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想靠近他(她),他(她)总让我觉得毛骨悚然,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将这种莫名的敌对关系归咎于“不和谐共鸣”,即两个人不在同一“频率”。而有的人之间又会出现“一见如故”的奇妙联系,这就是“和谐共鸣”。
◎一阵慷慨激昂的陈词是如何快速左右成群的劳工,并煽动他们,使其做出平日断然不会做出的非理智行为?监狱暴动、群体闹事等都是受此影响的例子。
◎气候对受术者的催眠易感性有明显的影响。与女性相较,男性更容易被催眠。感性而情绪化的人是理想的受术者,受术者国籍的差异也能对其催眠易感性产生影响。
◎催眠术同样是治疗歇斯底里的好办法。
◎最好不要用儿童做实验。
本讲要点
受术者的“催眠易感性”与天生抗性——最理想的受术者——成群的人更容易受到催眠暗示控制
一个职业催眠师的催眠成功率应该在90%左右。受术者中,一些人能够非常轻易地被催眠,而少数人则十分困难。催眠师所无法成功催眠的那10%受术者,如果换用其他催眠师,则有可能很轻易地就被催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发现某两个人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存在对抗关系,且无任何明显缘由。我们经常听到某个人说:“我都不想靠近他(她),他(她)总让我觉得毛骨悚然,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将这种莫名的敌对关系归咎于“不和谐共鸣”,即两个人不在同一“频率”。而有的人之间又会出现“一见如故”的奇妙联系,这就是“和谐共鸣”。这些明显的“喜欢”和“不喜欢”情绪可以通过诸多理论得到解释,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它们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施术者无法轻易将与自己存在“抗拒力”的人催眠,反过来,也会有别的受术者与他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