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溪 口述庄晓蓉姚永明 整理
徐振溪 :青岛市副市长。
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青岛治河史上首次对大沽河全流域、全方位的治理,规模之大、档次之高、配套项目之多、惠民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它将带给青岛不可限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让青岛城市空间豁然开朗。回首近三年的治理工程,作为总指挥,我认为这个项目是本届青岛市委市政府最具远见、最有成效的惠民工程之一。
青岛的母亲河就是大沽河,人们又称它为“姑水”。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烟台市招远的阜山,一路南下,流经青岛市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红岛5个区市,于胶州码头村南注入胶州湾。全长179.9公里,总流域面积6131平方公里;在青岛市辖区内长157公里,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流域内建有产芝、尹府等9座大中型水库、众多小型水库和塘坝,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供水能力占全市总供水量的50%左右。大沽河不仅是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也是胶济铁路、蓝烟铁路、青银高速、济青高速和引黄济青工程的重要安全屏障。大沽河还是青岛历史文明、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的摇篮,平度古岘、即墨古城、莱西鼓吹乐、提线木偶等沽河流域文化是青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沽河可谓是青岛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大沽河流域内水资源丰富,是最大、最稳定的本土水源。然而,历经岁月的沧桑和过度开发,大沽河出现了防洪能力基本上是20年一遇,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50年一遇的要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待提高,地表水拦蓄能力明显不足;河道两岸垃圾遍地,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使半数左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沽河两岸道路交通体系不够完善,湿地和防护林面积减少,现代农业规模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不符,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青岛的文明形象。
对大沽河的治理,其实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青岛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条水源充沛、安澜无灾的大沽河;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生机活力的大沽河;建设文化青岛,需要一条见证发展、作为城市标志的大沽河。治理大沽河是青岛民生所系、发展所系、幸福所系,成为青岛最受关注、最为迫切的问题。
这次的大规模治理,可以说是源自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该文件主题确定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随后,青岛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突出抓好大沽河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标准堤防建设、主槽疏浚、蓄水补源等工程,将大沽河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流畅、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长廊。”
2011年5月12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对全市水资源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大沽河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必须爱护好、保护好,使其真正展现魅力。世界著名城市一般都既有海又有河,像巴黎的塞纳河、纽约的哈德逊河,非常漂亮。青岛关于海的文章要继续做好,河的文章更是大有可为,要先从大沽河做起,一条河一条河地治,真正抓出水平。将大沽河沿线打造成城市受益、人民受益的新景观。”
调研活动结束后,5月21日下午,分管农业的张元福副市长受李群书记委托,召集我和杨宜新副市长研究大沽河治理问题,确定由杨宜新副市长牵头搞规划,协调解决土地问题,交通方面由我负责。对大沽河治理的规划就此启动。
通过前期深入调研、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2011年7月,青岛市委常委会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明确了大沽河治理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将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河道治理全过程,统筹考虑防洪、蓄水、生态、环保、交通、景观、人居、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大沽河流域,重点实施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等“七大工程”,使河道全线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带动辖区流域范围内50个镇(街道)、2513个村庄、240万人口的发展,缩小困扰青岛发展的南北差距问题。
