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章
耐住性子,性急吃不了热豆腐

心急,简单的事情也容易出错

李毓秀曾在《弟子规》中提到:“事勿忙,忙多错”。愈忙愈错,愈错愈忙,如此恶性循环,简直会毁掉整件事情。

陈女士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闲暇的时候还经营着一个“微店”。昨晚有个客户买了不少东西,嘱咐她第二天一早就发货,公司九点上班,陈女士决定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把货发出去再去公司。可没成想,一大早起来就接到公司的电话让她提前到公司去见几个客户。

陈女士觉得时间紧迫,就急忙催促孩子起床洗漱。陈女士一手拿着早餐面包,顺手拿了鞋柜上的车钥匙就出门了。到了楼下,孩子说红领巾忘记戴了,不戴红领巾会被学校扣分,只好又返回取红领巾。

终于到了楼下,陈女士一边唠叨孩子丢三落四,一边按遥控器,却没反应,原来她拿的是老公那辆车的钥匙。没办法,只好再返回去换钥匙。等不及电梯,陈女士慌慌张张地跑下楼,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忙赶着去公司。由于着急,超车的时候她和别人发生了剐蹭,幸好没什么大事。最后,忙活了一大早,去公司还是晚了,微店客户的货也没能按时发出。一整天,陈女士都沮丧极了。

我们也许会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出门时,手中拿着钥匙,却急着找钥匙;急着给人写纸条,笔就拿在手上,却睁大眼睛到处找笔;急着去赴约,却到处找不到心爱的领带;翻箱倒柜都没找到的东西,过了几天却在最显眼的地方发现了。上述种种,无一不是因为急切慌乱而造成的。人如果一着急,就会手忙脚乱,眼花缭乱,对明明在眼皮底下的东西视而不见。

有人说,做事快的人办事快,但性子急,简单的事情也容易出错。要想快,得先慢下来。慢下来,才能静下心,心静了也就认真了,出错的几率自然就减小了。

刚上班那会儿,丹丹希望银行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并希望自己敲键盘的声音可以连成一串优雅的音符,但在敲回车提交的那一瞬间,丹丹所办理业务的正确与否就定格了。在某银行担任柜员一职的丹丹,每输入的一串数字都是金钱的转换,只有数字正确,钱数才会相符,这就要求丹丹不仅要快,更要准确。在看验钞机显示屏时,也须非常仔细,数字不能错位。由此可见,柜员的压力和风险有多大。

那么,怎样才能规避风险呢?丹丹采取的措施就是宁可慢一秒,也不能出错。

个人业务错了,虽能找到人协商,但这会影响银行的形象,还会给客户带来麻烦。对公业务的错账,解决起来,手续却更加麻烦,且对柜员个人以及支行的考核都有影响。有了好耐心,丹丹就习惯了慢一点来仔细核对,以保证不因一时心急而导致错账。

时下的社会,越是大城市,“快”越有一种所向披靡的趋势,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有许多人在紧张的工作背景下,饮食“快餐化”了,娱乐“快餐化”了,阅读“快餐化”了,甚至连感情也在“8分钟约会”“闪婚”等概念下被“快餐化”了。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一切都需要花时间,欲速则不达。”因此,最佳的方法不是快速地完成一件事,而是正确地完成它。慢下来,你才懂得生活,懂得开始,也懂得进步。哲人说,选择大于努力。成功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在每个选择点上你都能作出最佳的选择。而最佳的选择则是建立在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力、愉悦的心态上的。这就要求你:慢下来,给工作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凡事老想一步到位,总难如愿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现在有很多人总表现出一种“着急”的心态,举个例子来说,一些人刚开始找工作就要找最好的,否则就反复面试,一定要找到又高薪又舒心的工作才行。这么说吧,用这种心态找工作,基本上是永远都找不到的。因为当你想一步到位的时候,你就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困境中,只要不达目标你就会一直觉得自己没能如愿。

陈德明的女儿大学毕业两年了,还待在家里,每天上上网,做做瑜伽。有人问陈德明:“你女儿毕业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出去工作呢?”陈德明说道:“这可是我的宝贝女儿,我能让她去一些小公司做小白领吗?我得给她找找关系,等进了国企你就羡慕吧!”

