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透视资产负债表

——学习罗马军队的作战技术

公元前218年,罗马国向迦太基正式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此前,罗马派使团到迦太基去,让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并威胁说:“我在这里带来了和平与战争,聪明的迦太基人啊,你们是选择和平还是战争?”

迦太基人拒绝了,并积极准备应战,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受命之后,认真分析了双方的情况,觉得要战胜敌人,必然得乘虚而入,同时保持战略上的突然性。

当时,北意大利罗马军队较弱,同时因依托人鸟难越的阿尔卑斯山脉,防守极为虚弱。于是,汉尼拔定下了越过阿尔卑斯山,从北部进入意大利的战略方针。

于是他率领9万步兵,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来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阿尔卑斯山脚下。阿尔卑斯山上,终年积雪,山崖陡峭,没有通道。汉尼拔命令士兵把树木砍下,在岩石上焚烧,再用水和醋浸熄火灰,这样,岩石脆了,再用大铁锤把岩石捶散,一步一步开出一条通道来。在历经6个月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但军队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只剩下2万步兵、6000骑兵。

翻越阿尔卑斯山后,汉尼拔率军向意大利的波河流域推进,罗马人惊慌失措,火速把进攻西班牙和迦太基本土的军队召回来对付汉尼拔,波河战役开始了。

在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双方军队在特刊比亚河沿岸交战。汉尼拔采取了先防后攻,防中有攻,稳扎稳打战术。当时,罗马军队趾高气扬,罗马骑兵直扑过来,汉尼拔立即指挥战象迎战,凶猛的战象扑向罗马骑兵,战马吓得四处逃散。

最终,汉尼拔以损失400人的代价歼灭罗马军队3万人。

随后,汉尼拔又避开罗马重兵把守的要塞,经过一个荒无人烟的沼泽地,迫使罗马人仓促应战,在特拉西米诺湖附近,又成功伏击弗拉米尼军团,使之全军覆灭。弗拉米尼军团覆亡后,双方又在坎尼进行了一场决战。战争开始后,汉尼拔将阵势摆成凸字形,以吸取罗马军队进攻中军,当罗马军队被调动过来后,他又将阵势变凹字形,以发挥两翼重装兵力的优势,同时命令500士兵假投降,结果,汉尼拔取得全胜,罗马军的有生力量全被消灭。然而,汉尼拔却没有乘胜攻打罗马城,反而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东打西击,给了罗马人喘息、复兴的机会,罗马得以东山再起。

公元前207年,罗马与汉尼拔的援军在麦陶尔大战,援军全军覆没,汉尼拔在意大利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罗马乘势反击,攻占西班牙,夺取了迦太基的最大殖民地。而后又进攻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国支援。

当双方在迦太基西部的扎马决战时,汉尼拔依旧想依靠战象取胜,他把80头战象作为第一批冲击力量,想一举毁掉罗马人的力量,然而,罗马主帅小西皮阿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学会了100多年前亚历山大对付波斯战象的经验。当凶猛的战象冲来时,罗马军队先让出一条路来,再让军号手吹响军号,惊天动地的巨响使战象惊惶失措,反而掉头冲乱了迦太基人的阵脚。汉尼拔的军队在此遭到惨败,罗马军队以1500人的代价换取了汉尼拔的4万军队。迦太基人被迫接受了罗马人苛刻的条约。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我们这章将要介绍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同一道理,如果我们经营得好,资产就会增加,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加。而相反地,如果我们不善于经营,就会损失惨重,负债累累。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招式探析

一张资产负债表说明的是一家公司在给定的时点上处于什么样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涵盖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是全年的状况,它只能是在某个特定时点上的状况,如2008年12月31日。特定的资产负债表有时也披露了有关公司过去运作的一些数据,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内容或许只应该在收益账户(损益)中予以披露,在资产负债表中罗列出来,只是为了连续时间内的比较。

一张资产负债表试图说明的内容,无非就是一家公司有多少东西,它又欠了别人多少。它拥有的东西反映在资产方,它欠别人的东西反映在负债方。资产方是由公司的有形资产、它持有或已经投资的货币资金和别人欠公司的应收款项组成。有时,还包括无形资产,其价值的确定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科目加起来,就构成了该公司的总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底端“资产总计”中反映。

在负债方,说明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对外债务,还包括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在公司正常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债务在账户上表现为应付款项。还有一些较为正式的借款科目是以未偿还的债券或票据的方式罗列在表上的。

股东权益是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一般地说,这些科目之所以罗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因为它们代表的是公司对其股东的负债。把股东权益简单地看成是资产与负债之差的表示法,或许更容易理解,它之所以被罗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只是为了使双方科目平衡的需要。

换句话说,一张简化的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下:

