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破解认知衰退之谜

盲目与现实抗争无法改变任何现状,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有所改变。

—R.巴克敏斯特·福勒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 ,我们听到的诸多说法总是可怕而沉重的,例如此病不可治愈,且无药可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多年来,此恶魔让全世界最杰出的神经科学家们一筹莫展。尽管政府机构、制药公司花费了数千亿美元,而生物科技专家们发明和试验了许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但99.6%的努力均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甚至有些有成功希望的药还没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如果你认为剩下那0.4%的希望可能存在于已经面市的各种发现中,因为毕竟最终我们只需要一种有效的药物,那么,你就想错了!就像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组织(Alzheimer’s Association)所阐述的严峻现实:“自从2003年起,得到批准上市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中,没有任何一种是真正有效的,现有的药物对阻止此病的发生或缓解症状毫无效果。”虽然现有4种药物“可能有助于缓解失忆、精神错乱等”,但有效时间非常有限。

可能你还在绞尽脑汁地回想上次听闻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是什么时候,如果想不起也不足为奇,因为从2000年至2010年,244种进入测试阶段的实验性新药中,只有一种“美金刚”(Memantine)在2003年被批准用于此病治疗。但我要说的却是,即使是美金刚,治疗此病的效果也不理想。

就像我所说的:现实非常严峻!所以,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人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噩耗。一位因爱妻长期患阿尔茨海默病而在痛苦之中备受煎熬的男士,心灰意冷地摇着头说:“我们不断地被告之:能缓解此病的药物正在研发之中。但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们空虚的希望呢?我可以告诉你:每天煎熬在这种病痛之中的人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类空头支票!”

当下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在新闻报道、博客、广播和电视电影(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听说过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故事。不幸的是:每个故事都是以悲剧而告终。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疾病像阿尔茨海默病这样,让我们感到如此地恐惧,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我要强调的是,在全世界十大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疾病中,这是唯一一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所谓“有效”,我已经把标准放得很低了:如果我们有药物或是其他方法能稍微改善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我就要感恩戴德了!任何一位有亲人为阿尔茨海默病所缠身,或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危险,或已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人都会这样做的!可惜的是,并没有那样的药。我们甚至缺乏能有效阻止此病前期征兆——主观认知衰退(SCI)/轻度认知衰退(MCI)的药物和方法。

不可思议的是:近20年来医学在癌症、艾滋病、肺囊性纤维化或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直到2017年我写这本书时,不仅没有发明阿尔茨海默病的克星药物,就连有效预防和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措施也没有。还记得评论家是怎样嘲讽电视专题或LIFE TIME(美国一个专门反映生活主题的电视频道)的吗?其播放的剧目中,天使般的孩童或圣人般的父母亲勇敢面对及抗击癌症,最后借助新的神奇药方,创造奇迹,剧终前完全恢复了健康。当然了,甜蜜花哨的柔情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如果有获得好结果的一线希望,我们宁愿接受这种嘲讽和感慨。

第二,阿尔茨海默病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致命的,而是它远比致命更可怕!在死神带走患者之前的几年或几十年间,阿尔茨海默病剥夺了患者的人权和尊严,“威慑”着他的家庭,让他们的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及生存能力等,一去不返,且继续冷酷无情地将患者及其家属拽入深不见底的精神黑洞之中,让他们忘却所爱之人,自己的过去,甚至自己本身。

2014年,让人心碎的电影《永远的爱丽丝》(Still Alice)中的主人翁,一个语言学教授,不幸发现自己体内带有一种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该基因1995年发现,这种基因会让人在中年时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你也许听说过肿瘤生物学家发现与癌症发病相关的基因,最后针对它精准地制作药物,取得了巨大突破的故事吧!那么,阿尔茨海默病呢?自1995年该基因被发现以来,并没有任何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更没有制出新药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可怕的疾病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特殊原因: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一波又一波的突破性进展,生物学家已基本厘清了高度复杂的癌症发病机制,并找到了许多阻止癌症恶化的方法。另外,根据与思维和情感相关的脑化学、脑电反应过程及其特点,发明了有效(虽不完美的)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等。尽管这些药物还有待深入研究,努力加以改进,但在应对这些疾病的过程中,人们至少知道研究方向正确,有着可信赖的基础。而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则完全不是这样的!

