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困扰

网上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葛优也焦虑了,崔永元是医生》,吓我一跳,真心有点不信,那个说话笑死人不偿命的光头竟然焦虑了?再一看这则新闻发布的时间挺早的,是2009年。

葛优在电影《气喘吁吁》中的造型和形象与以前有了极大的不同。他饰演的“假大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每天疲于奔命,为生活中各种难题所苦恼,制造了各种笑料。在一次访谈中,葛优也首次透露从剧中这个神经质的人物身上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自己就患有焦虑症,而且之前从未向公众提及过:“首要表现是睡不着,现在都还老是失眠。”

葛优说自己有一次碰到曾自称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看他很憔悴,还说自己三天没睡觉了。葛优笑言:“我比崔永元好一些,我们俩一见面就说最近吃哪种药呢,都说这事,他好像比我还严重一点。”两人的交流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话题上。

其实,名人有压力也很正常,成功人士就像在聚光灯下生活一样,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说话做事难免受制于舆论,顾虑越多,越易焦虑。

成功人士已经成了焦虑障碍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大多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一般学历较高,事业发达,收入丰厚,在职业和社会地位上获得尊崇。

但是,在完美主义信念的推动下,他们往往过分在乎周围的想法,担心自己做得不够理想,此时成功成了一种强迫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焦虑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现如今焦虑和失眠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常见的,特别是成功人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焦虑过。葛优有着太多让人捧腹的作品,圈中好友都说他是个很好的人,很绅士——他的焦虑大概正是来源于他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太希望把快乐带给别人,才会和自己较劲。越成功的人越有一种怕在众人面前暴露出弱点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压力来源之一。我们所熟知的艺人黄子佼、那英、孙燕姿、陈慧娴等,均患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心理学专家说,焦虑症正成为袭击现代都市人的一大顽疾。

事实上,在普通人群中,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因为工作压力患上焦虑症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占比例已达4成左右,销售、法律、自由撰稿等行业,都是焦虑症的“重灾区”。

焦虑症多数在中、青年期开始萌发,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一倍。临床表现基本上有三组,亦可视为焦虑症的三大症状:1.伴有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突发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即将死亡的感受。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2.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3.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中青年男人,每天加班加点经受工作压力重负的“工作狂”不在少数。“工作狂”听起来虽比“酗酒”“网瘾”高尚得多,但事实上,“工作狂”也属于心理疾病患者,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也更容易有这种表现,因为体力劳动停下来就是休息,而脑力工作者会时时刻刻思考工作上的事。

根据最新的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工作狂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椎劳损等如家常便饭。这类人的精神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中,往往容易患上焦虑症。

这类人具有“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当选择变成“或者A或者B”时,它就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象。由于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整合,人就会形成焦虑的情绪。“需要获得外部证明”也是这类人的特征,他们的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通过其他人的感觉而产生,由此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此外,知识成为焦虑的新来源。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量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程度,就容易患上“信息焦虑症”,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种焦虑症普遍流行于每天都要面对高度压力与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或职业当中,记者、广告从业人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IT从业人员等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

我曾在一篇传记中看到这样一段叙述,婚姻失败的煎熬以及产后抑郁,使得英国王妃戴安娜感到痛苦绝望。在一次出访中,面对摄像机,戴安娜故意躲开了查尔斯王子对她的礼节性亲吻。有关人士分析,这是戴安娜王妃逃避现实的手段。

正如之前所说,患焦虑症的女性要多于男性。而其中,孤独焦虑就是困扰女性的一大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焦虑并不是家庭主妇的代名词,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更容易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境地,当然,事业不成功的女人也并非就可以远离孤独的困扰。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孤独仿佛都是无所不在的痛苦,因为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墙内。”

孤独的人也许从事着长期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从内心角度,他们很容易执著于“小我”之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甚至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

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对方所说的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兴趣无关的话题。当别人期望他们多暴露一些时,他们却暴露得更少,而当别人不期望他们过多暴露时,他们却暴露得太多。 uQfAq6Y1g4aigeK/z3IQO8Kx3aBNlkgF+5sddqrudWDk8Q7sftuT2wdik7MYrV4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