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湛江列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前后

符铭

符铭 :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业务一科原科长。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

1984年,对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春末夏初,首都北京正召开着一个名为“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的会议。会议名称很普通,但是它决定了新时期中国首批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名单,研究、确定了这些城市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等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南疆城市湛江也具有历史性意义。

事情要从年初说起。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又视察了福建厦门市和正在建设的厦门经济特区,随后还视察了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视察归来,这位中国改革的伟大设计师为深圳特区的神速发展和成效所鼓舞,他果断提出:“除了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明确指出:“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随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决定:3月26日,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开放沿海部分港口城市问题。

当时的经济特区是改革经济体制的一种试验,中央给特区的政策主要有:财政和外汇收入实行定额包干;物资、商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适当利用市场的调节;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方面,扩大地方权限;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这些政策,对所有渴望通过加大开放力度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城市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湛江市积极争取列入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召开后,各沿海城市都闻风而动,努力争取列入首批开放城市。刚完成地市合并机构改革不久的湛江市也迅速行动起来。

其实早在1981年,原湛江地委、行署为加快湛江的经济发展就曾经积极向上级争取,要求像深圳一样在原湛江市设置经济特区。当年8月曾经专门为此给广东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在湛江市设置经济特区的请示报告》,省委对此批复称:“省委认为,地委行署提出在湛江设置经济特区的意见是好的,但由于深圳、珠海特区初办,汕头地区还未办起来,尚需积累经验,因此,待深圳特区办出一些经验后再行考虑。”湛江为此与特区政策擦肩而过。

已经错过一次设置为特区的机会,市委认为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机会再错过了。据当时市委书记温戈回忆,市委领导班子获悉中央计划进一步开放沿海部分城市的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了解情况。当听说首批开放的部分沿海城市初步计划是8个,湛江不在计划内时,市领导班子马上召开会议研究对策。随后决定,立即由湛江原市长王国强启程往北京,找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老部下、当时在国务院工作的李灏,由他代向有关领导反映湛江情况和群众强烈要求列入开放城市的愿望;同时起草有关报告,用传真发送到“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转交当时参加会议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请求他在会议上反映湛江情况。笔者在广东省档案馆找到了这份特急传真电报。这份题目为《关于要求在湛江市实行特殊政策的报告》的电文,概括了湛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后,详细罗列了湛江列入首批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七个有利条件,主要内容是:

第一,湛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商港。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和欧洲航线最短的一个港口,通过黎湛铁路与西南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紧紧相连。港内水域宽阔,浪静水深,终年不冻,万吨巨轮可日夜进出。港口设施基本实现机械化,年通过能力达1200万吨,接待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轮,预计到1990年,吞吐量将成倍增长。从远期发展看,本市的东海岛更是港口建设甚为理想的地点。岛中龙腾港水深26米,最深处达38—40米,可泊30万吨巨轮,岛上有10万余亩平坦、成片荒地,可做港口配套建设用地。这种优越条件,据说是世界港口所罕见。

第二,湛江是开发南海石油的重要油港。南海西部石油公司设在本市的海东区,有8个外国集团22家公司与我合作从事南海西部海域石油勘探工作。随着南海石油的开发,湛江市将成为西部石油开发的指挥中心和交通运输中心。

第三,湛江是开发南海水产资源的重要渔港。国营湛江渔业公司设在本市,按国家规划,该公司还要继续扩建,将成为我国重要远洋渔业基地之一。另外,全市还有4万多户渔民,年水产品总产200多万担。

第四,湛江交通四通八达。除大港口外,黎湛铁路西接湘桂铁路,与川、黔、滇、桂等西南腹地相通,民航每天有班机直通广州、海口,现即开始机场扩建,以供大型客机使用。境内公路四通八达。

第五,湛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为特区的发展提供后期供应和出口资源。全市有几十万亩荒坡、荒地和近百万亩沿海滩涂可供开发利用,潜力很大。随着农村开发性生产的发展,必将为特区提供更多的商品。

