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 ◎ ◎ ◎ ◎ ◎ ◎ ◎ ◎

第六章
交流
——诉说与倾听

我将交流看作一把巨大的伞,它覆盖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她)的沟通能力就成了决定其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与人的亲密关系,如何让自己活得有乐趣、有意义,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沟通技巧。

我将交流看作一把巨大的伞,它覆盖和影响着

交流包含很多层面。它是两个人用以衡量彼此自我价值的标尺,也是使自己的那个“罐子”的水平线上升的工具。交流涵盖了人类间传递信息的各个方面:它包括人们接收和发出的信息,信息的利用方式,以及人们是如何赋予这些信息以实际意义的。

所有交流都是后天学来的。刚出生的婴儿只有一副躯壳,他没有自我概念,没有与人接触的经历,也没有应对这个世界的经验,这一切都得通过与照看自己的人进行沟通而获得。

等长到五岁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上百万次与人交流的经验。到那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也知道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什么巨大的力量改变了这些结论,否则这种早期形成的认识将会成为我们余生中各种认识的根基。

一旦意识到沟通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有这种愿望的人就会开始自己学习的过程。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构成交流的各要素,不论何时,每个人都是带着同样的元素来进行沟通的。

我们带来了自己的身体——这是可以运动的,并且形态各异。

我们带来了自己的价值观——代表着一个人的求生方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存原则)。

我们带来了自己此刻的期望——这是由过去的经验总结而来的。

我们带来了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皮肤,是这些感官使我们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我们带来了自己说话的能力——语言和声音。

我们带来了自己的头脑——这里储藏着我们的知识,包括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取的,也包括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或是他人传授的和已经记录在我们两个大脑半球中的全部信息。我们就像一架装有录音设备的摄像机,对沟通做着反应。我们的大脑会以声音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当前你我之间发生的一切。

这就是交流是如何运作的。当你和我面对面的时候,你的感觉器官就会向你传达这些信息:我的长相、声音和散发的气息,如果你碰巧碰了我一下,那你还会知道我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然后你的大脑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尤其是你从父母那里或其他对你很有影响力的人那里得到的经验——给这些信息赋予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你也会用到自己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和你解读感官传达给自己的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或让你觉得舒服,或令你感到厌烦,或使你身心放松,或让你觉得压抑,这主要取决于你的大脑是如何解读这些信息的。

与此同时,我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对于你的样子、声音,你给我的感觉,我也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我会联想起自己以往的经验,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期望,我的身体也会相应地做出反应。你不会真正明白我的感觉,也无法体会我现在的感受,你不了解我的过去,不清楚我的价值观,也不能完全弄明白我身体的真实反应。你只能猜测和想象,我对你也是一样。除非这些猜测和想象得到证实,否则它们就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使双方都掉入陷阱。

上图描述的是两个人沟通的场景。

为了阐明人的感官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大脑如何解读这些信息,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情感反应和感受,我们有必要先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男人,我看到你的时候可能会想:“你两眼间距离很宽,所以你一定是个思想很有深度的人”;或是“你留着长头发,所以应该是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我给自己看到的景象赋予了某种意义,在我们开始说话之前,我的这些先见就会使自己产生某种感觉,也使我对你产生了特定的印象。

比方说,如果我认为你是个嬉皮士,而我又很害怕这种人,那么我的内心可能就会充满恐惧感,而且对你很恼火。我可能会起身离开这个可怕的环境或是把你打昏。也许我会觉得你很有学者风范,而我又很钦佩有学问的人,觉得你和我是同类人,所以想要和你交谈。还有一种情况会是,我觉得自己很无知,而你的学者身份使我自觉惭愧,那么我就会低下头,觉得自己很丢脸。换句话说,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了对你的印象。你不可能轻易地弄清楚我是如何看你的,我对你的反应可能和我对你的看法并不相关。

同时,你也一定在默默地揣测我。也许你闻到我身上有香水的味道,就断定我是夜总会里的歌手,这可能令你很反感,所以不愿搭理我。你也可能由我的香水味判断我是个爱整洁的女孩,那么你就会想尽办法与我搭讪。同样,这一切都只发生在我们开始交谈前的一刹那。

我现在是和谁一起享受欢乐呢,是你还是你的照片呢?

