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钱起: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终列“大历十才子”之首

时代 :中唐

落榜 :4次

职位:考功侍郎

成就 :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首

中唐大历年间,有一位考生曾屡次落榜,而最终却以一篇满分作文金榜题名,位居榜眼,取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如果放在今天,这简直是个奇迹。

他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后因官居考功郎中,当时人称“钱考功”。

说到大历十才子,那可是中唐时期整个诗坛的佼佼者,可谓是诗坛十大明星。当时正值大历年间,文化昌盛,才子辈出,有人便将天下最有才华、最负盛名的十位诗人列成排行榜,遂称之为“大历十才子”。这份排行榜的名单如下:钱起、韩翃、司空曙、卢纶、李端、吉中孚、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毫无疑问,这十大才子之中的佼佼者、堪称中唐“桂冠诗人”的,正是钱起。

可是,知道钱起曾经落榜的人恐怕不多,而且钱大诗人的落榜次数还不止一两次。他当年在作文考场上几乎是屡败屡战型的人,这完全可以从他写的那些落第诗中找到证据。从数量上看,钱起的落第诗一首接一首,比起其他诗人要多得多。而且文采斐然,凄苦悲凉。

当然,他并不是一个始终背运的人。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一朝金榜题名,以一篇满分作文考中进士。这篇满分作文,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应试诗,流传千古。

这次考试作文出得比较玄,题目叫“湘灵鼓瑟”,于是钱起就写下了这篇应试作文《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写得很好,尤其是末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意境高远,堪称绝唱,为全诗增色不少,一下子就让考官眼前一亮,大为激赏,于是立马将这篇列为满分作文。

这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篇被官方认可并流传千古的应试作文。与此命运相反的,则是初唐考生祖咏的那首同样大名鼎鼎的应试诗《终南望余雪》。尽管两者都是名作,但钱起因自己的应试诗被录取,祖咏的诗当时却由于不够字数的缘故,被判为零分作文。

据《唐诗纪事》记载,当年,祖咏来京赶考,一看试卷上的考题是“终南余雪”。祖咏在脑海里想象了一番,于是援笔而就,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一幅完整的画面转化成四句诗,简洁精练,而且十分贴题。祖咏一看没有增删的成分了,于是第一个交卷。主考官一看这位考生只写了四句,很纳闷,便问:为什么不写完就提前交卷?

祖咏:我的意思表达完全,不需要再废话了。

主考官无语。

结果,阅卷老师们读了之后,都表示欣赏,但还是给了他零分,祖咏名落孙山。

原来,祖咏当年的作文要求也是这个格式,六韵十二句,而祖咏仅仅写了四行就交了卷。尽管诗写得不错,但字数远远不足,由于不达标,因而被判零分。

这只能说明唐朝科考制度的死板,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违背不拘一格取人才的方针。

这种僵化的考试制度,如果没遇到开明的主考官,是很容易导致真正有才学的考生被埋没的。而考生钱起也许就因为如此,才频频落榜,一直被埋没了多年。

钱起来自浙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江南才子。

他的出身背景不好,属于草根阶层。在古代,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的人生出路不是很多,而考取进士,就是最大的出路。

毋庸置疑,钱起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而且资质不俗,学习热情也很高,就是少年时的运气不大顺,因而多次在科场中碰壁。但他一直没有回头,为了生存,也为了声名。

考取进士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生计,就是为了建立功名,甚至还有光耀门楣的打算。总之,考取进士可以名利双收,因而竞争者成千上万,不惜挤破头。

其实,古代考进士通常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入读官方学校,地方的或者京城的,这叫国子监。在国子监毕业的书生,叫生员,到时可以直接参加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但能获得这个资格的大多是富家子弟或贵族子弟,因为进国子监需要相当的资本。

另一条途径,就是广大贫寒子弟能选择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中间需要通过地方逐级选拔性考试,之后才能领到准考证,获得考取进士的资格。

