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一次出国商业演出到一个文件的出台

王礼圣 口述
秦岭 整理

王礼圣 :曾任大连市文化局副局长。

受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委派,1986年7月14日至9月4日,我作为团长率大连杂技团一行35人到荷兰、英国演出。中演公司派翻译白晓波随行。杂技团准备的节目有飞天造型、钻圈、转碟、软钢丝、排椅、高空踢碗、抖空竹、蹬伞、车技、手技、滑稽乐器、鞭技等13个,共30名演员。此次演出历时53天,演出60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

我们从大连出发,到北京汇集。首场演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演出中间休息时,负责接待我们的梅登先生高兴地来到后台,连声说:“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非常成功!谢谢!”第二天荷兰最大的报纸《电讯报》在头版整版发表评论和演出照片,各地报纸也纷纷发表评论,一时间,大连杂技团成为整个荷兰报界的头条新闻。荷兰、英国的观众和剧场工作人员对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尊重有加,对我们特别礼貌,特别崇拜,所以演员也对自己要求更高。这样的文化氛围大大刺激了演员的创造性,演出效果出奇的好。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剧场,还是在旅游景点、商场,人家一看是中国艺术家,都给予特殊的礼遇,在荷兰我们全程都有保卫。心里的自豪、骄傲真是难忘啊!

受邀皇家

我团的精彩表演牵动了荷兰人民的心,也激起上层人士的瞩目,王宫的两位公主(女王的妹妹)分别观看了演出。三公主和丈夫上台接见演员,她认为中国的古典艺术非常了不起,又夸奖演员漂亮,曾经怀疑是不是来自中国香港或中国台湾,现在知道了,你们是地道的中国大陆艺术家。公主走后,我们得到通知,明天早4点集合,但是没告诉去哪里。

到了一看,皇家仪仗队——佩刀马队夹道欢迎,不远处就是绿树掩映下风格独特的荷兰皇宫!我们受到了元首级的礼遇!三公主同丈夫一起在王宫前接见了来自中国大连的客人,并合影留念。她的丈夫陪同我们一起参观了整个王宫,并详细做了介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去过中国,中国人民对我很热情,我在中国也看过杂技,但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所以请你们来王宫看看,我的夫人也很喜欢你们,欢迎你们再来。”还请大家吃点心,喝饮料,气氛友好热烈,原定只接见一小时,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两小时。公主亲自请一个来访的艺术团体来王宫做客还是第一次,使接待我们的演出商大为惊叹,以为殊荣。

1986年8月16日,荷兰《电讯报》头版发表了一篇“中国演员拜访皇家”的文章,并配发一张大连杂技团全体女演员与公主丈夫的大幅合影照片。我记得,在参观皇宫期间,仪仗队一直挺立着,直到我们离开。

荷兰报纸报道演出盛况(曹刚摄)

无与伦比的中国传统艺术征服了荷兰观众,上至公主、达官贵人,下至市民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在体育馆的演出经常座无虚席,孩子坐在大人肩上观看。我们带去的节目以传统杂技为主,又有所创新,在杂技中增添舞蹈元素,传统中又有着现代意味。这种结合在演出中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我们也觉得很高兴,因为这也算是艺术上一种成功的尝试。

中国驻荷兰大使王桂欣给予我们很高评价:“看了中国大连杂技团的演出,我感到很自豪。在观众席中很多外国朋友向我们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你们带来了我国传统的杂技艺术,是几年来在荷兰影响最大的艺术团体。很多人打电话问你们什么时候来海牙演出,托我们为他们购票。”她又说:“到过中国的荷兰大学生看了你们的演出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近几年来你们的上座率是最高的,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上座率达到这种程度是不可想象的,你们为国增了光,我也感到光荣。”

美誉如潮

到英国主要在伦敦演出。一天一场演出,观众一再要求加场,但演出商很尊重演员的劳动,观众盛情难却,就在周末加演一场。他们对艺术的尊重、对人的尊重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我们的《龙舞》颇受观众欢迎。两条长长的龙,一蓝一紫,在灯光昏暗的舞台上,有20多人分成两队,各自舞动起来。两条龙在两颗龙珠的引领下,活灵活现地在舞台上转动,打滚、绕柱、追珠,一时间昏暗的舞台上完全看不见有人在舞龙,两条发出片片紫、蓝、红、绿麟光的长龙仿佛在自行飞动,令人目不暇接,一番缠绕追逐后,舞台灯光一亮,表演者现身台上,博得观众热烈掌声。就是这样的龙舞,演出商也跟我们讨论细节。我们为了好看,在道具上涂了银光粉,舞台灯光一打,闪闪发亮,很漂亮。演出商却提出质疑,认为银光粉会损伤演员身体,还会影响舞台周围的观众。这样的细节我们真是没有照顾到。

