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章

舍弃名缰利锁,欲望越少人生越轻松

洁身自好放弃诱惑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弃、一种清醒。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林则徐,便深谙舍得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为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2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舍得的清醒。其实,在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贪得无厌,就会有无尽的压力,甚至痛苦不安。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舍得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舍得!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短篇故事:

有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想到将来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不顾疲乏的身体,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躺倒在地上,死了!

的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奋斗。但是,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子女、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须不断地“往前跑”、不断地“拼命赚钱”时,也必须清楚知道有时该是“往回跑的时候了”!因为妻子儿女正眼巴巴地倚着门等你回来呢!

不为虚名而累

芸芸众生,奔波忙碌,无不是为了名与利。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然而名利毕竟是身外物,我们不能让名利束缚了我们的身心发展。

虚名会使人放弃努力,沉睡在他已经取得的名誉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说的就是被虚名所误的人生教训。

方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过目不忘,能吟诗作赋,被人称颂,成为一时的名人。可是在他成名之后,沉醉在虚名之下,不再刻苦努力学习,他在长大成人之后,他就和一般人一样了。他的那些天赋、才能也都离他而去了,一生无所作为。这就是虚名可以毁掉人生的例子。

还有一些人取得名誉之后,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拼死拼活地要维护自己的名誉,结果,早早地就被名誉累死,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一位作家,极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得了肝病,不愿告诉别人,也不去诊治,将病情当秘密一样守护,唯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结果到了挺不住的那一天已经晚了,被人送进医院不到2个月便与世长辞。可以说,他是被自己的名气累死的。

名誉毕竟是人的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誉而影响、损害甚至送掉性命,就是舍本逐末。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先进人物,他们常常在这种名誉下,生活得很苦很累,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总是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真。

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常常会迷失自我,此时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有人曾说:重虚名的人为智者所轻蔑,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名所奴役。做人千万不要只为名声,不要为了求人知道而做人。如果我们能够豁达一点,不为虚名所累,将走得更远!

舍弃名利,保持平常心

在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利益纠葛和名利纷争。面对人世间名利的得失,是以平常心淡然处之,还是念念不忘地纠缠不放,这两种选择,是对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检验。人世间拥有大智慧的人心淡如水,遇危难不惧,得誉不惊,受辱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以平常心面对人世间的名利得失与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种超然的气度与风骨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平常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

德国的尤利乌斯先生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的画中都是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不过却很少有人来买他的画,这使他想起来有点伤感,但那也只是一小会儿。有一天,他的朋友劝他说:“玩玩足球彩票吧!只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赢很多钱!”性格随和的尤利乌斯听后就花钱买了一张彩票,并且真的中了彩,他因此赚很多钱。

他的朋友前来祝贺,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我现在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做了一番装修,他很有品位,买了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以及古老的威尼斯吊灯来装饰这栋别墅。装修完毕之后,他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着新居的美妙。忽然他想到应该去看看朋友了,把烟往地上一扔就出门了。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点燃了华丽的地毯……

1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安慰尤利乌斯。“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啊!”不料尤利乌斯反问他们说:“怎么不幸了?”“大火造成的损失啊!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一点买彩票的钱而已。”

面对物质世界的名利得失,若能拥有宠辱不惊的胸怀,以平常心淡然处之,这人世间的确再也没有可以让人畏惧的因素。为名所累、为利所缚、为欲所惑都是庸俗之人所为,常怀感恩之心、常存知足之念,以平常心面对名利得失,是排除烦恼与恐惧的制胜法宝。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些事看起来是坏事,但事情的进展和变化却出乎人的意料竟成了好事。而有些明明是好事却反而变化成了坏事。人生如此,自然界的万物也是如此,看透了这层道理就不必执著于人世间的得失。

平常心并不是可以轻易拥有的,它是智者历经磨难与挫折之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以平常心处世就能使自己从物欲中摆脱出来,真正地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

