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转型升级中的湛江港集团

许颖

许颖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

我是湛江港的第三代,因为外祖父、母亲都是湛江港人,从小我常常有机会走进这座港口,听巨轮汽笛高鸣,看货物堆成小山,眨巴着眼睛听母亲与工友们聊关于港口的故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2006年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湛江港人,转眼六年多过去了。工作的这些年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依城而建、依城而生的湛江港一直与城市发展保持着相同的方向。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一个大时代。湛江港乘东风,谋崛起,一年一大步,一年一跨越,货物吞吐量自2006年起,连年实现千万吨的突破,2008年迈进全国亿吨大港之列,至2013年已达1.8亿吨,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说湛江港的腾飞,源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三大工程”,即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油码头和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就是从那一年起,湛江港集团以世界目光谋划发展布局,新建新港区,完善老港区,共投资22.4亿元分期建设10万、25万、30万吨级深水航道。同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投资约63亿元建设原油、铁矿石、散货及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码头,朝着实现港口战略转型升级的目标,深入实施“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战略,且从未停步。

2013年11月8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一天。这天清晨,我和我的同事来到宝满集装箱码头,为新码头试运行仪式做最后的准备工作。8时38分,随着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小华的庄严宣布,湛江港集团宝满港区正式投入生产。是日,载重47630吨、运力2761标准箱、由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所属并运营的“高河”轮首航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该轮执行“湛江—营口”南北直航干线,每四至五天一个航次。宝满集装箱码头一期建成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80万标准箱,可靠泊1.25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舶。

宝满集装箱码头拉开了湛江港新一批大型专业化码头投产的序幕。而与宝满集装箱码头相隔、与南柳河相望的是华南最大的30万吨级散货码头,也将于2014年下半年建成试运行,其年设计通过能力达2000万吨,一次堆存能力达850万吨。湛江港集团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告诉我,霞山散货码头不仅是国内等级最高的散货码头之一,其三大创新装卸工艺——散货堆场水平输送机(可逆)采用CST驱动、转换房漏斗和溜管采用3D-M技术、可变轨入库铁牛技术等,这将是国内首创。同时,一个国内首个带有全方位、立体喷雾系统的堆场将建成,以防止粉尘扩散。

未来几年,湛江港集团将继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着力打造西南出海主通道“升级版”,继续规划建设宝满港区和东海岛港区各类大型泊位20余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达1.6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300万标准箱。与此同时,令湛江港人引以为豪的30万吨级深水航道,也正紧锣密鼓地规划浚深,建成后可满足40万吨级铁矿石船舶乘潮通航。届时,港口将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码头服务、更加高效的作业效率、更加完善的航线网络和更加齐全的物流配套服务,湛江港将真正发展成为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港口,成为辐射中国大西南、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沟通国际航运市场的区域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如果说,专业化码头和设备设施的升级是硬件上的转型,那么,转型的根源还是在管理。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能够感受到2011年至2013年,湛江港集团内部改革和调整的力度之大、层次之深。在连续三年的员工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抓基础”、“固基础”、“强基础”,已成为湛江港集团经营主线中的第一要素。在制度改革、商业模式、成本管控、技术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部管理等领域,既一脉相承又渐进式地强化和升级的基础管理,管理层次日益先进,运营质量日益提升,集团公司20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8000万吨;2012年完成净利润同比增长9.77%,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3%。

全员成本管控,深挖潜能力促管理升级——为保持码头及设备设施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湛江港集团近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大,2013年首次突破20亿元,并将有超过6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非生产性成本因素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湛江港集团坚持我们开源与节流两大主题齐步并进,精细分析货物每吨可控成本的结构,严格压缩可控成本,剔除燃料成本费用上升等不可比因素,总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运营质量持续提升。从2011年起,湛江港集团将成本管控工作作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重点提出,建立包括预算、考核、分析和效果分享等要素的立体的成本管控配套制度,着重在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和日常开支管理等六大领域控制成本,并将节省金额纳入员工工资,形成了员工主导、员工共享、长期坚持的良性循环格局。2011—2013年累计节约资金超过4.6亿元。

完善组织架构,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能——湛江港集团将人力资源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充分盘活最具潜能的资源,实现了四项效能:即组织架构更加精简高效,员工队伍更加精干专业,薪酬结构更加优化完善,内外分工更加合理科学。首先按照“控制编制、精简岗位、用活富余人员”的原则,平衡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2013年与2011年相比,集团公司在岗员工减少336人。其次重塑员工队伍,以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进一退一”、“委托培养”等方式灵活组合,新招聘年轻且具备专业技术员工,随着每年的自然退休,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在岗员工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逐年增长。再次引入“全薪”理念,建立起合理的薪酬结构、职位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和“技术”双通道,初步解决了固定与浮动、计时与计件、技术岗与管理岗、同岗位不同工种、同工种不同公司之间等不平衡的问题。再有就是改革业务外包管理,内外部分工更加明确,整合精简劳务承包公司,改进承包费用结算方式,每年可节约成本400万元;对集装箱拖车、叉车的管用养修业务实行“人员+机械+资金”的业务外包管理模式,并逐步在其他外包业务中推广;建立招聘优秀劳务工为集团员工的机制,使劳务人员有渠道转变为产业工人,劳务工队伍更加稳定。

