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章

快乐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快乐

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

生活中许多失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抱怨。失业的痛苦困扰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被命运挤到墙角(其实是他们自己走到了命运的墙角),因此只有通过抱怨来获得心理平衡。然而,这种抱怨的行为恰好说明他们所遭遇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季某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说会道,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同凡响。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2年了,虽然业绩很好,也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季某心里有些不平衡,常常感叹老板没有眼力。一日,和同事喝酒时季某发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来,努力认真,试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我为公司联系了那么多的客户,业绩也很不错。虽然兢兢业业,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却没人重视、无人欣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来老板准备提升季某为业务部经理,得知季某之言,心里不是滋味,后来放弃了提升他。季某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于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抱怨老板没有识人之“能”。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形成高尚的品格,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

我们不妨假想一下,你喜欢与那些抱怨不已的人为伍,还是喜欢与那些乐于助人、充满善意、值得信赖的人一起共事呢?哪一种同事更受欢迎呢?

有时候,在工作中,碰到一些并非我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只要我们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着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观望态度,那么,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将会得到回报。在现实中,我们难免要遭遇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不满,并不断发牢骚,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从心理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这种自卫行为同时也是许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骚、抱怨会削弱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许多公司管理者对这种抱怨都十分反感。一位老板说:“许多职员总是在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公司没有给他们想要的,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够不够。”

对于管理者来说,牢骚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机构内部彼此猜疑,人心涣散,因此他们时刻都对公司中的“抱怨者”有着十二分的警惕。

抱怨的人很少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其实这样的抱怨毫无意义,至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因此,聪明的做法是停止计较过去,不要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于怀。

现在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体面。当老板要求他去做应该负责的工作时,他就开始抱怨起来:“我被雇来不是要做这种活的。”“为什么让我做而不是别人?”于是对工作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不愿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长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吞噬,使之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员工。

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在任何单位里都将自毁前程。某公司副总裁曾说:“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抱怨和嘲弄是慵懒、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优秀,不妨在遇到不公或是心情郁闷想要发泄时多问一下自己“我抱怨什么?有什么可值得我去抱怨的”,然后平静地将答案告诉自己。

抱怨让你一无所有

在一生之中,我们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便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工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陪伴我们安然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我们来说,一切合法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一切值得我们尊重的工作都有它不容轻视的价值。

某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林斯顿在向外界介绍他的成功秘诀时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优秀,我只是经常对自己的员工强调,在公司中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干着什么样的工作,不管是首席执行官,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记住一点,否定自己的劳动是个巨大的错误,只有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发展。”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在人生事业上无足轻重。正是这样的态度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人生价值,阻碍了他们事业的发展。他们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之中,虽然也将工作当成一种必需,但却认识不到工作的真正价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不过是为了生计。他们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敷衍了事,总把心思放在怎样才能干一件大事来摆脱自己的现状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大的发展?

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蒙迪·斯泰尔在为《洛杉矶时报》所撰写的专栏中曾经说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

“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发现机会,进而取得成功。当然,拥有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损失了一些金钱和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这活太脏了,没本事的人才干这样的活。一天到晚累个半死,浑身上下没一处干净地方,真是丢死人了。

如此,奎尔每天都在这种抱怨和不满的心情中度过。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份很低等的工作,只是日复一日地在为一点可怜的工资出卖苦力。因此,他便慢慢地开始消极怠工,当同他一起进厂的同事将眼光盯着师傅手上的“活”时,他却窥视着师傅的眼神和举动,稍有空隙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当时同他一起进厂的3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和对工作的热情,或升职做了他的上司,或另谋高就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只有他,仍旧在抱怨声中,做着他自己蔑视的修理工作。

奎尔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难道是一种偶然吗?不是,这是一种必然。作为员工,你幼稚地认为你对工作的轻视目光,会瞒得过老板的视线。老板们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具体表现,熟知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但他能作为你的老板,一定有他超出一般的能力和见识,或者因为经验,或者因为曾经在某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你轻视他给你的工作,他自然也会根据你对工作的态度,来设定你在公司的未来。

在我们身边,像奎尔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将工作看成是创造人生事业的必由之路和发展人格的助力,而把它视作衣食住行的供给工具,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无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样的错误观念将他们的人生和事业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使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对他们来说,只有体面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只有从事高薪的工作才能使自己致富。岂不知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累积中开始的。这一砖一瓦、一点一滴的累积,都需要他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好岗位、好工作人人趋之若鹜,普通琐碎的工作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好工作和好岗位是从哪里来的呢?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普通琐碎的工作呢?