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股东权益类”的科目在设计上就是为了用这个数据去平衡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基本原理的大致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方面的实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表2-1资产负债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引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介绍的与青岛啤酒资产负债表有关的专业术语: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就是青岛啤酒及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是以货币作为衡量和计量的单位,例如,青岛啤酒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等项目,都是以元作为计量单位的。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是据此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我国的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例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截至日期就是2007年12月31日。

会计分期通常和日历年度一致(即12月31日结束),但有时也不完全相同。

许多商业公司的财务年度在1月31日结束,目的是为了在最旺季节结束时方便存贷的计算,而一些肉类包装企业的财务年度在10月31日结束,也是基于上述的原因。

资产负债表重要事项解读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

商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量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来进行的。例如:商品的购进、销售,工资的发放,税金的交纳,股利、利息的支付以及进行投资活动等事项,都需要通过货币资金进行收付结算。同时,一个企业货币资金拥有量的多少,标志着它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大小,是投资者分析、判断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起着连接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商业企业需要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既要防止不合理地占压资金,又要保证业务经营的正常需要,并按照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收付款项进行结算。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于会计原理上,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

也就是说应收账款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债权人因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获得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权利,比如用户应当支付的电费、水费,就属于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的应收账款。

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除固定资产以外,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资。它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耗用的材料或物品等。包括库存商品、产成品、在产品及自制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依据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并结合其用途,一般可分为:制造业存货、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和其他行业存货。

(1)制造业存货:原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及自制半成品、产成品。

(2)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商品、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3)其他行业(一般是指服务业)存货:各种少量物料用品、办公用品、家具用品等。

影响存货人账价值的因素:购货价格、购货费用、税金、制造费用。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越多,资金沉淀越多,可流动资金就越少,资产的使用效率就越低。

其他应收款

有人戏称该科目是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上市公司许多无法入账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科目里。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往往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久而久之泡沫将破裂。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就是长期(至少在一年以上)地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或长期地投资一个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

(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与长期股权投资不同,债权投资也叫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各种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包括其他企业的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债等。债权投资不是为了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债权投资只能获取投资单位的债权,债权投资自投资之日起即成为债务单位的债权人,并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新准则中将长期的债券投资列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短期借款

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所欠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人的、还款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一般来说,个人贷款是不会做超短期的,只有公司贷款,且金额相对较大的,银行才愿意做超短期贷款。当然,如果银行考虑到今后的业务关系、社会关系,仍可能去做其他一些赔本的超短期贷款。因为超短期贷款银行的审批程序、成本与其他贷款完全一样,但由于时间短,收取的利息少,因此很可能赔本,故银行一般没有愿望去做这些贷款,尤其是一次性的客户。

应付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对一家公司或政府机构提供的一部分贷款,它要支付利息,要有一个明确的到期日。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它属于长期负债。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

股本

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股本就是股票的账面价值,比如每股账面价值是1元,总共有1亿股,那么这1亿股股票的账面价值就是1亿元。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

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我国股份公司股本结构由以下几种或一种构成: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职工股、社会公众股。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能构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资金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汇兑损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金等。

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较一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而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

研究与开发的含义有所不同。所谓研究是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从事的有计划有创造性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可以是基础性研究,也可以是应用性研究,其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并期望利用这种知识能开发出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配方技术,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所作的较大改进。开发是在开始商品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新产品或工艺的系列活动,包括概念的形成、样品的设计、不同产品的测试和模型的建造以及试验工厂的运行等。由此可见,研究是一个技术可行性的探索阶段,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而开发活动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阶段,因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确定性较高。

在新经济条件下,研发支出在企业支出总额中比重越来越大,日渐表现为一种经常性支出、固定性支出,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不竭的动力。企业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之后,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若开发失败,则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及依据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这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出来的。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须根据编制报表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都列有“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相当于两期的比较资产负债表。该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不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人本表“年初余额”栏内。表中的“期末余额”,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字,它们是根据各项目有关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或计算分析填列。

3.资产负债表列示说明

(1)本表反映企业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3)本表“期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末情况填列。

①“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研发支出”、“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相应资产的期末价值。其中,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净收入,以“一”号填列。

③“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相应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以扣减提取的相应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填列。其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项目,还应按减去相应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折耗”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存货”项目还应按加上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代理业务资产”减去“代理业务负债”后的余额在“存货”项目反映。“长期应收款”项目,应按减去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大于“工程结算”期末余额的差额,应在“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公益性生物资产,应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

④“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等项目,一般应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应付未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交未交税费等。其中,“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期末转为债权的,以“一”号填列。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小于“工程结算”期末余额的差额,应在“应付账款”项目反映。“递延收益”应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⑤“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库存股”等项目,一般应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等。其中,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为负数的,以“一”号填列。

