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苍生欣戴君若然

纳兰性德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甫一出生取名成德,但是这个名字后来改成了“性德”,为的是避讳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即位后,众皇子改“胤”为“允”)的小名“保成”。

纳兰表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这位清朝第一词人虽然生于富贵人家,却生性淡泊名利,不仅善骑射,而且好读书,尤其对汉文化非常热爱,擅长写词。下笔举重若轻,勾抹之间颇有李后主、易安居士的婉约凄美,又多添了几分男儿的豪情洒脱。有人评价,纳兰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实际上不仅如此,纳兰更擅长用一个“情”字传神。

“容若”何来?

传言,明珠发迹之前,偶遇得道高僧,算出他命中有三子三女。以此证明明珠是有天赐荣宠的,所以有人认为,“容若”二字源自佛典。

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献芹集》中,曾使用“颙若”称呼纳兰,“亦有曰容若,盖因清人每记‘顒若’,故今人亦偶有称其为‘纳兰颙若’者”。“容”“颙”古音本同,“颙”也通“容”。例如,清初大儒李颙又称李容。

“颙若”出于《易·观》,中有:“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一卦的意思是说,在祭祀之前要先盥浴,虽然还没有进献祭品,心里已经充满诚敬肃穆。“颙若”指的就是庄严肃穆、恭敬虔诚的样子。颙若也作“颙然”,取义“苍生颙然,莫不欣戴”。代表百姓进行祭祀的人,正是天与人沟通的桥梁,也就是天子驱使的官员。

成德所取字,可能正是父亲对其的期望,希望他能步入仕途,对天地君亲心有敬畏,亦为朝廷所倚重。

那么纳兰自号“楞伽山人”,又有什么典故呢?《饮水词笺校》中提到,李贺的《赠陈商》有:“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以表现志向不得伸张的激愤之情。而白居易的《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体现的是死别之苦唯有寄托于佛经的开解。

楞伽山又作楞迦山、棱伽山、楞求罗伽山。据《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所载,楞伽是南海山名,也是山下城市的名字,意为“难往山”“不可往山”“庄严山”。在佛经故事中,这座山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间错光明赫焰……有无量华园香树,皆宝香林,微风吹击摇枝动叶,百千妙香一时流布,百千妙音一时俱发,重岩屈曲,处处皆有仙堂、灵室、龛窟……皆是古昔诸仙贤圣思如实法得道之处”,相传这座山就是如来“说《楞伽经》之处”,且“此山居海之中,四面无门,非得通者莫往,故称难往”。简而言之,这座山美好却不可及。

发妻亡故后,取“楞伽山人”之号,源于纳兰内心的压抑与求而不得的痛苦,更有心如死灰之意。

可见,纳兰从取字到称号,都浸润着汉文化的精髓。顺治十一年(1655年),纳兰性德出生时,明珠二十一岁,还只是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名普通军官,母亲虽是皇族,却早已家世没落。或许纳兰八字是“旺”父的,就在他出生后的几年,明珠开始不断升迁,直至后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国第二大掌权人物。

作为首辅重臣,明珠自然没有继续住在远离内城的封地,他的相爷府是今位于北京什刹海岸边的宋庆龄故居。院落里树木郁郁葱葱,小径幽然,府邸肃穆。这里亦是纳兰性德童年、少年、青年时生活的地方。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因各种缘由踏足这座府邸。在参天厚木之下,有散不去的阴郁和黯然。三百年前的纳兰,是否也曾仰望这些繁郁古树,心生悚然?是否也会仔细分辨那自斑驳树影下虬然伸展的枝叶脉络,从中领悟文学真谛?

明珠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曾带头研读孔孟著作和《史记》《资治通鉴》等巨制,文人气息十足的他将自己的府邸营造出书卷文墨味道浓郁的雅致环境。明珠有之后的成就,可见其文武之才并非出色的政治手腕能够掩盖的,后世从仕途手段的角度评议他,不免有些片面。况且,在名利场这个是非圈中,哪有什么黑白曲直呢,不过是上位者的一家之言。

在明珠长子纳兰成长的日子里,纨绔子弟的气息不曾在他身上显露,而贵族子弟特有的优越感也很少出现在他的诗作中。那么,纳兰眼中的贵族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相思醒·花月不曾闲

生查子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

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这首《生查子》,生动地描绘了贵族家庭中少年读书时闲散浪漫的场景。

