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几代湛江人的“钢铁梦”

汤文藩

汤文藩 :1983年7月至1993年10月任湛江市副市长;1993年11月至1998年10月任湛江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退休。

从1978年中国冶金部门来湛调查、勘探开始,湛江人便一直为实现“钢铁梦”而不断努力。起初,湛江市建了一间小型钢铁厂,时间不长就停产了。1983年地市合并后,外国教会曾有人来湛江洽谈建一座年产15万吨的钢铁厂,条件是在湛江办一间教会大学,钢铁厂的收入作为学校费用,结果没有成功。改革开放给湛江人民带来了重大契机。全国为建跨世纪大型钢铁厂,开展了十大厂址比选,湛江是其中之一。1992年,首都钢铁公司派出副书记杜如明、副总经理梁张翼、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曾纪奋等人到湛江市,商谈了有关厂址建设方案。宝钢派出党委书记朱尔沛、常务副厂长王佩洲到湛江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时任市委书记王冶、市长郑志辉等同志,都一再表示欢迎首钢、宝钢来湛江建设大厂,单独来和合作等都热烈欢迎。

一、申请中央立项

全国十大厂址比选,湛江具有明显优势。湛江位列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南方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经济战略地位;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非洲及西欧、北欧的海上捷径,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水深浪静,不淤不冻,深水岸线长达97.4公里。其中东海岛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好,北侧龙腾至蔚律一段6.5公里岸线水深26—40米,主航道距岸300米,进港航道宽达2公里,具有屏障好、风浪小、回淤少、锚地多的优势,适应建造30万吨级货轮码头和50万吨级油轮码头,同时陆上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其运力可适应钢铁基地的需要。

1992年7月31日至8月4日,冶金部老部长李东冶和中国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长凌华春到湛江,在我和广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蔡耿丰等人的陪同下,对湛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副省长张高丽交换了意见。8月19日向李鹏总理写了报告,将主要情况讲了四点意见:一是广东要求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二是从华南地区看在广东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是需要的;三是广东的同志认为在湛江东海岛建厂比较合适;四是首钢、宝钢正谋求与广东合作兴建一个大型钢铁厂。李鹏总理阅后批示:东冶同志报告很好,请家华同志阅处。邹家华副总理批示:请叶青、戚元靖同志阅示,看来首钢在山东包建、宝钢在广东包建一个钢厂,认识、条件接近一致,可以考虑了。他们阅后9月5日批示:请专送黎部长,并将李鹏同志、家华同志批示告请东冶同志知。请党组同志阅后专门讨论一次。

1992年9月11日上午,张高丽副省长在省政府召开建设大型钢铁厂讨论会,省有关厅、局,宝钢集团湛江工作组,湛江市有关领导参加。宝钢集团湛江工作组组长刘同俊同志在会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厂址选择掌握的几条原则;二是湛江、惠州两个厂址的分析,认为湛江厂址比惠州厂址条件优越,厂址港口水深比宝钢都强;三是下一步设想,要给国务院提出1000万吨钢铁厂选址报告,要马上上报项目建议书;四是九项具体工作。9月11日下午,省冶金总公司、宝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湛江市有关领导进行研究贯彻,并建立了联络网。9月19日至20日,在宝钢商量项目建议书和向国务院写报告事宜。

199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宝钢集团正式报告国务院申请立项。1993年2月23日至27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宝钢集团在湛江联合召开了“湛江钢铁公司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国家计委、冶金部、铁道部、水利部、交通部有关负责同志,广东省有关部门和宝钢集团公司的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209人参加了审查会。审查会由宝钢工程指挥部顾问、宝钢集团湛江工作组组长刘同俊主持,广东省冶金总公司副总经理葛弘毅、宝钢集团常务副指挥杨长恒、原冶金部部长李东冶先后在会上讲话之后,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总设计师王殿栋做了《湛江钢铁公司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市有关专家介绍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湛江钢铁厂供水方案和湛江港深水航道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专家们认为:《湛江钢铁公司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和组成是符合要求的,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预可行性研究要求,产品方案总体来说是合理的,选择的技术和设备是先进的,也是可靠的,符合起点高、水平高、品种优、质量好的原则和要求。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在东海岛建设钢铁厂非常合理。并就以钢铁为龙头和东海岛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湛江市市长郑志辉在会上表示,湛江市委、市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支持钢铁厂立项上马,大力搞好钢铁厂的各种配套工程和服务工作。审查会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宝钢集团将审查情况再次上报了国务院。