陈德明这两年来没少给人送礼、拉关系。他的女儿专业学的是会计,陈德明就四处请人吃饭,给人送烟送酒,希望能给安排一个好工作,然后总是听到对方回答:“我帮你看看。”两年下来,陈德明的女儿还是在家待着。

如今很多人都抱着跟陈德明一样的心态:什么事都想一步到位,恨不得立竿见影。找工作想一下子找到又高薪又舒心的,买房子想一下子就来个三室一厅。这种过于激进的态度只会适得其反,难以如愿。

有些人喜欢给自己制订计划,每一步都详细周密。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旦某个步骤没有达成预期效果,他们就会出现极其急躁的情绪,非要把该步骤完成。举个例子,有一对新婚夫妇想为自己买一套婚房,挑选了两个月也没结果。原因是在他们眼里没有一套房子是“完美”的,比如,采光好的房子楼层太高,楼层好则户型不好,各方面都好的房子又没有停车位……

为什么不走曲线呢?当某个目标受到阻碍时不要去“死磕”,走一个曲线迂回,不要求一步到位或许就会豁然开朗。工作不满意,先努力工作,时机成熟再跳槽;房子不满意,先住着,问题总会解决的;原定计划没有实现,那就换一个容易实现的计划。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急于求成往往会让人丧失正常的心态,从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拉关系、送礼物等,有时候越是着急要做好的事情,就越不能着急,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一次去东海游玩,正赏着美景,突然一个骑马传递公文的人从国都之中快马加鞭赶了过来,说道:“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

齐景公一听就非常着急,这可是自己的好爱卿啊,自己一定要赶过去。他立刻起身,但还未等说话,传递公文的人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再让马夫韩枢来驾车。”

马车一路绝尘而去,可是行了几百步后,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又行了几百步,齐景公又认为这马跑得太慢了,就跳下马车而徒步奔跑。

可是齐景公哪里有马快,反倒是耽误了赶路的时间。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一步登天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种心态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很容易导致某些致命错误。因为我们越是急躁,就越会被急躁情绪控制,从而影响大脑的判断力,作出错误的决断。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楼也要从地面一层一层地修建,事情无一不是由小而大的,所以放慢心态,慢慢做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年少时研习禅学,学习的速度很快,到中年时他感觉速成的态度是不对的,便写下了十六字箴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没有人能够一口气吃成大胖子,当某些目标不能如愿的时候,不妨先去实现稍微低一点的目标,逐步地去接近自己的最终设定。

凡事老想一步到位,必难如愿,世界上没有免费的阶梯,任何时候都不要抱着一步到位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该做的事,自然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森林。

急于当职场“喜羊羊”,易碰壁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主人公喜羊羊的性格是这样的:聪明勇敢,活泼开朗,非常勤快,但也有一个有目共睹的缺点,那就是走路、办事都很性急,常常慢羊羊才说个开头,他就已经抢在前面把事情干完了,可大多时候因为话没听全,做出来的事反而弄出了笑话。

这样的性格在职场中,是很不受欢迎的。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大都急切地想要表现自己,希望通过自己非凡的表现获得上司的认可和赞赏。这种急于“冒尖”、锋芒毕露的状态是很多优秀新人的共同点,然而这种光芒是刺眼的,会惹得同事乃至上司反感,甚至对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张景玉来到一家新公司做广告策划,他此前已经有一年多的工作经验,而该公司的网络广告策划部是新成立的,所以,张景玉觉得自己在该部门已经算是“老手”了。

