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透视利润表

——用坚韧的心酿造玉液琼浆

从前,有两个人在山间偶然遇到了一位仙人,他们向仙人请教致富的方法。

仙人告诉他们有一种酒可以使他们致富。于是便教授了他们酿酒的方法,首先叫他们选端阳那天成熟、饱满起来的大米,与冰雪初融时高山飞瀑、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烧制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沐浴朝阳的新荷裹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再启封,就能酿出天地间最美的酒。

这两个人牢记仙人的秘方,历尽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风餐露宿,胼手胝足地找齐了所有必需的材料,把梦想和期待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候着那激动人心、注定要到来的一刻。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当第四十九天到来的时候,即将开瓮的美酒使两人兴奋得整夜都不能入睡,他们彻夜都竖起耳朵聆听鸡呜的声音。终于,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啼,悠长而高亢。

又过了很久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缓慢而低沉。等啊等啊……

其中一个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弃了忍耐,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结果让他惊呆了——里面是一汪混浊、发黄,像醋一样酸,又仿佛破胆一般苦的水,而且还有一股难闻的怪味……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不可挽回,即使加上他所有的跺脚、自责和叹息。最后,他只有失望地将这汪水倒在地上。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心中的欲望像一把野火熊熊燃烧,烧得他好几次都想伸手掀开瓮盖,但每当此时,他都咬紧牙关挺住了,直到第三声鸡啼响彻云霄,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他才激动地打开翁盖,结果尝到了清澈甘甜、沁人心脾的琼浆玉液!

如果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像那位能坚持到底的人一样,保持一颗坚韧的心和拥有持久的毅力,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也能酿出清澈甘甜的琼浆玉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知道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年金额、上年金额),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

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之一。

通常情况下,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营业利润。

(2)构成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

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得出。

(3)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是在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目前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两种。单步式利润表是指将当期所有的收入项目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项目列在一起,收入项目与费用项目相互抵减,即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指将当期所有收入、费用、支出项目分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类,按利润表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我国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

下面我们借助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报的利润表数据情况,进一步解读利润表的奥秘。

资料来源:引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报。

有关专业术语解释:

折扣与折让

折扣一般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品交易中,公司在提供的价目表上进行的折扣为商业折扣,这样做可以维护老顾客群,吸引新的客户。如果公司是为了鼓励买方尽快偿还货款,对在折扣期偿付的货款给予数量上扣减,称为现金折扣。如公司规定10天之内还款折扣1%,20天之内折扣2%,30天无任何折扣,则表示为1/10、2/20、3/30。

折扣直接表现为公司所应获得的收入减少,因此从主营业务中扣除是正常的。利润表“折扣与折让”项目只包含现金折扣。

折让是由于购买方对商品的品种、质量等不满意,公司给予买者价格上的扣减。如果这种折让是在销售的同时发生的,由于已经减少了收入,因此不能包含在“折扣与折让”项目中。如果是在确认收入后,对方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要求给予折让,就包含在该项目中。折让也表现为收入的减少,故作为营业收入的减项。

市盈率与市净率

市盈率是投资者所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亦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及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的条件下,经过多少年我们的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市盈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股价同过去一年每股盈利的比率。二是股价同本年度每股盈利的比率。前者以上年度的每股收益作为计算标准,它不能反映股票因本年度及未来每股收益的变化而使股票投资价值发生变化这一情况,因而具有一定滞后性。买股票是买未来,因此上市公司当年的盈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二种市盈率即反映了股票现实的投资价值。因此,如何准确估算上市公司当年的每股盈利水平,就成为把握股票投资价值的关键。上市公司当年的每股盈利水平不仅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关,而且和企业的股本变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市公司股本扩张后,摊到每股里的收益就会减少,企业的市盈率会相应提高。因此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送红股、公积金转送红股和配股后,必须及时摊薄每股收益,计算出正确的有指导价值的市盈率。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年底税后利润