二、多方形成合力

为争取湛江钢铁厂早日立项,各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92年8月初,市委书记王冶召开市委常委和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由我和市建委负责人汇报了东海岛的规划设想和钢铁厂选址情况。8月13日,市政府发出《关于成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湛江钢铁厂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我任组长,郊委主要领导、市经委主任张马成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之后,还成立了湛江钢铁公司湛江筹建处,由蒋国华任主任。9月15日,我传达省关于建设湛江钢铁厂的意见和要求,研究了东海岛规划、预征土地、修建公路、水源、港口航道等问题,从郊区和市有关部门抽调30人参加具体工作。在此前后,市计委主任王栋于1992年6月上旬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讨论,对国家计委《1996—2005年西南和中南部分省区区域原材料工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设想》提出补充意见,要求将年产300万吨(1000万吨的第一期)的湛江钢铁厂列入其中。水利局局长钟云拿出了鉴江水源开发方案,使宝钢驻湛工作组非常满意,说:“原来担心湛江水源,现在放心了!”国土局局长杨卫东会同郊区一起积极开展预征土地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劳动局局长王成为给钢铁厂立项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请缨,贷款修建了一条横贯全岛的东海大道,宽24米,长达28公里(后来东海岛又增加了1.3公里),直通钢铁厂厂址,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钢铁厂预选厂址时,就是走的这条路(当时这条路还未铺水泥),省委书记谢非说:“这条路很有气派!”

湛江钢铁厂建设投资按照相关办法筹集。当外商得知湛江建设大型钢铁厂的消息时,先后有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的钢铁公司前来洽谈合作。经省、市和宝钢研究,选择了与韩国浦项钢铁株式会社合作。1993年7月16日至23日,以省政府副省长张高丽为团长、省计委副主任郑国锐、省冶金总公司总经理杨芹溪等人组成省政府代表团,应邀赴韩国浦项进行考察,丁明植董事长、孙根硕副社长等高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等就合作建设湛江钢铁厂问题进行了多次交谈研讨,双方取得一致看法,浦项表示愿意合作。8月19日至9月2日,应韩国浦项和日本三菱株式会社的邀请,由宝钢集团常务副总指挥杨长恒为团长,宝钢顾问刘同俊、黄锦发,省冶金总公司副总经理葛弘毅,湛江市由我等共14人组成的宝钢、广东代表团,赴韩国和日本进行考察。参观了7个重要钢铁企业。在韩国浦项,宝钢、广东与浦项三方就合作建设湛江钢铁厂进行了4天的洽谈,三方代表在1993年4月13日于湛江签署合作建设湛江钢铁厂会谈纪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交换意见,签订了《关于合作建设湛江钢铁有限公司的第二次会谈纪要》,浦项董事长丁明植等在汉城会见了杨长恒、刘同俊、葛弘毅和我。1994年第一季度在宝钢举行了第三次会议,进一步讨论合作事宜。后因湛钢尚未批准立项,而未能实现合作。但在这次考察中,韩国和日本把“钢铁是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在没有矿产资源的情况下,发挥沿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先进水平的钢铁,同时注重环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开发东海岛,建设钢铁基地,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2年7月17日成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陈华江任主任,邓碧泉任副主任。1993年1月9日至12日,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率领深圳代表团到东海岛考察,目的是促进东海岛开发启动,创造效应,扩大影响,吸引投资。1993年3月29日,首批29个项目工程隆重奠基。至1995年年底,岛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岛内公路已建成5条,总长40多公里,港口码头动工,通信设施成网,水厂建成,乡镇设立供气站。为配合东海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首期开发了龙海天旅游区,东山、东简等工业和生活起步区。项目开发方面,实际动工80多宗,其中外资22宗;已完成项目40多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完成建设投资10多亿元,其中外资580万美元。投资软环境也不断优化。岛内先后设立了工商、税务、海关、公安、银行等服务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对投资者实行一条龙服务,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商。所有这些,都为建设大型钢铁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首钢、宝钢来湛江洽谈建设大型钢铁厂开始,省政府老省长刘田夫、湛江地区原专员黄明德、省教务厅原厅长黄其江(曾任湛江地委副书记)、湛江市原市长王国强,就一直关注钢铁厂洽谈发展情况。先是认为宝钢实力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而首钢又在同山东谈,因此建议选择与宝钢合作为好。1993年5月16日,刘田夫、黄明德、黄其江、王国强四位老领导开座谈会,研究港口问题,他们又建议,可以先建一个1万吨、一个5000吨级的码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不单是考虑钢铁厂的建设问题,东海岛就是要把港口建起来,可以考虑谁出钱同谁建,利用外资也可以,整个岸线建设还是靠湛江港务局。直至21世纪初,老领导黄其江还写信给省领导,建议建设湛江钢铁厂问题。老领导的关心,使我们深受感动。