书本摊开着放在手边,美人随侍在侧,品着龙团凤饼的香茗,燃着鸳鸯形状的香饼,时而博弈,时而漫步花园,即便是稀松平常的吟诗作对,也不曾失却风流。

如果这首小词是纳兰读书时有感,是对古人读书的情态的一种怀想,那还当真是浪漫而单纯。若是纳兰自己的写照,便要问问这位陪坐读书的美人是哪一个了。

或许是家中的丫鬟,或许是那位不知是否真实存在的表妹,或许是他的妻子、妾室、红颜知己……美景、美人、美味环绕,少年的风流恣意,若再不尽情挥洒便是负了这花月良辰。

八旗子弟自幼生长在充满奢靡气息的家庭,总会不可避免地沾染骄矜习气。但是,纳兰公子没有,因为他的家庭即便是有权、富贵,他的父亲,地位显赫一时的那拉氏明珠,即使身为功勋后代,也并非纨绔不肖之辈。

明珠是着着实实艰难过、奋斗过的,虽然史书记载他贪污卖官,却无法磨灭他对清廷的杰出贡献。明珠,字端范,姓那拉氏,尼雅哈次子,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顺治时初任侍卫,后担任銮仪卫治仪正,类似仪仗队的仪态监督,又调任为内务府郎中,授予骑都尉,允许世袭。

康熙三年(1664年),明珠升任内务府总管大臣,“掌内务政令,供御诸职,靡所不综”,成为管理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能在内宫掌权,显然得益于他的出身。这年,纳兰十岁。据说当时的他已经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小才子了。康熙五年(1666年),明珠任内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从此平步青云。

明珠是对康熙朝有过很大贡献的,在统一与分裂的激烈斗争中,在满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融与变革的大形势下,无论是协助康熙皇帝清除鳌拜、平定“三藩”,还是出谋划策抗击沙俄、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治理黄河、融合汉族文化、建立清朝政治经济制度等,明珠都可以称得上功臣。

纳兰曾组织编纂图书,这一点与他的父亲曾经奉皇帝之命,以总裁之职参与重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编纂太祖、太宗、世祖的言录《三朝圣训》,以及《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等宝贵的图书资料不无关系。

明珠身居高位,结党营私、贪污贿赂、发起党派之争等败笔,一方面是封建专制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也有经营多年、尾大不掉的原因。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纳兰死后三年,他少年时代的老师徐乾学联合郭琇起草参劾明珠疏稿,就纳兰父亲的种种罪行一一历数。徐乾学曾经是明珠党的成员,在纳兰在世时,徐乾学曾为明珠所信任,担任少年纳兰的教习老师。身为门下之客,却反水参了明珠一本,难道徐乾学这个人的人品是很差的吗?

千古帝王事,谁能说清楚呢?任何一个团队的权力如果已经于整个组织的平衡有害,统治者必然会采取措施分化它。清朝文学家韩菼曾撰徐氏行状,评论徐乾学的功过可以说是最为得当的。

当时的徐乾学也不过是康熙的棋子,皇帝命他与他的门生们远离明珠,甚至暗示他反对明珠。一朝为臣,徐乾学也想尽忠为主,却不得不舍下一个“义”字。想到自己的形状,徐乾学也曾自我解嘲:“做官时少,做人时多;做人时少,做鬼时多。”可见他当时的忧愤和无奈。

政治一事,纳兰眼中的腌臜玩意,尽管他不愿主动接触,却囿于家庭背景,不得不涉足其中。

纳兰儒雅的性格除了后天的修养原因之外,也源于自小受到那位满汉双语才子父亲的影响。明珠为人聪明,处事干练,加之善解人意、深谙谋略,又精通满汉两种语言,辨才无碍,又会笼络人心。这也是他官场得意的重要原因。或许纳兰最早的汉文化启蒙便来自明珠,也正是从小浸润在汉文化厚重柔婉的氛围中,使公子性情愈发温雅,正所谓其人如玉,举世无双。

而觉罗氏,纳兰的母亲,是温婉大方且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或许她的出身门第为那拉氏带来的并不是政治利益,但她却以明理和贤惠促成了夫君的事业顺遂、儿子的才华横溢。

正是因为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纳兰不仅可以被动地接受到较好的汉文化教育,博采众长,更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

我们姑且臆测,纳兰父母感情是融洽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纳兰对“情”“爱”的理解是简单的,对感情的向往是纯粹的,连少年时代的强说愁都是优雅可爱的。这样的纳兰公子是值得被体谅和保护的,这样不谙世事艰险的年华是最剔透珍贵的,这样的温文尔雅,或许娇柔却不软弱。 9kQ8LoU8Z6ICsakptOUju6/t1fZnrM8tY5Lm1FwHLiPrDhjP5RyX+GJZZCCCPO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