这个地方选拔性考试,大体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级考试,叫童试,属于最初的低级考试,当地政府每年举行一次,原则上年龄不限,但考生大多是少年,失败了可以继续考,如果运气太背,甚至四五十岁还没过关,那就是老童生了。

童试差不多就相当于预赛,但还不在真正的科举制度之内。童试过关了,考生就有资格称自己是秀才了。这也就是古代真正读书人的资格,成为秀才后会受到政府的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在周星驰那部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中,方唐镜是一位秀才,虽然被拷问,但不会受到任何刑罚。这就是古代秀才的一个特权。

成为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

乡试属于科举考试的第一环节,每年秋季在各省省城进行,因而也叫秋闱。考试上了分数线,那么就是举人,从而有资格参加下一轮中央举行的会试。举人的第一名,有个特称,叫解元,明代的唐伯虎就一举考中解元。至于小说里的范进中举,也就仅仅通过了乡试,成了举人,但这已经让那位蹉跎多年的考生喜得发疯,看来迷信考试令人中毒不浅。

会试在首都举行,由教育部副部长主持,具体地点在中央贡院,时间是在乡试之后第二年春天,同样也是每三年一次,周期同样漫长,失败一次,落榜的考生往往是很受煎熬的。

参加会试的生源,这时就分两种,一种是那些举人,另一种则是上过国子监的贵族学生们,他们直接参加会试。会试通常的固定录取名额为三百名,如果考中,就是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之后,就是最高一级的科考了,即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本人出题,在皇宫太和殿广场举行。说起殿试,是唐朝时由女皇武则天开创的,但没有形成正式制度,因此程序不固定,通常无需皇帝亲自出马,翰林学士或礼部官员就可主持。

通过了地方与中央的层层遴选,考中进士,自然是无比光荣和骄傲的事情,这便是金榜题名。当然,黄金榜上也有名次,前三名更是非同小可,尤其光荣,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考中了进士,如果不出现意外,基本上就等着做官吧。当然在任职之前,中央还会有一场小小的选试,来确定职位的分配,有点像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这大概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了,可知,考进士并不简单,因为之前还需要披荆斩棘地通过多重“选拔赛”呢。

再说本节的主人公,考生钱起。

他作为贫苦子弟,自然不得不从童试,到乡试,再到会试,最终进行殿试,一步步经历这个漫长的考试“长征”。这是他谋生的道路,也是他跻身上层社会的唯一出路。

早在少年时,钱起就写下这样一首诗: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

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

诗中无疑表露了他渴望通过刻苦读书,凭借科举之路飞黄腾达的远大志向。窗外连绵的夜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他坐在宁静的深馆里,埋头苦读着发黄的书卷,直到凌晨时分仍不愿去休息。

如此艰辛的努力,都是朝着一个目标:金榜题名。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终有如愿以偿的一天。

这个年轻人始终抱着这个理想,在拼搏的路上不断奋斗。

天道酬勤,钱起的苦读果然没有白费,前面的那几轮选拔赛,基本上都是轻松过关,顺利地获得了贡士的资格。不过,到了考进士这一关,或许是由于前面太顺了,这时钱起的好运气渐渐耗尽了。

第一次考进士,他没过分数线,名落孙山。

钱起郁闷至极,落榜的滋味苦涩得令他缓不过神来。失望之下,他回到旅馆,一连几日不肯出门见人。这天正好是寒食节,看到窗外的杨柳依依,他不禁泛起愁绪,随即在旅馆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落第诗《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

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一位失意的落榜生,孤零零地一个人过寒食节,落寞的他不愿见任何人,却连看到门前的柳树都觉得动情。此情此景,令人心酸。没过多久,钱起不得不打道回府,继续回乡苦读。

第二次,钱起还是抱着高涨的热情,没想到,这次还是名落孙山。

第三次,谁知比上次还差劲。

第四次,上考场时,钱起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一丝不苟地谨慎答卷。但最终放榜那天,他仍没能看到他想要的结果。钱起快要崩溃了。在极度失落中,他独自徘徊在长安城中,仰天长吟了这首《长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