1993年1月6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登载了记者杨春南写的四篇“我国湛江港开发路向考察”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经济日报》的“展翅欲飞的湛江”,《亚太经济时报》的“第二个‘香港’在哪里?”《瞭望》周刊海外版发表长篇署名文章称“湛钢为本世纪中国最大投资项目”等,一篇篇的报道,鼓舞人心。湛江钢铁公司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召开前后,《湛江日报》丁家禄、劳秋金等多位记者,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很多文章、报道、摄影。香港《文汇报》特约记者曾广源,连续在《文汇报》上登载了三篇“南方宝钢将在湛江崛起”。在南海之滨再造一个宝钢,是湛江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一个带头项目,湛江人十分盼望这个跨世纪工程落成。东海岛上,居民们一见到前来考察、论证钢铁项目的专家,就像见了亲人一样,自发地列队鼓掌,夹道欢迎。市长郑志辉表示,凡是湛钢项目需要,市里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地给地。郑志辉市长和我还于1993年5月13日,接见了深圳粤西记者团来湛考察,介绍了湛江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了有关问题。1993年7月,《人民日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首发式,由于湛江市是赞助者,因此在书中加了一页湛江简介及地图,并邀请我在会上发言介绍湛江,我详细介绍了湛江和建设钢铁基地的优势,宣传和提高了湛江的知名度。

三、坚持就是胜利

从1978年中央计划建设10个大型钢铁厂,将湛江列为其中之一,1984年,国家计委在规划中将湛江钢铁厂列入“七五”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至1988年,国内外有关部门、专家对湛江做了大量的勘探、调查、论证,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在1992年11月正式申请中央立项建设湛江钢铁厂前后,朱森林省长、张高丽副省长多次赴京汇报请示立项工作,我也多次上京送材料,请求早日批准立项,以便开展后续工作。但因国务院领导提出“不要再上新厂,主要是改建和扩建”。因而立项未获批准,但我们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

1993年11月,市四套班子换届,我到市政协任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我先后陪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上海宝钢拜访董事长黎明、总经理谢企华,进一步商谈做好钢铁厂的前期工作。1995年7月21日至25日,我应中国冶金管理现代化学会及总干事长凌华春之邀,参加了“中国钢铁工业道路第6次研讨会”。我发言介绍了湛江钢铁基地的优势,提出: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广东及其周边五省尚无大型钢铁企业,据预测这个地区2000年钢材缺口1300万吨,其中广东省钢材缺口800万吨,希望能在湛江兴建一个大型现代化钢铁基地,这对广东周边地区及港澳经济的持续繁荣将产生积极作用。

1994年2月7日,湛江市市长庄礼祥到惠州晋见李鹏总理,在座的有省长朱森林。庄礼祥市长在汇报情况和回答问题后说,我市写了一个报告,我已交给姜云宝主任,我们请求国务院尽快批准湛江钢铁厂立项。当谈到利用外资时,朱森林省长说:谈得最多的是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他们很有兴趣。李鹏问外商的条件怎么样?庄礼祥回答:因为这个项目还没有批准立项,我们与外商的谈判受到影响,外商都在等待。朱森林省长说:这个项目未立项,许多工作深入不下去。李鹏总理笑着说:我听明白了,你们要求早日立项。

进入新世纪,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韶关钢铁厂提出要求与湛江合作建厂,但韶关钢铁厂的实力难以建设大厂。于是,当徐少华市长赴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前,我送了一本湛江与宝钢合作的有关复印资料,建议他阅后,能在北京开会时与宝钢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同研究合作事宜。陈耀光担任市委书记时,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准备在本省淘汰质量低的产能,上湛江大型钢铁厂。2008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湛江开展大型钢铁厂的前期工作。刘小华书记调来湛江后,继续抓紧同宝钢开展合作建设大厂工作,做大做强湛江“经济蛋糕”。2012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报经国务院同意建设湛江钢铁厂。经和宝钢反复磋商,排除各种困难,全力做好项目配套和服务工作,年产1000万吨的湛江钢铁厂终于在2012年5月31日动工,2013年5月17日主体工程全面动工,预计2015年建成,2016年投产、达产。

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在湛江各届领导、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湛江人的“钢铁梦”即将实现!打造循环经济,“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理想即将实现!湛江将进入大工业时代,建设得更加美丽!

汤文潘近照(戚伟明摄) HhbUyOl08XSIMtDlicVxWcA4PG19rA8Exn8bZEq/NM0F2eOIQEQN0/jqTmLCyO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