一天,公司老总特意到网络广告策划部召开动员会议。

会议中,老总问该月的网络签约额是多少,张景玉在会议桌上忍不住回了一句:“应该是18万元。”老总看了他一眼,这时候财务部的负责人摊开文件,说道:“是32万元。”张景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会议结束后,老总找到张景玉谈话,张景玉很是兴奋,他觉得老总很赏识他。在办公室里,老总说道:“你叫张景玉对吧?”张景玉回答说:“对,我张景玉,弓长张,风景的景,宝玉的玉,我是XX大学毕业的,有一年多的工作经验,您有什么批评的可以直接告诉我,我接受并改正。”

老总说道:“我想说什么话不用你来告诉我。你在这儿工作多长时间了?”张景玉说:“工作了两个多月,各方面都还行,我觉得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在网络广告部做得很不错,您看我将来的表现。”

谈话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景玉都没有得到任何任务分配,依旧是老样子,他有点想不清楚,是不是老总太忙了呢?

很多职场新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分场合,想说就说”,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一些初涉职场的人,往往会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求成。这样做,不仅会给人一种自高自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其他人的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例子,也是急于求成的表现,如办公室里有什么活儿都抢着干,有什么任务都挺身而出……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一是这些事情你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反倒会耽误时间,二是即便做得很好,也很容易给他人留下急躁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办公室里有一个新人和一个工作了很多年的“老手”,这天公司派下来一个加急任务,“老手”没时间做,新人则表示自己会尽力而为,不过要请“老手”多多帮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表现了自己,又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工作中,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是正确的,但是要掌握个度,作为新人,你的任务是了解工作、熟悉工作,况且公司招聘我们来是要工作的,不是来搞关系或者倒垃圾的,千万不要因为表现自己而抢了别人的风头。职场新人是非常弱势的群体,在公司里既没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也没有稳固的职位,在这种时候,适当地低下头,隐藏一些自己的闪光点,是很有好处的。

诚然,新人在公司里做事认真,工作出色,会对自己将来的薪金、职位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因为急于表现而把身边的同事得罪,那是要碰壁的,在该公司里也不可能长久地工作下去。

即便有时你做出了一些成绩,也不要担心领导不知道而急于“邀功”,其实你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你完全可以有一些推功揽过的气度。有功,就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好处多让些给他人,不要把功劳全占,尤其对于一个集体来说,懂得推功揽过,大家才能团结一心,做好工作。

急于“冒尖”对于职业生涯是没有好处的,它会严重地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上司对你的态度。你要明白,职场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不是百米赛跑,它不需要在起跑后就全力冲刺,而是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总想着“出位”的结果是可能会被集体排挤,因此,千万不能做职场上的“喜羊羊”。

朝三暮四,频繁跳槽迷失方向

现如今有的人急于获得眼前利益,总想着多些多些再多些,快些快些再快些。为了追多求快,就急着升待遇,急着换岗位。殊不知跳槽应当建立在保证未来幸福的基础之上,如果始终对职业没有认同感,只是一时性起就轻率地跳槽,那么这样的行为会让你在今后付出很大的代价。

肖然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工资不低,专业又对口,更是惹得同学们羡慕不已。如果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干两年,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可是,干了没多久,肖然就满腹牢骚。软件工程师听上去挺光鲜,实际上却十分辛苦和劳累,待遇和工作量根本不成正比。

肖然听人说,在广州软件工程师的待遇特别好。于是,他辞职离开上海,跑到广州去。因为有工作经验,他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待遇确实比上海那家公司好,可是,工作量也多了不少,而且管理很严苛,被老板训斥更是家常便饭。

肖然再次萌生了去意。

听在唐山工作的朋友说,那里大多是民营企业,管理相对宽松。肖然毫不犹豫地炒了现公司老板的鱿鱼,跳槽到了唐山的一家公司。

可是,行政工作也很烦,杂七杂八的事都得管,待遇还不怎么样。

肖然再次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肖然果断转行,做了一名销售员。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每月底薪只有两千元左右,他咬咬牙挺了过来,盼望着早日修炼成销售达人,获得丰厚的提成。但没过多久,肖然又厌倦了销售员的工作……