在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出台后,大沽河治理全面启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相关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市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指挥部内设8个工作组,抽调的工作人员从2011年9月1日起集中办公。沿河各区(市)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指导和组织治理工作开展。市指挥部主要负责:统一编制大沽河治理总体规划和防洪、水资源保护利用、道路交通、环保、农业、绿化等各项专项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确保大沽河治理各项工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统一规范监理标准,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统一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竣工验收。各区市指挥部主要负责各自辖区内河道治理详规编制工作;负责辖区内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负责坝堤、河口治理、护岸建设、河道疏浚工作;负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建设、小城镇农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负责做好工程建设和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工作;负责施工安全和防汛安全工作等。
工程建设资金总的原则是采取财政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筹措。根据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意见要求,市财政局负责筹措前期开办费、规划编制费,以及河道堤坝、拦蓄水工程等水利工程资金。市交通委负责筹措堤顶路和跨河桥梁工程建设资金。五区(市)负责筹措各自辖区内河道治理的征地、拆迁、补偿等工程建设资金。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沿河土地收储力度,大力盘活土地资源,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大沽河治理。
2011年9月15日,李群书记在大沽河治理规划主题会议上指出:“这是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我们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治河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团队,精心组织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项规划均通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审核批准等程序。坚持生态优先,将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全过程;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落实。
2011年10月8日,中共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会通过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大沽河治理坚持规划先导,注重前瞻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独特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现代理念与可操作性相统一。不断完善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和防洪、水资源、湿地林地、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方案。我们紧紧围绕治理目标和工程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编制完成了“干流沿岸综合服务区、数字河道、堤防照明、河床滩地绿化、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旅游轴带、堤顶道路与周边区域交通衔接、环境保护与污水处理设施,支流河道渠系治理,以及流域公交车线路、换乘集散规划和沿岸周边及流域旅游观光线路规划”等多项专项规划设计方案。
2011年12月20日,刚到青岛履新的张新起市长到大沽河实地调研时指出,要通过治理大沽河,带动周边居民整体致富,使大沽河流域成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大沽河治理工程于2012年2月8日正式奠基,当时市里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奠基仪式,沿河五区(市)堤防工程试验段工程开工建设。“南北统筹、全域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由此揭开崭新篇章。
2012年2月8日,青岛市
2012年2月10日,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确定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规划,大沽河被作为重要的保护开发流域,要建设成为优化青岛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品质的生态中轴,向纵深拓展,带动次城区、重点城镇等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全面提升大沽河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保障力和拉动力。
2012年4月1日,我接任市指挥部总指挥,全面负责大沽河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主要进行的是试验段的建设,2013年上半年全面展开具体规划设计工作,2013年下半年整个治理工作全面铺开。大沽河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比《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实施意见》计划的时间提前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面临治理范围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区域广、工期时间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现实问题,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特别是在此期间,未发生一起征地拆迁、费用补偿、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的事件与事故。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通过社会调查反馈,市民和沿岸农民对大沽河治理工作满意率100%。究其原因,除了指挥部干部群众的全力投入之外,在资金管理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大沽河治理全过程始终坚持建章立制与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设计变更、资金支付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组织协调调度、质量安全控制、群众利益保障、生态文化保护等和谐高效的工作体系。还同步实施跟踪审计,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资金使用高效和建设程序规范。