第六,湛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发展旅游业。

第七,由于南海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速度的加快,目前已有几十家外国石油公司和专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我市开办业务,但是,对兴建宾馆及旅游点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外商投资者,却因无特殊政策正在犹豫不决。石油化工(包括炼油、化肥、化纤、塑料)、大型电站、通信、港口和大型围垦的外商投资者也都认为条件很好,但缺乏特区优惠政策而裹足不前。

报告最后说:“综上所述,湛江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条件,但是,这些优越条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工农业、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基础比较薄弱,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市政建设欠债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如能在湛江市设立经济特区,可以通过灵活措施、特殊政策,以加速经济发展步伐,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以上报告,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1984年4月6日,开了11天的“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结束。会议最终确定开放我国北自辽宁大连,南到广西北海沿海14个港口城市,湛江市荣列其中。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明确指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办好经济特区主要是给政策,一是给前来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的外商以优惠待遇;二是扩大沿海港口城市的自主权,让它们有充分的活力去开展对外经济活动。

列入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后市委的决策和部署

列入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后,湛江人无不欢欣鼓舞。市委立即行动起来,4月中旬至月底,先后召开四套领导班子会议、市直副局以上干部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广泛征求如何利用列入首批对外开放城市的大好机会,加快湛江经济发展的意见。同时派出考察团分别到开放较早的深圳特区和经济比较活跃的江苏省考察学习;派员分别到北京、广州向有关领导汇报湛江的情况,听取指导意见;还成立专门小组拟定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规划。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后,5月8日至10日,市委再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制订湛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市委迅速开展各项相关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当时湛江要求改革开放的呼声和保守、陈旧的思想激烈碰撞。市委尖锐指出:“一些干部对原有的政策规定,不敢和不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变通、创造性地执行,思想还停留在旧的框框条条上,墨守成规,视野狭窄;对贯彻开放政策有疑虑,怕犯错误;一些人甚至认为经商是不务正业,乡镇企业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缺乏大局意识,对上级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不积极配合,消极对待;对搞活经济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缺乏全面理解,搞活的门路少,管死的办法多,甚至做了不少‘捆绑’、卡压群众积极性的蠢事。”此外,还有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存在安于现状、闭关自守的思想,担心让外商来投资将来会受制于人,或“肥”了别人。针对上述状况,市委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市委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要克服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冲破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革除不讲效率,互相扯皮的官僚主义习气,形成一种讲效率的全新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

2.确立发展思路和目标。1984年5月初,在听取副书记、市长赴北京与中央有关部门联系的情况和有关同志赴深圳、珠海参观学习的汇报,以及市计委关于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规划方案的汇报后,市委再次客观分析了湛江的现实。认为,湛江对外开放的优势在于港口、石油、腹地和资源。港,是指湛江天然良港,水深浪静,屏障良好,从历史上看,没有港口,就没有湛江。油,是指正在开发的湛江南海石油和雷州半岛陆地蕴藏的石油。腹地,是指湛江背后紧密相连的广东西南部、广西大部、湖南西部以及云南、贵州、四川一部分,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资源主要是指湛江除石油外,还有丰富的水产和亚热带作物资源。湛江的不足之处,是离香港、澳门较远,华侨、港澳同胞不多,不便于引进外资等。市委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看准优势,扬长避短,树立信心,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湛江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1984年7月6日至8日,市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通过了《关于认真搞好开放和改革,推动我市经济建设的意见》,确定经济发展总思路和目标是:利用开放,大胆改革,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争取在本世纪内,把湛江市建设成以对外贸易、石油开发利用为主导,以食品、电子电器、建材、机械工业为支柱,商业、服务业、农渔牧业综合发展,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经济文化发达,富有南国风光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成为粤西地区以至祖国西南“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3.成立有关领导机构。5月下旬,为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4个领导小组:(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滕义发、陈斌、汤文藩、朱谦智、王栋、顾江、唐夫、何均发等组成;(2)引进项目审批小组,由滕义发任组长,汤文藩、陈东任副组长,市外经委为办事机构;(3)经济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由陈斌任组长,何均发任副组长;(4)内联工作领导小组,由张运绪任组长,张洪斌任副组长。在这四个小组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迅速开展。