我发明了一套游戏和练习,有助于加深你对交流的认识并做出正确评价。在这一章下面的内容里,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游戏都要求你留心地去看和倾听,要注意观察,还要有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你最好找个搭档和你一起做这个游戏。从家人中选一个你中意的人。凡是参加这个游戏的人都会有收益。如果没人愿意和你一起做,那么就在你想象力的帮助下自己尝试一次。

坐在你搭档的正对面,距离以两个人可以伸手碰到对方为宜。你可能会不习惯做我接下来要你做的事,或许你会认为那样做很可笑或让你感觉不舒服。即便你真是这么认为的,也要坚持做完这个游戏看看会发生什么。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因为这个游戏而受到伤害。

现在想象一下,做这个游戏的两个人都拿着一部照相机在拍摄对方的一举一动。当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情形也就是这样的。可以有其他人在场,但参与游戏的两个人必须要一直注视对方。

照片是要冲洗出来后才能看到我们到底拍下了什么。而人类是在脑海中形成图片,然后再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这些图片,并依自己形成的看法来做事。

现在让我们开始做这个游戏吧。

首先,让自己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注视你面前的那个人。不要再顾及父母说过的什么“盯着别人看是不礼貌的”之类的话。让自己随意地注视你前面的这个人,在这么做的同时不要讲话。注意对方脸上每个可以活动的部位。看看他(她)的眼睛、眼睑、眉毛、鼻孔,以及面部的肌肤、颈部的肌肉,注意他的脸色变化,是变粉了、变红了,还是变白了、变青了?你也要观察一下他(她)的身材和衣着,看看他(她)身体的各部位是否在活动——他(她)的胳膊和腿在动吗?他(她)的脊背是否挺直?

人类是在脑海中形成图片,然

让这种状态持续一分钟左右,然后闭上眼睛,看看自己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有关这个人的面部结构和身体的清晰图像。如果有某个部分你想不起来了,就睁开眼睛再看一下你刚才没有注意到的部位。

这是个形成图片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可能会这样形成一幅图像:“他的头发太长,他应该再坐直一点,他长得很像他妈妈”,或是“我喜欢她的眼睛,我喜欢她的手,我不喜欢她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她皱眉的样子”。你也可能会问自己:“他总是这样皱着眉吗?为什么他不多看我几眼呢?他为什么要浪费生命呢?”你还可能会拿自己和她对比:“我永远不如她聪明。”你还会想起以前他给你造成的伤害:“他曾经有过风流韵事,还叫我怎么相信他啊?”

这些都是你在内心和自己对话的一部分。你意识到了这种类型的对话总存在于你的头脑中吗?当你的心思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这种内心的对话就很容易被意识到了。

当你了解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会发现一些想法让你感觉很不舒服。你可能也已经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反应,或许会觉得身体僵硬、心慌恶心、手心出汗、双膝发软、心跳加快,也可能会头晕目眩或面颊绯红。如果你的想法让你感觉很好,那么你的身体就会放松。你们的想法和身体的反应会对彼此造成很大的影响。

好的,现在我们准备好继续这个游戏了。你已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搭档了,现在闭上眼睛想一下,他(她)是否让你想起某个人呢?几乎所有人都会让人联想起别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或是以前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或是一名影星或童话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可以是任何人。如果你想到了那个和你的搭档相似的人,回想一下你对那个人的印象。如果联想到的那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么你偶尔会将面前的这个人和那个人混淆。你接下来的反应可能是针对你的搭档的,也可能是对其他人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搭档就会觉得自己对你的行为完全不能理解,觉得正在发生的一切都不真实。

一分钟后睁开眼睛,和你的搭档分享一下刚才的发现。如果在闭眼的那段时间里,你找到了那个和他(她)在某方面相像的人,就告诉搭档那人是谁,他们在哪方面有相似之处,还有你自己的感觉。当然,你的搭档也应该这么做。

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我们所做的这个游戏以外的场合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受到的就是过去的人和事的影响。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位妻子把丈夫当作父亲看待,就这样一起生活了三十年。当然,结果是她承受着失望带来的痛苦。最后,做丈夫的终于勃然大怒,向妻子嚷道:“我不是你爸爸!”

如前文提到的,我们对别人的反应是在刹那间形成的。你是否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取决于你和那个搭档之间的关系,你们双方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做到很随意吗?你对自己有多大把握呢?你很清楚怎么表达自己吗?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但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勉强对方。

你已经观察过对方,也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了。现在,再把眼睛闭上片刻,想一想当你看着他(她)的时候:你的身体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想象一下你将自己全部的内心活动都告诉给对方的场景。是不是只要想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怕得发抖了呢?你会觉得兴奋吗?你敢这么做吗?把你的内心活动尽可能地转化成语言,平静地说出来,让对方和你一起分享。

你愿意与你的搭档分享多少自己的内心活动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足以表明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是否自然轻松。如果你一想到要和对方讲自己的感受就害怕得发抖,那么你可能不会告诉对方太多。如果你对他有不好的感觉,你就会很想将这种负面的感觉隐藏起来。如果这种不好的感觉有很多的话,那么说明你们的关系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当你感觉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处理你们的关系时,你会想要找出原因吗?你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下面这个游戏和我们刚才做过的那个游戏相关,我把它称作“让自己跟上变化的脚步”。

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家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纠葛。有时因为一直没有机会说开过去的某件事,所以在心中形成了一块伤疤或一个疑问。但我们的内心似乎有样东西一直驱使着我们要了结未完成的事情。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遗留的事件都做个了结吧!这样做,你就跟上了家人的脚步,使你们的关系有个全新的开始。过去没能解释清楚的事总是会成为你们后来交往中的障碍,使彼此不能真诚相待。如果你们想摆脱这种境况,就按我下面说的做吧!

