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史上最执拗的顽固考生

时代 :中唐

落榜 :3次

职业 :京兆尹、吏部侍郎

成就 :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大唐贞元年间,有一位口吃的考生,说话磕磕巴巴,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并被公认为文章巨擘、百代文宗;他曾三次落榜,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最终当上了国家人事部副部长。

这位曾经口吃的落榜生,叫韩愈。

其实说来,唐朝除了盛产诗歌和诗人之外,还有散文。说起唐代散文,谁都会第一个想到的代表性人物,也准是韩愈。没错,韩愈的确是一位散文大师,在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他稳坐头把交椅,没人能超越。

所以,韩愈以文章而独步当世,而不是诗歌。当大家都一窝蜂地在诗坛上寻求地位时,韩愈独辟蹊径,他走了另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选择了散文,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韩愈的出身不错,但命运多舛。

他不仅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干部子弟。韩家世代为官,他的老爹、爷爷、爷爷的爷爷都在中央和地方做过官。他老爹当过县长,在当时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韩愈有幸继承了老爹的文学基因。

不幸的是,韩愈刚出生没几天,亲娘就去世了;三岁时,他老爹又撒手而去。他一下子成了可怜巴巴的孤儿。

也许是离开父母过早,也许是受过惊吓,他从小就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古代医学不发达,技术非常有限,尤其是像口吃这种顽疾,一般治不好。所以直到长大,韩愈说话都还是结结巴巴。

幸亏,韩愈还有个年长他三十岁,已经成家立业的哥哥,名叫韩会。从此,他由哥哥抚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韩愈十三四岁时,哥哥韩会不幸因病离世。自此,韩愈便由寡嫂郑氏一手拉扯大。

所以说,韩愈的家世很好,就是身世悲惨。

不过,一个人的人生积累还得靠自己。

韩愈天资聪颖,七岁时开始读书,到了十三岁时,他开始会写文章。当然,比起那些天才神童,年少时的韩愈或许并没有那么耀眼。

但他是一个十分用功、刻苦的学生。

十四岁那年,在嫂子的资助和鼓励下,韩愈只身去大都市洛阳求学。洛阳作为东都,是唐朝的第二首都,跟西都长安的地位相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洛阳城,他过起了清贫的苦学生涯,而他的苦学,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

据说,韩愈平时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只吃两顿饭,除了睡觉、偶尔去朋友家串门之外,其他时间都花在读书上。他读书时常太过入迷,上床睡觉时才发现已经凌晨了,但他第二天依旧天不亮就起床读书。

他曾在自传中,说自己每天都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意思是他在学习中口手并用,博览群书,抄录笔记,从没停歇过,可见用功之深。

每到寒冬腊月,韩愈舍不得生火取暖,导致砚台的墨汁都结冰了,他就用嘴呵气,让冰融化,然后继续写;手冻僵了,就使劲搓搓,然后再写;背书直到口干舌燥,他就喝几口菜汤,继续背诵。

这种拼命的苦学精神,当时恐怕没有第二人能比。

就这样坚持了五年,韩愈的学业大进,而且很顺利地获得了乡贡资格。于是,他打算转学到长安继续深造,他相信,那里必然能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拜识更多的名师。更重要的是,他要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公元786年,韩愈背着书箱,来到更为繁华的西都长安,这年他刚满十九岁。

在当时的长安文坛上,有两位重量级作家:一位是梁肃,另一位是独孤及。这两个人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南北朝格式死板的骈文,主张先秦两汉的散文。

这点正符合韩愈的口味。因此刚来长安不久,韩愈就带着崇拜的心情,时常登门求教,并拜二人为师。

在名师的指点下,韩愈在文学上更上一层楼,进步神速。

秋去春来,花谢花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就要在教育部举行。尽管来长安才一年,但韩愈自信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参加这场考试。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叫陆贽,作文题目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陆贽在当时不仅官高位重,也是个文坛大家,因此他出的作文题非同一般。

“不迁怒,不贰过”,这句出自《论语》,意思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怪罪别人;做错事,不要故意掩饰。看要求,这是需要考生写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文。

不过,这篇作文对于韩愈并不难。拿到试卷,韩愈稍加思索,当即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并且第一个交卷。

怀着必中的信心,韩愈轻松考完了三场。他感觉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并且自信即便不能拿第一,也至少是前三名。

但是,这次他过于自信了。

唐朝的科考,要想金榜题名,除了文章好,还要会跑关系。也许是疏忽,也许是不屑,韩愈这次科考并没有去跑关系。而且更关键的是,当时的主考官陆贽是骈文高手,自然不喜欢韩愈的风格,仅看了几行,就把他的卷子丢在一旁。

韩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落榜了。

不过,韩愈并没有垂头丧气,更没有自暴自弃,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态,继续复读。这一埋头复读,就是整整三年。

之后,韩愈两次前来长安参加会试,不料这两次,他仍是榜上无名。

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连番的打击,精神没有不崩溃的,若是心理脆弱点的,估计自杀的可能也有。但是,韩愈有信心且有耐心,他并没有悲观消极,更没有气馁放弃。

当然,连续三次的打击,放在谁身上,都不可能不在乎。韩愈觉得自己的接连落榜很对不起死去的父母,更加愧对自己的祖先,这个原本荣耀的家族。所以,韩愈始终没有放弃科考。

等到公元792年,第四次参加科考时,他已经二十五岁。

一进考场,没想到,这次主考官仍旧是从前的那位陆贽先生。韩愈再打开试卷,一看题目,竟然还是从前那个题目。

韩愈没有皱眉,反倒笑了。

他从来对自己的文章很自信,尤其是第一次答卷。当时的落榜,他很是不满,也很不甘,一直耿耿于怀。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这次韩愈却来了个“以不变应不变”。既然考试题目没变,他毫不犹豫地把当年的那篇作文,凭着记忆重新手写了一遍,几乎一字不差。

