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穷人把责任当作累赘,富人把责任看作动力

由于长年劳累、贫困、忧愤,父亲李云经不幸染上了肺病,于1943年冬天离开了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李云经知道未成年的李嘉诚在未来更需要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但同时他也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所以在临终时给李嘉诚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贫穷志不移,做人需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李云经去世的那一年,李嘉诚才14岁。14岁还只能说是一个孩子,是该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呵护、疼爱,脑子里充满天真烂漫想法的美好时代。可李嘉诚却不同,父亲早逝,弟妹年龄尚小,而母亲又是一个柔弱的家庭主妇。

“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面对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父亲临终前的遗训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年仅14岁的李嘉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承担本不是他这一年龄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辍学养家糊口。

李嘉诚谢绝了舅父庄静庵想继续资助他念中学的好意。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不是求学的问题,而是比求学更重要的求生问题。身为长子,他知道自己只有辍学,才能找到一份职业,才能赚到钱,也只有赚到了钱,才能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弟妹。李嘉诚特别想继续学业,而舅父也应允资助他,到最后他为什么还是辍学呢?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责任感的问题。父亲李云经去世以后,李嘉诚就成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汉。他觉得自己应该顶替父亲支撑这个家,这既是对母亲和弟妹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一个人一旦有了责任感,也便有了使命感,在这两者的支持和驱使下,人往往能够生出一股力量朝着想要实现的目标努力。这其中可能会经历许多挫折、痛苦和磨难,但一想到要尽一份责任,也就显得无所畏惧了。李嘉诚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一份责任,明知辍学后的种种艰辛,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迈入了社会,开始接受痛苦和磨难的洗礼。

真正的富人,是有责任感的。大到对社会的责任,小到对自己和家人。因为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所以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会有仔细的考虑,不计较个人的一点得失,也不计较个人一时的成败。

也正是因为责任,使富人在什么时候也不会选择放弃,也不为自己的弱势寻找任何借口。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说苦,也不说累,总是以饱满的态度面对人生旅途上的每一个“不”。

富人,把责任看作是使自己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包袱。只要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就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就一定会有社会和家庭赋予这个人的责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

富人,在任何时候,无论自己的身体如何,压力怎样,都会很乐观地面对与应对,不会有丝毫的抱怨。

责任也是富人为人处世的标尺。有这把尺子存在,就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真正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穷人认为,一个人如若有了责任感,想对自己或他人负责,那么他一定会活得很累。相反没有责任一身轻的人,活得可能就很自在。但不可忽略的是,这种自在是暂时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并且可能是很沉重、惨痛的代价。因一时的痛快、愉悦而荒废了自己的生活,留下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痛苦和阴影,这责任卸得就好像有点得不偿失。

穷人因为害怕要负责任,所以对自己要做的一件事情就多方位、多角度地来考虑,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样必定要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最后还是选择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宁可选择毫无出路的老路,也不选择带有责任的新路,结果就是在老路上穷死、饿死。

穷人因为没有责任感,宁可重复也不去改变。时代在改变,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改变而做出改变,就是最大限度的不负责。对穷人自己而言,是一种慢性自杀;对社会而言,则是一种累赘。

穷人也正是没有责任感,总是毫无原则地做一些事情,杀鸡取卵,去伤害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最终他们不仅要遭到惩罚,输得一无所有,甚至搭上自家的性命。 gt2jpKHefFN2p4Od1lJ1ObqxDMky6J/fYl6lRYtUV1Xhmzxq5iO6HBQIqnOOj/K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