面对这个疾病,好像大自然用人们无法看见的墨水书写了“规则”,又让邪恶的精灵趁我们转身之际,整段整段地重新任意涂改了“规则”。这里我指的是:在实验老鼠上看似确凿的证据,矛头指向一种叫蛋白沉淀物β(amyloid beta,简称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所生成的斑块,这种黏性蛋白斑块最终导致突触的损害,进而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作。

实验证明: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的积淀过程常常需经历一系列步骤。所以,如果中断这些步骤,或制止这类蛋白斑块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一种有效防范甚至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案。从1980年开始,大多数神经生物学家把它命名为“淀粉样蛋白理论”,并以此假设作为防治该病的宝典。国际一流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这方面研究论文,美国国家医学机构等也积极拨款用于这类研究。

然而,当制药公司尝试以“淀粉样蛋白理论”为基础研制新药时,结果却令人费解而沮丧。临床实验中,人脑并没有像“规则”手册所阐述的那样,对这些药物产生反应。如果只是这些药物应有的功能失效,那又另当别论。但事实不是这样!在许多情况下,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可有效地溶解β—淀粉样蛋白斑块;也有药物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产生所需要的酶,从而能够成功阻止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这些实验性药物,都基本能够达到研究者的初衷,似乎是符合“规则”手册的。但患者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有些患者不可思议地恶化了!这些巨额花费所做的临床实验(每个项目至少花费5000万美元以上)中不断得出的结果,与“淀粉样蛋白理论”的试管研究、β—淀粉样蛋白鼠的模型研究或所有β—淀粉样蛋白有关理论预测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人们总认定:把β—淀粉样蛋白作为目标是打开阿尔茨海默病之门的金钥匙,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就好像航空火箭在发射前夕突然爆炸一样。

这一定是在关键问题上有重大失误!

可悲的是,与倚重淀粉样蛋白理论一样,主流医学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只是单纯的一种病。因此,通常用多奈哌齐[处方名“安理申”(Aricept)]或盐酸美金刚(又名“易倍申”)来治疗。我曾说过,直至现在还没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安理申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药:其功能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大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负责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形成人们的思考、记忆、体验和运动等,对记忆的形成和大脑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表面上看,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很简单:在患者大脑里,乙酰胆碱的含量减少。所以,当使用胆碱酯酶抑制药时 ,可增加大脑突触中的乙酰胆碱。自然而然地,即使阿尔茨海默病损害了大脑,突触功能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从保守角度看,此逻辑可行。但也不得不提出严重警告:首先,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所以疾病还会继续发展。其次,可想而知,大脑对胆碱酯酶抑制药的反应就是生产更多的胆碱酯酶。那就明显地限制了该药的功效(如果突然停药,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再者,就像其他许多药物一样,胆碱酯酶抑制药有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关节痛、昏昏欲睡、食欲下降、心动过缓等。

以美金刚(Memantine)来说,它的作用也是针对与阿尔茨海默病本质无关的大脑化学物和分子。就如安理申一样,它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减少(甚至减缓)该病症状,通常被用于疾病较晚期,也可以和胆碱酯酶抑制药同时使用。通过对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 的作用,美金刚阻止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抑制谷氨酸可以减少其在神经元激活时产生的毒性作用。不巧的是,美金刚同时也抑制记忆形成本身所必需的神经传递,故本身也可能成为认知衰退的诱因。

更重要的是,不论是胆碱酯酶抑制药还是作用于谷氨酸递质的“美金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问题,也不能阻止其恶化,更不能治愈此病。

以上这些,已够令人悲观的了!但还没提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病。表面上看,症状可能很相似,但就像我在第六章里写的那样,我们已经发现了3大类型的阿尔茨海默病。通过对患者生化状态的分析,我们从中发现了3种截然不同的病理类型,每一种类型都需要不同的疗法。如果希望用同一疗法治愈不同类型的疾病,就好像希望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一样天真可笑。

30多年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挑战,医学界和神经学界的精英们就屡战屡败。从该病被命名至淀粉样蛋白理论创立间的70余年就更不用说了,何况这期间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甚少。原因之一是我们“走错了路!”特别是所有的治疗方案设计都基于“淀粉样蛋白理论”假设的,但是,这个理论假设却从未被证实过。难怪乎,再努力也是错的!

可见,阿尔茨海默病如同恶魔般地令人惶恐不安:一半是因为无知而无助,一半是因为真的无药可救!

直到现在

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

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经过治疗的许多患者,其认知衰退都已经被逆转了!

这正是我和同事们首次在国际权威医疗杂志上,经同行评审后发表的病案报告中所展示出的卓越疗效。当然,认知衰退可以被“逆转”,彻底否定了几十年来的传统认知!但是,上百例患者实施后的真实效果证明:一步一步的实施措施,的确颠覆了专家们所声称的认知衰退不可避免和阿尔茨海默病不可逆转的陈腐之见。

这些石破天惊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引起种种怀疑论调。我希望读者们带着挑剔的审视眼光,来看看我领导的实验室近30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就会明白为什么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它的前期症状——轻度认知衰退(MCI)、主观认知衰退(SCI)中率先创造成功“逆袭”的奇迹!