邀请一位家人和你一起来完成这个练习。千万不要把它当作对质,其实这么做更类似于你合上了一本话题很古老的书,因为你真正读懂了,已经不需要再翻开它了。如果你的邀请被接受了,那么先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双方的目光要保持水平,然后做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现在告诉对方,你想要澄清、说明或了结一些事情。也许你要做的就是把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些情况可能要复杂一些,如你对一直缠绕你的这件事有自己的猜想,那么你可能想要问些问题。

你们的对话可能会这样展开:“两周前的那个星期一,我曾约你一起去散步,可后来我没去找你,因为我把这事忘了。你要知道,我不是存心的,我其实是很想遵守诺言的。”或者你会说:“昨天晚上你选择了别人而没选我,我很不高兴。你能告诉我那是为什么吗?”又或者:“昨天在音乐会上,你的表演很精彩,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我想我也有点嫉妒你,但我昨天没 说。”

许多家庭告诉我,这种“跟上时代”的练习让他们避免了好多可能产生的不和,也消除了以前存在的误解,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

当你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让你的家人也和你分享一下他(她)的感受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练习结束后,向他(她)表达你的谢意,再交流一下问题解决了以后自己的感受。

你一定要记住,是邀请就有可能被接受,也有可能被拒绝。如果你邀请的那个人没有答应你的请求,同样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谢谢他(她),至少他(她)听完了你意图,然后等有机会再约他(她)。

做完了关于图片形成过程的练习后,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你录像中有关声音的那部分内容吧。当你的搭档开始喘粗气、咳嗽,发出其他声音,或开始讲话时,你的听觉会使你觉察到这些。你所听到的和你所看到的都能激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你所听到的和你所看到的都能激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当你注意听一个人的声音时,其他声音就会变得模糊了。你听到的这个声音或响亮或柔和,或高亢或低沉,或清晰或模糊,其讲话的速度可能快也可能慢。同样,你听到的声音会使你产生某些想法或感觉。你会注意到这个声音的音质,也会对其做出反应——有时你甚至会因为太注意声音本身而错过了对方说话的内容,所以不得不让他再重复一 遍。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听了自己讲话时的声音后都不会再那么说话了。声音和乐器一样,可能合调也可能走调。既然我们发出的声调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就还有改变的可能。如果人真能听到自己讲话时的声音,他们就很有可能想要做出改变。我想大多数人都听不到自己讲话时的真实声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己理想化的那个。

一次,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一对母子。当时,母亲很大声地对她的儿子说:“你总是大吵大嚷的。”儿子很平静地答道:“你现在不就在嚷吗?”这位母亲当时还不承认。碰巧我的录音机正开着,我就让她听了听自己的声音。听过之后,她严肃地说:“我的天啊,那个女人说话声竟这么大。”

她并不知道自己讲话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只关注自己讲话的内容,但她的意思没能被很好地传达给别人,因为她的声音淹没了她要说的内容。你周围可能总有那种说话语调很高、声音很刺耳的人,或有那种声音低到你无法识别的人,还有些人讲话时就像口里塞满了东西,这些对你的耳朵来说都是种摧残。一个人讲话的声音可以帮你理解或暗示你他想要传达的意思。

告诉你的搭档他讲话的声音给了你怎样的一种感觉,然后让他也说说对你的声音的感受。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了自己讲话的声音后,都会做出相当大的改变。

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听,做好将会大吃一惊的准备。如果你是和别人一起听,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所有人中唯一的一个觉得录音机里的声音变了的人,而其他人都会说:“没错,那就是你,录音机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我们继续来探讨沟通这个问题。这次是和你碰触别人时的动作有关。为了使你认为下面的这个练习很有意义,你先想想看,关于肢体接触这一点,我会告诉你什么呢?

就像呼吸能使我们活着一样,肢体接触是两个人之间传递感情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我们对所有事物最形象的了解就是通过手的接触实现的。肢体的接触也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信赖的联系方式。我可能还没有相信你的话就相信你的动作了。亲密的关系都是在人们经历肢体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或被毁掉的。

想一想你的手一般都会做哪些动作:举、摸、握还是平衡身体。每种动作都伴随着某种感情,这些感情包括:关爱、信任、恐惧、疲惫、兴奋和厌烦。

下面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肢体动作带给了别人怎样的感觉。你先要问一下别人:“我那样碰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在这方面受过的训练少之又少,所以上面的那个问题看起来可能难以回答。但在你尝试之后,就会明白这么做的意义了。

这个练习的另一部分就是你也要告诉别人他碰你时你的感觉。你要明白除非有人唤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否则我们很少会去想自己的动作给人怎样的感觉,然而知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想起有好多次,我的手被热情的人弄出了血,因为我手上带着戒指,而他们真诚地和我握手,把我的手指捏得太紧了。

我也相信大多数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并没想要真正伤害他们,而是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的巴掌有多重。许多父母在看到自己把孩子打得那么严重后都被吓坏了。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那些长得很健壮又没有人提醒他会对别人尤其是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的那些人。

我认识一名警察,在拥抱自己小别了一段时间的妻子时,弄断了她的三根肋骨。我知道这个人对他的妻子肯定没有恶意,他只是没意识到自己的力气会有那么大。

我想强调一下,我们有必要了解、感觉一下自己的动作,也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由于没受到重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如果我们能拿出勇气问一下别人“当我碰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我们就会有所改变。

下次当你再和别人握手或抚摸别人的时候,注意一下你碰对方的一刻,他是什么反应。然后再来确认一下你对他的观察是否正确,你可以说:“刚才我觉得……你呢?”

