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担心自己的技能跟不上时代
——技能焦虑

常言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如今,用人单位喜欢掌握实际技能的员工,在校学生也总将“考级”“考证”放在首位。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格、修养等多方面,如今却都被简化成了“技能”,这让很多人患上了“技能焦虑症”,生怕自己“技不如人”而被淘汰。

堂姐去年从上海某高校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到了一家国企做会计。每天下班后她还要学英语,稍有中断就会觉得焦虑。面对繁重的生活,堂姐总是和我说:“在上海,要想发展得更好、薪水更高,肯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为了多拿几本证书,如今她已放弃了一切业余活动,不愿和朋友聚会、交往,下班后除了吃饭、洗漱,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做题。我叔叔和婶婶看到她这么用功还挺高兴,但她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考试机器”,除了证书,什么都没有。

就在前不久,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074人进行的调查后得出结论,76.2%的人直言身边存在很多有“技能焦虑症”的人。62.8%的人则认为“在职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如何努力”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在那个网页的评论中,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学者认为,造成这种“技能焦虑”心理的原因,多数是对自己不自信。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心里承受能力一般,尤其是在工作中一旦被提拔,反而会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虽然在外人看来十分优秀,但在潜意识里却认为自己的努力与能力比不上身边的同事。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因此,这些人会不断地鞭笞自己向上,哪怕再累也不会轻易休息。

那么,没日没夜的学习新的技能真的能增加就业的保险系数吗?在这位社会学者看来是显然不能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品格、修养、态度、团队意识、交际能力等等,不在于证书多少;尤其是跨行业的专业证书,更易给人造诣不精、定位不准的印象,未必能给自己“加分”。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出色成绩取得领导欣赏和同事敬重之后,再去拓展工作能力。如果这份工作本就是自己喜爱和自主选择的结果,那就更没理由心浮气躁,这山看着那山高了。如此,才能调整心态、踏实进步,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我看来,“技能焦虑症”早已扩大到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是职场竞争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很多社会性问题,想要有效地缓解这种“焦虑”,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是完善的应对策略,“考证”更不是缓解这一症状的唯一“药方”。

我有个朋友在南京机械制造行业工作已经近5年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太多“技能焦虑”。朋友对我说他刚进入企业的时候,他的老总给他们上了一堂课,老总跟他们说,你们不只要掌握好企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更要特别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历练。进入车间后,要在基本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成绩取得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欣赏,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被职场淘汰。在不了解职场规则和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专攻任何一个环节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调整心态,踏实进步,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社会学家表示任何行业都有竞争压力,想一进入职场就获得安全感不现实。毕竟职场和学校是两个阶段,在学校时大多数人的状态,要么“一无所知”要么“自以为是”。所以进入职场前,既要有“准备适应规则”的心态,又要有“别太在意”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完成好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是否焦虑取决于是否对未来有明确规划。与其说是“技能焦虑”,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未来焦虑,是没想清楚以后要做什么。在他看来,在企业中,工作能力和心态是首要的,做好了自然会得到领导认可。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个人修养和品格会在长期工作中凸显价值,品格不过关,技能再强也白搭。

其实我看到身边很多的人都在因技能而焦虑,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看动机,如果只是受到想要赢过别人、获得更多奖励等外部目标的影响,或是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做,自己也做来获得安全感,那是不可取的。只有从“内在”出发,为了提升自我去学习,才有意义。二是看方式,仅仅为了解决焦虑情绪而盲目学习技能,最终只会加剧不安。“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同学,不钻研专业知识,而去考导游证、厨师证,只会让自己更加迷茫。”技能的掌握上,也要注重内容,能深化自己的发展,才有意义。 J14OWaUUa1tnnPde5iveiEoe7rlu39Wxtz+02MDJaYOQiSyjj8Ior7TZkXP3AYt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