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管理程序、规范、标准化——回顾近几年的转型,湛江港集团管理的理念、手段、载体、模式、成效都已发生喜人变化:建立了长效劳动竞赛机制,作业质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屡破纪录,30万吨级原油船舶平均效率达18万吨/天,海岬型铁矿石船舶最高效率达13万吨/天,煤炭船舶最高效率达5.3万吨/天;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3-DEM转运点技术在散货卸船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被评为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不断轨应变式动态轨道衡免维护软件系统”、“可调式专用钢轨吊具”被评为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连续荣获第22届、第23届“广东省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一系列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持续改进,让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港口管理内涵实现了三大质的转变: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转变,由目标管理向“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转变。

2000年以来,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和深水码头的优势,吸引了包括宝钢、中石化等国内外众多企业进驻湛江港和湛江市,这是湛江钢铁、石化、造纸等一系列重大产业选择湛江的重要基础条件。宝满港区一期已经建成试运行,随着宝满二期及东海岛港区超过7公里岸线的规划建设,两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亿吨级港区将为我港增添更加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将更能够吸引大规模物流企业和临港工业集聚,为湛江大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湛江港不但为湛江包括东兴、晨鸣纸业、中纺粮油等80多家客户提供物流运输服务,还依托港口优势,先后引入临港企业20余家落户港口发展业务,并积极参与港口相关项目投资,总投资额达125亿元;同时,我港还积极推进宝满物流中心建设,并向海关总署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临港产业提供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服务。

未来,借湛江五年崛起的东风,湛江港临港产业还可在临港机械制造加工、集装箱制造、船舶维修、冷轧、海洋食品加工、建筑木材、临港物流、再生资源、船东注册地和总部经济等领域有所作为,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临港物流业。

与战略转型相配套的还有管理转型,实现资源配套更加合理、发展潜力更加深厚、运营质量更加卓越、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湛江港集团港区领域将涵盖霞山港区、调顺岛港区、宝满港区和东海岛港区,7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所占比重将由15%上升至24%,四大专业港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后续发展的岸线资源也牢牢掌控;多个二级公司也将随之发生重要转型,部分作业模式将由旧港区向新港区转换,旧港区作业模式将全面调整,作业体系将由单一港区向多个港区联动转变,由单一作业分公司独立操作向多个作业分公司协同运作转变。湛江港集团统揽全局、整体联动、协同转型,已经掌控好关键要素的平衡,稳中求进。

但转型不是简单的“搬家”,湛江港集团以运营主战场的转移为契机,平衡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生产与建设的关系、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及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如:逐步实施“湾内完善、湾外发展、腹地布点”的战略,规划并开发宝满港区二期和东海岛港区的优质岸线资源,启动湖南永州无水港项目,并争取在西南腹地其他城市形成无水港网络群,延伸湛江港腹地;在稳定铁矿石和石油等基础货源之上,更大幅度地培育煤炭、粮食、集装箱、化肥、木材等其他支柱性货源;建立路港、关港、船港、货港等联合营销机制,联合口岸部门上门服务,积极争取船东的价格支持,筹划引进优秀金融机构共建融资平台,物流链边际效益的增长成功吸引和稳固了一批忠诚客户,并培养了首个超千万吨级的客户,实现港口、客户、铁路、口岸、城市的多方共赢;建立健全涵盖目标导向、协同联动、奖惩机制的生产组织综合评价体系,发挥各码头的综合效应,提高货物装卸运转效率。

从建港至今,发展成为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化港口一直是湛江港人从未改变的梦想和目标。2013年,我陪同《珠江水运》杂志社采访董事长张翼,他这样为我们描绘了湛江港的梦想与发展:

一是服务中西部大开发。湛江港开港以来,一直发挥着中西部地区出海主通道的突出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港口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服务范围也从传统的经济腹地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不断向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拓展,服务功能和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这些地区货物经湛江港进出口量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60%以上。

二是带动西南沿海港口群发展。湛江港素来是西南沿海港口群中航道最深、码头等级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综合通过能力最强的港口,在我国石油、铁矿石、粮食、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港的发展始终立足于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的基本定位,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西南沿海港口群的发展,特别是在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上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看齐,打造中国港口“第五极”。

三是构建国际航运新优势。湛江港是我国大陆距离国际主航线、几大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国大陆的远洋门户和海上桥头堡。湛江港长期坚持实施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地缘优势,这与国际航运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预计,到2016年,也是建港六十周年之际,湛江港集团将形成石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粮食、化肥、白糖、水产品等多元化货类结构,吞吐量预计超过1.4亿吨,湛江全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港口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董事长张翼表示,按照湛江港良好的发展态势预测,在2020年前,湛江港将非常有希望重回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成为广东省第二大港口,进一步强化西南沿海港口群主体港和中国大陆远洋门户、海上桥头堡地位,这就是新时期湛江港的梦想。 YDOaKUe2LQjUYdC3aptlM0DWbOQ8bod0B4jvQaC/XI9sEBT8eEAw2LZaolHbTG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