现在我们准备做下一个练习。同样要坐在可以碰到对方的位置,彼此注视一分钟,然后握着对方的手,闭上眼睛。慢慢地感觉一下对方的手,想想它们的形状和纹理,体会你对这双手有什么感觉。感受一下在彼此这样抚摸对方的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再试着感受一下每个指尖的搏 动。

两分钟以后,睁开眼睛,在继续这样握着的同时注视着对方,你的感受是否有什么变化?约半分钟后,再次闭上眼睛继续抚摸对方的手,你的感受是否有变化?一分钟以后,以一种惋惜的感觉而不是排斥的感觉松开手。靠在椅背上,感受一下整个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冲击。睁开眼睛和对方交流一下自己心灵上的感受。

再试一下这种办法:一个人闭上眼睛,而另一个人用手抚摸对方的整张脸,记住自己的感受。互换角色做一次,交流一下感受。

当练习进行到这步的时候,许多人说他们觉得不舒服。有些人说这样做会激起他们的性欲望,就好像在公共场合性交一样。对此我的回答是:“你就当你摸的是自己的手和脸,而不是别人的。”有些人说他们什么也没感觉到,整个过程看起来是那么的愚蠢可笑。这使我感到很悲哀,因为这意味着这些人已经在自己的周围建了一堵墙,身体的接触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愉悦了。真的有人会丧失对生理上的慰藉和身体上接触的渴望和需求吗?

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开始渐渐地能够接受自己需要身体接触这个事实了。在很多地方,相互拥抱已经被接受并成为一种习惯了。拥抱与性无关,而是非常人性化地培养彼此间感情的方式。渐渐地,男性之间也接受了这种行为。男人的肌肤也和女人的一样会感到饥渴。如果人对肢体接触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得到满足,或许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侵犯行为了。

我注意到,当夫妇喜欢上这种身体接触的感觉后,他们之间的感情会得到全方位的改善。这种身体接触的禁忌也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为什么许多夫妻认为他们性生活乏味,觉得不满意,甚至令人恐惧了。我认为这种禁忌也是导致青少年过早地涉足性的原因之一。他们渴求身体上的接触,并认为性交对他们来说是唯一的途径。

经历了整个练习过程后,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些练习的结果都取决于个人的解释。当我们的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你我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想给你的是爱抚,而你却觉得我很粗暴,那么告诉我你的感受。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给别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造成了怎样的冲击,而又一味地对并未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所期待,所以难免会觉得失望,甚至会在交往中受到伤害。

现在试着闻一下对方的气息,这听起来可能会有点粗俗或无礼。可是用过香水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嗅觉也是我们感知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本有可能发展成为亲密关系的两个人,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对方难闻的气味而疏远了。尝试一下打破禁忌,去闻一下别人身上的气味,看看会怎样,然后彼此交流一下对方身上的气味给了你什么感觉。

到目前为止,你们已经进行了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接触,并交流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你们对彼此的评价应该有所提升了。也有可能是你一看到对方,记忆中那段痛苦的往事就浮现出来占据了一切,使你无法再看其他。我把这看作“坐在垃圾车上的旅行。”如果你总是回避过去、只看现在,你们中间的壁垒就会越筑越高。当你遇到了这种垃圾车时就要勇敢地面对,将垃圾倾倒一空。

一定要牢记,以新的眼光看彼此,只在意此时此刻的他是怎样的就好了。不管你相信与否,我遇到过上百对这样的夫妇,他们只有在极其愤怒时或性交时才有身体上的接触,他们从来不真正看对方,要看也是用眼角的余光。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愧疚和对未来的恐惧,他们的眼光很局限,也很少寻找机会来使境遇有所改变。

下面的这个练习是和身体位置有关的,通过练习,我们将了解到身体位置是如何影响交流的。

把你们的椅子背对背放着,中间留出二十厘米左右的空隙,然后你们坐在椅子上,就这样和对方聊天。很快你就会感觉到有些异常,你身体会觉得不舒服,从对方那里得到的愉悦感也会减少,而且很难听清对方在说什 么。