亨利和阿尔伯特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大学毕业后恰逢英国经济动荡,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厂应聘。恰好,这家工厂缺少2个打扫卫生的职员,问他们愿不愿意干。亨利略一思索,便下定决心干这份工作,因为他不愿意依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

尽管阿尔伯特根本看不起这份工作,但他愿意留下来陪亨利一块儿干一阵子。因此,他上班懒懒散散,每天打扫卫生时敷衍了事。一次,两次,三次,老板认为他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锻炼,再加上恰逢经济动荡,也同情这2个大学生的遭遇,便原谅了他。然而,阿尔伯特从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抱着很强的抵触情绪,每天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结果,刚干满了3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又回到社会上,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社会上到处都在裁员,哪里有适合他的工作呢?他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

相反,亨利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作为大学生——高等学历拥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当做一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每天把办公走廊、车间、场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半年后,老板便安排他给一些高级技工当学徒。因为工作积极,认真勤快,1年后,他成为一名技工。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2年后,经济动荡的局面稍稍稳定后,他便成为老板的助理。而阿尔伯特,此时,才刚刚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厂的学徒。但是,他认为自己是高等学历拥有者,应该属于白领阶层。结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仍然把活干得一塌糊涂,终于在某一天又回到街头,继续寻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个不轻视自己工作的人,工作中任何一件琐碎和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他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一个尊重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人,根本无须为他的未来担心。

平凡的是工作岗位,平庸的是工作态度。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不要看不起它。要知道,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你在工作中所收获的一切,完全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态度决定命运

有人问3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3个工人的命运,前两位继续砌着他们的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那位认为自己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的工人,一定不会永远是个砌砖的工人,也许他已经变成了承包商,甚至变成了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说不定他还会继续向上发展。因为他善于思考,他当时对于工作的热情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他想更上一层楼。

我们可能很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但这并不是老板或领导的错。老板没有逼着我们来他的公司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我们在他的手下吃饭。当初,是我们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公司,或者,是我们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公司。我们的历史,是自己写成的。

老板待我们很刻薄,领导压根儿就没把我们当人才看,那么,我们就炒他们的鱿鱼好啦!如果不想炒他们的鱿鱼,就说明他们可能还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决定他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一个天性乐观、对人生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厚的兴趣。对所干的事充满热忱的人,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最优秀的洗马桶人!

有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挣人家的钱,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这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良心与道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员工偷懒懈怠,我们有何感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我们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小事,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连这些具体、琐碎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又怎么可能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假使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是出于被动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假使我们对所做的事感觉到厌恶,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反而觉得其为一种苦役,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

一位中年人走进一家袜子店,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中年人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

“您是否知道您来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中年人一愣,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需求仅仅是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是一种偶然。

少年从货架上抱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中年人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中年人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中年人宣讲他的信念。中年人立刻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

他略犹豫了一下,然后对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种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著名的短袜大王。”

不管我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我们都应当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投入其中。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卑微的工作也会变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尔顿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人。”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我们最喜欢的工作,我们也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在拟定合同时我们想的是一个几百万元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我们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我们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吗?

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我们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就会变得妙趣横生。

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假使我们决意做每件事,那么都能竭尽全力,我们就不会对工作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

通用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觉得他很重要,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项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有这样一个故事: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雪后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没想到列宾对他说,几天来他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直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因此,不要抱怨我们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我们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我们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我们的男人穷或我们的女人丑,不要抱怨我们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我们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我们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我们。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我们的是垃圾,我们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抱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喜欢抱怨的人会想“唉!又要扣工资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是不是我太累了,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喜欢抱怨的人会想“没长眼睛啊?”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最多会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喜欢抱怨的人会想“对我有意见?我还懒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没想,最多会想“他也是想着做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发现还有个小错误,喜欢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我这么小心还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训,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呛着了,喜欢抱怨的人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喝水都要被呛到。”不抱怨的人会想“现在有点急躁了,要沉稳一点。”吃饭咬到沙子,喜欢抱怨的人会想“谁洗的米,这么粗心,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会想“有沙子是正常的,怪我不小心没看到。”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下,晚上要开会,喜欢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呀。”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喜欢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真有不少收获,现在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好好工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如果生活中没有抱怨,则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少些牢骚,多些希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抱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换个角度,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满腹牢骚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当我们心中充满爱和真诚时,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真正美好。我们在爱和美的感觉中,内心会得到极大的放松。我们不再会发牢骚,反而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向着我们的主要目标去冲刺。

智慧小背囊

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艰苦努力才能够改善环境。高贵品格往往就是在人们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那些总是在抱怨的人,终其一生恐怕也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勇气和坚毅的性格,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成功。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承受了巨大压力,或者是来自各方面很不公平的待遇,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停抱怨的理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用一种宽广豁达的心态来接受它,把它当成是对成功者的一种考验,我们将收获更多。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最多只是一时的发泄,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还会失去更多东西。宽容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作为一个成熟的人,聪明的做法是停止计较过去的事,不要再对自己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而耿耿于怀。 Pn0Ij+DHoEK03UGDblUcPP9E9t0i9hDtkKyK1OVAxXlal9DRAh3u4j/fDsV04v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