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参与了天津开发区的建设

王述祖

展望和预测未来,离不开回顾总结历史。我有幸参与了开发区的创业,那艰苦卓绝的历程,永驻我的心中。至今,我把回忆这段历史当作一种无比的幸福。常忆当年创业时,才能不断地激励斗志,清醒头脑,永葆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谱写新的辉煌。

天津开发区建在哪儿?

我参与了天津开发区的选址和论证。当年,我从引滦入津前线下来,到西青道一条街改造指挥部当董事长,组织西青道改造工程。工程刚要完工,就接到市委电话通知,调我到市委“方案组”报到。这个“方案组”是个什么机构,搞什么方案,让我担任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工作,当时都是未知数。后来才知道,那个方案组是为搞开发区做选址工作的一个机构。当时在哪儿搞开发区,大家心里都没有准谱儿。

再说,我一个搞建筑工程的怎么能搞开发呢?但不管百般疑惑,千般寻思,还是按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去做。既然组织叫去,就要一步一步从头学起,再困难也要把党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工作了几个月时间,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初步确定开发区选址在目前这个位置。这个过程是复杂曲折的。当时李瑞环市长非常重视,听了几次汇报,又经过若干专家论证才最后确定下来。

开发区选址确定后,1984年5月,市委、市政府派几个领导,还有我,到深圳参加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当时,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主要领导人都到了深圳,住在西丽湖度假村的松林别墅。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到会给我们讲话,让我们体验一下什么叫开放。因为深圳市特区开放比较早,在这里,可以了解什么叫开放,怎么搞开放;了解它的法规和规划。深圳特区真是一部教科书。通过培训,我们对有关对外开放的许多东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天津开发区规划选址在塘沽盐场三分场。当初的盐场三分场“汪洋”一片,都是盐汪子,卤池,耙盐的结晶池。在盐汪子上怎么搞开发区呢?当时,一些外国人看了,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要搞开发区,要让外商来投资办企业,你必须要改善硬环境,基础设施得过硬。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没有人来投资之前,你要把路修好,把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修好,电得进区,通信得有。这是投资办企业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这个,人家上盐汪子里来投资吗?不可能的!

“开路先锋”带头搞基础设施建设

我当时认为,从吸引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垫投,先把盐汪子的水放净,垫好土,修好路。可是修路以前要下管子。下管子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雨水的,一个是污水的。雨水的好办,按天津市降雨量的平均数以及一个阶段集中的降雨量计算出来,据此下管子,这个有依据。关键是污水。当时,谁也不知道企业污水有多大量,这是一个难题。量估算大了,对国家是个浪费;估算小了又不够用。而这个难题,找谁也回答不了。

以前都是先走基础设施,后走项目,没有先走项目后走基础设施的。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难题,我调查了全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区每平方公里的污水排放量,调查了天津市工业区的污水排放量,特别是陈塘庄这个工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多少家工厂,多大面积,每家工厂的排放量有多大,综合加一块儿平均多少。同时还了解了新加坡的裕廊、韩国的马山和我国台湾的高雄等一些主要工业区的数据。当然台湾去不了,我们委托外国人到那边儿调查。然后把各种因素加在一起,才确定了我们下多大的管子。因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心中总算有了底。

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既不浪费,又够用。在当时的情况下,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又找不到内行人充分商讨,我下那么大的决心,做出这样的决策,是承担了很大责任,冒了一定风险的。但是,我心里有谱儿。因为那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不是拍胸脯决定的,是调查研究了很多资料才得出来的。现在总结出经验了,全国许多开发区都按这个数走,都没有出现问题。

解决了下管子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修路。当时,我们进来的时候,到处都是稀泥,很深,必须穿胶鞋,整天和泥巴打交道。要修正式的路,当务之急是修一条进场的临时路。没有临时路,哪能修正式路?临时路就是现在的建材路。这条路长4.5公里。

1984年11月15日,谷牧副总理到天津来,审查开发区的方案。当时,我作的汇报。谷老听了很高兴,说国务院批准了,可以干了。11月15日放完水,到12月份,天气特别冷。现在全球变暖了,那时真冷,零下十几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修一条路,真难啊。当时定了指标,到1984年年底第一条路要通车。我算了一下,4.5公里长、6米宽的话,每天必须有一列砟石或石屑运进来垫上。当时车皮很紧张。我找到转运办的老席主任。他是“老铁路”,非常支持,亲自调车皮,保证每天一列。所以我心里总想,天津开发区可不能忘了席主任。奋战一个多月,终于修成了一条汽车可以开进来的临时路。当时的开发区负责人张昭若给我发了个奖状,叫“开路先锋”。路通了,具备了施工队伍进现场的条件。这是很不容易的,开头难啊!