很快你就会感觉到有些异常,你身体会觉得不

给这个练习再加一个条件:把你们的椅子分开四十厘米左右,仍然保持背对背的状态。注意一下你们交流过程中的变化。你有可能会根本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我开始对家庭进行研究后的第一个发现就是,在家里,有多少交流是以我上面提到的这种方式进行的。情景是这样的:丈夫在看电视,妻子在看报纸,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在不同的地方,却谈着一些重要的事情。一个人说:“我希望你今天能去付一下房屋抵押贷款”。另一个人嘟哝了一声。两个星期以后,因为没有付贷款,他们收到了驱逐通知。你也可以想出好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情况。

别愚弄自己说和人保持一定距离是礼貌的表现。我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了一米,就会使彼此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现在我们再来试试别的练习。先确定一下谁是A谁是B。在第一轮中,A站着,B坐在A正前方的地板上。交流一下彼此的感觉。一分钟以后停下来,分享一下以这种位置交谈是什么感觉。双方换位置再来一次。

曾经,对于周围的大人来说,我们就是坐在地板上的那个。这也是现在的小孩在家中的位置。

仍然保持刚才那种位置关系,体会一下你的身体是什么感觉。坐着的人得向上看,三十秒之内,他(她)的颈部和肩膀就会觉得酸痛,眼睛和眼部肌肉会觉得紧张,头也可能疼起来。站着的人得弓着背朝下看,他(她)的背部和颈部肌肉就会开始疼痛。随着疲劳的加剧,他们可能连看着对方都觉得很困难了。

(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三十秒,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如果坚持到六十秒,就会很恐怖了。)

这种姿势所引起的身体上的不适感对任何交流都会在感觉基调(feeling tone)上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种感情基调是潜在的,因而是意识不到的。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长得很小,在十到十五年(或许更长)的时间之内,我们的身高都会比父母矮。鉴于这个事实,我们和父母的交流都是在刚才描述的那样一种位置关系中进行的,所以许多人认为自己这一生都很渺小就不足为怪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和对父母的看法是扭曲的了。

这次用两个成年人的形象来做这个练习,让他们也处于同样的位置关系中。要一男一女才行,例如,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哪个在上哪个在 下。

现在,我们从略微不同的角度再来看一下这个练习。还是保持上面练习中的那种位置关系,然后两人都朝正前方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地上的那个人看到的是膝盖和腿,如果朝下看,那看到的就是脚,而且是非常大的脚。朝上看,你会看到所有突起的部分:生殖器、肚子、胸部、下颚和鼻子。而且看到的一切都是扭曲变形的。

朝上看,你会看到所有突起的

所以经常有人跟我讲他们父母长相丑陋,大胸、大肚子、大生殖器,还有难看的下颚,等等。可是当我见到他们的父母后却发现事实和他们的描述是截然相反的。

父母对孩子也没有正确的认识,总是把他们看得很小。在孩童时代形成的印象会成为后面一切认知的基础,而且这种印象有可能永远都不会改变。

再试一下这个练习:还是同样的位置,试着拉起手。地上的人要将胳膊和手举起来,而站着的那个人要把胳膊放下。不超过三十秒,举着的那只胳膊就会发麻。

由于家长喜欢这种舒服的姿势,也就是把胳膊放下来,所以他们很难意识到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想挣脱,大人就会因孩子的这种“不当的行为”发怒。所有可怜的孩子都希望可以舒服一点,父母发怒的后果就是在无意间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你见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孩子的两只胳膊直直地被两边的父母拉着或是家长拽着孩子的一只胳膊匆忙地行走。

孩子的两只胳膊直直地被两边的父母拉着或是

再回到你们刚才各自的位置上待三十秒。这次不用再看对方了。注意一下这种位置上的变化是否使你的脖子、眼睛、肩膀和后背都得到了解 脱。

再来想一想,大人是不是很容易将孩子的这种行为理解成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呢?另一方面,孩子想要和父母交流时却发现他的眼睛没在看自己,就会觉得父母很冷淡,甚至排斥自己。

孩子努力地想使自己引起父母的注意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这会使父母觉得厌烦,以至于对这个恼人的孩子抡起了巴掌。这些都是具有羞辱性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个过程会成为滋生孩子内心的仇恨和恐惧的土壤,也会使家长有想要放弃的感觉。整个事件的可悲之处就在于,这一切都是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你家里有小孩或有比你小的孩子,那么做一个调查,看看你们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

假想一下,父母对那个恼人的孩子的反应是想要抚慰他,所以拍了一下他的头,却没有把握好力度。

你,站着的这个人,在坐着的人头上重重地拍了一下,这是一种抚慰还是当头一棒呢?