有些人在跳槽时,很容易急功近利地选择一些并不见得适合自己,却在短期内能给其带来经济效益的职业,从长远来看,这种选择对个人发展未必有好处。频繁跳槽是失败的表现,它不能证明你的经验,只能反映你的缺陷。

职场人对跳槽要慎重看待,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手,不管是普通职员,还是企业高管,经常跳槽都不可取。要耐得住性子、扛得住寂寞、经得住打击,在具备丰富经验和能力后,再去考虑跳槽的问题。

真正适合跳槽的时机,是个人考虑得比较全面成熟、目标非常明确的时候。一些不满足现状的人可以在适当时机选择跳槽,但不要过于频繁,比如,工作3至5年换一次工作。人一生的就业时间一般有30多年,因此,每过5~6年差不多就是一个周期。

八年前,李可唯大学毕业,独自到深圳求职,举目无亲的他第一份工作是汽车销售。虽然对汽车算不上熟悉,不过凭借机械专业的功底,略加学习的他对汽车各项技术讲解起来也是条理分明。因为他的专业和敬业,他在这家公司一做三年,直至做到销售经理的位置。

偶然一次机会,李可唯接待了一位汽车零部件公司的高层,在做成这项生意后,这位正在寻觅良才的高层将李可唯挖到了自己的公司,负责汽车零件的销售工作。

半年前,又有猎头将橄榄枝伸向他,坚持不懈地练习德语帮了李可唯的大忙,与其他专业技术能力相仿的职业经理人相比,李可唯胜出,顺利进入一家规模更大的外资零部件公司。此外,这份工作还提供李可唯第二年赴德国工作的机会,使他在汽车零部件这个行业有了更好的资历。

很多成功人士在职业生涯初期阶段,一般会在一家公司待相对较长的时间后才会跳一次槽,而且他们的职业经历往往是有选择性的。同时,他们选择跳槽时大多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如中国微软前任总裁唐骏,在他个人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跳到中国盛大网络之前一直在微软干了整整10年。

一个人在企业里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自己的信誉与成绩。对于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说,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与机会来展现实力;对于一个才能欠缺的人来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锻炼与学习提升。因此,因急于求成而频繁地跳槽,不利于个人职业上的自我积累、提升与发展。

职场人在就业时就当学会衡量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在工作中不能稍有挫折,就产生抵触、放弃的心理,而应理性分析目前岗位有无发展前景,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聪明的职场人,从不会让频繁的跳槽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要知道——急于求成的心态是职场大忌。虽然跳槽的现象在如今的职场中很普遍,但真的轮到自己面临跳槽时切记三思而后行,避免冲动离职下的后悔,更不要朝三暮四,今天看着这家好,明天看着那家好,就频繁地跳槽换工作。

跳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频繁地一跳再跳。频繁跳槽的职场人士再次求职时应放平自己的心态,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最好是做好几年内的职业规划,此外,还要有具体的发展路径、行动计划和学习方案来支撑目标的实现。职场人士频繁更换工作,丢的可能不只是工作机会,更是长远的发展。连续换了几份工作却还不能改变现状,这时你一定要重新审视职业定位是否恰当,重新思考职业规划是不是需要调整,以免让自己陷入频繁跳槽的怪圈中,从此迷失方向,一蹶不振。

急于邀功领赏,有才华也难受青睐

职场中,很多有能力、有才华的年轻人总会急于让领导、同事看到自己的工作表现,于是便会经常出现邀功请赏的情况。然而这种行为是很犯职场大忌的,可以说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邀功请赏的人,它往往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的影响。

某公司在谈一个项目,老板让武鸣到相关部门去问问项目有没有审批下来。

两天后,武鸣向老板汇报情况,但他第一句话不是审批的问题,而是:“老板啊,办这事可真是太麻烦了,可累死我了!这两天我跑了好几趟,跑了好多部门,正赶上他们部门装修,到处都乱七八糟的,昨天下午我才找到他们的办公室主任。嘿!打一照面我才知道,敢情是我的初中同学刘军啊!我一想这不就好办了吗,我那初中同学跟我说了,说事情审批的可能性挺大,他还说了,将来咱们有什么困难找他帮忙绝对没问题……”

老板不耐烦了:“项目到底批了没有?”