我也企盼读者们持怀疑态度,来读读书中这些患者一个个从精神深渊中逃脱而出的点点滴滴的真实故事。我更苛求读者们以追根刨底的科学精神,分析我们为每个可疑患者量体裁衣打造的预防方案,以及对已发病者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程序,看看它能否从根本上阻止AD之类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令患者绝处逢生,记忆力有所恢复,从而能够重新过上认知正常的生活。

如果我所陈述的事实能够说服你,请你敞开心扉地接受,并从今天起就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论现在的你,是不是已经意识到认知开始有所下降!毋庸赘述,这本书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是那些已经出现记忆和认知下降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和护理人员。依从这套程序,对那些已有认知下降但还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以及已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不仅都能中止其病情恶化,且可以改善已经“定型”了的认知衰退。甚至对那些病情特别严重的、已陷入老年性痴呆边缘(在这之前,每个专家也许都已断定他们的结局不可避免,且无药可救)的患者,我们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程序,能够避免其进一步陷入无可救药的泥潭。

此书还有第二大类受益人群:那些已被基因检测明确告之潜在前景灰暗者,他们带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变种(等位基因),名为载脂蛋白E(ApoE,是传递血脂的蛋白),他们的余生将与健康快乐者有天壤之别。因为ApoE4是已知的最常见的与阿尔茨海默病高度相关的危险基因 。如果你带有一个ApoE4的基因(也就是说,从父母中的一位继承而来),这将会使你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增加30%。如果你同时获得了两个ApoE4基因(也就是说,从父母双亲身上同时继承到两个这样的基因),这将使你的发病率升高到50%以上(不同研究的论文中得出其发病率为50%~90%)。而在没有ApoE4基因的人群里,相对来说本病发病率较低,只有9%。

大多数ApoE4基因的携带者对他们自己DNA里有这颗“定时炸弹”并不知情。只有当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出现后才会想起去做基因检测。这可以理解!既然没有好的预防方式,那又何必要让自己太早知道ApoE4基因的隐患呢?事实上,诺贝尔奖得主詹姆士·沃森博士(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2007年就对自己的基因组做了测序。他说,他并不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携带ApoE4基因,因为,既然没有良策可以解救,又何必非要让自己得知此类噩耗呢?然而现在,我们已有了可以减缓或中止阿尔茨海默病恶化的方案,包括可以惠及那些携带有ApoE4基因的人,那就需要人们提前进行基因检测,以检查他们是否真的带有此类基因。有的话,我们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早早地进行防范干预,以显著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当ApoE4基因携带者获悉他们的“定时炸弹”虽然无法排除,但可通过一系列步骤阻断其进程,有效防范阿尔茨海默病时,情况将截然不同!

还有一个潜在的获益人群,我认为此书可能会改变他们人生的意义,那就是每个40岁以上的中年人。随年龄的增长,从40岁开始,大脑的效用就进入下行通道了。人们最大的困扰就是认知能力的退化。这些简单却又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比如,能读懂亲人来信,看电影或读书时能够理解情节,能对我们身边的人察颜观色,能感知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并保持自身的世界观,能处理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失能、失智者那样,需依赖别人喂食、更衣、沐浴和行动等,能够回忆起人生重大事件以及珍贵的友情等,这些,是证明我们人生意义的基本要素。如果我们失去这些生活能力,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我生活的价值及意义。

对于各位侥幸没有经历过这类损失,但又能够理解未来此类危险性的人而言,我有一个忠告:趁早深入地了解认知衰退,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早期,此病是有办法解救的。它绝非先前人们固执认定的希望渺茫或不可救治,恰恰相反,我们对救治阿尔茨海默病产生了新希望,这是人类首次产生的这类新的希望。

所有这些的理由都基于一个重大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源”并不是大脑的不正常运行——像癌细胞的不停繁衍,或像心脏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那样。阿尔茨海默病根源在于大脑巨大的神经突触网络系统的自然缩减。但这缩减速度“超常”了。就像在1940年的经典电影《幻想》(Fantasia)里米老鼠让魔法扫帚帮助它拎水,但最终却不能加以控制而使扫帚“抓狂”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是大脑的正常运行程序失控了。