在最后一套练习中,你会发现眼神交流的重要性。人要想成功地与人接触,就必须面对面,且两人的目光需要是平行的。在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或期望时,大人与孩子间这种处于同一水平的眼神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初的经历是有很大影响的,除非有什么事情改变了最初形成的印象,否则这些经历会成为今后一生的参考点。

如果你有小孩子,那么想办法在交流时使你们的眼睛能够平视。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可能得蹲下来,或是让孩子站在家具上,使你们的目光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可以加深人际间的理解和沟通的练习。良好的人际交往取决于一个人对他人意思的理解,不管当时那个人用的是什么词。因为我们思维的运转速度比嘴要快,所以就会采用速记的方法说出要表达的内容,但说出来的话就有可能同讲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出入。

如果你有小孩子,那么想办法在交流时使你们

图片形成的那个练习使我们知道,尽管我们认为自己在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将看到的一切重新组装。对于别人说的话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试着做一下下面的练习。

和你的搭档讲一句你认为是对的话。然后让他逐字地重复你的话,同时还要模仿你的声音、语气、音调变化、面部表情和肢体的状态以及动作。检查一下他模仿得是否精确,如果是的话就算了。如果模仿得不准确,就告诉他你的理由,一定要说清楚,不要有半点猜测。然后转换角 色。

这个练习能帮助我们真的集中注意力来倾听和观察另一个人。倾听和观察需要我们的全部注意力。要是看得或听得不准确,我们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下结论,并把这个结论当作事实。

一个人既有可能集中精神观察也有可能走神。被观察的人可能觉察不出有什么不同,会认为对方一直在看着自己。同时,观察者也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事情本来呈现出的样子。如果这个观察者恰巧处在强势的地位,如父母、老师或管理者,他(她)就会给对方造成痛苦。

让我们考虑一下听人讲话时的情景。有人和你说话的时候,那些词对你都有意义吗?你相信那些话吗?它们是不是听起来怪怪的,或毫无意义呢?你对对方和自己有什么感觉吗?你会因为听不懂而觉得自己愚蠢吗?你会因为弄不明白意思而觉得困惑吗?如果是的话,你会承认这个事实,然后问问题吗?如果你不敢问的话,你是不是就会开始猜测呢?你不敢问是因为害怕别人笑你笨吗?所以你就一直让自己无知下去?必须要静静聆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存在上述这么多种内心的问题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偶尔问题也会集中在某个特殊方面。如果你全神贯注于这些问题,你就会停止听对方讲话。我用这种方式表达前面的情况:“当你在内心和自我对话达到一定的程度,你会适时地停止听对方讲话。”

因为你努力地在听他人讲话,所以你至少经历着三个过程:既要注意听对方的声音,又体验着有关你们俩的情绪,可能是过去产生的也可能是针对未来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最后还要尽力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每个人的内心都在进行着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与人的交流就是以此为基础、由此展开的。

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练习中去。

你能感受到这种全身心地投入去领会别人的感觉吗?你知道所用的词汇和它要表达的意义并不总是一致的吗?你知道全身心地听和只集中一半精力来听有什么区别吗?当你模仿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自己刚才走神了,而且自己的观察有很大的失误呢?

我希望你在听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你不想听或是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要装出正在听的样子,就坦诚地说:“我现在没法集中精神。”这样你就会少犯错误。这对任何交流都适用,对大人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更适用了。要想顺利地听完对方的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者必须集中精神,投入全部精力。

(2)听者不对说话人将要说的话做任何猜测。

(3)听者要描述性地说明自己听到的,而不能妄加判断。

(4)对有疑义的地方,听者应该能觉察出来,并及时提问将问题澄 清。

(5)听者应该让对方知道他在倾听而且明白对方所讲的意思。

现在我们进行下一部分有关意义的练习。

像以前那样,和你的搭档面对面地坐着。现在你们中的一个人说一句自己认为是对的话。另一方要回应道:“你的意思是说……”让对方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我们这样做的目标是要得到三个肯定的回答。例如:

“我觉得这里很热。”

“你是说你感觉不舒服吗?”

“是的。”

“你的意思是我也应该觉得这里很热吗?”

“不是。”

“你是想让我给你倒杯水吗?”

“不。”

“你的意思是想让我知道你不舒服吗?”

“是的。”

“你想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对吗?”

“是的。”

在他们进行此番谈话的时候,至少听话人已经听懂了说话人的意思。如果听话人不能得到肯定的回答(“是的”),那么听话人需要解释他的意思。

对同样的陈述,再多试几次,每次都变换一下角色。然后试着使用一个问句。记得你要努力弄懂这个问题的意思,而不是给出答案。多试几 轮。

你现在可能已经意识到对别人的话产生先入为主的理解会让人很容易产生误解。正如我们谈到的,这种误解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有时候也很有意思。

我还记得一位年轻的母亲,她非常渴望能够解答她儿子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一天,她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儿子问她:“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呀?”请相信我,她尽了全力向儿子解释“人之初”的问题。当她讲完之后,她的儿子极度困惑地问道:“我的意思是,我们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来这里的呀?”(这家人几个月前刚搬到这里。)

这种误解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有时候也很有意思。

在你进行理解练习的时候,当你努力想了解一个人,并享受这种过程的时候,你是否能充分感受到信任和愉悦?你是否更清楚地了解到其实每个人对于同样的词语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了解这些“画面”就被称之为理解。