武鸣这才说道:“嘿嘿,我还没得到确切消息。不过我那初中同学给我透内幕了——这种新型项目国家是支持的,他们的领导还要开几个会,审批通过的可能性挺大。我打算明天、后天再跑一跑,一定能够把这事打听全了。”

老板火了,劈头盖脸训斥了武鸣一顿,以后也对他有意无意地疏远了。武鸣本来还是公司某部的重点负责人,结果停留在该位置久久也得不到提升。

武鸣的这番话很有心机,老板问他文件审批情况,他却先说“跑了好多部门”,又说这事“太麻烦”,表现得特别“鞠躬尽瘁”,然后再说部门里有熟人,好像自己人脉广阔,还说初中同学会给公司提供帮助,又在显示自己这两天的功劳——殊不知这样才引起了老板的厌烦。老板不过就是要他打听个事儿,成没成就一句话,既用不了两天,也用不着所谓的初中同学。

武鸣的用心无非是让老板觉得他劳苦功高,而且还挺有能力。可是,论职场经验他可比老板差得远了,老板一下子就了解了他的用心;若在平时工作完成的情况下,老板不至于如此,可是,武鸣的工作根本就没做好,老板发火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清代,雍正皇帝也遇到过一次大臣邀功请赏的事情。某年,江南总督范时绎向雍正奏报江南这一年“形势一片大好”,又是喜降瑞雪,又是庄稼丰收云云,文章写得天花乱坠,冗长无比,结果却被雍正兜头泼了一盆冷水。雍正说:“朕日理万机,年底事情又多,哪里有工夫看你写的闲文章!”

领导都不糊涂,该提拔谁、该夸奖谁,他们心里都明镜似的。员工邀功请赏的行为无非就是急于升职加薪,但是领导并不喜欢邀功请赏的员工,在他们看来,勤奋工作,多干些实事,少弄些花架子,比什么都强。你如果真的做出成绩来,立下了功劳,领导岂会无动于衷?

曾山最近带领着公司的一个开发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两个月,终于把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做完了。本来老板说好的要开庆功会,结果老板去了南方出差,庆功会也就没有了,甚至连一句表扬都没有。

曾山对此并不在意,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继续工作着,还帮助其他团队工作。老板回来后整整一周,依然没有对曾山以及其团队作出任何表态,曾山仍然不在意。他不知道的是,老板其实是故意的,他就是要看看这个年轻人的定力如何,是不是有好大喜功的毛病,老板经过一番调查之后,非常满意曾山的心态,但也不多说什么,下个月就把曾山的岗位上调一级,工资也上涨了30%。

邀功不如立功,领赏不如奖赏,索取不如赠送。要在职场上步步高升,就需要知道职场中哪些话说不得,哪些话要抓住时机说,决不能在上司面前说邀功请赏的话,那样上司会觉得你很浮躁、不持重,也不成熟。对领导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员工平常的工作状况,而非某一段时间的观察;而对员工来说,要想让领导满意,首先应该把工作做到让自己满意才是。

所以,请慢点儿邀功请赏。老板们都喜欢爽快的员工,只要我们的工作真的做得很好,并且真的觉得薪资、职位与此不对称的话,想要升职加薪,完全可以找老板开诚布公地谈,用诚恳爽快的态度来提涨工资、调职位的事。切忌拐弯抹角地夸自己,尤其在工作还没做得很出色时,就试图在老板面前与其他员工拉开差距,觉得这样会得到老板的青睐。实际上,我们的这些心思想法都被老板看在眼里,我们的工作具体如何老板也了然于胸,时机到了自然会给我们想要的。