以前治理大沽河,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是因为没有系统安排,资金分散到一个个小的项目里,撒了芝麻盐,钱没少投,成效却不大。这次大沽河综合治理,我们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将三年的水利资金、绿化资金集中纳入大沽河治理投资,交通方面做了BT融资,最终我们搞了这么大的建设却没有欠债。为此,在工作机制方面,实行属地管理,市区(市)联动,我们把建设资金分配到各区(市),具体投资他们干,管干分开,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实施单位招投标制,建设经理制。我们跟踪审计,一枪打透,不留中间环节,确保将大沽河建成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为了切实推进工程进度,我们开展了“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奋战活动。2013年9月26日,我带领指挥部人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观摩,此后以半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现场观摩,集中半年时间完成了治理的主要工作量。2014年从3月1日开始,20天一次现场观摩。每一次现场观摩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责任具体到人,每次观摩都要进行现场打分评比,评比结果进行公布并发文通报给各级主要领导,激发战斗力、增强紧迫感、形成凝聚力,大家都比着干,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了建设速度。我坚持以激励为主,给大家鼓劲,弘扬正能量,主动承担责任,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参建单位放弃节假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安全措施,科学安排工期,创造条件保证冬季不间断施工,不断刷新工程建设的纪录。
2013年10月16日,大沽河治理工程观摩考评现场
防洪工程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按照“库堤结合、蓄泄兼筹、科学调度、安全高效”的要求,采取“上截、中蓄、下泄”等综合防洪措施,打造“洪畅、堤固、河稳”的防洪安全屏障。在顺应河道自然形态和走势的基础上,加宽、加高新建两岸堤防,形成了227公里顶宽14米的堤防,疏浚了116公里河道,保持了河道岸线的自然性和多样性,干流全线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的老百姓遇到大雨再也不用担心了。我们采取“生态护岸”,全线257公里新建护岸根据不同河段的抗冲刷要求,最大限度考虑景观和亲水需求,创新采用抗冲生物毯、生态混凝土等先进生态护岸材料,按自然护岸、人工自然护岸、抗冲护岸、护岸生态改造等型式对河道进行护砌。生态护岸采用的是以抗老化材料制成的护岸袋,里面装满石块,撒上草种,连接固定之后,草种发芽形成了自然的绿色景观,既保证了防洪抗冲的要求,稳定了河势,又实现了生态治河的理念,改善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交通长廊。在两岸堤顶参照公路标准进行路面硬化,铺设了8米宽的双向行车道和3米宽的自行车道、实现坝路一体化。在支流和大沽河交汇处,新建了13座跨支流桥梁,一桥一景,增添了河道的景观效应。使大沽河两岸、上下游实现贯通,形成了高效快捷、宽阔通畅的防汛通道。同时,还将与两岸周边212条“非字形”乡村路进行拓宽硬化,进一步完善了外围路网,形成了衔接广泛、畅通便捷的惠民交通网络。参照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旅游服务区,大沽河沿岸规划了7个服务区和红岛经济区驿站,设立快餐店、商店、加油站、生态停车场、汽车营地、厕所等设施,建成游客集散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使服务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健身休闲、产业开发、生态建设、社区建设和区域发展有机结合。随着公交线路设置和换乘站点建成投入使用,将实现我市公交全域统筹一体化,农村居民出行公交化,为青岛市民和沿岸农民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通畅了,则一通百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发展将彻底改变沿岸老百姓的生活观念,真正体现“本土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南北统筹。
按照“一般路段生态化、节点地带精细化、亲水路段自然化、缓坡路段森林化”原则,合理选择树种,注重色彩搭配、针阔搭配,乔灌花草搭配,做到观绿与亲水、景观与防护相结合,既形成了条带相间、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河道绿化景观,又初步形成了森林覆盖高、湿地范围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流域生态廊道和生态间隔带,保证了大沽河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连续性。全线绿化工程共栽植乔木1007万株,灌木830万株,地被547万平方米,流域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湿地面积6万余亩。
在大沽河治理期间,关闭转产排污企业32家,消除干流所有排污口,全线建设围网等防护设施,完成流域村镇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工程21项,提高沿岸村镇污水处理能力7810吨/日,新增污水管网、排污渠道等103公里。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类环保项目22个。通过建设村镇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开展农村污染集中治理、划分水源保护区、加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等方面措施,做到防治结合,实现生态保护。同时,还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3处、新农村社区35个、美丽乡村129个。