超越名利的束缚,享受生命的快乐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只是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吗?”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虽已名誉扫地,但他并不在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遭遇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1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一般。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耻辱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宠辱不惊”最好的解释,而我们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富贵如过眼烟云随时散

一个人如果太爱富贵,那么就会被富贵所控制住。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朝中有3位十分出名的大臣: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中,汲黯进京供职时,已经有很深的资历,而且官职也很高了。当时公孙弘和张汤还是很小的官,而且职位相当低。但这两个人被提拔得很快,后来公孙弘被拜为相国,而张汤也成了御史大夫,官职都在汲黯之上。

汲黯看到这两个曾经的小官,现在居然在自己之上,心里特别不服气,于是很想找个机会去找汉武帝评评理。

有一天,散朝以后所有的大臣都退了出去,汉武帝也正准备回宫。汲黯赶紧上前去对汉武帝说,他有话要讲。汉武帝问有什么事。

汲黯说:“农夫堆积柴草时,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放在底层,把后搬来的放在上面,不知道陛下觉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

汉武帝一听就明白了汲黯的意思,但他想让汲黯自己说出他的想法。

汲黯看到汉武帝很是感兴趣,于是大胆地说:“公孙弘、张汤原来只不过是小官,无论是资历还是基础都远在微臣之后,但是现在他们都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也比微臣高了许多,陛下这样来提拔官吏和那堆放柴草的农夫有什么分别?”

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太不通情理了,于是什么话都没有说,拂袖而去。后来他对汲黯更加置之不理,而汲黯在官职上也只能原地踏步了。

汲黯把富贵看得太重了些,并不是上进的表现。

其实富贵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资源,它不过是个手段,而不是结果。如果谁拿富贵去当结果的话,以后肯定会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会那么傻,傻得可怜和可悲。

一个人追求富贵,应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人总有些想法,如果在有生之年不能实现,临死的时候一定会十分遗憾,十分后悔的。为了不遗憾不后悔,人要对富贵有所追求。如果追求富贵会失去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自由和自尊,那么宁愿不要,否则到老的时候会有比遗憾更深一层的悔恨。

富贵不是根本的,富贵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东西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而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的追求。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贫穷富贵之别。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均不可丧失一个人的气节与品性,有的人生活贫穷时,正直善良、乐善好施,而一旦生活富裕起来,便人性大变,仿佛忘了自己的根本。他们自恃高贵,看不起他人,甚至蛮横无理。还有一类人,他们由于自己很穷,便穷得没了志气,丧失了自尊,不惜一切求助他人。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讲,此两类均不可取。下面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鲁国国王想学习三皇五帝的学说,从事三皇五帝的事业,敬重贤能之士,亲自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虽然是这样想的,但鲁国国王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安全没保障,架子也放不下来。

楚国贤人熊宜僚来鲁国,看穿了鲁国国王的心思,便建议说:“大王去南越吧。那里的民风古老淳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很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掉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

鲁国国王着急了:“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

熊宜僚说:“不要以为自己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自己的高位就迈不开脚步。您本人不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吗?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驾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

鲁国国王又担心:“那地方很偏远,又没什么人烟,我跟谁做邻居呢?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呢?”

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量尽量降低,让您的欲望和俗念尽量减少,这样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您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侯,自己娇贵自己;也不要为自己成了平民而自卑,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同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事物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智慧小背囊

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前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轻载,取只需要的东西。我们只有超越名利,淡泊名利,舍弃贪念,才能站得高、望得远,心如明镜,甘于奉献,乐于“吃亏”,才能踏上享受真正快乐生活的坦途。

舍弃名利,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客观地讲,人生在世,适当地追求名利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要怎样看待名利,怎样追求名利。 Y3DsTWw016cP4D065sUMTG+EDckEgyxU2w8oAp/eBEaaC6YEHMLARvX2Njr7Fg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