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芸茜

在波士顿的匆忙行走,因为匆匆太匆匆,尽是浮光与掠影。所幸的是,走之前有好朋友、好姐妹引荐了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导游”,很难想象此书能完成。此行尽管仓促,也是一次奇妙的识人之旅,认识了不同领域的新波士顿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去认识与欣赏这座城市,给我的强烈印象是,波士顿太令人向往了!每位新波士顿人仿佛都是这座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异国他乡的月亮明亮通透地照在他们人身上,透过他们,也温润如玉地照在了我这个匆匆过客身上。

冀荣和乔宁夫妇在美国二十多年了。他们都是理工科出身,曾供职于国内科研单位,出国后起先也不在波士顿,最后选择了落脚此地。他们带着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韦尔斯利女校,走遍了女校的角角落落。女校的名气很大,毋庸赘述,而其中细节真需要他们来介绍。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们指着一栋栋雍容典雅的老式建筑,告诉我们这些竟然是学生宿舍,你们能够相信吗?宿舍位于学校的最好地带,依山傍水,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和重视。他们夫妻二人经常热心地尽地主之谊,带着各路初来乍到的国内访客参观波士顿。可以想见,他们对于波士顿某处细节的称道,因为发自内心,所以令人会心。晚上,他们夫妻带着老母亲和我们一起在唐人街的小南国吃饭,那里粤菜非常地道,最后一道腊味煲仔饭喷香可口,令人记忆犹新。乔宁母亲是1950年代的交大工科毕业生,很有老派知识分子的味道,她到波士顿后住在政府配套的老人公寓里,说起异国的公寓生活,那真是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满脸的称心如意。得知我们此行是带着写作任务的,他们都替我们发起愁来。

第二天,董和先生出现了。他又带我们分两天走了MIT和北桥一带。记得在MIT的时候,我们都快累趴下了,董先生却依然兴致盎然,还打算带我们感受更多的细节,可见他对于MIT是多么情有独钟。董先生是1990年代从北大考出去的,一路讲起MIT都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十分幽默。因为董和的夫人是MIT的终身教授,我们还有幸深入腹地,参观了传说中“大牛”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他自豪地说,这些办公室和实验室相比当下国内的,设施要普通得多,却催生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虽然董夫人是MIT很罕见的华裔终身女教授,但我更印象深刻于她作为三个孩子母亲的那种浓浓的母性,以及在注视董和时闪闪发亮的眼睛,充满了欣赏与钦慕。那种想象中科研女强人的气质,和她毫不沾边;倒是她劳作且幸福着的气息,让我们颇受感染。

董先生带着我们走北桥的时候,他说,你能够想象一个城市为一个牺牲的侵略者树碑吗?我们当然不能想象,因为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我们的文化里,“牺牲”这样的词汇绝不会用在入侵者身上。这种差异既产生了距离与隔膜,也产生了想象与神往。而文化的张力,正在于巨大的差异,波士顿无疑是让你处处感到差异的所在。

此行的前一阶段都是理工科背景的朋友带我们逛波士顿,后一阶段变成了波士顿艺术界人士。回想一下,我和同事杉杉的组合还真是相得益彰,我这边的朋友都偏理工科,她的朋友都很文艺,正好带我们领略城市的不同侧面。神似“天后”王菲的艺术家陈筱薇带领我们参观了伊莎贝拉博物馆、哈佛博物馆、奥本山公墓等地。由她引领我们浸润在这浓浓的艺术气氛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她身上有一种现代艺术家的紧张与不安。这些地方她每年都不止去一回,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她还告诉我们,在墓地有一棵属于她的树,她会和它说说悄悄话。这个情节很文艺,让我想起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有点遗憾自己在上海二十年,没有交到一个可以倾诉的树友。和城市的交情,也许就体现在一座令人眷恋的博物馆,一棵可以倾诉的树上。

此行最放松的行程莫过于艺术家谢建鲲带我们去古旧市场和梭罗故居、雕塑公园了。古旧市场竟然是超市式自助购物,于是心满意足地淘得珍珠手链一条;在梭罗故居发现自己居然比梭罗雕塑高半头,梭罗真是一个标准的小老头,波士顿没有打算把他造成一个神。

在建鲲家的晚餐聚会,让我对新波士顿人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些温馨的触摸。一群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在波士顿的短暂萍聚,本身就很动人,且弥足珍贵。地球村的概念,在波士顿这样的文化名城,早已就是家常了。

要抓住波士顿的这些浮光掠影,并把它用文字贴切地呈现出来,就需要超越命题作文的格局了。本书宽泛的写作对象就是波士顿细部,但如何表达对波士顿的印象?我感到,用“向往”比较贴切,因为这个词带有某种精神和思想的高度。波士顿新移民们用他们最质朴动人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这种思想和精神:波士顿这个城市,它所具备的气质与精神,是值得人们向往的。

这个城市,有十分优良的美国革命传统。这种传统和历史一直被当地政府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并不断发扬光大。它不是被单单写在历史教科书上,而是可以被身体力行、被随时感应的。矗立在街头的每一块纪念碑、每一个雕塑,都有其潜移默化的教化意义。

说到教育,更是波士顿的亮点,那么多名校,都有各自的办校理念,都低调而丰富,充分考虑孩子的自我与发展,让孩子不必赢在起跑线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波士顿就是这样的城市,过去和现在交相辉映,让你对它的未来信心百倍。还有比这样的城市更令人向往的吗?

为了这本小书,我把书上的、网上的波士顿都生吞活剥了一遍,不求熟烂于心,只求呼之即出。本书的文字大部分由本人负责,文责自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图片由同事杉杉拍摄。每到一处,杉杉就如同小鹿一般从车子里跳出去,身手敏捷地咔擦咔擦拍上一通;而全书图配文的编排工作,也均由她完成。相比动作麻利的杉杉,我都是慢吞吞的,仿佛一头大象,等待着属于波士顿的诗意突然来袭。我的迟迟的定稿,也是一种不忍告别,仿佛写下最后一个字,我的波士顿之旅就宣告结束了。如果让我许下一个心愿,那就是,我要重返波士顿,在有生之年。

是为序。

芸茜
2017.10.27 z9jwJwqulBIygKOA/SdzBNwp2whduKn2Ek2naw4gjRAX2N6XbgV9twhku+jGJ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