这并不是一本科技专著或学术论著,虽然我罗列了支持我观点的大量科学证据。这是一本实践性很强的、运用简单、一步一步防范和改善认知衰退步骤清晰的“说明书”;可以用于阻击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衰退和主观认知衰退,以保持大脑良好状态的“行动指南”;它也是一本能让7500万带有ApoE4基因的美国人逃离由DNA注定的噩运的“赦免书”。2014年,我们首次发表了能改善认知衰退的这套治疗程序的论文 。在10位明确有阿尔茨海默病或早期症状的患者中,有9位患者呈现出认知功能的改善。多年来,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生物研究,我们提炼出这套治疗方案,命名为ReCODE 个性化治疗程序: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衰退。它不但不可思议地改善了认知能力,且可以让这种改善能够持续地保持着。第一位患者5年前开始使用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在5年后的73岁高龄时,她依然认知清晰,工作正常,并且周游世界。接着,我们在对后续的近百名实施此程序患者的追踪研究中,也证实了这类改善是普遍的、持久的,且不仅仅发生在单一类型的病理中。

2014年,研究论文发表后,我们接到了成千上万个电子邮件、信件和电话,分别来自患者、医生或家属等,包括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等国及亚洲、南美洲等地专程来访者,希望深度了解这个成功的治疗程序。这篇文章所刊登的《老龄》(Aging)杂志的编辑告诉我们说,自此杂志有史以来所发表的数万篇论文中,我的这篇文章影响之大,位居最佳的万分之一以内。在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中,我并没有详细描写这套个性治疗程序的每一步骤(因为科学杂志存在字数限制),而在这本书里则全部给出了。我也重新叙述了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开发研究的全过程及其科学基础。在附录中,我罗列了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所需的一系列食品、营养补充品(保健品)以及其他一些所需品的来源。包括对此套治疗程序认知颇深的医生、保健人员、专家等的联系方式。他们可以指导读者自行运用这套程序,或辅导读者的亲人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此程序。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改善AD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事情了!这就是几十年来一直驱动我长期投身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及治疗研究的动力所在。如果有许多人使用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他们所救治的和能影响的,将远远不止是他们个人自身;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会危害到九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那可是520万人啊!更何况,随着“婴儿潮”一代人的不断增龄,进入老年,新涌现出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巨大威胁,对长期护理/养老机构等造成巨大冲击,对受此无情绝症祸害的百万余个家庭给予沉重打击。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这意味着本病的防范和治疗已迫在眉睫。上百例从认知衰退中解脱的患者的事实证明:不管医学教科书是如何悲观地评价AD这类疾病的,今天,防范和救治阿尔茨海默病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那么,从当下就开始行动……

这就是我所要强调指出的:如果有足够多的人群使用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其结果将会震撼全国,甚至惠及全世界!至少,每年可以减少巨额的医疗费用开支,缓解全球因认知衰退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延长人均寿命。

所有一切都是可能的!

现在,终于有了第一个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好消息。它满载着惊喜,满载着让你的生命“返老还童”的祝福。

有一个你将会读到的动人故事:一位患者说他在使用了这个治疗程序后,重新与子孙们憧憬未来了!

另一位患者说:她的记忆是近30年来最好的。

一位音乐家的妻子说:她的丈夫现在可以重新弹吉他了。

还有一位女士说:她以前每次从大学回家时都感到母亲在渐渐“消失”;然而现在,母亲重新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了。

你将要读到的是一个改变了的新世纪的肇始,也将是终结阿尔茨海默病的开端。

第二章到第五章

讲述了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的科学探索过程:具体介绍了这套方案的科学依据;揭开阿尔茨海默病神秘面纱下的真面目;它源自哪里?为什么会这么常见?这些发现,从理论上支持了这套首创的认知衰退防范/治疗的程序;鉴定了哪些代谢失常(或其他变故)会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以及如何对已患上的认知衰退进行改善。

这些发现也挑战了阿尔茨海默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在我们看来,这个可怕的病,其实是大脑正常运行失控所引起的。那就是:大脑在受创伤、受感染或其他损害(我将一一加以解释)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性反应。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诱发产生了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你理解得没错,就是那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诋毁,每个神经学家都想要加以溶解消除的β—淀粉样蛋白);其实,它是有保护作用的!怪不得,以前试图消除β—淀粉样蛋白的种种努力,都没有奏效!

