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德生态园的示范价值

赵士玉

赵士玉 :现任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管委副主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中德生态园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

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也是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双方计划用5—10年时间,将青岛中德生态园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与和谐宜居的新城区。

中德生态园建设背景

2009年12月,时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京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部长布吕德勒举行会谈,提出希望加强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经贸合作,可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建立“中德生态园区”,以推广德国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布吕德勒表示,德方愿意推动双方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园区领域的合作,并鼓励德国企业将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

2010年7月,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致函陈德铭部长,争取将“中德生态园”放在山东,并希望在默克尔来访时纳入中德总理会谈内容。

2010年7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商务部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其旨在以中德生态园为平台,将德国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绿色能源、生态城建等方面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来,为德国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并希望借助园区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共同谱写出21世纪中德合作的新篇章。

2010年9月2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才利民副省长为组长的中德生态园建设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青岛市和开发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推进中德生态园建设纳入了发展规划。

2011年1月6日,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德工商界晚宴上发表《加深相互理解,实现合作共赢》的演讲,表示欢迎更多的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共同办好“中德生态园”等示范性项目。

2011年5月10日,中德生态园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确定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欧美亚投资促进局分别为双方联络执行机构。

2011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访德期间,中德双方达成八点共识。温家宝在《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德两国已签署共同建立生态园合作协议,拟在中国青岛建立首个中德生态园,欢迎德方企业积极参与规划和建设。我们愿意充分发挥双边财政合作的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双方在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及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我们还期待双方企业在新能源交通、建筑节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1年9月16日,“中德生态园”信息发布会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发来贺信。

经过反复比选和考量,中德生态园最终选址胶州湾西海岸、青岛开发区北部牧马山生态通道北侧。这里植被茂盛,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周边产业配套完善,是一个理想之地。

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态园奠基仪式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中国商务部王超副部长、德国经济和技术部布克巴赫国务秘书出席奠基仪式并致辞,建设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2012年6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分别成立青岛中德生态园工作委员会和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9787503459023_0-Part03-14.jpg

2013年9月11日,山东

国际化特色就是德国特色

在中国,生态园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作为承担着“排头兵、先行者”重任的开拓者,也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向前。

经过反复思考和研讨,我们认为园区的最大特点是汇聚众多德国元素为一体的国际化特色,最大亮点是立足于生态园区建设的制高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核心竞争力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软硬环境。

作为中德合作开发的高端园区,中德生态园的国际化特色就是德国特色。在这里,既要让来宾看到德式街区、德式建筑、德国企业、德国标准、德国技术和德国产品,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德国文化、德国理念与德国生活气息。因此,无论是园区的前期规划、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还是园区的做事方式与日常管理,都反复强调突出德国元素、彰显德国特色,营造中德合作的浓厚氛围。

在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突出引进德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指导原则。如园区概念性规划由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编制;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方案由德国SBA公司编制;城市设计及生态景观规划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在建筑认证方面,与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园区内广泛引入德国建设理念,推行绿色建筑标准认证。其中,德国企业服务中心就是按照全球最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德国DGNB金奖标准进行建设的。

园区概念性规划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它把园区11.6平方公里土地,根据园区的自然地貌特征,划分为8个不规则的椭圆形组团。东部四个组团为高端研发办公、商业与住宅功能区,西部4个组团为高端产业功能区,实行产业与住宅完全分离,中间用道路和绿色生态进行间隔,避免相互干扰。在每个组团内部,打造10分钟步行半径圈,从区域中心到组团任意一个地方均不超过10分钟,为倡导步行、自行车、电动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奠定基础。

由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公司编制的城市与生态景观设计规划,借鉴青岛老城的结构,最大程度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地形。同时,引入现代德国理念,注入新元素、运用节能环保等新技术营造区域特色,使城市在传承中得以发展,使生态、建筑、城市、产业与自然和谐相融。生态园内承担15个村庄拆迁安置任务的幸福社区,按照德式风格进行建造,依托城市路网和其他要素形成街坊式布局,打造成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德国小镇”。

在招商引资方面,设定德资比例不低于50%,按照“生态、低碳、环保、高端、可持续”的原则,吸引德国高端优质项目落户。根据德国的产业优势和青岛整体产业布局,确定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时,加快引进和培育科技研发、生态城建、创意设计、职业教育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对拟引进的项目,严格进行筛选,坚持“三不要”原则。即“不符合园区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项目不要、达不到低碳环保标准的项目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要”。目前,德国生物医药、压缩机、钢琴、职教培训等多个项目已签约落户园区,协议总投资额超过4亿美元。其中,2013年11月19日奠基的青岛德国企业服务中心,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在中国落户的第三家、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