转年开工,修正式路。当时有个计划:第一年,即到1985年12月6日,第一条柏油公路要进开发区,就是现在的洞庭路。要以第一条公路通车剪彩作为庆贺建区一周年的礼物。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确保20个外商投资企业投产。在这个目标激励下,第一代开发区人拼命苦干,节假日都不休息,日夜兼程。

那时,大家都住在开发区,除了吃饭睡觉,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开发区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第一条公路洞庭路通车是12月6日,建区一周年。那天晚上下雪,早晨剪彩,时任副市长郝田役同志来剪彩。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当时不像现在的剪彩仪式那么隆重。仪式安排在一个小的载重车上。司机同志因故没来,找人家又不在,到剪彩的时候没有车子,没有剪子,临时把医务室的剪子拿来。可是剪子又没开口,老领导剪了半天也剪不动。

搞项目,就要搞得又快又好

第一代开发区人来的时候,开发区什么也没有,租了现在中建六局三公司招待所三楼的四间屋办公。只有两辆公用自行车。后来为了方便,就在开发区盖小平房。两个月的工期,正赶上冬天施工。

1985年春节前建好了,春节后进去办公。冬天盖的房子,屋里沁着水,非常潮湿。晚上盖被子睡觉,一觉醒来,棉被上面一层白霜。屋里热时,水从屋顶往下滴。这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

最难的就是第二年确保20个企业投产。当时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十几位同志,我是指挥长或叫总指挥,易志宽同志是副总指挥。我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盯着,最快的项目是中日合资的哈娜好医材公司,7个月完成。还有中德合资的威娜化妆品公司,原来在市区已经买地了,因为那个地块有些争议,市里办事效率太低,我们借机说别在市区建了,到我们这儿来吧,就拉到开发区来了,结果只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建好了。

工作量最大的嘉泰陶瓷项目,从平地开始,一直到832台套的设备安装,最后烧出砖来,也只用了区区8个月。这是超人的速度,世所罕见。一位日本朋友不敢想象8个月能烧出砖来,抱着刚烧出来的瓷砖感动得痛哭流涕。

当时我们要求20个企业建成投产,到年底一定要兑现。我记得光这一个工程,施工队伍就十几家,天天“打官司”,天天搞协调。你还不能逼急了。有一段时间,哈娜好工程进度慢了。为了促进它的工程进度,以免拖全局的后腿,夜间12点开会。别人干得热火朝天,为什么你的工地耽误了?那个项目经理已经睡觉了,我们跑到他家里从被窝里把他“掏”出来。

我在现场开会,让他看看人家怎么干的,用这样的办法激励大家,把工程质量搞得好一点,按期高速完成。大家按期把企业建成投产,这就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开发区可以搞项目,而且可以搞得很快很好,从而增强外商到开发区来投资的信心。我们天津开发区的第一批创业者,都有这样一种韧劲和闯劲。

所谓“韧劲”和“闯劲”,前提是大家得吃苦。当时各方面的条件艰苦得很,没什么福利待遇,没有补助,没有津贴。车也没有,办公室空调、暖气都没有,现代办公设备更谈不上。我们照样住在这儿“滚”。凭着一种艰苦奋斗精神来创业。事实上,只有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最能感动投资者。让他们看到开发区的希望,感到来开发区投资可以更快地实现他们的夙愿和理想,从而像追逐梧桐树的凤凰一样,心甘情愿地把大笔资金投向这块“大有希望”的土地。

既“不给钱”,也“不管你”

这一代开发区人的创业精神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

当时市长李瑞环在概括开发区成功的经验时,曾指出两条秘诀。第一,不给钱;第二,不管你。

不给钱,就是用贷款。贷款不同于财政拨款,那是要付息和还账的。这就给了开发者一种激励,钱不能乱花,要用在刀刃上。还账靠什么呢?靠投资者来买地呀!都不来买,你拿什么还账?从而逼着你把投资者当上帝,尽心竭力地为投资者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当然买地的钱很少。更重要的是投产以后有税收,用税收来还本付息。所以,政府不给钱,反倒有力地激励了第一代开发区人按市场经济规则搞开发。我们十分珍惜这点来之不易的银行贷款,斤斤计较,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既考虑它的使用效率,又要考虑如何加快回报。

