要你牢牢记住这点,并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那么你一定可以恰当地表达出你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对坐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你要表现出你的尊敬,并注意他们帮你包东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对接待员要亲切一些,你会发现在她招呼你时显得多么愉快、和蔼;对女服务员要礼貌些,你会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对整理房间的服务员说上几句赞美的话,那么,叫你起床的电话一定会准时打来。

打击别人不能抬高自己。不打击别人是一种美德。

说到就要做到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合称。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即守信用,说到做到!

尾生抱柱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淑女一天在桥下约会,到约会的时候,女子还没来,河里就开始涨水了。尾生为了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宁可抱着桥柱,直至被水淹死。尽管尾生的行为过于迂腐,可他宁可被水淹死也要守信的精神却是崇高的。在我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数不胜数,这表明了人们对于诚信的重视,其中“范张鸡黍”可以说是恪守信用的典范。

东汉时期洛阳太学两位同窗学友范式与张劭。

在学习期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到学成分手时,他们依依不舍,难过万分。这时范式就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此时此刻,我一定前去汝南,与学兄作长夜之谈。”说罢,两人洒泪而别。

转眼间2年过去,已是秋风落叶之际,范式约定来访的那一刻到了,张劭便让母亲杀鸡蒸饭。母亲觉得2年前随便说的一句话不一定会兑现,而且如今连个人影儿都没有,儿子这样做简直是在“犯傻”。但张劭却执意让母亲准备,说范式不会言而无信。果然,饭刚刚做好,范式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母亲以及张劭的乡人都深为感动。

言必信,行必果,不但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说到做到,不仅仅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生死。

诸葛亮有一次与司马懿交锋,双方僵持数天,司马懿死守阵地,不肯向蜀军发动进攻。诸葛亮为安全起见,派大将姜维、马岱把守险要关口,以防魏军突袭。

这天,长史杨仪到帐中禀报诸葛亮说:“丞相上次规定士兵100天一换班,今已到期,不知是否……”诸葛亮说:“当然,依规定行事,交班。”众士兵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军营。忽然探子报魏军已杀到城下,蜀兵一时慌乱起来。杨仪说:“魏军来势凶猛,丞相是否把要换班的4万军兵留下,以退敌急用。”诸葛亮摆手说:“不可。我们行军打仗,以信为本,让那些换班的士兵离开营房吧。”众士兵闻言感动不已,纷纷大喊:“丞相如此爱护我们,我们无以报答丞相,绝不离开丞相一步。”蜀兵人人振奋,群情激昂,奋勇杀敌,魏军一路溃散,败下阵来。

诸葛亮向来恪守原则,换班的日期来到,即毫不犹豫地交班,即使司马懿来攻城也不违反原则。以信为本,诚信待人,诸葛亮终于战胜了司马懿。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做到”上,还要注重说到,即说话要把握分寸,办事要量力而行,不做言过其实的许诺。

有位车间主任在竞选厂长演说中,许下一条诺言:保证在他任期内,全厂干部职工在生活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位领导上任后,并没有用心治厂,而是沉迷于拉关系走后门,企图以此来挽回厂子的生产效益,到年终时,工人的福利待遇不仅未见改善,连基本工资也差点没领到。工人们再也不信任他了,将他赶下了台。

因为,诺言能否兑现除了个人努力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平时可以办到的事,由于客观环境变化了,一时又办不到,这种情形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更不能明知办不到的事还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许下“寡信”的“轻诺”。当你无法兑现诺言时,不仅会得不到朋友的信任,还会失去更多的朋友。

智慧小背囊

“品”是“品德”,“行”是“行为”。虽然品行问题也有光荣与耻辱、崇高与庸俗之分,但在法律和纪律的范畴没有相应的约束。也就是说,品行主要依靠个人道德的修养和锤炼。重品行的人之所以让人佩服和尊敬,也正是因为他们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令人钦佩和折服的高度。一个人的品行,就是一个人的影子,你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品行高洁的古人知道,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真正的君子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 d2Nl9MsVeWLTwTs4U0LKQhxA1fKkVSVKbmr41SN9In2bCxcjhuwVwUHrShe9cE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