从国外成熟市场看,上市公司市盈率分布大致有这样的特点:稳健型、发展缓慢型企业的市盈率低;增长性强的企业市盈率高;周期起伏型企业的市盈率介于两者之间。再有就是大型公司的市盈率低,小型公司的市盈率高等。市盈率如此分布,包含相对的对公司未来业绩变动的预期。因为高增长型及周期起伏企业未来的业绩均有望大幅提高,所以这类公司的市盈率便相对要高一些,同时较高的市盈率也并不完全表明风险较高。而一些已步人成熟期的公司,在公司保持稳健的同时,未来也难以出现明显的增长,所以市盈率不高,也较稳定,若这类公司的市盈率较高的话,则意味着风险过高。从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特点看,以高科技股代表高成长概念,以房地产股代表周期起伏性行业,而其他大多数公司,特别是一些夕阳行业的大公司基本属稳健型或增长缓慢型企业。因而考虑到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股即使市盈率已经较高,其他几项指标亦不尽理想,仍一样可能是具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公司,其较高的市盈率并不可怕。

因此我们购买股票不能只看市盈率的高低,除了关注市盈率较低的风险较小的股票外,还应从高市盈率中挖掘潜力股,以期获得高的回报率。

市净率指的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

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优先股

优先股是“普通股”的对称。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优先股也是一种没有期限的有权凭证,优先股股东一般不能在中途向公司要求退股(少数可赎回的优先股例外)。优先股的主要特征:一是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但优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二是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无投票权,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享有投票权。

如果公司股东大会需要讨论与优先股有关的索偿权,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优先股的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股息领取优先权。股份公司分派股息的顺序是优先股在前,普通股在后。股份公司不论其盈利多少,只要股东大会决定分派股息,优先股就可按照事先确定的股息率领取股息,即使股息普遍减少或没有股息,优先股亦应照常分派股息。

(2)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股份公司在解散、破产清算时,优先股具有公司剩余资产的分配优先权,不过,优先股的优先分配权在债权人之后,而在普通股之前。只有还清公司债权人债务之后,有剩余资产时,优先股才具有剩余资产的分配权。只有在优先股索偿之后,普通股才参与分配。

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是指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由于:

股利收益=税后净利润/普通股股份每股股利=股利总额/普通股股份

则:

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税后净利润×100%

注:这里假设企业不发行优先股。

这一比率主要用以衡量公司当期每股盈利中,有多大的比率或者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有多大比例以股利形式支付给普通股股东。按照规定,在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超过注册资本50%这一条件下,公司每股收益是支付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即股利支付率最高可达100%。即全部净利润可用于支付股利。但当公司经营失败或其他原因影响下,也可能本期不支付普通股股利,从而股利支付率为0。合理的股利支付率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各公司可根据自己的股利政策以及股东大会决议支付股利。一般来说,对于扩展阶段的企业,为了保证扩大经营的资金需要,一般采用高积累政策,将较多的净利润用于自我积累,因而其股利支付率通常也较低;相反,在企业较为稳定发展阶段,其收入稳定,举债容易,因而股利支付率也通常较高。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基于上段所言的不同股利支付率产生影响不同,不同的股利支付率满足不同的投资者偏好。在股票持有者中,投资者投资企业主要目的,有些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些是为了获取股利,大致分为短期投资者与长期投资者。对于短期投资者而言,希望获得越多股利,也就希望企业的股利支付率越高越好,这样在相同利润的情况下,分得股利就越多,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虽然他们也希望企业发放股利,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这个比率太高,因为发放股利,特别是发放现金股利,常常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他们希望这一比率最好维持在既能维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和信心,而又能够不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水平上。

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水平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且,公司与公司之间也没有可比性,全凭公司自身情况、经营理念来决定,而投资者的选择也因不同偏好而定。

案例

某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决定支付普通股股利总额为178080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32675股,普通股每股收益为12.89元。则计算该企业每股股利及股利支付率如下:

普通股每股股利=178080/32675=5.45(元)

股利支付率=5.45/12.98×100%=42.28%

利润表重要项目解读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例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从事啤酒的生产与销售所获得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1.销售费用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对工业企业而言,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销售佣金、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但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生的经费开支,不包括在销售费用之内,而应列入管理费用。