在英国的剧场前两排位置都不设座席,是专门留给残疾人的,并且专为轮椅设计座席间距。我们内心感叹人家的文明程度,平日也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就连他们丢弃在街头的沙发,还是七八成新,说心里话有时恨不得能搭在飞机翅膀上带回来。但是,见了世面,开了眼界,这些更加激励我们的爱国热情,不能给中国丢脸,我们要演得更好!后来,伦敦市市长接见我们,并邀请我们到市政厅参观。市长很高兴,说了很多鼓励我们的话,他说中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中国的艺术很精彩,以前看得很少。为了中英两国的交流,你们要常来。

我们的演出受到媒体的关注。1986年8月30日,《文汇报》海外版发表了记者黄石豪题为“中国大连杂技团正在伦敦演出”的文章。文中说:“正在伦敦Royal Festival Hall表演的中国大连杂技团,由于表演项目精彩百出,受到广大的英国人士及华侨的热烈欢迎。他们的节目每个均有特色,难度之高,演出之精彩,较之于外国的杂技团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章认为软钢丝和龙舞尤使人叫绝。丛天被称为“身怀绝技”。舞台上一条U字形软钢丝,在丛天脚下如同平地一般,看得观众目瞪口呆。

驻英大使和文化参赞认为我团的演出是近几年来在英国最好的杂技表演。劳慎夫妇曾到过中国,他们说:“节目有创新,看到过很多杂技表演,没有像这样精彩的。”80多岁的莱特深情地说:“一生没看过这样的表演,太迷人了!”有位老人连看四场,余兴未尽。演出商霍克豪塞特别满意,认为是没有预料到的成功,一再表示愿意同我团、同中演公司继续合作。

胡耀邦总书记批示

这次荷英之行,我们受到各大媒体的追逐报道,各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报道我们的演出情况,各家报纸都有我们演出的大幅照片,记者为我们拍照片、洗好后赠送给我们,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在荷英两国演出时,演出前后总有“中荷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中英两国人民友好万岁!”的口号在剧场内外回响。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与这样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我们感慨颇深。人要交流,国与国也要交流。以前我们很闭塞,是艺术演出真正打开了与发达国家交流之门。我们以艺术的精湛震动了他们,同时他们的热情也影响了我们。

我团成功的演出得到时任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肯定。文化部办公厅编的《文化要情》第15期(1986年10月11日)载文,题为《胡耀邦同志再次批示对外商业演出要搞出点名堂来》。文章中说,今年9月26日,胡耀邦同志在《国际内参》第76期《大连杂技团在荷兰商业性演出成功的启示》一文上批示:“此件有大连杂技团在荷兰演出41天得了10万美元(每人每天35美元零用钱除外)收入的报道。这件事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小事,但对艺术团体来说是件不小的事。这些团体出国做商业性演出,既宣传了中国,发展了友谊,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艺人的生活,何乐不为?何乐而不认真地为一为?我们现在没有更大的可能拿点钱改善艺人的生活,不少艺人又往国外跑,止不住,大家都着急,甚至迁怨艺人们缺乏爱国心,不争气。单单这么想问题行吗?为什么不好好为他们的能演出、能改善点生活多想一点办法?一个团出国一次能收十万美元,一年出一百个团(各种各样受外国观众欢迎的艺术团体),平均十万,不就是一千万吗?每年有一千万美元,可以为全国的艺人办多少事呀!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功利主义者。请王蒙同志和文化部同志同有关部门切实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从明年起搞出一点名堂来。能搞出一点名堂,我们同艺人的关系就会好多了。”

此后不久,以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名义,颁布了《艺术团出国商业演出的暂行规定》,使商业性演出走向正规,有章可循。 JXSH30A0A45AvgnITDUhTvBva45FewQC8bCYqH4xLmaaKU/mUbt9KLNdJXIGxp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