就这样,这次韩愈还是第一个交卷,没费吹灰之力,完全靠记忆。

主考官陆贽看后,觉得此卷似曾相识,他似乎忘了自己曾经给过不及格,反复细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成绩公布那天,韩愈终于金榜题名,位列一甲十三名。

这下,韩愈得意地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对抗”主考官的过程中,这位执着的考生最后胜利了。他用自己的“顽固”,战胜了考官的“顽固”。当然,主考官陆贽也确实有一番知过从善、不嫌前隙的雅量和气度。

考中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等于可以直接当官上任。之后,还需要通过一场公务员考试,才能分配官职。

所以说,韩愈过了教育部考试这一关,还得过人事部考试这一关。没想到,韩愈的命太衰,好不容易考中进士,眼看就要成为国家公务员了。不成想,又坎坷了好几回。

公元792年,在进士科之后,国家人事部举行博学宏辞科考试。这名字听起来像是考博士,实际就是公务员考试。

一般而言,比起单纯的进士考试,人事部考试里面的猫腻要更多。这不仅需要送礼,还得拉关系,找贵人。

一开始,韩愈不懂这些内幕。

因此,连续三年考下来,韩愈次次落选,还是个空头进士。

对于饱经亲人吊丧之痛,肩负着光耀门楣的重任的韩愈而言,从政不只是实现理想的途径,更是谋求生存所需的手段。在落第后困守长安、生计窘迫并渴望有人引荐的时候,他给当朝宰相上书自荐,两个月内一连写了三封信,陈述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足堪大用,求其擢拔,可是全都石沉大海。

在长安已是穷途末路,生计都难以维系,灰心失望的韩愈退而求其次,设法到地方上谋一份糊口的差使。

公元800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第二年顺利通过,得以在中央机构供职。

韩愈一面在政界担任公职,一面在业余时间搞文学创作,他在文坛的名气越来越大。除了搞创作,他还积极热心地到处推荐文学新秀,比如著名诗人的孟郊和贾岛,都曾受到他的推荐。同时,韩愈还广收门徒,提倡和发扬自己的古文主张。

其实,韩愈早就对骈文极为反感。也许除了天才王勃所写的那篇名扬天下的《滕王阁序》外,他完全有资格鄙视当时所有的骈文。

由此他凭借自己的权威,开展了一场古文运动,大力倡导散文写作,不押韵,不四六,不写空话,要自然,要写真情实感,等等。很快,这场运动掀起了一股新文学风潮。

因而,韩愈的门生云集,文学青年们纷纷以做他的学生为荣,一时“韩门弟子”满天下。

但是,这位文学教授在官场中,似乎仍然保持着当初的“一根筋”。正因为如此,他的官途遭遇了一股寒流。

当时,唐朝以道教为国教,但唐朝政府也迷信佛教,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唐宪宗。陕西著名的法门寺保存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一颗舍利子,唐宪宗拜佛心切,希望把这颗佛骨迎进皇宫里进行供奉。

于是,唐宪宗大摆排场,隆重迎取佛骨进京。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是个举国轰动的大事件,大家当作看热闹。但对于韩愈,他身为谏官,有自己的看法。韩愈是儒家弟子,自然不太相信佛教那一套东西,也很反对领导为了毫无价值的佛骨,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耽误国家事务。

于是,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了一篇名为《谏迎佛骨表》的文件,上呈领导,希望领导能放弃这次的荒唐之举。

敢说领导做事荒唐,韩愈一下子摸到了老虎屁股。

韩愈当下就被撤职,而且被发配到当时最为边远的广东一带。第二天,韩愈不得不上路,踏上流放之途。

就在途中,韩愈要过秦岭蓝关时,他的侄孙韩湘子(是否为传说中八仙中吹笛子的那位,不太确定)为他送行。韩愈不禁老泪纵横,给侄孙写了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一首离别赠言,但绝不是普通的赠言。

诗中再次表现了韩愈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大无畏精神,一方面说明自己被贬的原因,另一方面给侄孙交代自己的“后事”。看来,韩愈已经认为眼前是条不归之路,他希望侄孙日后能为自己收拾骨灰,好好安葬自己。

幸好,韩愈没有死在边荒,后来回到了西都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的工作。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两百多年后,北宋的另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亲自为他写了一篇碑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赞誉:“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意思是说,他在漫长的文学衰落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连大文豪都这样说,毫无疑问,韩愈完全称得上是一代文学宗师。

人物访谈

小编:韩愈大神,您第四次参加科考,看到考官还是N年前那个考官,考题也还是N年前那个考题时,您有什么感想?

韩愈(淡定):以不变应不变呗。

小编(膜拜状):万一又落……万一考官还是不识货怎么办?

韩愈(淡定):继续考呗。

小编:李白大神,您为什么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

特邀嘉宾李白(眼神躲闪):这个嘛……我是天才,懒得考进士。

小编:难道是因为喝多了第二天起晚了?

特邀嘉宾李白(一脸郁闷):……我家是做生意的,政审不合格。

小编:那您是打算归隐田园?

特邀嘉宾李白(洒然一笑):当然不是,我是天才,天才不走寻常路。 1cdv1sNwR4E36s4ronh6LcVUJnwv/hjc4qRZ79dLYzd80PgJZoifr0OX2F8ygA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