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原权与请求权
——权利的基本结构

传统体系内,所谓的请求权主要包括三大类别,除了债权请求权,还包括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梁慧星先生的著作中,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概念。这样的分类索然无味,将请求权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研究,小题大做。真正的主题是从抽象和一般的维度,探究权利自身的内部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原权利与请求权或救济权的关系。原权利之上存在着请求权,这是权利的一般结构、内部结构,建立了这一基本原理,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概念显得有些荒诞:请求权是所有权利的内部结构即权利自身的一项内容,因此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等的概念,多此一举。

原权与救济权是现行理论中关于权利的一个基本分类,这里的救济权体现的便为请求权。如果请求权的意义完全在于对原权利的救济,其在权利体系中便缺乏独立的地位与价值。除了债权,其他所有请求权都为救济的权利,这是学界目前的通说,接受权概念的建立,使债权请求权的救济性质亦被揭示了出来,所有请求权的统一的定义被发现了:对原权利的救济的权利。

所有请求权皆为对原权利的救济的权利,并不是原权利自身之外的独立的权利,这样的定位将请求权概念从神坛上拉到了地面:请求权概念的意义极其有限。

请求权难堪大任,甚至在救济权的意义上,亦完全可以理解为权利人主动行为的权利,而非请求义务人行为的权利。举一反三,所谓的物权请求权,直接界定为排除妨害的权利、取回的权利等等,逻辑上更为明白晓畅。

按照通说,物权请求权的基本含义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的危险时,物权人为回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可以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具体分为返还请求权、妨害除去请求权和妨害预防请求权三种。《德国民法典》《荷兰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所谓“民法典”等都有返还请求权的明确表述,《日本民法典》虽仅规定了占有之诉制度,但经判例的解释与学说的协力,现今也构筑起了完善的物权请求权体系。国内学者亦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仅是对于其性质还存在着争论。也有孟勤国等少数学者强烈反对,认为将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效力,根本没有必要。

物权是支配物的权利,所有物被他人无权占有或侵夺,所有权人自然可以从他人处取回,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根本不存在请求返还的问题。传统理论舍近求远,明明是自己取回,却理解为间接地由他人返还。取回的本质并不在于事实上是否由所有权人自己完成占有的回复,他人的返还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是返还,从所有权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返还就是自己的取回。对排除妨害请求权、预防妨害请求权,可以作如同返还请求权同样的理解。问题的本质不是请求妨害人排除或预防妨害,而是所有权人自己排除或预防妨害,事实上由谁完成妨害之排除,并不重要,即便是由妨害人完成,也完全可以看作是所有权人的主动排除。既然现行理论所围绕的中心是“物权”的效力,因而自然应该以所有权人为理解的视角。所以,如果一定要在所有物被侵夺或被侵害问题上设定或者解析其中的“物权”效力的话,其所具有的“物权效力”也是取回权、排除妨害权利以及预防妨害权,而非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等等。就我国物权法相关规定而言,第三十四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改为“权利人可以取回”,才更简洁,也更符合逻辑。董学立先生批评《德国民法典》第902条的规定,认为物权或所有权定义中不应包括“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之内容,因为“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已非物权内容,实属债权范畴 。其实《德国民法典》第902条的规定一点都没有错,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才是一种请求权,是一种债权,而从所有权人的角度看,就是自己的主动行为。

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预防妨害请求权完全是一种假的请求权,侵夺人作为他人的返还行为、排除妨害行为等完全都可以看作所有权人的主动行为。真正的请求权,即债权是无法从债权人的角度理解的,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无法看作债权人的主动行为,只有债务人的履行才能成其为履行。

履行行为是只有在义务人的维度才能成立的意义。而在所谓的物权请求权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的他人行为,他人行为的意义完全被权利人的行为所吸纳,正是权利人自身的行为本身。请求返还就是自己取回,请求排除就是自己排除,请求预防就是自己预防,在这里,他人行为与权利人的行为是完全同一的,因而并不存在请求行为的意义空间,权利人的自身行为构成了权利的全部内容。

权利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在含义上同一,但究竟以他人行为还是以权利人行为的维度界定权利含义,表达的意韵却大为不同。请求他人行为,如请求返还、请求排除等等,表达的是对人关系,权利人自身行为;如取回的权利、排除的权利等等,则为对物关系。对物关系是对人关系的归宿,因而表达的是权利的终极意义。两种表达的尺长寸短,不言而喻。 4Nz10H5iosqJw5Rs6L66WWcl43j+dOIIv3OeJ3gJHIDHjJA8Qi0NG1O9VCgaqD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