4.制订相关措施。为落实建设“对外开放港口城市”的总体设想,市委提出了搞好对外开放的三项措施:(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下放权力、放宽政策,改革体制;(2)抓好规划,组织两套精干的班子,拟定经济开发区规划和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对市区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规划;(3)努力解决对外开放急需的人才问题,加强现有干部的学习提高,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落实政策,起用人才,办大学进行智力投资。此外,市委强调在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中要实行三个同步:即制订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筹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改造老企业同步;吸引外资、先进技术与内地的联合同步。具体要求是:开放与改革一起抓,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推动改革,彻底打破封闭和僵化状态;改造老企业和兴办开发区并举,开始以改造为主,随后以开发为主;外引内联并举,既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又要引进内地特别是大西南各省的资金、资源和人才;扩大市、县经济联系,城乡协作,加强市县经济合作并联合办企业,促进县区经济发展;保持多层次的经济技术结构,引进项目以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为主,但不排除劳动密集型项目,重点放在有利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或国家短缺,具有发展前途、湛江又有开发能力的新兴产业以及能源、交通、机电等基础工业和重要设施上;对外资、侨资和国内投资者,实行比深圳、珠海、广州等地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外引、内联、贷款、自筹和发行股票等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千方百计解决能源交通问题;争取中央驻湛江单位的支持;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并保证有偿还能力等等。市委还同意市经委提出的关于改造食品、包装、家电、服装、建材、轻纺、橡胶、机械等行业75家重点企业,引进144个项目的规划,要求尽快地、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5.制订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8月23日,湛江市政府运用中央给予的低价用汇、进口免税、税前还账、统筹还账等优惠政策,制定了《湛江市对外引进企业优惠办法》,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工商税收和关税、利润分成、对内采购物资和销售产品、土地使用和房屋建筑、企业登记注册和管理等10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做了具体规定。

6.筹建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在湛江列入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后又一个重要决策。据原市委书记温戈回忆,当时开发区选址有两个,一是设在东海岛,借此开发全岛;另一个设在霞山区与赤坎区之间。当时国务委员谷牧还到广州听取了市委关于开发区的汇报。两地权衡,经中央同意,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后落户霞山区与赤坎区之间。11月29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在此之前,湛江市委边申报边开始了开发区的筹建工作。7月17日至22日,湛江市委市政府邀请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本地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130多人,研究湛江经济开发区规划。10月6日,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市委根据当时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开发区首期开发1.2平方公里,起步0.6平方公里,整个基础设施工程沿新建的人民大道两旁展开。市委要求开发区建设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国务院制定的“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科技”的方针为方向,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开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益一片”的要求,在开发区建立起以高精尖技术为主的多层次的工业经济技术结构,发展具有当代水平的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工商业发达,生活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7.开通人民大道和扩建机场。为配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市委决定在霞山区与赤坎区增开一条交通干线。规划路宽120米,双向8车道。当时的省领导看了规划曾担心以湛江当时的财力会负担不起。但该大道的建设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相关农民的支持,征地等工作顺利完成。1984年9月29日,贯穿整个开发区的主干道——人民大道破土动工,全长7376米,宽60米,双向6车道。次年2月29日完成全线土路工程,1986年11月5日竣工并正式通车。另外,当时湛江机场只能降落小飞机,市委想方设法通过解放军驻湛某部投资,扩建了机场。

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湛江在列入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84年上半年即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377批,共1390人次抵湛江考察,签订各种合资、合作经营和“三来一补”合同55宗,合同额2300万美元。1984年7月,湛江首家合资企业——湛江万丰人造花有限公司成立。紧接着,湛江三得利工程合作公司、东简香港合作水产养殖公司、湛达船舶供应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相继成立。至年底,与外商合作、合资企业达62家。全年专程来湛江洽谈业务的国外客商达800多人次。这一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历史证明,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首批沿海港口城市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这些城市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有关政策先行一步,不仅促进了自身经济的起飞,还毫无疑问地促进了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湛江尽管与同批开放城市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但毕竟为争取列入首批开放城市做出了努力,享受了先行一步的优惠政策,并在硬件建设方面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0zg0YFsfWqIMDWYqt4SJbKu829juKdElvz7Gc5K1rsiIyhHTHRREXoU0QRuPkj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