严格的管理制度下,指挥部又推行了人性化管理。2013年冬天我们去工地,气温零下十几度,各个建设工地的干部和工人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冒着严寒争分夺秒地抢进度,大家被冻得脸都是青紫青紫的。看到这种情形,我和指挥部的同志们决定给每个干部送上一件军大衣,并且要求每个施工队给施工人员也买上一件军大衣。为了驱寒,指挥部为100多个项目部都送去30坛即墨老酒作为慰问品,给施工人员暖暖身子,让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既讲原则又讲感情,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
只有细得不够,没有细得过头。大原则确定之后,落实是关键。在落实方面,细节决定成败。抓细抓实,体现的是一种工作作风。李群书记非常关注大沽河建设,也很注意细节,包括文化元素的发掘和运用,他提出大沽河上不得做商业广告,要做公益广告。张新起市长关注得也很细,包括绿化时种什么树、能不能成活、路沿石的高度、土质层的深度等都很关心。我对这些细节问题抓得很紧,如:路沿石怎么安装,哪里设置路障,绿化用什么树种,设什么样的广告牌、路标,地面划线用什么样的漆,施工材料的配比等等。在对路沿石的选择问题上,原计划是在重要节点位置使用大理石,其余部分不用大理石,全部使用大理石显得太奢侈。我们从长计议,不图眼前利益,更不能有临时、凑合的观点。我就向李群书记、张新起市长建议,如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民生工程,在这个细节上一定不能凑合,水泥块虽然便宜点,但质量不可靠,风化快,也不上档次,我们做的是百年大计,应一步到位,最终决定全部采用大理石作路沿石,铺设的大理石总长度近1000公里。事实证明,大理石铺就的路沿石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耐用。
在前期准备中,我发现一些跨线桥包括河道、堤坝的设计不尽合理。沿途有六条需要修桥的支流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南胶莱河、桃源河,最初的设计方案都是桥体横跨河口,跨度大,耗资大。我及时组织召开了大沽河跨支流桥梁设计方案研究专题会议,协调设计部门因地制宜修改设计,把桥移到河口附近支流河道较窄处,使桥体与支流河堤连接形成抛物线型的顺畅衔接,桥的跨度大大缩短,造价降低,还可保障车辆安全、舒适通行。当时有的同志提出规划设计不能更改。我认为不合理的就得改,当这个总指挥,就要负起这个责,这点我还定得了。这项大胆的决策不仅为项目节省了几个亿的资金,还增加了水面,减少了洪水对桥体的冲击,既安全又美观。我们在桥梁和堤坝的设计建设中,尽量避免出现直角、锐角,全部是漂亮的抛物线状,与两岸的绿化相映成趣。
在工作中有时候要切一刀,千万不能搞一刀切。规划中沿岸两侧有50米的绿化带,统一种植。在绿化过程中,我们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如即墨市黄格庄村内有成片的老槐树林,大沽河堤防工程原设计需采伐大量古槐树,为保护好古槐树林这一宝贵生态资源,我们更改设计,在建设时没有刨掉一棵老树,将穿槐树林的原有老坝作为自行车专用道,铺设彩色沥青,让路延伸出来,把老槐树林圈进去,打造成一个天然的槐香生态园,古槐树林已成为大沽河沿岸的生态旅游点。在莱西段两侧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山楂树,以果树代替绿化树种,春天赏花,夏秋摘果,更具经济效益。在莱西市西张家寨子有一片古山楂树群,按原规划设计大堤自东向西穿园而过,需清障100余棵百年以上的山楂古树。我们经过考察,认为这片园区对当地的生态保护、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改道保护古树的建议,经过多次专题调研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大堤向南改道绕开园区古山楂树的方案。平度的成片菜地段,我们只在隔离栅以内进行绿化,隔离栅外保留了原有的菜地,保证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大沽河的治理成果,可以概括为“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四闸水相连”。重点打造的三大滨河旅游区(河口湿地旅游区、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五大湖泊(莱西湖、青山湖、东湖、桃源湖、棘洪滩水库)、九大湿地(海口、桃源河口、流浩河口、移风、大小沽河交叉口、潴河口、莱西滨水、猪洞河口、黄同河口),形成旅游特色明显、生态功能突出、上下左右贯通的生态景观长廊;精心建设的贯穿南北的滨河绿道,把15个旅游功能节点连通起来;在跨河两岸新建改建22座桥梁,建立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新建的9座拦河闸坝,一座一景,与原有10座拦河闸坝形成梯级拦蓄,形成了“一闸一景、一坝一瀑”的河道亮丽景观,形成近百公里的连续水面,水域面积由21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新增拦蓄水量4300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大沽河治理水利工程竣工,正值青岛全市范围持续干旱,2014年4月,从上游水库调水6265立方米,保障了沿岸35万亩农田灌溉和近万家厂矿企业的正常生产。
大沽河治理带来了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丰富的水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成为沿岸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进一步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市委书记李群对大沽河治理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沽河建设又好又快,实现了当初的治河愿望。
平度市南村镇北村的孙恕玺老人是大沽河由“乱”到治的见证人,他先后写了两首诗,一是《沽河情》:“儿时村东大沽河,草长莺飞柳婆娑。四季潺潺长流水,沙出蚬蛤黄皮薄。春来鲜汤加紫韭,农家饭桌第一绝。处暑鲻鱼股穗长,饱肥落地身跌破。此物宴中称珍品,犹把淮鲤海鲳过。八月设障捉青蟹,阳澄名产孙山落。秋深滩上收芦荻,围捕狐兔何其乐。如今沙无水流断,非为天灾人之祸。”这首诗充满了对大沽河往昔模样的深深怀念。二是《沽河新生》:“沽河污淖心烦懊,喜见大治蓝图描。市府超前英明策,老河屈指换新貌。涵养水源再添闸,便利交通又增桥。水美又育蚬鱼肥,草深定现狐兔闹。林带红叶壮秋色,湿地翠鸟斗春俏。稳固岸坝加高厚,堤顶成路多车道。有洪无灾万民福,休闲有景百姓笑。科学发展终有识,人与自然和谐到。”孙恕玺老人以及两岸百姓对大沽河这条老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经过两年多的全面治理,历经沧桑的“母亲河”,正在变成洪畅堤固的安全河、水清岸绿的生态河、环境优美的景观河、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她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造福青岛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