下面的这些场景在你家发生过吗?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你见到了你的伴侣。你们中的一个说:“来,说说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另外一个则回答道:“没什么特别的。”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能够读出什么呢?对于一位经常遭遇这种状况的妇女来说,她会认为是丈夫在扫她的兴。而她的丈夫则告诉我,他的妻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她对他漠不关心。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的意思可以是:“我今天过得很糟糕,真高兴你能够陪伴我,也希望事情会有转机。”

也可以是:“你总是爱发牢骚,现在又有什么牢骚呀?”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我想知道今天你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愿意听到你身上发生的任何有意思的事情。”

“哦,没什么特别的。”的意思可能是:“真的吗?你真的感兴趣吗?我喜欢这样。”

但也可能是:“你这次又想耍什么花招?我可得小心一点。”

可以提供一些你家里的例子吗?

许多人都假定其他人能够彻底了解自己。这是一种常见的沟通陷阱。另外一种是暗示法(hint method),也就是人们用一个字来回答。还记得这个古老的故事吗?一位好发问的记者到一位导演的豪宅中拜访。正当这位导演自豪地带领客人参观房间的时候,记者听到从邻近的房间中有人大喊“31”这个数字。接下来是大笑。这个步骤后来又重复了几遍,只是数字不一样,但是效果是一样的。最后有人叫到“11”。结果是一片死寂。记者问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导演回答说里面的这些人都是老相识了,所以都明白对方的笑话。为了保存精力,他们为每一个笑话编号。“我明白了”,记者说,“但是11号是什么呢?”导演回答道:“这个可怜的人讲的笑话从来都不好笑。”

还有一个沟通陷阱是假设不论一个人说了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能理解他。这就是读心法(mind-reading method)。

我记起一位年轻人,他的母亲指责他在出门的时候没有按照约定通知她。相反地,这位年轻人坦然地告诉母亲:“你那天看到我熨衬衫了呀,你知道如果我熨衬衫就肯定要出门。”

我想我们已经证明过人类沟通包括互相拍照的过程,人们对于同样的事情可能不会有共同的“图像”,我们给图像赋予的意义也不同,而且同一幅图像给我们的感觉可能也不同。因此我们猜测对方的图像的含义,并且将我们的猜测当成事实,这点是十分可悲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尽早查看你所指的事物是否与别人所指的相匹 配。

我们对彼此的猜测绝对不可能完全正确,我相信这种猜测的过程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疏远的重要原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谈话时都是漫不经心的,我们用诸如“它”“这个”或“那个”这样的词,而不去指明它们所指的事物。这对于经验较少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更难了。而所有的听话者在这个时候又表现得很盲从,似乎有什么规则在约束着他们,要他们一定要表现出自己很明白的样子。

我已经上万次地听到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嚷道:“把那个停下来!”但“那个”指的是什么呢?第二个人可能并不明白。因为我看到你在做一件事情,所以我想让你停下来,这并不意味着你知道我所指的是什么事。描述一下你的所见所闻——在说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具体,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能很容易地避免许多不良的互动。

讲到这里,我要说一下我认为的人际关系中最大的障碍:假设“你”总能明白“我”的意思。前提是这样的:假如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就应该能读懂对方的心。

我听到人们最喜欢这样抱怨他们的家人:“我不知道他的感觉是什么。”如果彼此间不了解的话,就会产生被排斥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给任何关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家庭关系。人们常告诉我,如果他们的一位家人不愿表现或表达自己的感情,任凭他们再怎么努力地想要在彼此间架一座桥,还是会觉得自己在无人的荒野里。

然而,被人这样责难的人,其情感反应往往是很激烈的。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没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相信自己对于别人来说就像是对自己一样的透明,他们会辩解道:“她了解我,所以她会知道我的感 觉 。”

我有一个小练习可以帮人们来了解这些情况。我让两个人讨论点什么,然后我把他们谈话的过程录下来,再给他们看回放。让他们把现在的感觉和记忆中的当时的感觉进行对比。许多人都很震惊,因为他们现在看待事物的方法和录像时的那个自己的看法竟是那么地截然不同。

我还记得有一场家庭风波是这样的:父亲要儿子去木材堆找一块木板,孩子很顺从地去了,他很想取悦父亲,也自认为很了解父亲的需要。他完成任务回来后,却发现带回的木板短了十厘米,那位父亲非常失望,进而大发脾气,指责孩子不聪明,而且没把自己的要求放在心上。

这位父亲知道自己需要多长的木板,但他显然没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从没想过这一点,直到我们在讨论会上提起这个问题,他才意识到他并没有对木板的长度提出特殊要求。

还有一个例子。十六岁的儿子在某个周五的下午五点半左右问道:“爸爸,你今天晚上做什么呀?”

父亲特德回答道:“你用吧!”

儿子汤姆说:“我没什么要用啊。”

特德被激怒了,呵斥汤姆说:“没事你干吗问?”

汤姆也很气愤地说:“我干吗一定要有事啊?”