今天买了明天就想赚的投资心态最害人

中国股市在2015年第一季度全线飘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奔赴股市。但是,在股市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财的,其中心态最关键,尤其是在股市高涨时抱着投机心态进来的股民,是最容易赔钱的,这些人幻想着在股市中一夜暴富,持此想法的人后来多数都被股市“套牢”了。有人说股市就像一个小社会,没错,在股市中人们往往更能得到一些生活的启发,在股市中失败的原因或许就是人生失败的原因。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早已在很多人心中成了神话,但是,如果你知道巴菲特的某些投资习惯的话,你就会明白他能坐稳全球第二大富豪宝座的原因并不是所谓的运气或者“神算”,而是他的耐心。

2011年,巴菲特买入IBM共107亿美元股票,随后又入手50亿美元美国银行的优先股,决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巴菲特接受了采访,记者问道:“IBM是一个高科技公司,你从来不买高科技公司的。你怎么会买IBM这家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呢?”

巴菲特的回答是他过去50年每年都阅读这两家公司的年报,在50年长期追踪研究的基础上,他才做出购买的决策。巴菲特说:“无论你多么天资过人或者多么拼命努力,有些事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

在所有的投资活动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如何挖掘牛股和黑马,如何获得短期盈利,或者如何成功抄底逃顶,但往往忽略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过程——等待。巴菲特强调说股市上有耐心的人最终才会赚到大钱:“股票市场是一个重新配置资源的中心,资金通过这个中心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流向耐心持有的长期投资者。”

有一些投资人总希望每天能买到最低点,然后第二天就能够卖到最高点,认为那样能够带来丰厚的投资利润,殊不知这样的投资取向是过分理想主义的幻想,这是巴菲特坚决反对的。巴菲特投资不走捷径,不图虚名,每天都仔细研读上市公司的年报,长年累月坚持,锱铢积累,如此才能对几乎每一家企业都了然于胸,才能够得出是否购买的决策。虽然巴菲特投资速度不快,但是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所以收获也就更多。

曾国藩说:“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看看生活中周围的同学、朋友,做成一件大事立了大功、成了大业、赚了大钱的人,往往不一定是最聪明最能干的,但肯定是最有耐心的。看似一时的成功,却需要长期的耐心。

凡事不带有那么多目的性,就不会显得那么急躁。做事情之前,不要先去想“我能得到什么回报”,做任何事都不要抱着投机心态,凡事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把鱼竿甩得远远的,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有鱼咬钩,但是,只要耐心地等待下去,你必定会有收获,因为大鱼永远都在深水区。

狼在生存猎食中,会一直死死跟着猎物走上好几天,然后才发动进攻。无独有偶,蟒蛇的速度不快,它唯一的捕食办法只能是埋伏在丛林中间,等动物经过。一天下来没有动物经过,那就等两天甚至几个星期。它知道,只要等待,一定会有动物经过。最后终于有动物来了,它一跃而起,一口就把动物给咬住了。

最好的时机需要我们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它必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当我们对自己的职位、待遇不满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这样是毫无作用的,我们只需要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再静下心来耐心等待,最好的时机终会到来,到时候再全面出击,必定能够收获丰厚。

一毕业就创业,多半会失败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约为20%,中国只有2%。这两者差距跟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更多的应该是中国大学毕业创业者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潮,很多大学生此前对经商甚至没有过接触,现在天使投资人那么多,拿到投资的瞬间肯定以为自己将来会越走越远,然而有98%的创业大学生都失败了。