和现在(把AD看作是一种单一疾病)的传统观念恰恰相反:所谓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是包括了3种情况下大脑自动产生的保护性措施:一是受到炎症感染,二是神经突触的支持营养因子不足,三是长期接触毒性物质。

第六章

我将详细阐述每一种情况。现在,先让我简单地强调: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这三种分类(通常会有合并症的发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评估、预防及治疗等;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治疗轻度认知衰退、主观认知衰退等,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成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

第七章

你将会知道可以有哪些测试,辨认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认知衰退,或可能提升AD的发病率;是不是你已无意中被阿尔茨海默病盯上了?要防范AD,这些测试是必需的。因为认知衰退的触发因素常因人而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变量。通过这些测试,可以给你建立一份个人危险档案:让你总结出哪些方面需要进行调整,才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你还将被告知每种测试的基本原理——所衡量的生理参数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性。第七章中还总结了“认知镜检查”所包含的各种测试,并说明了这些测试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和第九章

在得出测试结果后着重介绍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如何改善认知衰退,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调整的基本事项:如控制炎症和感染,消解胰岛素抵抗,杜绝激素及支持性营养因子的流失,防范毒素侵犯等。还有,需保护和更新已失去效能的大脑突触连接。因此,这不是一个“一方治百病”的单一疗法,而是一个系列性的治疗程序。每个人的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版本都是根据其自身测试的结果,权衡后“量身定制”的,你的版本也许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因为这个版本是根据你独特的生理特征而设计的。当然,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本身所具有的预防和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就代表着它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它对个人特殊性的注重,更强化了这一优势。

第十章到第十二章

阐述了如何达到最佳疗效及其注意重点,并指导患者努力保持良好的改善状态;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变通的解决方案;并回应了人们针对这套治疗程序所提出的评论、问题和意见等。

自19世纪末现代医学诞生以来,医生熟悉的是如何诊断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关节炎等,然后开出规范的“一方治百人”的处方。例如,血压高都可用同样的降压药。目前,这种现象正慢慢改善中。如癌症的精准治疗,根据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肿瘤基因组学及靶标分子特征,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个性化医疗的推行,拉近了我们与东方医学(例如中医学和印度医学)核心观点的距离。虽然,运用传统疗法的医生们并不知道每一类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但他们都是针对整个人体进行治疗的专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病(如高血压)或症状进行治疗的。

21世纪新的医学融合了西方现代医学和东方传统医学精华,结合了对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了解和对整个人总体的把握;它让人思考的不只是这问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这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同一问题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差异?”包括你将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认识、预防和治疗对策中所需注意的一系列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我和同事们研究后的结论是:阿尔茨海默病不应该再导致人死亡了!让我再重复一下:不应该再有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了!要创造这一佳果,就需要我们医生和患者同心协力,将临床医学观念从20世纪更新到21世纪!以便让我们能更主动地保护自己的认知功能以及大脑的总体健康。

医学科技著作应该冷静、客观地解释事实,而研究结果的发表,需通过同行专家的严格评审论证。医学科学家曾传递过许多神圣的“科学定论”,但最终却被证明是错误的。这类情况经历过太多次了。例如,过去曾认为新生儿无痛觉感受、溃疡是应激引起的、运用激素可防范更年期女性的心脏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认知衰退领域同样充满了这类似是而非的“科学定论”。例如,在不同时间或场合各有专家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是因为自由基和金属相互作用,或是蛋白的错误折叠,或是大脑患了糖尿病,或是tau蛋白作祟,或是像洗涤剂样的毒素作用等,长长的一张单子,五花八门,完全没法达成共识。况且,没有一种现存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50000多篇AD论文中所发表的庞杂数据及现象。而AD的病魔则优哉游哉地正吞噬着3.25亿美国人中约4500万人的健康与尊严,他们正因此病而备受折磨!基于此现状,这一窘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鉴于此,这领域成了我最热衷的事业,面对几百万生不如死的AD患者,以及过于简单的应对措施、经济上的巨额负担、人格上的严重受损,诸如此类,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探究AD等的神经退化性病变的本质的工作。作为医生,我们担心自我情感和爱好有时会影响到医学研究和诊断决策的客观性。然而,每个与阿尔茨海默病打交道的人,耳闻目睹其令人心碎的绝望现状,恻隐之心又都会敦促人们做出更积极的抉择,冷漠则会让人们消极地加以应对,这个社会是否已变得对老年性痴呆的悲剧十分麻痹?我们是否已放弃全力纠治AD?我们是否已确认:那些发明心脏旁路(血管移植)、抗生素、血浆置换、人工肢体、干细胞、器官移植的科学奇才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真的是束手无策吗?而我们,作为科学家一员的医生们,注定只能成为医学陈规陋习的俘虏,屈从于单一药物治疗的习俗,而无视这类应对方式已经多次失败的教训吗?

我给出的回答绝对是“不”!

我要说:如果强烈的社会需求是发明之母的话,那么,热情也许就是其父了! CIq9XxZm13ulTFHDQVzVBrvu2ocEhUluCi2rAUUXMXR4otgQjUJ5joNeYF4Wyh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