9787503459023_0-Part03-15.jpg

2013年11月19日,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奠基

绿色理念全面覆盖

为实现生态园区指标的可量化、可控制和建设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借鉴了德国“莱茵模式”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评价体系的经验,以资源有效利用为核心,以量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编制了中德生态园生态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34项控制性指标和6项引导性指标,涵盖了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四个方面。其中,有六项指标在国内属首次提出。

该指标体系已通过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德国TUVNORD公司认证,其结论是:“该指标体系符合国际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代表了生态园区建设的先进水平。”2013年,园区又对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实施分解工作,建立了具体的生态设计导则和部门操作指南,给行政审批、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监测、招商引资等机构提供实际操作指南。

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园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生态园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推广作用。

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是造成大气污染和排放超标的重要原因,所以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园区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能源利用上,突出开发使用绿色能源。委托新奥集团编制了能源规划,通过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性能源,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域性泛能网,以达到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泛能网建成后,园区内清洁能源利用率将达到8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15%,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碳减排率达到64.6%,万元GDP能耗0.23吨标煤,与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保持同等水平。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开发建设对生态多样性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园区利用当地原生植被、绿地、湿地、水系等资源,营造步移景异的特殊景观效果,彰显园区的特色风貌和城市个性,力争让城市融入自然,让产业惠及居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同时,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施工,将节水节材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园区内所有建筑将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施工理念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园区与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合作,筹建了绿色建筑研究院,一方面为园区绿色、低碳、智慧发展及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协助行政审批机构对绿色建筑是否达标进行认定和评审,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向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

园区城建的“升级版”

自2013年7月起,园区工作重心从规划阶段全面转向实施阶段。先后开展的“双月奋战”、“决战四季度”、“百日会战”等活动,在园区掀起了建设热潮。每日领导干部带头巡查现场,广大干部职工则发扬“5+2”、“白加黑”、“雨加晴”的创业精神,干劲十足。

正是在这样的建设热潮下,规划范围内10平方公里土地开始全域动迁,完成土地清场3649亩,迁移各类养殖物1.5万只,迁坟1396口;10条道路全面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成了道路两侧的绿化和三水设施配套等工程;“幸福社区”、德国企业服务中心、德国企业促进平台、绿色生态技术展示中心和中德生态小学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也先后动工建设。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德大使卢秋田,在2013年底视察园区时感慨地说:中德生态园作为新时期中德两国交流的平台、合作的桥梁、感情的纽带,真正体现了中德合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和新速度。”

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固然重要,但园区未来的竞争力更多地则体现在软环境和软实力方面。因此,园区提出了要率先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运行规则,以制度优势构建园区对外开放的新优势。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机制创新等手段,全力打造园区发展的软环境,培育提升园区发展的软实力,增强园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园区内部,启动了工作流程ISO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由德国TUV莱茵检测认证服务公司制作了《青岛中德生态园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初步方案》,突出中德合作的国际化特色,通过细化各项制度,梳理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办事程序,实现用制度管人,用标准管事,降低行政成本,使园区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在探索投资便利化方面,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筹建了项目服务代理中心,简化优化外部办事程序和审批环节,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模式,使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双透明,为项目引进提供最佳投资环境;针对德资企业在华投资最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筹建了中德生态园知识产权中心,在全国率先构建“申请、保护、交易、维权、仲裁”五位一体的涉外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与市仲裁委合作设立了山东省首个知识产权仲裁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在中德生态园设立综合性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中德生态园知识产权课题也被列入中欧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议题中。

对于中德生态园的开发建设,从中央领导到各部委、省市领导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12年10月中德生态园被国家标准委批准创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2013年8月中德生态园被国家住建部授予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9月29日,中德生态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2014年1月8日中德生态园被国家能源局批准为全国首批8个创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之一。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政府间合作建设的第一个高端生态示范项目,园区发展的目标就是把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亮点纷呈、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生态示范区。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打造中国园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升级版”。 oyKAQCNmlMXfk01jQXuLak6HX/W6gYM95aSBoUZfpHczz0Kr0n9RHTIz/KjEm1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