他们在说什么呢?原来,汤姆想知道爸爸晚上会不会去看他打篮球,但是他没有直接问,因为害怕爸爸回绝,所以用了暗示法。

当然,特德知道他的儿子正在向他发出暗示,但他以为儿子是想用家里的车。汤姆认为爸爸是在拒绝自己,而特德又觉得儿子一点都不知道感激。这段对话的结局是父子俩都很生气,都觉得对方不够关心自己。我相信这种对话对好多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

有些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特定场合说特定的话,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反应也变得自动化了。即便感觉很不舒服,但当有人问她感觉怎么样的时候她也会回答:“很好。”因为过去她反复告诉过自己:“你应该觉得很好。”此外,她可能已经下了这样的结论,没有人会真心关心你,那何必不给别人他们期待的答案呢?她已经将自己的小提琴设定为只有一根弦,而不论这种设置是否适用,奏出的音乐是否能成为悦耳的乐声。

人们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检视自己的大脑图画——使用描述性而不是评价性的语言。许多人想要描述,但是他们在描述中加入了评价性的语言,因此扭曲了自己的图画。例如,在我的摄像头中,你的脸上有一块泥渍。如果我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则会说:“我看到你的脸上有一块泥渍。”如果我使用评价性的方法(“你的脸上一团糟”),会让人想要自我辩解。而在使用描述性陈述方式的时候,你可能只会感到有一点不 适。

这里隐藏了两个陷阱:我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你,然后给你贴了个标签。例如,你是一个男人,我又看到你的眼里有泪水。我认为男人是不该哭的,因为那意味着懦弱,所以我就下结论说你很懦弱,并从此以后都用这种眼光看你。(从我个人来讲,我的看法是正好相反的。)

如果我可以客观地向你诉说我对一幅图画的感觉,而不做任何评价,告诉你我的真实感受,而你也以诚相待,那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对彼此坦诚。也许我们并不喜欢对方的想法,但是我们起码可以互相了解。

现在你应该准备好与你的搭档尝试做最终的冒险。

这次,你要坦诚地告诉你的搭档你对于他做出的自认为正确的三个判断以及你对自己做出的类似的三个判断。你应该知道这些是你此刻的想法,它们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以后的会不同于现在的。自始至终你要保证你所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你可以试着这样开头:“现在我觉得你是……样的。”如果你持有的是负面的看法,那就看看你能不能把它用合适的言语表达出来。我觉得一段感情只有在双方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以前一直跟我的学生们说,直接地告诉某人他有口臭比绕圈子的效果更好,通常更容易为对方接受。也许开始的时候不好开口,但长远来说,直接的交流方式更加有助于感情的维持。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出乎意料的是当双方可以就他们觉得好和不好的方面进行直接的沟通的时候,感情往往能够维持得更加牢固和持久。我们不一定非要用一种刻薄的方式来指出别人的缺点。完全可以采用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你如何表达。

另外,很多人从来不去赞扬别人。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而吝于开口。当一个人总是说自己的不满,而满意的时候却从不说出来,他就会被疏远甚至被憎恨。又有谁会不喜欢(或不需要)不时地有人拍打一下自己的背呢?这个动作就和下面这句话一样简单:“我很欣赏 你。”

我建议大家在家里至少每周做一次我上面提到的那个有教育性的练习,毕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技巧都是从家庭教育中得来的。和大家分享你的内心活动可以产生两个重要的效果:一是可以熟悉其他的人,使你们由陌生变得熟识;二是可以培养你的人际交往技能——这将是使你受用一生的本领。

又有谁会不喜欢(或不需要)不时地有人拍打

现在你清楚了,每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以前的经历总会在某个方面对他们造成影响。这份经历可以使其更坚定自己的预想,不管这预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份经历可能会使他们对对方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彼此的不信任,也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双方价值的认可,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使他们变得更加亲密。两个人之间的所有交流都会对双方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也会影响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这包括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如抚养孩子。

如果一对夫妇的遭遇使他们彼此不再信任对方,那么他们两个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和对方发生冲突。他们开始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其他方面,如工作、孩子或其他性伴侣身上。如果夫妻间的生活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最后他们就会厌倦对方。厌倦会导致冷漠,这可能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糟糕的一个,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相信任何使人振奋的事,哪怕是危险的也比令人厌倦的要好。打架就比彼此厌烦好。你可能会在争斗中被打死,但在打架的过程中,你至少还知道自己是活着的。

你可能会在争斗中被打死,但在打架的过程中,你至少还知道

当任何两个人或任何群体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有趣的新鲜事物时,你就会感觉到生机,并好像获得了新生。一种日益深化的让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每个人提升对自我和他人价值的认可。

做了这么多练习后,现在我希望你们可以从我最开始说的有关交流过程的那句话中解读出更深层的含义:沟通交流是能影响人的健康和其人际关系状况的最重要的因素。 +Jy4GWpM7Y9TfDKiOq23QHAU/khn84WdkN/JaiKM41GW3zpbMjmU6PddemHRy1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