⑥企业与同一客户在购销商品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当单独列示,不应当相互抵销。即应收账款不能与预收账款相互抵销。预付账款不能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应付账款不能与应收账款相互抵销、预收账款不能与预付账款相互抵销。预期应收款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长期待摊费用中将于1年(含1年)内摊销的部分,在“预付账款”项目反映。“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长期应付款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应在“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资产负债表编制举例

案例

甲公司××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的余额见表2-2:

续表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依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以编制该公司××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表2-3:

续表

竞争中的资产负债表

从资产负债表的功能上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反映资产及其分布状况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的信息。它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例如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

表明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其偿还时间

资产负债表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

如果是流动负债,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可以超过1年。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反映净资产及其形成原因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净资产其实是股东权益,或者是所有者权益的另外一种叫法。在某一个特定时点,资产应该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因此,净资产就是资产减负债。应该注意的是,可以说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但绝不能说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负债,它们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会计规则特别强调先人后己,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首先要用来偿还债务,剩下的不管多少,都归投资人所有。如果先讲所有者权益,就是先己后人,这在会计规则中是不允许的。

案例

A、B、C三个家庭想共同投资开公司02008年4月20日,他们决定到工商局去注册一家甲公司。注册时,A入股35万元,B入股40万元,C入股25万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是100万元。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资金不够,于是决定向银行贷款09月15日,他们用公司的汽车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20万元。

甲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产总额是120万元,投资人投入了100万元,向银行借款20万元。实际上就是负债20万元加股东权益100万元。净资产是120万元减20万元负债。而这个净资产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投资者入股的时候,注入企业资金,它会形成所有者权益。企业赚了钱也应该归股东所有,它也叫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趋势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当然,孤立地看一个时点数,也许反映的问题不够明显,但是如果把几个时点数排列在一起,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就很明显了。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第1年是10万元,第2年是20万元,第3年是30万元,第4年是40万元。如果把这4年的时点数字排在一起,就很容易发现,这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收账款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或者销售环节没有管好应收款,或者说明企业做好了,市场扩大了,相应的应收账款也增加了。例如拍电影时,摄影师只能一个个镜头的拍摄,每个镜头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面。但是,如果把每一个镜头有机地连起来,就会构成一部生动形象的动态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关注每一个时点的状况,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反之,不注重捕捉时点数,将会给企业的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失误。

案例

总部设在伦敦的巴林银行,是世界上首家商业银行,创建于1763年。但是1995年末,这家世界上最老牌的商业银行却破产倒闭了。是什么原因使这家老牌银行走向末路呢?除了银行内部的控制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这家银行的董事长比德巴林不重视资产负债表。在一次演讲中,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若以为揭露更多的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够增进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了。他的意思是,如果认为时点数有那么重要,那简直就是幼稚无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发表这番“高论”之后不到1年的时间,巴林银行破产了,这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因为他不重视对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使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巴林银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破产的。银行每天都要编资产负债表,如果银行的高层管理能够关注资产负债表,就会知道公司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就不至于使得公司破产倒闭。因此,对于时点数,如果关注它、认识它、使用它,就能够为管理做出很大的贡献。

如何判断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几种常见的虚假报表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一般不对外公开,而财务报表则是公开给报表使用者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是虚假的,其直接结果将是误导报表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

假报表最常见的几种形式是:

(1)虚报盈亏。

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一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随意调整财务报表,虚报或瞒报经营业绩,把财务报表变成可随意控制变化的“橡皮泥”,造出为自己所用的财务报表,如有的企业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收;对企业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荣誉等,这些虚假财务报表,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国家、对企业,甚至对经营者和财会人员本身都是后患无穷的。

案例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6年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500万元,从而导致账面亏损16970万元。这家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为了“寅吃卯粮”,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大好时机,进行利润调整。

而事实上,也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使得它第2年的中期报表轻轻松松地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实,这一套已经不新鲜了。

从经验上看,每当上市公司在发生资产重组、股权转让、高层领导变动,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情况下,都会“蠢蠢欲动”,首先想到采用这种方法“打压利润”,或者是“夸大亏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今后的亏损有计划地挪到前面,以便在以后新的会计年度能够轻松上阵。在这之中,通常的做法有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等。

类似于这样的暗藏玄机,在财务报表中实在是不少见。

(2)移花接木。

有些公司眼看公司效益马上支撑不住了,就把应当人账的费用挂靠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通过推迟费用的人账时间,来达到“降低”本期费用的目的。

等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把这笔“陈年旧货”拿出来晒太阳,通过某种途径消化掉,或者干脆就把它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把它“冷冻”起来,永世不得翻身。

案例

某上市公司2003年中报的时候,把6080万元的广告费用列入了长期待摊费用,从而使中期报告的每股收益达到了0.72元。在年末的时候,这笔费用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商标宣传费用,划归集团公司承担;另一部分为产品宣传费用,留给股份公司自己消化。即使是这样,该企业年末的每股收益也减少到了0.38元02004年末更是降低到了0.108元02005年中期,预亏警报终于“呜——”