2.管理费用

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较多,以工业企业为例具体包括:公司经费,即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经费;工会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拔交给工会的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以提高文化技术水平的费用;劳动保险费,即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或按规定交纳的离退休统筹金、价格补贴、医药费或医疗保险费、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及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离休人员的其他经费;咨询费,即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审计费,即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诉讼费,即企业因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各项费用;税金,即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土地使用费,即企业使用土地或海域而支付的费用;土地损失补偿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土地而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即企业购买或使用专有技术而支付的技术转让费用;技术开发费,即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获得专项经费的中间试验费及其他有关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即场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和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即开办费和其他资产的摊销;坏账损失,即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损失;业务招待费,即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在年销售净额一定比例之内支付的费用;其他费用,即不包括在上述项目中的其他管理费用,如绿化费、排污费等。

3.财务费用

企业为进行资金筹集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和其他因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利息净支出包括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融资租赁款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企业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应冲减上述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指企业在兑换外币时因市场汇价与实际兑换汇率不同形成的损失或收益,以及因汇率变动期末调整外币账户余额而形成的损失或收益,当发生收益时应冲减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包括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等。

利润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自己的经营收入抵补其成本费用,并且实现盈利。企业盈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人当期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一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通过生产或经营活动,或提供劳务,或进行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通常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有时也表现为原有负债的减少。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在生产或经营活动,或提供劳务,或进行其他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营业成本”通常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原有资产的减少。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应负担的税金,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注意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人本项目的各种税金,于收到当期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冲减本期的营业税金。

(4)“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办公费和差旅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等。本项目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人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设置销售机构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住宿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本项目根据“销售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本项目的核算范围内。本项目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因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本项目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一”号填列。

(9)“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因资产的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而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10)“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反映企业因处置非流动资产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本期发生额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一”号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一”号填列。

(12)“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应从本期损益中扣减的所得税。

本项目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本项目根据“利润分配”账户分析填列。如为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如何判断利润表的真实性

虚假收入项目

收入项目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造假表现形式主要为虚列收入或隐瞒收入,侧重于虚列收入。

(1)修改收入确认的条件,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确认为销售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日期,将收入提前或推迟入账,造成虚列收入或者少列收入。

(2)改变收入的计量标准,不按企业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也不是按实际交易发生的收入金额确定销售收入,擅自高估收入金额或者随意用红字冲减收入,不按收入净额反映收入而按总额反映收入等。

(3)违反收入的会计核算原则,虚构交易或事项,或利用代购代销进行虚购虚销,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虚增主营业务成本;将预收账款等负债作为收入或者将收入作为负债列示;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不冲减营业收入,建造合同和提供劳务不按合同金额和实际完工进度百分比确认收入,将为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作为业务收入,将收入直接抵减支出。

虚假成本费用项目

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在产品成本、库存产品或商品成本等)、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造假的主要表现为少列费用或者虚列费用,主要是少列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方式:

(1)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费用留待以后分摊;不按配比原则,当期实现的收入不结转与其相关的成本和费用,或者人为调节成本费用,少计或多计当期费用。

(2)修改成本费用的计量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人账,不按规定的年限、折旧率和原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价值。

(3)违反成本的计算规定,不按规定的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混淆各种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盈利部分与亏损部分之间的成本费用界限,随意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和存货成本的摊销及结转方法,少摊或者多摊当期成本和费用。

(4)利用母子公司进行费用分担与费用转嫁。由于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方往往利用转嫁费用的方式在关联方之间转移利润,进行营利管理。这一点在母子公司之间发生得最为明显。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有费用支付和分摊的问题。严格地说,处理这类问题时,有关各方应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标准,各自负担应负担的部分。但在有些情况下,当企业利润水平不理想时,可能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标准的方式,如母公司调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管理费标准或免交应交的管理费,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宣传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退回以前年度收缴的有关费用等,将费用从上市公司转移,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虚假经营业绩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1.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2.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等。

3.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财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4.利润均衡化

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虚假财务状况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是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人手。具体地看,有如下的操纵方法:

1.低估负债

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于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以披露等等。

2.高估资产

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例如,当企业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资产交易业务等等。

总之,财务报表的粉饰动机决定了财务报表的粉饰类型。例如以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仕途晋升等为目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形式出现;而以减少纳税、推卸责任等为目标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利润清洗,以及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的形式出现。就粉饰财务报表对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最大的财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或虚盈实亏,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等类型。 pDsR76kyW3/Uh4fxdPJ/rAti/gYHERQecAthl7QVh51rzdS8YJd7/rIMGYRVRk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