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心智发展源于体验而非知识

最好的父母不会切断孩子的体验,

允许孩子完整地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

我曾经遇到过一件荒唐事:在餐厅吃饭,我看到一个人正在偷一位女士的包。我立刻大喝一声,小偷发现自己暴露了,旋即转身离开。被偷包那一桌有五六个人,他们见状,只是把包拽了回来,也不去追小偷,继续闷声吃饭。我立马起身,挡在过道中间,面对面地截住小偷,然后喊工作人员报警。跟我同行的朋友被我的举动吓坏了,赶紧把我拉到一边,小偷则乘机跑掉。朋友说:“你疯了吗?像你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人,敢独自挡小偷?万一他恼羞成怒,捅你一刀怎么办?”我回答:“我没想那么多,小偷要跑,没人拦着,我就想上前挡住他。”当时,我还觉得朋友挺㞞的,自己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嘛!后来转而一想,维护正义其实有很多方式,比如我可以不当面激怒小偷,悄悄告诉工作人员,请保安出面制止,也能够达到目的,而我却选择了最冒险的方式。这是为什么?问得再深入一些,为什么我会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丧失了思考和对环境的判断能力?这是因为真正的心智发展必须源于自由完整的体验,而我没有这种面对肢体冲突的体验。

有位妈妈分享说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两岁,一个六岁,有段时间经常对打。我想很多家庭可能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孩子打架的原因很多,比如弟弟想跟哥哥一起玩儿,但是弟弟太小了,不懂游戏规则,哥哥生气揍了他。或者,哥哥嫉妒弟弟的新玩具,要抢过来,结果两人动手,都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妈妈该安慰哪一方呢?遵守界限的妈妈不会参与孩子之间的争斗,也不会说“打架可耻,绝对不可以”。她会静静地观察,除非有危险,否则不去干涉。有时候,哥哥把弟弟逼急了,弟弟会发狠反击,哥哥也会有所忌惮。在这个过程中,哥哥会学习到,即便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也不能随便欺负,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而弟弟会学习到,想要跟别人一起玩儿,就得遵守游戏规则,双方商量着来,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冲突无法避免。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个孩子的相处就会越来越和谐,因为他们知道彼此的界限和需要,他们在不断冲突的关系中逐步体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尊重界限,才能建立彼此都省力的关系。

可以想象,弟弟长大后不会惧怕那些比他年长、强壮的人,且知道如何向强者学习,跟强者合作。哥哥长大后也懂得了拳头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彼此合作才能共赢。所谓情商就是这么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没有干涉,没有评价,所以孩子们各自的活力——生龙活虎、男子汉味儿十足的活力,才没有被压抑。

但我不是这样,我是个女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文雅,柔柔弱弱的才惹人怜爱。我没有打过架,一次都没有。这导致我不知道肢体冲突中的轻重底线,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方面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虽然我可以学习一些理论上的安全知识,但是在突如其来的状况下,人都是靠本能的,来不及过大脑。我爸爸小时候很叛逆,从小被打到大,他说他能自动嗅到危险的味道,然后迅速观察周围环境:出口在哪儿、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武器等。要是和几个同伴一起遭遇危险,大家交换一下眼神,彼此就能心领神会,迅速完成沟通和分工。这一系列身心自动化的反应,保护了他的安全。如果情急之下光靠脑子思考的话,估计还没弄清楚状况就被打伤了。当然,大多数人不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来培养对危险的敏感反应,但是基础的心智能力还是必要的。

我们可能都看过类似的新闻报道:年轻情侣路遇一群流氓,男人为了保护女朋友挺身而出,被打成重伤,甚至丢了性命。这也许与他从小缺乏和小伙伴打架的实战经验有关,受一点刺激就容易失去理智,产生自不量力的心智误判。我直面小偷也是如此,从小没有学习过如何保护自己,才会头脑一发热就冲了上去。

所有的心智发展都需要以体验为支撑。比如孩子做粘纸模型手工时,发现家里没有胶棒,有的孩子会说去文具店买,有的孩子却会用熟米粒碾碎了代替胶棒。他是怎么想到的呢?是父母教的吗?有可能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熟米粒有这种功能呢!实际上,是这个孩子经常“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儿,把米饭粘到桌子上、地板上、沙发上……到处都是。他体验过用手指碾碎米饭时黏糊糊的感觉,才会在做手工活时创造性地想出这个办法。如果父母不允许他边吃边玩儿,教育他“吃饭时要专心”“浪费粮食可耻”,他还能想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吗?最好的父母不会切断孩子的体验,允许孩子完整地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

工作中,经常有些人一遇到阻碍就停滞不前,埋怨“没有条件啊,我能怎么办”,也有人不轻易服输,把看似不可能的都尝试一遍,通常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难题。我自己就是后一种人。比如在开发公众号平台的时候,我想实现某种功能,但是按照常规思路行不通,连技术人员都想放弃了,我却一口气提出两三种替代方案,鼓励大家分头试一试,最后圆满完成任务。所以,我设定的目标一般很少会被打折扣完成。有的人说这是因为我的智商特别高,其实不是,我的智商很普通,幸运的是,我很少被教育。小时候,妈妈整天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心智去教育我,而爸爸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也不怎么教育我。因此,我有了一个喘息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自由完整地探索一切,虽然做过很多荒唐事,但创造力的心智因此得以保留和发展。

人人都希望能够轻松拥有丰盛的人生,真正做到这样,需要我们高效率地解决问题,需要具有与事物本质链接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哪里来?就源于自由的体验,通过体验与事物本质链接,发展出心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放空自己脑袋里所有听来的、学来的、限制性的念头,把自己归零,复归于婴儿,然后完全从事物的本质、规律出发,一点点地进行逻辑思考,并且有的放矢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所以,创业成功并不是翻几篇羊皮卷、学几本成功学、念个工商管理硕士就能实现的,创业成功通常更需要“空”。 ZLM4Ukm1BR9Lzr28SVMlytyE3QtijMLin1Ziu5ZhFNx6xtWknz/bFpyCd75R2A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