地一声拉响了。

(3)账表不符。

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账表必须相符。但账表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案例

某审计人员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资产负债表中账表不一致金额达3.58亿元,主要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一些科目归类汇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造成表中个别项目金额大于账中金额,个别项目金额小于账中金额;利润表中账表不一致的金额达97亿元,主要是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将代理业务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虚假增大了企业主营业务。某单位为了压低库存商品结存额,少反映库存积压额,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冲减库存商品300万元,记人“待处理财产损溢”,造成账表不符等。

(4)表表不符。

有关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各财务报表内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内各类资产合计应等于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总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应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一致,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数额一致等。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

这类行为主要是指:

①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反而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

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

③合并利润表时内部抵销不完整,外销和内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

案例

某企业共有投资项目20个,其中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企业(包括实质上拥有控制权)12家,该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合并了3家全资子公司,对另外12家控股企业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合并其财务报表,造成该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数额只反映对这12家控股企业的原始投资额,而未反映整个企业的整体资产数额。

某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与内部某子公司的往来款1.7亿元没有进行抵销,而是简单地相加合并,造成合并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同时虚增1.7亿元,会计信息失真。

某财务公司为了掩盖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现实,在汇总所属部门决算时,将部分逾期贷款转入正常贷款科目,少报逾期贷款20多亿元。

(6)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不完整。

有些企业在某一时期发生了重要事项,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但附注对其变化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没有作出说明。例如,某企业年初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应为501万元,但该企业账面记录的结转销售成本为603万元,经查明,该企业为了完成年度销售利润计划,在年中将上半年使用的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擅自改为定额结转法结转销售成本,造成期末存货增加,本期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制造完成销售利润的虚假表象,但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没有作出说明。

虚假资产项目

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造假主要表现为多记资产或少记资产,现实中大量的是多记资产,又称虚估、虚列资产,具体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资产确认的条件,将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人的、不能可靠地计量的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入账,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时间,将资产提前或推迟入账,虚列或漏列资产价值。

(2)修改资产计量的标准,以计划成本、预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高估或低估资产的入账价值,不遵循稳健性、公允性原则,任意少摊资产的使用损耗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或小于实际价值或者可实现净值。

(3)虚构交易事项,虚增资产,同时虚增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扩大资产总额,随意改变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方法。

(4)不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按公允价值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不予提足或者不予计提,或者计提秘密准备。

(5)资产的损失不予转销而挂账。在会计期末,对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和债权不进行清理,已发现的潜亏、报废、损毁和短缺的资产价值未予转销或不全部转销,待处理财产损失挂账,有确凿证据证明应收债权和对外投资发生损失以及或有损失不予以预计,致使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实际价值。

虚假负债项目

负债项目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造假主要表现为:漏列负债或虚列负债,侧重于漏列负债,又称低估负债。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负债确认的条件,对已经发生的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不列为负债,或者将不属于企业的债务入账,故意推迟或者提前确认负债时间或者结账日期,将负债推迟或提前人账,因而漏列、少列负债或多列负债。

(2)变更负债计量的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应付金额入账,故意低估、少列或高估、虚列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3)违背负债的形成、偿还的会计核算原则。对交易事项应付款、预收款和借款不按实际发生的时间和金额入账,对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险费、利息、大修理费、税费等未预计负债,或者虽已预计但未计入负债项目。虚假还债,凭空转销负债或者增加负债。

(4)通过关联方交易,滥用债务重组政策,冲销负债。

虚假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留存收益,造假主要表现在虚增或者少计所有者权益。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几种操作方式:

(1)实收资本虚假。

投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未按章程规定缴足且未按规定的比例计人实收资本;现金投入资本并未存入银行;非现金投入资本不以经过评估且双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外币投入的资本不按规定汇率折合;中外合作企业已归还投资不作为实收资本的减项反映;发行股票募集资本不按面值计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以及减少注册资本不经过批准。违规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和个人股,随意虚增注册资本或抽逃注册资本。

(2)资本公积虚假。

通过虚增应收债权、无形资产及存货等而虚增资本公积,或者通过虚假债务豁免将债务转增资本公积,通过虚假评估增值和虚增受赠资产价值扩大资本公积,虚增或虚构投入资产价值而虚增资本(股本)溢价。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无根据地加大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而虚增企业的资本公积,或将其他项目转入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虚假。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转入不符合制度规定或不经过审批。

已经发生盈余公积的支出或减少不列账冲销。外商投资企业依照规定该提取的储备基金、发展基金等不按规定计提。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不做转销。 pDsR76kyW3/Uh4fxdPJ/rAti/gYHERQecAthl7QVh51rzdS8YJd7/rIMGYRVRk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