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

一回春至一伤心。

回首往事,一晃十多年的大好光阴就这么蹉跎了,这时的钱起已经愁得头发都白了。连着四次落第,这已经不仅仅是抱负无法实现的沮丧,而且也严重挫伤了自己内心的那份骄傲,令他益发抬不起头。

因此,没多久他又给担任国务院秘书的一位姓裴的朋友寄赠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即《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诗中表达了自己十年来的苦闷与失意,看到自己的白发,钱起觉得自己都过意不去了。难道是自己的才华不够吗?难道自己这辈子注定与功名绝缘吗?

自卑的情绪涌上心头,但是钱起始终不愿放弃。

临近第五次考试,钱起心中虽有千头万绪,可还是收拾行李,急切地赶往长安,这年已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虽然他对这次考试已经不敢抱太大期待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试一试,毕竟前途要紧。

钱起沉静地坐在考场中,打开试卷一看,题目有两个:一个是《豹舄赋》,另一个是《湘灵鼓瑟》。

这种命题作文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写成五言体,六韵十二句,不得违反。甚至,写成绝句都是要扣分的。

尽管与往年同样是应试作文,但是这次,一看题目,钱起的内心立马平静了许多,因为这是自己平时十分擅长的题材。

成功永远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命运似乎在向钱起招手。

第一首,钱起几乎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到了第二首,这个题目明显跟远古神话有关,湘灵,即远古传说中的湘妃死后之灵,为湘水女神,就是舜帝生前的两位妃子,娥皇与女英两姐妹。

传说,舜帝去南方巡视,他的两位妃子娥皇与女英一路追随,直到湘水之滨洞庭湖,听到舜帝在苍梧之野去世的噩耗。于是两位妃子在附近的君山上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泪尽而死。她们死后,就成了湘水女神,也称湘夫人。

瑟是一种弦乐器,鼓瑟就是弹琴之意,作文的题目要描写湘水女神弹琴的情形,这纯属虚构,考的就是想象力的发挥。只要想象力够好,一般不会丢分。

于是,钱起立即发挥想象力,一幅幅唯美而凄凉的画面从他头脑中闪过,他开始动笔了,没想到这次几乎毫不费力,下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比写第一首时还要顺利,而且最后两句,也仿佛凭空出现在笔下,压根就没思索过。

直到回头再看自己的试卷,钱起也是又惊又喜,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这等神来之笔,可不是通过冥思苦想就能得来的啊。

饶是久经考场的钱起,面上也忍不住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情,他站起身,提前交卷。

这次主考官是李暐,也是半个诗人,在众多试卷中,当他读到钱起的作文时,不由大为赞赏,尤其当他读到最后两句时,更是忍不住拍案叫绝,反复地击节吟弄,声称这简直就是千古绝唱,最后又不服气地加了这么一句,“这肯定是有神人相助!”

很快榜单贴出来了。

录取进士二十名,第一名状元是李巨卿,第二名榜眼就是钱起。钱起果真高居榜上前列,尽管不是状元,但也是荣幸地名列第二,从而一举扬名,天下皆知。

多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的状元李巨卿还是应届生,而榜眼钱起则是多年的落榜生。

然而,所谓的状元试卷早已湮没无闻,没人知道他究竟写的是什么,而他本人也不过百年,就被世人遗忘得干干净净,湮没在历史长河的深底;钱起却被称为一代才子,连同这首应试作文,被后世留念至今,乃至更为久远。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这与考试成绩无关,完全跟个人才华相关。

对于钱起,尽管他没少落榜过,但最终还是如愿高中了。他失意过,也荣耀过,他的科考生涯算是圆满的。

一句话,中榜是中榜者的幸运,落榜却是落榜者的财富。 wenq49SkRBLFFv2TCVExesX4qpFUKAnbzioUfsnWiGmwCsDJ8bpF0SJQhjrU+c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