第二条最关键,就是“不管你”。开发区创业之初,计划经济的束缚还非常厉害,上级政府的哪个部门都能管你。针对这种大环境,李瑞环市长说了,“市里各委办不要掺和,让开发区这帮人直接按市场经济规则放手去干,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当时,我们就提出来,要创建一个“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因为你只有跟国际接轨,才能吸引外资来,你这套体制不跟国际接轨,人家就感到很不理解,很不适应,很不方便。如果干什么事都像在计划经济环境里,要跑几十家才能办成,那谁还上你这里来投资呀?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天津市至少有两大高明之处:一个是1987年,天津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一个是开发区自成立那天起就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不给钱,也不管你。不给钱目的是激励你;不管你目的是让你摆脱一切束缚,直接跟国际接轨。这是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基本条件。

我国成功入世时,我就和一些同志讲,我们天津开发区18年前就入世了,就和国际惯例接轨了,所以没有什么可怕。天津开发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评比中一直第一。要说“第一”,首先是创业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且在体制上并不像有的开发区,一上来就几千万几千万地往里投。对天津开发区,天津市委、市政府是一分钱不给的。当时我最清楚,开发区从财政拿几十万,开始你得给工资嘛,也就这几十万元,剩下的都是靠贷款来运作。

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成功了。不给钱,不管你,这六个字非常重要。作为第一代开发区人,我深感那时的开发精神,那种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冒风险、勇于按市场经济规则闯新路的精神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如果这种精神没有了,或者淡化了,钱再多也搞不出大的名堂。

艰苦创业,有时候确实要冒风险,担责任;谨小慎微,树叶子掉下来怕砸了头,不敢冒风险,永远也干不成大事。讲一个故事。开发区嘉泰陶瓷公司,当时定的是1986年年底投产。它是开发区最早的20个企业之一。烧制陶瓷需要煤气窑炉,燃料是煤气。当时没有煤气,没有液化气。因为开发区的液化气站当时还没有建好。这怎么开炉、烧砖呢?为了兑现承诺,我决定把50公斤的大罐串起来,排在厂房边上。当时冷啊,12月份,液化气不好出。烧煤气罐的都知道,来点热水浇浇罐,温度高点,气就出得快。但这是明显的违章操作。当时我急得头上冒“火”。为了不失信誉,非冒点风险不行了。

我考虑了一番:这个事儿,既要胆大,又要心细;既要敢冒风险,又要确保不出事故。于是,我出了个主意,搞个池子,通点热水,控制好温度。我跟煤气站站长在那儿指挥,虽然违章,也有很多措施,但不能蛮干,既要保证液化气源源不断地送到窑炉里边,又不能使水温过高,以免引起罐体爆炸。

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50公斤的大罐,一旦爆炸,那就是颗大炸弹哪!我王述祖非蹲大牢不可。但是,你不冒风险,光想干太平活儿,当保险官儿,你创得了大业吗?百分之百有把握的事情谁都能干,要你共产党员干什么?我拍了板,作了决定,又提出了许多保护措施。也不是简单地放热水,要考虑到水温如何控制,气如何进行调整,等等。

当然,不干就没有这个风险,我宁可担这个风险。因为开发区人说到做到,说什么时候出砖就得准时出。我们承担了风险,干成了事儿,按预定计划烧出了第一块瓷砖。为什么感动得日本人哭?就是因为这个速度,世界罕见;这样的精神让外商感到开发区办事效率高,速度快,服务一流,这才纷纷来投资。有了20个企业投产,后边才有200个企业接踵而来。

现在开发区有几千家外资企业了,怎么来的?归根结底就是一条,用投资者的满意度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外商现身说法很重要。现在仍然应该注意这一点,只有这样,开发区才大有希望。要说跟国际接轨,首先就得凭精神,凭吃苦精神、创业精神、服务精神。没有这些精神,开发区再想有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只要发扬光大这些精神,开发区就一定能够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时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G1nC2HNAYYX7hpP2Voh5LbWQKg0Y5qw7vXHQP8nKwYRBKV+nNVYxYGYzaVyaz5j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