如果在大学里读了两本某某名人的自传,就头脑发热地去创业,那说明书读得还不够多,在失败之余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失败,这将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2005年,五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参加了一次电子商务培训,他们接触了网上反拍卖采购,当时这种省去中间环节的采购模式在国内还算空白,如果创业将有很大的市场。

几个年轻人动了心思,其中一个主动提出来辞职创业,其他四个纷纷响应,有工作的辞职,没工作的也不找了,五个人凑到一起开网站。这五个人还从父母亲友那里借来欠款,总计达100万元,他们在北京租下了一间100平方米的办公室,注册成立了公司,电子商务网站随之建立起来。

但是,公司成立之后并没有什么起色。起初,这五个人觉得创业伊始艰难点很正常,就坚持着。之后,在一次国内某家著名家电企业采购平台的竞标中,他们被竞争对手用老道的经验和庞大的资金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在2006年春节后,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五个人便裁掉了所有员工,退掉了办公室,各自寻找出路赚钱还债。

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是这样创业的:创业项目没想好,合伙人没找到,存款只有两万,但就是想创业,甚至有人说出“干什么都行,我就要创业”的豪言壮语,甚至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合伙创业时连合伙合同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注册一个公司就算开始创业了。盲目、鲁莽是创业的大忌,却又是一腔热血的大学毕业生常犯的毛病,他们对创业项目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就去创业,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更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细分,创业的点子又怎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除此之外,还有资金问题、人脉问题等。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是没有经商创业经验的,可以说他们是最弱势的创业群体,但他们又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很多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甚至建立了伟大的公司。创业无关乎年龄、学历,只关乎项目是不是真的够好,准备是不是真的够充分。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没准备好甚至根本不准备就创业了,他们总担心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急匆匆地就“赶鸭子上架”,这也导致他们只能以失败告终。

主动去创业是好事,通过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积累个人财富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创业是一项集体活动,创业者要对诸多方面负起责任,所以创业前的准备与筹划是至关重要的。机会永远留给懂得等待和忍耐的人,在创业模式、资金、人脉等问题解决之后,再出手创业,势必会扶摇而起。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成为商业大佬之前,也曾是无名小卒。1963年,宗庆后初中毕业,为了补贴家用,他去了舟山的一个农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几年后又去绍兴的一个茶场,种茶、割稻、烧窑。在这一漫长阶段中宗庆后每天从早忙到晚毫无怨言,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一个中年人,当他再次回到杭州时,已经是十五年之后了。

而后,宗庆后又到校办纸箱厂当工人,42岁的时候他利用积累的许多资本创立了哇哈哈。宗庆后说:“这15年,尽管是我人生当中最年轻、最有成长希望的大好时光,看起来好像在农村没有什么作为。但对我的整个人生道路却有很大帮助,至少这15年艰苦生活的磨炼,磨炼了我的意志。能吃得起苦,同时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为我42岁以后再重新创业,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宗庆后对于如今大学生创业的建议是心态要好,不要急躁,他说:“我42岁才开始创业,像大学生这个年纪我还在农场工作呢。所以没关系,时间还长着呢,关键是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成功。”

不是说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一定会失败,而是说这种急躁的心态要不得。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这都是大学辍学创业的典范,但是不要去模仿他们。比尔·盖茨的母亲曾是华盛顿大学校董,还跟IBM的CEO埃克斯共事过,比尔·盖茨13岁时为了玩飞行棋写出了第一个软件程序,他跟保罗·艾伦高中时候就开过一家公司,他从哈佛退学也是思考了很久才下的决定……这充分说明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突发奇想的偶然,我们看到的是比尔·盖茨辍学创立微软的光鲜,却看不到他背后多年的酝酿。

《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一部电影,它的名字便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些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无一不是在讲耐心准备的重要性。无论创业与否,在任何时候,不慌不忙地准备妥当后,你才更有成功的可能。 iy3rO+ZhIH6ZwtB/oQhdZlUeX3VtZZXBwJ0tXmBTatdrGiyBzVVL4CgUFHmg9u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